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劳动价值的诗句

体现劳动价值的诗句

【篇一:体现劳动价值的诗句】

内容摘要:“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诗词从其产生伊始,

就描绘了劳动人民以辛勤劳动为荣的精神风貌,强调劳动者的协作

精神,赞扬了劳动人民团结互助的美德,弘扬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

的精神,“俭以养德,奢必丧志”等许多优秀诗句成为我们人生修养

和社会进步的信条法则与警策箴言。

中国论文网 /9/view-6239569.htm

关键词:古典诗词价值观解读

在“不学诗无以言”的古代文化中,诗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

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精神食粮,是修身格物的教材[1]。中国古典诗词

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了诗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反映了诗

人们强烈的荣辱价值观念,具有“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个以勤于劳动、勇于拼搏、敢于

奋斗、乐于奉献为荣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一

种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的民族品性,凝结为

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的血脉之魂。这种民族品性在源远流长的古

典诗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和浓墨重彩的展示。

一.“昼出耘田夜绩麻”――以辛勤劳动为荣

“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诗词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从描写

劳动人民生活、抒发劳动人们情感、歌颂劳动人民品质开始的。

《诗经》中的很大部分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有的歌颂农业成就,赞美物产丰盛、作物丰收,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这些诗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劳

动为荣的优良传统。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亦是一篇反映劳动

生活的佳作,表达了采莲人丰收时的喜悦心情。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以朴素的语言和淡雅的笔调,描绘隐居的

劳动实践、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光,抒写劳动时的真切感受与体验,

表现了参加劳动的快乐,同时对农业劳动的艰苦亦有反映。如《庚

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指出人生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要想求得身安,就必须亲自经营衣食,这对儒家轻视劳动的思想是个突破。南

朝乐府中多有反映农村妇女劳动生活的诗,描述了江南广大农村妇

女辛勤劳碌的情景,赞扬了农家妇女对劳动的热爱,如《子夜夏歌》、《采桑度》;北朝乐府民歌则更多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勇

武刚强的性格和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展现了北方劳动人们勤劳勇敢、积极进取、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如《陇上歌》、《李波小妹歌》、《木兰诗》。

自唐宋以来的诗词作品中,亦不乏大量赞美劳动、反映艰苦劳动生

活的佳作,如诗仙李白的《秋浦歌》描写了冶炼工人在月夜劳动的

情景,展示了他们的豪迈气概,饱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诗豪”刘禹锡的《插田歌》以俚歌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展现了农

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平和而又涌动活泼的气氛,刻画了农民朴

野乐天的性格特征;南宋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词作家辛弃疾

的《清平乐??村居》等都描绘了农事繁忙、紧张有序、欢快活泼的

劳动情景;南宋中兴诗人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

其七),农夫锄草,农妇搓麻,从早到晚,男女老少没有一个闲人,连不会耕田织布的小孙儿,也在初夏桑叶茂盛的树阴下学着种瓜。“童孙”、“学种瓜”这一典型的描写,不仅具体形象地表现农村大忙,也反映了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活泼,自然纯诚的特点。[2]《诗经??魏风??伐檀》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全诗用三

个章节向剥削者大胆地提出质问和抗争:奴隶主“不稼不穑”,家里

的粮食却堆积如山;“不狩不猎”,却野兽挂满庭院。“彼君子兮,不

素餐兮!”这两句辛辣地讽刺了奴隶主是一伙尸位素餐的吸血鬼和寄

生虫。《诗经??魏风??硕鼠》里更把不劳而获者比喻成贪得无厌、

硕大无比的老鼠,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蔑视和愤恨,北宋现

实主义诗人梅尧臣《陶者》中“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以及张

俞《蚕妇诗》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通过对比的手法,无情了嘲讽了那些不劳而获、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人,反映了古

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价值观。

二.“相助力耕岂有偏”――以团结互助为荣

人们平时常说的“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人心齐,泰山移”等

谚语,说明团结互助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处

理人际关系和发挥群体优势的重要道德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

孙繁衍生息、繁荣昌盛、稳定统一的宝贵精神力量。[3]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劳动过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一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主张从集体利益出发,同甘共苦、团结互助、共克时艰、众志

成城。《诗经??国风??秦风》中的《无衣》写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

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从穿衣到赴敌,赞扬了战士们的友谊,表现

了他们克服困难、互相鼓励、团结互助、同仇敌忾、齐心备战的情景,真实感人,慷慨雄壮。晚唐诗僧贯休在《春晚书山家屋壁》里

写道: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这首诗描写了在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的环境里,村民们没有倚强凌弱,没有尔虞我诈,过

