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温度巡检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路智能温度巡检系统课程设计
说明书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班级:测控082
组别:第九组
完成人: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
****大学
2011年12 月29日
第一章绪论 (1)
1.1 八路温度巡检仪简介 (1)
1.2 课题的目的 (1)
1.3 八路温度巡检仪的工作原理及其方案设计 (1)
1.3.1 工作原理 (1)
1.3.2 方案设计 (2)
第二章具体设计内容 (2)
2.1 铂电阻电桥测温电路 (2)
2.1.1 桥式测温电路 (3)
2.1.2 恒流源式测温电路 (4)
2.2前置放大滤波电路的设计 (4)
2.3 A/D模数转换电路芯片原理与设计 (5)
2.3.1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 (6)
2.3.2 工作时序与使用说明 (7)
2.4 显示模块的原理与设计 (9)
2.5控制模块的原理 (10)
2.5.1 单片机最小系统 (12)
第三章调试与仿真 (12)
3.1 Proteus与Keil μVision链接设置 (12)
3.2 在Keil中编辑程序并生成“HEX”文件 (13)
3.3 在Proteus ISIS中调试 (14)
第四章感想与总结 (15)
第五章程序代码与仿真电路 (16)
5.1程序代码: (16)
5.2 Proteus仿真电路 (25)
第一章绪论
1.1 八路温度巡检仪简介
在实际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中,温度是环境因素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温度进行及时精确的控制和检测显得尤为重要。
比如消防电气的非破坏性温度检测,电力、电讯设备的过热故障预知检测,空调系统的温度检测,在医院的监护中也用到温度的测量,化工、机械等设备温度过热检测,土壤各个层面上的温度将会影响植物的生长,以及热处理中工件各个部位的温度对工件形成后的性能至关重要等等。
总之,现代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对温度检测的智能化精确度要求越来越高。
1.2 课题的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我们对大学四年所学课程将做出一个总结,对各门课程均将有更深入的了解,更加熟练的掌握设计方案的提出,设计流程的规划以及各器件的硬件连和软件编程,并且能够更加熟练的操作Proteus仿真软件,真正培养出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实际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本次设计结束后,我们将得到一款能够同时检测显示八路温度的多点智能测温系统,当某一路或某几路温度值超过设定的上限值或者下限值时,报警电路中的蜂鸣器鸣响且提示闪亮,使操作者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控制温度回到额定温度范围内。
该系统运行稳定,操作简便,应用灵活,能够在当代农业、工业、医疗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良好的应用。
1.3 八路温度巡检仪的工作原理及其方案设计
1.3.1 工作原理
八路温度巡检仪首先要进行数据采集就是将一般的物理量通过传感器转换成模拟量,在经过A/D转换电路转换为数字量供给CPU进行处理。
详细来说就是能监测并采集多路的温度信号,通过温度传感器将温度转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电压,A/D转换芯片将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从而得到与温度信号具有一定关系的数字量,单片机采集这些数字信号,进行一定的信号调理、软件算法、以及标度变换,
从而得到一定量的温度值,再将这一温度值通过显示的方式显示出来,然后通过
按键或定时的控制实现巡检,就得到了一个八路温度巡检仪的系统。
1.3.2 方案设计
在系统方案设计中,主要以选择测温电路的方案为主,测温电路的方案选择
可以直接的影响到测得温度值的准确性和要求达到的精度问题,测温电路要求能
把环境温度通过传感器把温度信号转换为我们所需要的电压信号或电流信号,把
得到相应的电信号送入A/D 转换器,通过A/D 转换器的转换,在通过单片机的控
制和程序的处理最后得到准确的温度值,实现温度的检测。
所以在测温电路中我
们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最后方案的确定。
