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并发症详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运动训练可预防关节粘连性病变,防止关节脱位、肌 肉痉挛、萎缩及骨质疏松,通过运动训练有助于加速 体液回流及提高“肩一手泵”效能,还可增强患者治 疗信心,促其自觉进行主动训练;
• 向心性缠绕能有效促进静脉回流;
• 反复冰水浸泡能促进患肢血管收缩、舒张而改善静脉 回流;
• 运动意念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注意力障碍,促使受 损运动神经传导通路重建,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 造成DVT的三大因素。
• 高危因素包括高龄、长期卧床、股静脉穿 刺、肥胖、高血浆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 胱氨酸、心衰等。
•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肿胀、局部温度稍 升高,肢体颜色异常(红晕、发绀、苍白 等)。
• 小腿以下水肿——腘静脉; • 膝以下水肿——股静脉; • 臀部以下水肿——髂总静脉; • 双侧下肢水肿——下腔静脉。
危险因素
①女性:也有研究认为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②左额叶和左基底节部位的病损; ③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认知损害); ④并发症存在; ⑤既往抑郁病史; ⑥社交能力障碍等。
②普遍发生于患侧肢体功能较长时间处于 Brunnstrom I期的脑卒中患者,同时伴有肩 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肩手综合征等并 发症。
机制
①以三角肌,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 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是 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
②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 所致的延长。
脑卒中并发症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王东
01
肩痛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03 脑卒中后抑郁症
肩痛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 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 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或痉挛状态 • 肩关节半脱位 • 处理不当 • 软组织损伤 • 肩手综合征
一、肩关节半脱位
①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达60%~73%;
是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脑 梗死后3个月内。
发病机制
可能机制: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腋窝 和手背部的泵血机制效能降低、腕关节屈 曲机制干扰静脉回流、过度牵拉手关节、 静脉输液时液体渗入手部组织内、手部意 外的小伤害等。还可能与局部炎症损伤、 关节挛缩等有关。
心理因素、瘫痪程度、年龄也可能与本综 合征发生有关。
③后遗症期:手指挛缩畸形,患手的运动永 久丧失。
临床评估
目测类比评分(VAS)法
• 水肿分级标准:0分为无水肿;2分为轻度水 肿;4分为中度水肿;6分为严重水肿。
• 疼痛分级标准:0分为无疼痛;2分为偶发轻 微疼痛;4分为疼痛频繁发作、但较轻微;6 分为疼痛较重且频繁发作,但可忍受;8分为 持续性疼痛且难以忍受;10分为剧痛不能触 之。
Leabharlann Baidu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 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 为患肢肿胀、疼痛,亦可出现发绀,皮温降低。
• 下肢DVT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也是卒中后急性肺栓塞的病因之一。
• 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约30%~40% • 长期卧床患者DVT发生率高达60%~75%
预防
①建议患者尽早开始活动 ②建议缺血性卒中和活动受限的患者皮下注
射低分子肝素 ③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 ④下肢抬高
治疗
①卧床休息及抬高患肢 ②抗凝治疗 ③溶栓治疗 ④手术治疗 ⑤起床活动时用弹力绑带或穿弹力袜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
•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临床脑卒中发生后, 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和睡眠障碍等为主 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是脑卒中后精神障碍 并发症的最常见表现形式之一。
