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 期
徐文听, 徐家源: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
・ 3・ 2
Y n=
;)Xep )×ep 一 ) ( ) J x ( B x ( n 1
数, 这里沿用 B t s 和 C e i19 ) a ee t ol(92 提出的函数 l t )=ep 叼 t ) , x [ ( — ] 综合有 “=ep 叼 t ) x [ ( — ]・ () 4 式( )中的待估计 的未知参数 即表示技术 4
位, 甘肃、 吉林 、 宁夏、 湖北 、 海南居于末五位。我 国高技术产业 的创新 效率 总体较低 , 区域 差异性 大, 研发费用 的产 出弹 性 明显高于研发人员 的产出弹性 。我 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要全方 位整体 提升效率 , 尤其 要提升 中西部地 区的创新
效率 , 促进各地区高技术产业 的均衡发展 。
滞后问题。 然而 , 由于研发难易度不同开发周期也 不 同, 国内外学者对滞后期的选择上 尚未达成一
致, 在此考虑到研究方便 , 仅设定创新产出的滞后
期 为一 年 。
本文借鉴 B t s 和 C e i a ee t ol 提出的扩展模型 , l 建立柯布 一道格拉斯随机前沿模型如下 :
沿分析(F ) S A 的方法 , 对我国高技术产业 的创新
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高技术产业模型与数据
一
、Baidu Nhomakorabea
( ) 一 随机 前 沿的基本 模 型
随机前沿的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生产率的分析 研究 , 它可利用一组厂商 的样本数据测算 这些厂
我国高技术产业效率方面已经做了许多研究 。何
维达 , 张远德研究表明, 研究发展投入产 出效率不
直接成果 , 为了突出创新所带来 的经济效益 , 故选 择高技术产业的新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产出指标 。 2 投入要素指标的选取。 . 创新 的产出主要是
由于创新活动所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共同作用的结
法, 将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活动视为生产过程 , 高技
术产业创新的产 出主要 由投入 的研发经费投 入 (D ) R E 和研发人员投入( D ) R P 决定的。 另外 , 创 新活动有一定 的开发周期 , 这就需考虑创新产出
效率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程度。
( )变量 与数据 说 明 三
1产出指标 的选取。 . 对于创新的产出量 , 研究
者一般采用新产品销售收入、 专利数等指标表示。 李习保在研究区域创新环境对仓新效率的影响时 候以各地 区获得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数作为产出 变量 , ]韩颖 、 徐佩川则将新产 品的销售收入作 为产 出变量来评 价我 国工业部分产业 的创新效 率 。 J考虑到本文研究对象是高技术产业 的创新 效率 , 所以更加注重创新的最终成果而非创新 的
Vo13 . 0 NO. 7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研究
徐 文 昕 徐 家 源 ,
(. I 安徽大学 商学院 ; . 2 安徽大学 政治学系 , 安徽 合肥 20 3 ) 30 9
摘
要 :考察各 省市 20 至 20 年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平 均值 , 、 01 08 天津 福建 、 上海 、 江苏 、 北京创新效率居于前五
I( / D n YR P)= +卢I( D / E l R E R P)+ n ( 2 1—1 lR P + 一 卢 + )n D
令 卢 + =卢 则有 : 卢 , I( / D n Y R P) =卢 BI( D / E o+J n R E R P)+ 1 3 2 R P+秽一 'n D l () 5
最常用的产 出导向的技术效率是 以可观测产出比 相应随机前沿产出之值 , 即
一
.
专
e ( ( x一 2 p ) )
式 () 2 所得的技术效率表示潜在 的产 出最终 可以实现的比例。 显然 , 想要预测技术效率 , 首先 要对模型中的各参数进行估计。
( )模 型的 建立 二 本文沿用 G ice(90 ri s 19 )等人所采用 的方 lh
T n=ep 一U ) 当 u E x ( / , ☆=0 ,E t 时 T “=1创 ,
l RDP +t — u n I
新活动处于技术效率状态 , 当 >0时 , 0<T E <1 创新活动处于技术无效率状态。 , 由于本文的模 型主要用于面板数据 的分析 , 所 以, 考虑时变技术无效性 , 则模型中 = t ・ ) “, 其中 t 是表示技术无效性 随时间变化的函 )
关键词 :高技术 产业 ;创新效率 ;中西部地区
中圈分类号 :F2 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10 4 3 (0 1 0 — 0 2 0 0 3— 7 0 2 1 ) 7 0 2 — 5
高技术产业是技术 和知识高度 密集 , 采用尖 端的信息技术 、 生物技术等生产高技术产品的产
果, 本文研究创新的效率 , 所以选取与创新最密切 相关 的研究与试验发展 ( & ) R D 投入 的作为创新
活动的投入。 & R D经费的内部支出是指用于研究 与试验开发活动的实际支出, 不包括 R D经费支 &
出 中不是 直 接用 于 研 究 与试 验 开 发 的 费用 支 出 ,
式 ( ) Y 表示厂商 i t 1 中, 在 时期的产出, 表 示厂商 i t 在 时期 的投人 , 表示待估计参数向量 , J B
表示统计噪声的随机误差 , 表示与技术无效 有关的非负随机变量 , 式中 ;)×ep v) 3 / x ( 部 分 即表示厂商的随机前沿产 出。 通常随机前沿分析的 目的是预测无效效应 ,
2 1 年 7月 01 第 3 卷第 7 o 期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u a o ni ecesC lg ( oi c neE i n o m lf q gT a hr oe e S c l i c di ) A n l aS e t o
J 12 1 u. 0l