如下框图1.1所示:
图1.1
第二章 具体设计内容
2.1 铂电阻电桥测温电路
铂电阻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其电阻和温度成一定函数关系而制成的温度传感
器,由于其测量准确度高、测量范围大、复现性和稳定性好等,被广泛用于中温
(-200℃~650℃)范围的温度测量中。
PT100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测温元件,在-50~600℃℃范围内具有其他任何温度
传感器无可比拟的优势,包括高精度、稳定性好、抗干扰能力强等。
由于铂电阻
的电阻值与温度成非线性关系,所以需要进行非线性校正。
校正分为模拟电路校
正和微处理器数字化校正,模拟校正有很多现成的电路,其精度不高且易受温漂
等干扰因素影响,数字化校正则需要在微处理系统中使用,将Pt 电阻的电阻值和
温度对应起来后存入EEPROM 中,根据电路中实测的AD 值以查表方式计算相应
温度值。
常用的Pt 电阻接法有三线制和两线制,其中三线制接法的优点是将PT100的
两侧相等的的导线长度分别加在两侧的桥臂上,使得导线电阻得以消除。
常用的
采样电路有两种:一为桥式测温电路,一为恒流源式测温电路。
其中图1为三线
铂电阻电桥测
温和调零电路 A/D 数据采集 89C51单片机 显示器 按键控制
放大和调量程电路
制桥式测温电路,图2为两线制桥式测温电路,图3为恒流源式测温电路。
下面分
别对桥式电路和恒流源式电路的原理在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事项进行说明(注:这
两个电路本人均有采用及试验,证明可行)。
2.1.1 桥式测温电路
桥式测温的典型应用电路如图2.1所示,测温原理:电路采用TL431和电位器
VR1调节产生4.096V 的参考电源;采用R1、R2、VR2、Pt100构成测量电桥(其
中R1=R2,VR2为100Ω精密电阻),当Pt100的电阻值和VR2的电阻值不相等时,
电桥输出一个mV 级的压差信号,这个压差信号经过运放LM324放大后输出期望
大小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可直接连AD 转换芯片。
差动放大电路中R3=R4、 R5
=R6、放大倍数=R5/R3,运放采用单一5V 供电。
图2.1三线制接法桥式测温电路
设计及调试注意点:
1. 同幅度调整R1和R2的电阻值可以改变电桥输出的压差大小;
2. 改变R5/R3的比值即可改变电压信号的放大倍数,以便满足设计者对温度
范围的要求
3. 放大电路必须接成负反馈方式,否则放大电路不能正常工作(以前就有个
猪头特别提醒说只有接成正反馈才能正常工作,我也没做试验就拿它当经验,害
得我重新做板)。
4. VR2也可为电位器,调节电位器阻值大小可以改变温度的零点设定,例如
Pt100的零点温度为0℃,即0℃时电阻为100Ω,当电位器阻值调至109.885Ω时,
温度的零点就被设定在了25℃。
测量电位器的阻值时须在没有接入电路时调节,
这是因为接入电路后测量的电阻值发生了改变。
5. 理论上,运放输出的电压为输入压差信号×放大倍数,但实际在电路工作
时测量输出电压与输入压差信号并非这样的关系,压差信号比理论值小很多,实
际输出信号为
4.096*(R Pt100/(R1+R Pt100)- R VR2/(R1+R VR2)) (2-1)
式中电阻值以电路工作时量取的为准。
6. 电桥的正电源必须接稳定的参考基准,因为如果直接VCC 的话,当网压波
动造成VCC 发生波动时,运放输出的信号也会发生改变,此时再到以VCC 未发
生波动时建立的温度-电阻表中去查表求值时就不正确了,这可以根据式(2-1)进行计算得知。
2.1.2 恒流源式测温电路
测温原理:通过运放U1A将基准电压4.096V转换为恒流源,电流流过Pt100时在其上产生压降,再通过运放U1B将该微弱压降信号放大(图中放大倍数为10),即输出期望的电压信号,该信号可直接连AD转换芯片。
根据虚地概念“工作于线性范围内的理想运放的两个输入端同电位”,运放U1A的“+”端和“-”端电位V+=V-=4.096V;假设运放U1A的输出脚1对地电压为Vo,根据虚断概念,(0-V-)
/R1+(Vo-V-)/R
Pt100=0,因此电阻Pt100上的压降V
Pt100
=Vo-V-=V-*R
Pt100
/R1,
因V-和R1均不变,因此图3虚线框内的电路等效为一个恒流源流过一个Pt100电阻,电流大小为V- /R1,Pt100上的压降仅和其自身变化的电阻值有关。
2.2前置放大滤波电路的设计
因为定电位电解传感器所输出的被测对象的信号非常的微弱,放大容易引起电流的失调,以及零点漂移、自激干扰等。
气体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范围为0~5μA,考虑到所测信号的变化速度比较慢,一般为10~20秒左右。
所以选用可以单端供电的仪表放大器AD620来实现前端信号放大的任务。
AD620仪表放大器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Analog Devices Inc,简称ADI)推出的一种低价格、单电源、输出摆幅能达到电源电压(通常称之为电源限输出,即Rail-To-Rail Output)的最新仪表放大器。