预防
①早期避免牵拉损伤肩关节周围组织,注意矫 正肩胛骨的位置,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 力;
②避免患侧上肢尤其是手的损伤、疼痛、过度 牵拉及长时间垂悬;
③避免患手静脉输液。
治疗
① 正确放置患肢 ② 向心性加压缠绕 ③ 冷疗:9~11℃冷水浸泡 ④ 被动和主动运动:尽量轻柔 ⑤ 理疗 ⑥ 药物
• 良肢位摆放能避免肩关节脱位,有助于缓解腕关节及 指关节屈曲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改善局部神经营 养供给,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二、肩手综合征(SHS)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指脑梗 死后患侧上肢肩胛带及手关节疼痛、活动功能 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等。
• 卒中后抑郁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20%~65%。国外高达25%~75%,国内约 为34.2%,其中轻度20.2%,中度10.4%, 重度3.7%。
• 脑卒中患者往往由于担心生活不能自理,给 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从而出现情绪低落、失 眠、缺乏自信等情况,最终发展成为抑郁症。
• 抑郁状态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治疗,直接影 响到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台上。 ❖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肩关节。
①指导病人适当摆放上肢位置 ②指导病人及家属在位置转移时注意事项 ③选择及提供肩吊带
关于肩吊带
相信者
不相信者
可纠正半脱位 减轻肩关节组织受创
减轻疼痛令病人较舒 服
不能纠正半脱位
令上肢屈曲肌肉张力 及综合反应恶化 影响走路 影响身体形象
治疗
①纠正肩胛骨的位置 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 ③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的被动运动范围
③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 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临床表现
①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 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
②关节盂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 明显的凹陷。
预防
❖放置姿势是重要的: 仰卧位:患肩下垫高,防止肩后缩。 侧卧位:保持肩胛骨前伸。 坐位:患侧上肢放在桌子上或轮椅的支撑
诊断标准
• 参照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制订的SHS诊 断标准
① 单侧肩手痛,患肢皮肤潮红、皮温上升; ② 手指屈曲功能受限; ③ 无外伤、感染证据,也无周围血管病证据。
临床表现
①早期:肩部疼痛,可自发或活动后疼痛, 运动受限。手肿胀,以手背部显著。以被 动运动引起剧烈疼痛为本期特点。
②后期:肩、手自发痛和手肿胀消失,手部 肌肉萎缩逐渐加重,手指的关节活动受限 越来越明显。
• 向心性缠绕能有效促进静脉回流;
• 反复冰水浸泡能促进患肢血管收缩、舒张而改善静脉 回流;
• 运动意念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注意力障碍,促使受 损运动神经传导通路重建,从而改善肢体运动功能。
• 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是 造成DVT的三大因素。
• 高危因素包括高龄、长期卧床、股静脉穿 刺、肥胖、高血浆纤维蛋白原、高同型半 胱氨酸、心衰等。
• 临床表现:患肢疼痛、肿胀、局部温度稍 升高,肢体颜色异常(红晕、发绀、苍白 等)。
• 小腿以下水肿——腘静脉; • 膝以下水肿——股静脉; • 臀部以下水肿——髂总静脉; • 双侧下肢水肿——下腔静脉。
危险因素
①女性:也有研究认为不同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②左额叶和左基底节部位的病损; ③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认知损害); ④并发症存在; ⑤既往抑郁病史; ⑥社交能力障碍等。
②普遍发生于患侧肢体功能较长时间处于 Brunnstrom I期的脑卒中患者,同时伴有肩 痛、肩关节周围软组织损伤、肩手综合征等并 发症。
机制
①以三角肌,尤其是冈上肌为主的肩关节周 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瘫痪、肌张力低下是 肩关节半脱位最重要的原因。
②肩关节囊及韧带的松弛、破坏及长期牵拉 所致的延长。