着“无相侵”的睦邻生活。北宋诗人王禹??曾写过五首《畲田词》:“大家齐力斫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其一);“杀尽鸡豚唤??畲,

由来递互作生涯”(其二);“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其四),这些朴素清新具有民歌风味的诗句,生动地记录了山区

刀耕火种的情景,赞扬了劳动人民团结互助的美德。南宋诗人杨万

里的《竹枝歌》:“莫笑楼船不解行,识侬号令听侬声。一人唱了千

人和,又得蹉前五里程”(其一),这首诗反映了纤夫劳动的场景,

强调劳动者的协作精神,纤夫中一人发号命令以便协调动作,纤夫

们则一边哼唱着劳动号子,一边一起用力拉船,因此楼船得以前行。

[4] 在团结互助的基础上,要互相提携,共同进步,唐代诗人杨敬之

的一首著名的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

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从此“不藏人善”、“逢人说项”成就了杨敬

之提携后辈、助人为乐的美名。打破了“文人相轻”的恶习。要团结

互助,必须宽容谦让,融洽相处,不必斤斤计较,相传清朝大儒曾

国藩在给其弟曾国潢的家书中,用诗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邻里相

处的看法:“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团结互助的对立面是损人利己,五代时间诗坛奇才孟宾于的《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

踏烂麦青青。”诗歌描写了一帮游手好闲、衣着奢华的贵族子弟,纵

马狂奔,兜风赏景,放荡游乐,踏烂了无数的麦苗,他们任意糟蹋

庄稼,为害农民,行为极端骄横和恶劣,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令人

不齿。

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艰苦奋斗为荣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通常把艰苦奋斗精神内涵理解为“勤”与“俭”。

中国传统经典著作甚至可说都是“艰苦奋斗”教材。孔子是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的。清人朱柏庐《朱子家训》

中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万

口传诵。[5]正因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珍惜劳

动成果的价值观,把是否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为一以贯之的荣辱

心理,并将其立为民族兴衰、国家成败的根本。

陶渊明在他的《劝农诗》中写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告诫人们

要勤于劳动,不要贪图安乐;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力尽不知热,但惜

夏日长”(《观刈麦》)刻画了农民对辛苦耕耘即将喜获丰收的麦子

的珍惜程度;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锄禾》)

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勤俭箴言;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全诗

采用对比的手法,劝诫人们要饮水思源,珍惜劳动成果。

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困苦,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奢侈浪费、

穷奢极欲、坐享其成则成了广大诗词作者们鞭笞唾弃的对象,他们

对统治阶级的贪婪、荒淫、奢靡和浪费给予了无情的揭露与痛斥。

唐朝诗圣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百字》)、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

绝句》)等都是对统治阶级贪图享受、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强烈

斥责;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史》通过对前朝历史的总结,发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警策,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到:“念往昔,豪华

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借六朝

皆因骄奢淫逸而相继覆亡的历史,发出了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慨叹,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深刻汲取历代王朝因沉湎享乐荒淫奢侈

而亡国的沉痛教训。

元代散曲作家乔吉在《山坡羊??冬日写怀》中写道:“朝三幕四,昨

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耗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

百锭买张招状纸。身,已至此。心,犹未死”。此曲采用漫画的笔法

为那些追逐名利之辈画了一幅画像,辛辣地讽刺了他们挥金如土、

纸醉金迷、荒淫无耻的丑恶德行。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典诗词素

以弘扬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精神,反对奢靡浪费与荒淫无耻的品

行作为一项重要表现内容,这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思想文化的内

涵,凸现出深刻的人生哲学与社会教育意义,“俭以养德,奢必丧志”等许多优秀诗句成为我们人生修养和社会进步的信条法则与警策箴言。

诗词,以其极为明显的民族特色、极为精练的形式、极为深刻的内容、极为独有的风格、极富感情的语言,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映

射着一个民族文化的光辉,体现着一个民族精神的精华[6]。中国古

典诗词蕴含着丰富的荣辱价值观念,诵读古典诗词可以陶冶情操、

活跃思维、净化心灵,提升人生境界。

注释

[1]李青云.吟咏唐诗宋词建构人文精神[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3)

[2]赵荷香.带着泥土和血汗气息的诗歌-读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j].名作欣赏,2005,(6)

[3]冷福榜.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j].湖南社会科学,2006,(4)

[4]罗燕徐小明.忧农事稼穑抒庄户心声-浅析杨万里诗歌中的农事和

民生[j].农业考古,2010,(1)