主要特点如下。
1.AD620只使用一个外接电阻来设置增益(G),最高增益可以达到1000,从而给用户带来极大的方便。
2.AD620具有优良的直流特性。
增益精度0.1%(G=1),增益漂移25ppm(G=1),输入失调电压最大100μV(AD620A),输入失调电压漂移1μV/°C(AD623B),输入偏置电流最大25nA。
3.AD620具有优良的CMRR(它随增益增加而增加),使误差最小。
4.AD620带宽800kHz(G=1)。
5.AD620的输入共模抑制比范围很宽,可以放大比地电位低150mV的共模电压。
AD623单电源供电能达到最佳性能。
6.AD620的低功率(电源电流最大574μA)、宽电源范围和电源限输出特性非常适合电池供电应用场合。
电源限输出特性使低电源供电条件下,电源输出级使其动态范围达到最大。
7.AD620可以取代分立器件搭成的仪表放大器,具有优良的线性度、温度稳定性和小体积可靠性。
8.AD620仪表放大器采用8脚工业标准封装形式,即DIP、SOIC和小型SOIC 三种形式。
AD620主要用于低功耗医用仪表放大器、传感器接口、热电偶放大器、工业过程控制、低功耗数采系统及差动放大器。
本课题中气体传感器出来的信号是很微弱的小信号,采用AD620满足放大要求。
图2.2所示为AD620引脚排列图。
错
误!未找到引用源。
图2.2 AD620引脚排列图
AD620是在传统的三运放结构基础上改进的一种新型仪表放大器,如图3.13
所示为AD620简化原理示意图。
AD620与传统三运放结构仪表放大器,由于
AD620电路结构中的三个运放输出摆幅都能达到任一电源限,而且其共模电压
范围可扩展到负电源限以下,所以提高了AD620的输出信号范围。
AD620的输
出电压计算公式如式2-2所示:
Vi Rg K Vo ⎪⎪⎭
⎫ ⎝⎛Ω+=94.41 (2-2) AD620中的三个运放都是电压反馈型运放(VFA),所以当增益增加时,AD623的
带宽减小。
AD620的增益(G)是用一个精密电阻Rg 设置的,而不论引脚1和8
之间的阻抗如何。
应该注意,如果需要设置G=1, Rg 不必连接。
电阻选择计算公式如式2-3所示:
1
-G .94K 4Ω
=Rg (2-3) AD620的参考端(REF)电位用来确定零输出电压,这当负载与系统的地不共地时
特别有用。
它提供一种对输出引入精密补偿的直接方法。
还可以利用参考端提供
一个虚地电压来放大双极性信号。
参考端允许的电压变化范围为错误!未找到引
用源。
如果AD620相对地输出,则参考端应接地,在AD620的正向输入端加了
一个高质量的滤波电容。
增益电阻选用了一个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的高精度电
阻,则放大倍数约为100。
由放大电路出来的信号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约为0~5V ,
满足A/D 转换器ADC0809的0~5V 的输入要求。
2.3 A/D 模数转换电路芯片原理与设计
Pt100传感器出来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而微处理器AT89S52只能处理数字信
号,故需要对模拟信号信号进行转换,将其转换为处理器能识别的数字信号,由
于经过放大电路出来的模拟电压变化范围在0~5V ,故选择性价比比较合适的
ADC0809进行模数转换。
ADC0809对输入模拟量要求:信号单极性,电压范围是0-5V,若信号太小,必须进行放大;输入的模拟量在转换过程中应该保持不变,如若模拟量变化太快,则需在输入前增加采样保持电路。
ADC0809的时序接口为51系列单片机的标准总线接口,操作方便,如同对存储器或I/O操作一样,A/D转换精度为8比特,满足本课题要求。
输入的模拟电压为0~5V,一次A/D转换时间为100μS。
尽管ADC芯片的品种、型号很多,其内部功能强弱、转换速度快慢、转换精度高低有很大差别,但从用户最关心的外特性看,无论哪种芯片,都必不可少地要包括以下四种基本信号引脚端:模拟信号输入端(单极性或双极性);数字量输出端(并行或串行);转换启动信号输入端;转换结束信号输出端。
本次课程设计选用的是ADC0808或ADC0809芯片。
ADC0808和ADC0809除精度略有差别外(前者精度为8位、后者精度为7位),其余各方面完全相同。
它们都是CMOS器件,不仅包括一个8位的逐次逼近型的ADC部分,而且还提供一个8通道的模拟多路开关和通道寻址逻辑,因而有理由把它作为简单的“数据采集系统”。
利用它可直接输入8个单端的模拟信号分时进行A/D转换,在多点巡回检测和过程控制、运动控制中应用十分广泛。
2.3.1 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
ADC0808/0809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引脚分别如图2.3,表2.1和图2.4所示。