+口 矗一配 讧 () 3 式 ( )中: 3 i=12 …, 代表各省( ; : , , Ⅳ, 市)t
12 …, 代表年份 ; 表示 i 市 ) t , , , 省( 第 年度 的 创新 产 出;D - 和 肋 (1 分 别 表示 i RE 1 ) c) _ 省
( 市)的 R D经费投入和 R D & & 人员投入 ,一1 t 表
新产品销售收人额和 R D经费 内部支 出额来估 & 计 函数模型。 具体方法是在函数式 ( ) 3 等号左右 各减 l D , n P 对函数式进行变形 , R 简单过程如下 :
l Y—lR P =/ n nD 3 0+卢 l D +/ lR P 1R E 3 nD n 2
—
表示技术无效率。 并假设 , 秽 ~i N( , ) 一 i O , d i N ( 2 。 i d , )
收益等三方面对高技术企业创新的有效性进行分 析 。本文以省级面板数据为依据 , J 运用随机前
动产业结构升级 , 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 有 着巨大 的作用。在 国家改革开放 总方针 的指引 下, 我国高技术产业迅猛发展 , 国家“ 6 计划” 83 和
以促进 高新技 术成果 商品化 、 产业 化为宗 旨的 “ 火炬计划 ” 的提出, 更表 现出国家对 手高技术产
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但我国高技术产业面临创新 能力不强 、 创新效率较低等问题 , 长此以往必将制 约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 , 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 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高技术产业的创
新效率现状与特征 , 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 从 施。 高技术产业创新多属于技术创新的范畴。熊 彼特 13 94年提出了创新的概念 , 定义创新为一种 新的生 产 函数 的建 立 , 生 产 要 素 的 重 新 组 即 合… 。吴贵生定义技术创新为有技术的新构想 , 经过研究开发或技术组合 , 到获得实际应用 , 并产 生经济、 社会效益 的商业化过程 。国内学者对 J
示 当期 的 是上一期 的要素投入的产出; 为待
估计常数项 ; R D经 费的产 出弹性 ; 是 卢是 & R D人员 的产 出弹性 ; 是 噪声误差 , & 通常 由不 可控因素或统计误差造成 ; 为非负随机变量 ,
系数即为 0 90 )为 了保证函数估计 的科学性 , .35 , 笔者将使用按照 R D活动人员全是当量平均的 &
・
2 4・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 会科学版 ) 社
21 年 01
经过处理得到的式 ( ) 5 等价于原函数模型式 ( )调整后模型 中的两要素投入指标 的相 关系 3,
分引起的, 说明创新要素投入在创新过程中存在 着明显的效率损失 , 有接近 7 % 的没有达到前沿 1
数变为 0 24 , .07 从而既解决了投入要素变量的高 共线性问题 , 又不影响对效率函数的估计和评价。 3数据的选取 。 . 本文建立的是柯布 一道格拉
斯随机前沿模型 , 因此各投入和产出变量均表现 为对数形式 。 由于我 国部分省份 高技术产业的一
的产出水平是 由技术无效率引起的。 同时 , 似然比 检验值也较大, 且符合混合卡方分布。 这些均说明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 1 3— 1
商的相对有效性 , 并可利 用面板数据测算技术进
步和效率变化 。 随机前沿基本模型如下 :
基金项 目:国家软 科学研究计划项 目“ 自主创新 背景下 的科技人 力资源 发战略研究 ” 20 G Q D 5 )安 徽省软 科学研 究计 划 (07 X 4 19 ; 项 目“ 泛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构建与安徽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研究” 1 3536 ) “ (0 0003 、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科技人 力资 0 源共享开发对 策研究 ” 10 00 0 2 ; (0 35 3 5 ) 安徽大学“ l 工程” 21 三期建设项 目“ 经济学与安徽经济社会发展 ” 和学术创 新 团队建设项 目“ 技术创新与管理” S T 0 7 ) (K D0B 。 作者简介 :徐文听 , , 女 山东临沂人 , 安徽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 徐家源 , 湖南永州人 , 男, 安徽大学政 治学 系硕士研究生 。
l =/ n 3 0+卢 R E( )+ lR P( ) l D l n nD f
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真正对创新起作用 的 R D & 经费投入量 , 所以, 本文选取高技术产业 R D经 &
费 内部支出总额表示研发经费投入( D ) 研发 R E。 人员投入 ( D )方面 , RP 则采用高技术产业 R D & 活动人员全是当量 , 即高技术产业 中从事研究与 试验开发活动的全是人员数加非全时人员按工作 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的总和。 研发经费和研发人员投入之间常存在较高的 共线性 ( 本文所采用 的两个要素投入指标 的相关
业群。高技术产业作 为动力型 的先导产业 , 对推
高 , 分 追 求 规 模 的 扩 张 而 忽 视 了 效 率 的提 过 高 。叶蓁 , J 刘志迎基 于高技术产业分行业 的面 板数据研究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 , 指出高技术产 业 中各行业 的技术效率存在显著差异 , 强调 了高 技术产业中研 发投入 的重要性 。在 高技术产 J 业创新效率研究方面, 魏芳 , 赵玉林基于高技术产 业 1 个行业数据 , 7 运用 D A方法对 高技术产业 E 的创新效率进行分析 , 比较各行业间的创新效率 差异 , 并根据技术有效性 和规模有效性对各个行 业 的发展状态进行分类 - 。刘俊杰 , 5 J 傅毓维基于 全国 3 个省 ( 、 的高技术企业统计数据 , O 市 区) 运 用 D A方法 , E 从综合有效性 、 技术有效性和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