[5]米如群.关于艰苦奋斗精神内涵的文化释读[j].学海,2006,(6)

[6]杨叔子.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j].高等教育研究,1999,(2)

本文是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科研项目:诗词鉴赏与高职

生职业道德培养(jya13-53)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介绍: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素质教育)【篇二:体现劳动价值的诗句】

形容劳动成果的词语(共20个)形容劳动成果的词语(共20个):剥削者,弹性工资,拱让,经济效益,劳动改造,劳动技术教育,劳动教育,劳动就业,劳动力,劳动力价值... 1. 无偿地占有他人的劳动或劳动成果的人。

企业的工资总额和职工个人工资收入随企业经济效益和职工个人劳

动成果可在规定幅度内上下变动的工资形式。有按职工工资全额作

弹性变动和只按其基本工资以外的奖金部分作弹性变动的两种计算

方法。

拱手相让:劳动成果怎能~他人?

★「拱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456页

经济效益

指经济活动中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之间的对比。反映社会再生产各

个环节对人力、物力、财力的利用效果。

★「经济效益」在《汉语大词典》第13386页第9卷 869

★「经济效益」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82页

★「经济效益」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参见:经济效益

劳动改造

对判处徒刑的罪犯,凡有劳动能力的,强迫他们在劳动中改造自己,成为新人。是改造犯罪分子的重要手段之一。

★「劳动改造」在《汉语大词典》第2554页第2卷 810

★「劳动改造」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76页

★「劳动改造」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参见:劳动改造

使受教育者形成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初步掌握一定劳动技术知识

和技能的教育。中国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树立

正确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学到一定的基本生产技术知识

和某种职业技术的基础知识;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实践,学会使用

一些生产劳动工具的技能。

★「劳动技术教育」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德育内容之一。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态度,养成劳动

习惯的教育。主要内容是:懂得劳动在历史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中

的伟大意义,劳动是公民的义务和权利;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

成劳动习惯;树立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劳动的观点。

★「劳动教育」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指达到规定的劳动年龄、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从事一定的社会

劳动,并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它反映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

满足的程度,并意味着劳动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劳动力

??1.????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2.????相当于一个成年人所具有的体力劳动的能力。亦指参加劳

动的人。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二:「又由于劳动力多,全家十

六口人,无分男女老幼,都要到地里去。」

????●康濯《买牛记》:「这四家劳动力都不强。」

★「劳动力」在《汉语大词典》第2554页第2卷 810

★「劳动力」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76页

★「劳动力」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参见:劳动力

雇佣劳动制度下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费用。在劳动力成为

商品后,它与一切商品一样,也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1)劳动者的生活费用,以保证劳动力的恢复;(2)劳动者家属的

生活费用,以保证劳动力的再生产;(3)劳动者的教育费用,以保证

劳动力的素质。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工资。

★「劳动力价值」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指劳动力自由流动择业的场所。有职业介绍所、人才交流中心和各

种劳动服务公司等形式。在劳动力市场上,市场机制调节着劳动力

供需,推动人才合理流动,促成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劳动力市场」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固有的不可分割的两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

劳动。前者形成使用价值,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形成价值,

体现人与人的关系。由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商品的使

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随着价值的实现而实现。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也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商品就会成为废物。认识劳动两重性,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1.见劳动者。

见「劳动者」。

劳绩

功劳,功绩;劳动的成果。

????●唐白居易《李景亮授长史制》:「某官李景亮:夫执艺事上者,必揆日时,计劳绩,而后进爵秩,以旌服勤。」

????●《明史??唐龙传》:「龙有才,居官着劳绩。」

????●许杰《<小说过眼录>自序》:「我在这集子里收集的东西,大体都是过去这一年以内的劳绩。」

★「劳绩」在《汉语大词典》第2557页第2卷 813

★「劳绩」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76页

★「劳绩」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参见:劳绩

瞒产

隐瞒产量。

????●柳青《狠透铁》:「这和他们瞒产、非法提高六队的劳动日

报酬,也相符合。」

????●薛暮桥《经济工作必须掌握经济发展规律》:「许多生产队

被迫起来自卫,用瞒产私分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

参见:瞒产

隐瞒产量。

柳青《狠透铁》:「这和他们瞒产、非法提高六队的劳动日报酬,

也相符合。」薛暮桥《经济工作必须掌握经济发展规律》:「许多

生产队被迫起来自卫,用瞒产私分的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劳动成果。」剩余劳动

劳动者在必要劳动之外所付出的劳动。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在有

阶级剥削的社会里完全为剥削者所占有。

★「剩余劳动」在《汉语大词典》第2469页第2卷 725

★「剩余劳动」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169页

★「剩余劳动」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参见: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在《汉语大词典》第2469页第2卷 725