内部各部分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在内部结构图中已一目了然,在此就不再赘述,下面仅对各引脚定义分述如下:
图2.3
表2.1 ADC0809各脚功能
引脚功能介绍
D7-D0 IN0-IN7 8位数字量输出引脚8位模拟量输入引脚
VCC +5V工作电压
REF(+)参考电压正端
REF(-)参考电压负端
START A/D转换启动信号输入端
ALE 地址锁存允许信号输入端
EOC 转换结束信号输出引脚,开始转换时为低电平,当转换结束
时为高电平
OE 输出允许控制端,用以打开三态数据输出锁存器。
CLK 时钟信号输入端(一般为500KHz)。
A、B、C 地址输入线
其管脚定义如图2.1所示。
图2.4 ADC0809管脚示意图
2.3.2 工作时序与使用说明
ADC0808/0809的工作时序如图2.5所示。
当通道选择地址有效时,ALE信号一出现,地址便马上被锁存,这时转换启动信号紧随ALE之后(或与ALE同时)出现。
START的上升沿将逐次逼近寄存器SAR复位,在该上升沿之后的2μs加8个时钟周期内(不定),EOC信号将变低电平,以指示转换操作正在进行中,直到转换完成后EOC再变高电平。
微处理器收到变为高电平的EOC信号后,便立即送出OE信号,打开三态门,读取转换结果。
图2.5
模拟输入通道的选择可以相对于转换开始操作独立地进行(当然,不能在转换过程中进行),然而通常是把通道选择和启动转换结合起来完成(因为ADC0808/0809的时间特性允许这样做)。
这样可以用一条写指令既选择模拟通道又启动转换。
在与微机接口时,输入通道的选择可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地址总线选择,一种是通过数据总线选择。
如用EOC信号去产生中断请求,要特别注意EOC的变低相对于启动信号有2μs+8个时钟周期的延迟,要设法使它不致产生虚假的中断请求。
为此,最好利用EOC上升沿产生中断请求,而不是靠高电平产生中断请求。
ADC0808/0809与单片机的接口电路如图2.6:
图2.6
2.4 显示模块的原理与设计
显示系统是单片机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显示各种参数的值,以便使现场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生产过程。
工业控制系统中常用的显示器件有CRT、LED、LCD等,CRT不仅可以进行字符显示,而且可以进行画面显示,和计算机配合使用,可十分方便地实现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监视,但由于CRT体积大,价格昂贵,所以只适用于大型微机控制系统。
在中小型的控制过程中,为了使工作人员能够在现场直接看到生产情况和报警信号,经常选用LED和LCD作为显示器件。
LED和LCD都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响应速度快,易于匹配,可靠性高和寿命高等优点。
LCD 是一种功耗极低的显示元件,在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的使用较多,而LED 虽然成本低廉,也用于单片机控制系统中。
但是现实数值位数及精度受到LED 数量多少的限制,本设计要同时显示八路温度,若用LED显示需求片数太多,不仅总成本没有降低,而且体积增大,观察不便。
所以,本系统采用LCD液晶显示。
液晶显示器(LCD)具有功耗低、体积小、质量轻、功耗小的特点。
点阵字符型液晶显示器把LCD控制器、点阵驱动器、字符存储器集成在一块印刷电路板上,构成便于应用的液晶模块。
这类液晶模块不仅可以显示数字、字符,还可以显示各种图形符号以及少量自定义符号,并且可以实现屏幕的上下左右滚动、文字的闪烁等功能;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操作也更加灵活、方便,使其日益成为各种仪器仪表等设备的首选。
本文介绍LM016L液晶模块的引脚结构、功能的基础上,介绍LCD1602与MCS51单片机的硬件接口电路、自定义字符的显示。
LCD1602液晶模块采用HD44780控制器。
HD44780具有简单而功能较强的指令集,可以实现字符移动、闪烁等功能。
LCD1602与单片机MCU(Microcontroller Unit)通讯可采用8位或者4位并行传输两种方式。
HD44780 控制器由两个8位寄存器、指令寄存器(IR)和数据寄存器(DR)、忙标志(BF)、显示数据RAM(DDRAM)、字符发生器ROM(CGROM)、字符发生器RAM(CGRAM)、地址计数器(AC)。
IR 用于寄存指令码,只能写入不能读出;DR用于寄存数据,数据由内部操作自动写入DDRAM和CGRAM,或者暂存从DDRAM和CGRAM读出的数据。
BF为1时,液晶模块处于内部处理模式,不响应外部操作指令和接受数据。
DDRAM用来存储显示的字符,能存储80个字符码。
CGROM由8位字符码生成5*7点阵字符160种和5*10点阵字符32种,8位字符编码和字符的对应关系。
CGRAM是为用户编写特殊字符留用的,它的容量仅64字节。
可以自定义8 个5*7 点阵字符或者4个5*10点阵字符。