脑卒中并发症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王东
01
肩痛
0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03 脑卒中后抑郁症
肩痛的确切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一 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 肩关节周围肌肉松弛或痉挛状态 • 肩关节半脱位 • 处理不当 • 软组织损伤 • 肩手综合征
一、肩关节半脱位
①偏瘫患者肩关节半脱位发生率达60%~73%;
是脑梗死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一般发生在脑 梗死后3个月内。
发病机制
可能机制:交感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腋窝 和手背部的泵血机制效能降低、腕关节屈 曲机制干扰静脉回流、过度牵拉手关节、 静脉输液时液体渗入手部组织内、手部意 外的小伤害等。还可能与局部炎症损伤、 关节挛缩等有关。
心理因素、瘫痪程度、年龄也可能与本综 合征发生有关。
③后遗症期:手指挛缩畸形,患手的运动永 久丧失。
临床评估
目测类比评分(VAS)法
• 水肿分级标准:0分为无水肿;2分为轻度水 肿;4分为中度水肿;6分为严重水肿。
• 疼痛分级标准:0分为无疼痛;2分为偶发轻 微疼痛;4分为疼痛频繁发作、但较轻微;6 分为疼痛较重且频繁发作,但可忍受;8分为 持续性疼痛且难以忍受;10分为剧痛不能触 之。
Leabharlann Baidu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
•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 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 为患肢肿胀、疼痛,亦可出现发绀,皮温降低。
• 下肢DVT可增加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 也是卒中后急性肺栓塞的病因之一。
• 脑卒中患者DVT发生率约30%~40% • 长期卧床患者DVT发生率高达60%~75%
预防
①建议患者尽早开始活动 ②建议缺血性卒中和活动受限的患者皮下注
射低分子肝素 ③间歇性充气加压治疗 ④下肢抬高
治疗
①卧床休息及抬高患肢 ②抗凝治疗 ③溶栓治疗 ④手术治疗 ⑤起床活动时用弹力绑带或穿弹力袜
脑卒中后抑郁症(PSD)
• 脑卒中后抑郁症是指临床脑卒中发生后, 以情绪低落、兴趣下降和睡眠障碍等为主 要表现的心境障碍,是脑卒中后精神障碍 并发症的最常见表现形式之一。
预防
①早期避免牵拉损伤肩关节周围组织,注意矫 正肩胛骨的位置,增加肩关节周围肌肉的张 力;
②避免患侧上肢尤其是手的损伤、疼痛、过度 牵拉及长时间垂悬;
③避免患手静脉输液。
治疗
① 正确放置患肢 ② 向心性加压缠绕 ③ 冷疗:9~11℃冷水浸泡 ④ 被动和主动运动:尽量轻柔 ⑤ 理疗 ⑥ 药物
• 良肢位摆放能避免肩关节脱位,有助于缓解腕关节及 指关节屈曲时对神经、血管的压迫,改善局部神经营 养供给,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二、肩手综合征(SHS)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 SHS)又称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是指脑梗 死后患侧上肢肩胛带及手关节疼痛、活动功能 受限、血管运动性改变等。
• 卒中后抑郁在卒中患者中的发生率为 20%~65%。国外高达25%~75%,国内约 为34.2%,其中轻度20.2%,中度10.4%, 重度3.7%。
• 脑卒中患者往往由于担心生活不能自理,给 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从而出现情绪低落、失 眠、缺乏自信等情况,最终发展成为抑郁症。
• 抑郁状态使患者不能主动配合治疗,直接影 响到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台上。 ❖治疗和护理过程中,注意保护肩关节。
①指导病人适当摆放上肢位置 ②指导病人及家属在位置转移时注意事项 ③选择及提供肩吊带
关于肩吊带
相信者
不相信者
可纠正半脱位 减轻肩关节组织受创
减轻疼痛令病人较舒 服
不能纠正半脱位
令上肢屈曲肌肉张力 及综合反应恶化 影响走路 影响身体形象
治疗
①纠正肩胛骨的位置 ②刺激肩关节周围起稳定作用的肌肉 ③维持全关节活动度的无痛的被动运动范围
③肩胛骨周围肌肉的瘫痪、痉挛及脊柱直立 肌的影响等所致的肩胛骨向下旋转。
临床表现
①肩部三角肌塌陷、关节囊松弛、肱骨头向 下前移位,呈轻度方肩畸形。
②关节盂处空虚,肩峰与肱骨头之间可触到 明显的凹陷。
预防
❖放置姿势是重要的: 仰卧位:患肩下垫高,防止肩后缩。 侧卧位:保持肩胛骨前伸。 坐位:患侧上肢放在桌子上或轮椅的支撑
诊断标准
• 参照1994年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制订的SHS诊 断标准
① 单侧肩手痛,患肢皮肤潮红、皮温上升; ② 手指屈曲功能受限; ③ 无外伤、感染证据,也无周围血管病证据。
临床表现
①早期:肩部疼痛,可自发或活动后疼痛, 运动受限。手肿胀,以手背部显著。以被 动运动引起剧烈疼痛为本期特点。
②后期:肩、手自发痛和手肿胀消失,手部 肌肉萎缩逐渐加重,手指的关节活动受限 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