剩余劳动

(剩余劳动,剩余劳动)

劳动者在必要劳动之外所付出的劳动。剩余劳动创造的成果,在有

阶级剥削的社会里完全为剥削者所占有。

人们对其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来的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权力。包括工

业产权和著作权。

★「知识产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668页

★「知识产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篇三:体现劳动价值的诗句】

古典诗词的价值观解读印度多吉美/ dlong 内容摘要:“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诗词从其产生伊始,就描绘了劳动人民以辛勤劳

动为荣的精神风貌,强调劳动者的协作精神,赞扬了劳动人民团结

互助的美德,弘扬艰苦奋斗与勤俭节约的精神,“俭以养德,奢必丧志”等许多优秀诗句成为我们人生修养和社会进步的信条法则与警策

箴言。

关键词:古典诗词价值观解读在“不学诗无以言”的古代文化中,诗

词是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是陶冶人们性情的精神食粮,是修身

格物的教材 [1]。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表达了诗人

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反映了诗人们强烈的荣辱价值观念,具有“成

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功能。中华民族自古就是一

个以勤于劳动、勇于拼搏、敢于奋斗、乐于奉献为荣的民族,在漫

长的历史发展长河中,形成了一种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团结友爱、勤俭节约的民族品性,凝结为中华民族不断成长壮大的血脉之魂。

这种民族品性在源远流长的古典诗词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反映和浓

墨重彩的展示。

一.“昼出耘田夜绩麻”――以辛勤劳动为荣“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中国诗词从其产生伊始,就是从描写劳动人民生活、抒发劳动

人们情感、歌颂劳动人民品质开始的。《诗经》中的很大部分是描

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有的歌颂农业成就,赞美物产丰盛、作物丰收,如《周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这些诗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以劳动为荣的优良传统。汉乐府民歌《江南可采莲》亦是一篇反映劳动生活的佳作,表达了采莲人丰收

时的喜悦心情。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以朴素的语言和淡雅的笔调,描绘隐居的

劳动实践、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光,抒写劳动时的真切感受与体验,

表现了参加劳动的快乐,同时对农业劳动的艰苦亦有反映。如《庚

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指出人生应该把谋求衣食放在首位,要想求得身安,就必须亲自经营衣食,这对儒家轻视劳动的思想是个突破。南

朝乐府中多有反映农村妇女劳动生活的诗,描述了江南广大农村妇

女辛勤劳碌的情景,赞扬了农家妇女对劳动的热爱,如《子夜夏歌》、《采桑度》;北朝乐府民歌则更多地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勇

武刚强的性格和奋勇争先的豪迈气概,展现了北方劳动人们勤劳勇敢、积极进取、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如《陇上歌》、《李波小妹歌》、《木兰诗》。

自唐宋以来的诗词作品中,亦不乏大量赞美劳动、反映艰苦劳动生

活的佳作,如诗仙李白的《秋浦歌》描写了冶炼工人在月夜劳动的

情景,展示了他们的豪迈气概,饱含着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诗豪”刘禹锡的《插田歌》以俚歌形式记叙了农民插秧的场面,展现了农

民劳动归来时村落里宁静平和而又涌动活泼的气氛,刻画了农民朴

野乐天的性格特征;南宋诗人翁卷的《乡村四月》、词作家辛弃疾

的《清平乐?村居》等都描绘了农事繁忙、紧张有序、欢快活泼的劳

动情景;南宋中兴诗人范成大的“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七),农夫锄草,农妇搓麻,从早到晚,男女老少没有一个闲人,

连不会耕田织布的小孙儿,也在初夏桑叶茂盛的树阴下学着种瓜。“童孙”、“学种瓜”这一典型的描写,不仅具体形象地表现农村大忙,也反映了农村儿童从小热爱劳动,天真活泼,自然纯诚的特点。[2] 《诗经?魏风?伐檀》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诗。全诗用三个