AC可以存
储DDRAM和CGRAM的地址,如果地址码随指令写入IR,则IR自动把地址码装入AC,同时选择DDRAM或者CGRAM单元。
LCD1602液晶模块的引脚功能见表2.2:
表2.2 LCD1602液晶模块的引脚功能
LCD1602与MCU的电路如下图2.7所示:
图2.7
2.5 控制模块的原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单片机因具有集成度高、体积小、速度快、价格低等特点而在许多领域如过程控制、数据采集、机电一体化、智能化仪表、家用电器以及网络技术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自动化程度
大大提高。
根据上述几方面及本课题的实际情况,单片机型号的选择主要从以下两点考虑:
一是要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由于一般室内电子电器产品比较多,这对单片机的干扰较大,所以应采用抗干扰性能较好的单片机机型。
二是要有较高的性价比。
由于MCS-51系列在我国使用最广且该系列的资料和能够兼容的外围芯片也比较多,特别是ATMEL公司2003年推出的新一代89S 系列单片机,故本文采用ATMEL公司生产的AT89S52单片机作为本系统控制单元的核心部件。
AT89S52单片机是AT89S系列单片机中的一种,图2.8是一般常用的双列直插式,它是在现己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等各领域的AT89C52系列单片机的换代产品。
因此它具有89C52的全部功能:AT89S52新增加的功能由特殊功能寄存器完成。
图2.1AT89S52芯片
图2.8
AT89S52单片机有以下特点:兼容MCS51微控制器;8K字节FLASH存贮器支持在系统编程ISP1000次擦写周期;256字节片内RAM;工作电压4.0V到5.5V;全静态时钟0Hz到33MHz;三级程序加密;32个可编程I/O口;3个16位定时/计数器;8个中断源;完全的双工UART串行口;低功耗支持Idle和Power-down模式;Power-down模式支持中断唤醒;看门狗定时器;双数据指针;上电复位标志。
此外,AT89S52和AT89C系列单片机相比新增加了许多功能,这将使单片机在工作过程中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电磁抗干扰性。
首先,AT89S52支持ISP在线编程,这使生产及维护更为方便。
其次,AT89S52内部增加了片内看门狗定时器,这将有利于坚固用户应用系统,提高系统可靠性。
最后,AT89S52运行速度更高,最高晶振可达到33MHZ。
正因为AT89S52单片机增加了高可靠性、安全性的功能,所以能避免因外部芯片扩展过多或传感器输入信号过多而引起的信号失真、电磁干扰等现象的发生。
因此,用它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监测控制完全可以
满足实时监测、报警等要求。
而且,从经济性的角度来看,AT89S52不但硬件结构简单,而且价格低、功能好、性价比高,符合我国工业设计制造的要求。
2.5.1 单片机最小系统
对MCS-51系列的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单片机、晶振电路、复位电路等,最小系统是保证单片机正常运行所必须的外围电路设计,如果没有这部分电路,单片机则不能正常工作。
晶振电路为单片机提供最基本的基准时序。
时钟又是时序的基础,时钟可以由两种方式产生,即内部方式和外部方式。
本系统采用内部方式。
MCS-51系列单片机允许的振荡频率可在1.2—24MHz之间选择,一般选为11.0592MHz。
电容C1、C2的取值对振荡频率的稳定性、大小及振荡电路的起振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可在20—100pF之间选择,电容的典型值30pF。
MCS-51系列单片机通常采用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钮复位两种方式。
通常因为系统运行的需要,常常需要人工复位,只需要将一个常开按钮并联于上电复位电路。
当晶体振荡频率为12MHz时,RC的典型值为C=10μF,R=8.2kΩ。
最小系统电路如图2.9所示。
图2.9 最小系统电路
第三章调试与仿真
3.1 Proteus与Keil μVision链接设置
Keil μVision(简称Keil)是德国Keil公司出品的51系列兼容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
该系统支持C语言和汇编语言。
Keil界面友好,操作简单。
首先
介绍Proteus与Keil的链接设置。
(1)安装Keil和Proteus7.6sp3;
(2)将Proteus7Professional\Models\VDM51.DLL复制到Keil\C51\bin 目录下;
(3)在Keil\TOOLS.INI文件中的字段下添加:TDRV4=BIN\VDM5- 1.DLL(“Proteus VSM Simulator”),并保存。
