数学与猜想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与猜想读书笔记
【篇一:读书笔记】
波利亚《数学与猜想》(第1卷)读书笔记
小教122 姚时湾 2号
《数学与猜想》(第1卷)通过许多古代著名的猜想,讨论了论证方法,阐述了作者的观点:不但要学习论证推理,也要学习合情推理,以丰富人们的科学思想,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数学与猜想》(第1卷)的例子不仅涉及数学各学科,也涉及到物理学,全书内容丰富,
谈古论今,叙述生动,能使人看到数学中真正的奥妙。
这本书是我的毕业论文《小学数学猜想的教学策略研究》的主要参
考文献,主要内容如下:
在《数学与猜想》这本书里,有三章讨论了归纳法的相关内容。归
纳性猜想是指解决一个问题觉得困难时,可以从问题的特征出发,
用具体的数字或字母代替问题,从简单情况开始,由不完归纳法对
此例子出发,从中归纳出有关问题的形式、结论或方法的猜想。
第一章探讨了归纳方法,归纳法常常从观察开始,一个生物学家会
观察鸟类的生活,一个晶体学家会观察晶体的形状,一个对数论感
兴趣的数学家会观察整数1,2,3,4,5的性质。我们应该分析所
收集到的观察结果,对它们加以比较和综合,在证明一个数学定理
之前,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完全作出了详细证明之前,你
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然后加以类比,你
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成果是论证推理即
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想而发现的。
例如我在实习时碰到过的一个教学案例:观察算式发现什么规律?
12+21=33,13+31=44,14+41=55,15+51=66。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样的规律,两位数加法,各位和十位的位子互换相加,得到另
外一个个位与十位相同的数。再继续加下去:
19+91=110,29+92=131,89+98=18又有什么共同规律呢?把得
数分解质因数,发现它们都是11的倍数。学生就可以大胆的进行归
纳猜想:两个个位和十位互换再相加的两位数,结果是11的倍数。
可再举例验证,并进一步启发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
第四章探讨了数论中的归纳方法,讨论了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在什么情况下一个奇素数才是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在什么条件下不是?两种情形有何区别?最后得出猜想4n+1形式
的素数可以是边长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4n+3的形式不是)。在数论的历史中它起过重要作用,它使人引出许多别的问题。例如,哪些数(不管本身是不是平方数)能表成平方和?不能表成
平方和的数有什么性质?是否还能表成三个平方数之和?还有,不
能表成三个平方和的数又有哪些数?要用多少个平方数来表示所有
的自然数?最后得出了四方定理即方程n=x2+y2+z2+w2最后讨论
了关于四奇数平方和问题,对于任何自然数,或者本身是平方数,
或者总是两个,三个或四个平方数之和,关于四奇数平方和问题。
第七章通过对数学归纳法的了解,我知道了数学归纳与通常的归纳
有什么关系?在检验一个猜想时,我们研究猜想适合的不同情形,
希望知道猜想所主张的关系是否在任何情形下都是稳定的,也就是
说不依赖于各种不同的情形,即不受各种情形的干扰,自然而然地
我们注意到从这种情形到另一种情形的飞跃。在证明某个初等定定
理时要用数学归纳法,考虑从n到n+1的飞跃,也就是两种情形之
间的飞跃。同时数学归纳法是一种论证的方法,通常用在证明数学
上的猜想,而这种猜想是我们用某种归纳方法所获得的。
本书第三章系统的介绍了立体几何中的归纳推理,典型例子通过猜
想多面体面、顶点和棱的数来归纳证明欧拉公式f+v=e+2。第十一
章讲述的是更多种类的合情推理。这两种推理之间的差异相当大而
且是多方面的。无疑,论证推理是可靠的、无可置辩的和
终决的,合情推理是冒风险的、有争议的和暂时的。但是论证推理
本身并不能产生关于我们周围世界本质上的新知识。我们所学到的
关于世界的任何新东西都包含着合情推理,它是我们日常事务中所
关心的仅有的一种推理。合情推理的标准是不固定的,并且这种推
理在清晰程度上不能与论证逻辑相比或能博得相似的公认。
数学的创造过程是与任何其它知识的创造过程一样的。在证明一个
数学定理之前,你先得猜测这个定理的内容,在你完全作出详细证
明之前,你先得推测证明的思路。你先得把观察到的结果加以综合
然后加以类比,你得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尝试。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
成果是论证推理,即证明;但是这个证明是通过合情推理,通过猜
想而发现的;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的发明过程的话,那么就应当让猜测、合情推理占有适当的位置。
通过这本书,使我对数学的兴趣更深一步,数学不单单是无聊的数
学公式,也是一种精神上的辅助工具,使我们的思维跳跃,从中领
悟到更多的数学思想。
感想:作为一个数学老师,在育人这一块其实也可以有非常大的作为。像归纳的态度这样一种非常独特、不同一般的态度同样也可以
在教学中渗透给学生,从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学
习,甚至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帮助。通过《数学
与猜想》这本书,我看到了原来数学在育人这方面也可以做的很优
秀。
现在虽然一直在提倡素质教育,也在朝这个方向发展,但是其中仍
然有很大的一部分是应试教育。绝大部分人,总是认为数学是一门
非常枯燥无味、缺乏想象力的学科,学起来又非常的难,对其敬而
远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因为数学的教科书教授的知识往往比
较僵化、一成不变,同时数学这种严谨以及追求正确答案的目的性
太强,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禁锢,使得学生望而却步。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相反,数学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非常
大的促进作用,《数学与猜想》这本书很全面的进行了分析。没有
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数
学家,你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猜想家——波利亚。那什么是猜想呢?猜想是对研究的对象或问题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类比、归纳等,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做出符合一定的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象的
思维方法。
在归纳猜想的过程中,数学家科学家寻求一种认为是决定性的判定,寻找机会推翻猜想,而且这样的机会越多越好——假如出现一种情
形威胁着要推翻猜想,而经过检验最后与猜想一致,这个猜想的可
靠性就会大大加强。越是危险,就越会被重视,最后这个猜想就越
接近成功。
【篇二:2013年9月22日自己写的李育仁《怎样解题》
读书笔记】
《怎样解题》读书笔记
我的研究生导师要求我读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波利亚的名著作《怎样解题》。看后很受启发,觉得他的解题方法论有很多值得借
鉴的地方。
波利亚生于1887年,他是匈牙利人,喜爱数学、物理和哲学,最
终获得博士学位。1914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邀请波利亚来校任教。1940年,波利亚由于战争原因定居美国,并在1942年成为斯坦福
大学终身教授。波利亚是一位高产数学家,一生共发表论文2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