章节向剥削者大胆地提出质问和抗争:奴隶主“不稼不穑”,家里的

粮食却堆积如山;“不狩不猎”,却野兽挂满庭院。“彼君子兮,不素

餐兮!”这两句辛辣地讽刺了奴隶主是一伙尸位素餐的吸血鬼和寄生虫。《诗经?魏风?硕鼠》里更把不劳而获者比喻成贪得无厌、硕大

无比的老鼠,表达了劳动人民对剥削者的蔑视和愤恨,北宋现实主

义诗人梅尧臣《陶者》中“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以及张俞

《蚕妇诗》中“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都是通过对比的手法,

无情了嘲讽了那些不劳而获、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人,反映了古

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荣辱价值观。

二.“相助力耕岂有偏”――以团结互助为荣人们平时常说的“单丝不

成线,独木不成林”、“人心齐,泰山移”等谚语,说明团结互助作为

一种源远流长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处理人际关系和发挥群体优

势的重要道德准则,是华夏社会和炎黄子孙繁衍生息、繁荣昌盛、

稳定统一的宝贵精神力量。[3]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劳动过程中,我

国各族人民形成了一种“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这种精神,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就是主张从集体利益出发,同甘

共苦、团结互助、共克时艰、众志成城。《诗经?国风?秦风》中的《无衣》写到:“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行!”从穿衣到赴敌,赞扬了战士们的友谊,表现了他们克服困难、

互相鼓励、团结互助、同仇敌忾、齐心备战的情景,真实感人,慷

慨雄壮。晚唐诗僧贯休在《春晚书山家屋壁》里写道:前村后垄桑

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这首诗描写了在景色秀丽、物产丰盛的环

境里,村民们没有倚强凌弱,没有尔虞我诈,过着“无相侵”的睦邻

生活。北宋诗人王禹?曾写过五首《畲田词》:“大家齐力斫孱颜,

耳听田歌手莫闲”(其一);“杀尽鸡豚唤?畲,由来递互作生涯”

(其二);“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其四),这些朴

素清新具有民歌风味的诗句,生动地记录了山区刀耕火种的情景,

赞扬了劳动人民团结互助的美德。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竹枝歌》:

“莫笑楼船不解行,识侬号令听侬声。一人唱了千人和,又得蹉前五

里程”(其一),这首诗反映了纤夫劳动的场景,强调劳动者的协作

精神,纤夫中一人发号命令以便协调动作,纤夫们则一边哼唱着劳

动号子,一边一起用力拉船,因此楼船得以前行。[4] 在团结互助的

基础上,要互相提携,共同进步,唐代诗人杨敬之的一首著名的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

项斯。从此“不藏人善”、“逢人说项”成就了杨敬之提携后辈、助人

为乐的美名。打破了“文人相轻”的恶习。要团结互助,必须宽容谦让,融洽相处,不必斤斤计较,相传清朝大儒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

潢的家书中,用诗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邻里相处的看法:“千里修

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团结互助的对立面是损人利己,五代时间诗坛奇才孟宾于《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

踏烂麦青青。”诗歌描写了一帮游手好闲、衣着奢华的贵族子弟,纵

马狂奔,兜风赏景,放荡游乐,踏烂了无数的麦苗,他们任意糟蹋

庄稼,为害农民,行为极端骄横和恶劣,这种损人利己的行为令人

不齿。

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艰苦奋斗为荣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通常把艰苦奋斗精神内涵理解为“勤”与“俭”。中国传统经典著

作甚至可说都是“艰苦奋斗”教材。孔子是把“俭”和“温良恭让”一同

列为基本的道德准则的。清人朱柏庐《朱子家训》中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万口传诵。[5]正因

为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把是否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作为一以贯之的荣辱心理,并将其立为

民族兴衰、国家成败的根本。

陶渊明在他的《劝农诗》中写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宴安自逸,岁暮奚冀!儋石不储,饥寒交至,顾尔俦列,能不怀愧”,告诫人们

要勤于劳动,不要贪图安乐;中唐大诗人白居易“力尽不知热,但惜

夏日长”(《观刈麦》)刻画了农民对辛苦耕耘即将喜获丰收的麦子

的珍惜程度;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锄禾》)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勤俭箴言;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全诗

采用对比的手法,劝诫人们要饮水思源,珍惜劳动成果。

相对于劳动人民的艰辛和困苦,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奢侈浪费、

穷奢极欲、坐享其成则成了广大诗词作者们鞭笞唾弃的对象,他们

对统治阶级的贪婪、荒淫、奢靡和浪费给予了无情的揭露与痛斥。

唐朝诗圣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

百字》)、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

绝句》)等都是对统治阶级贪图享受、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强烈

斥责;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咏史》通过对前朝历史的总结,发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的警策,言犹在耳,振聋发聩。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在《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写到:“念往昔,豪华

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借六

朝皆因骄奢淫逸而相继覆亡的历史,发出了对统治阶级奢侈误国的

慨叹,告诫人们要以史为鉴,深刻汲取历代王朝因沉湎享乐荒淫奢

侈而亡国的沉痛教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