其中TDRV4中的数字“4”可以任意;
(4)在Proteus中绘制原理图后,选取Debug | Use Remote Debug Monitor 选项;
(5)在Keil中编辑程序完成后,选取Project | 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1’选项,选择Debug选项卡,选中Proteus VSM Simulator选项。
单击Setting按钮,设置Host为127.0.0.1,Port为8000;
(6)在Keil中进行Debug,同时在Proteus中查看结果。
3.2 在Keil中编辑程序并生成“HEX”文件
打开Keil,选择Project| New Project命令,在弹出的Create New Project 对话框中选择目标保存路径,在“文件名”编辑框输入工程名称。
单击“保存”,在弹出的Select Device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中双击Data base框中的Atmel选项,选择AT89C51单片机,按“确定”后,在随后弹出的μVision 的对话框中选择“是”。
选择File | New命令,新建一个文档,然后保存。
本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程序,故输入扩展名为“.c”。
保存文件后,Keil会自动识别C语言程序中的关键字,并以不同的颜色显示。
编写程序完成后,双击Keil左边的Project Workspace窗口中的Target 1,然后右键单击Source Group 1文件夹,在快捷菜单中选择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 1’,在弹出的Add Files to Group ‘Source Group 1’对话框中选择文件类型为 C Source File类型,将编完的C语言程序文件添加到Source Group 1中。
在Keil中是以工程的方式对文件进行管理,为此需要将相关的目标文件加入到工程之中。
右键单击Project Workspace窗口中的Target 1文件夹,在快捷菜单中选择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选项。
在弹出的Options for Target ‘Target 1’对话框中选择Output选项卡,选中Create HEX File复选框以生成Proteus所需的十六进制文件,如图3.1所示,然后单击“OK”按钮。
图3.1
在Keil中选择Project|Build target命令,以产生目标程序和HEX文件。
如果编译成功,则在Output Window子窗口中的Build选项页中出现如图所示信息。
如果编译错误,则会在子窗口指示错误的语句。
双击错误信息,光标回自动指向错误的语句如图3.2所示。
图3.2
3.3 在Proteus ISIS中调试
首先打开Proteus ISIS,完成系统电路原理图的绘制.
双击U1即AT89C51,在弹出的Edit Component对话框Program File一栏中选择在Keil中产生的Hex文件。
单击“OK”按钮。
按Ctrl+S保存设计。
如图3.3所示。
图3.3
第四章感想与总结
为期两周的课程设计即将接近尾声,在这两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的同时也认识到有很多以前学过的东西都忘记了,需要巩固完善。
比如程序的编写还有89C51的各个管脚的使用情况等等,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说明当时学的时候还不是很扎实,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需要注意和改进。
大学四年像这样亲手操作真刀真枪焊接调试的机会还真的不是很多,所以难免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刚刚开始的时候虽然老师给了大致的思路可还是感觉不从下手的感觉,憋了好几天查了好多资料,慢慢的终于入了门,找到了方向这时候做很多工作就有方向感了,这段时间主要是停留在理论的模拟仿真阶段,无非查查资料做个仿真什么的,心里也比较有成就感,比较开心吧,接下来到了实际焊接,调试阶段,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管脚前后对应不好,或者焊接有粘连或者布线不合理等等问题都要时刻注意,调试的时候要很仔细认真啊什么的,这段时间很好的考验了我的耐性,使我的个人修养有所提高,总之,两个礼拜充实而短暂的课程设计提高了我的动手能力查阅资料能力的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我的团队意识,我感觉收获很大。
在这里特别感谢隋老师的悉心指导和陆言超学长的热心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