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斜三角形综合练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解析:由2cosBsinA=sinC得 ×a=c,∴a=b.
答案:C
2.下列条件中,△ABC是锐角三角形的是( )
A.sinA+cosA= B. · >0
C.tanA+tanB+tanC>0D.b=3,c=3 ,B=30°
解析:由sinA+cosA=
【例3】 (春季北京)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长,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a2-c2=ac-bc,求∠A的大小及 的值.
剖析:因给出的是a、b、c之间的等量关系,要求∠A,需找∠A与三边的关系,故可用余弦定理.由b2=ac可变形为 =a,再用正弦定理可求 的值.
解法一:∵a、b、c成等比数列,∴b2=ac.又a2-c2=ac-bc,∴b2+c2-a2=bc.
6.(重庆理6)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满足 ,且C=60°,则ab的值为
_______.
●典例剖析
【例1】 △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如果a2=b(b+c),求证:A=2B.
【例2】已知锐角△ABC中,sin(A+B)= ,sin(A-B)= .
(1)求证:tanA=2tanB;
答案:(1, )
6.(重庆理6)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a、b、c满足 ,且C=60°,则ab的值为
_______.
答案:
●典例剖析
【例1】 △ABC的三个内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如果a2=b(b+c),求证:A=2B.
剖析:研究三角形问题一般有两种思路.一是边化角,二是角化边.
答案:A
4.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 ,则△ABC的形状(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C.等腰或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解析:由 ,得 。又 ,联立以上两式并整理,得 ,∴ ,故△ABC为直角三角形。
证明:用正弦定理,a=2RsinA,b=2RsinB,c=2RsinC,代入a2=b(b+c)中,得sin2A=sinB(sinB+sinC) sin2A-sin2B=sinBsinC
- =sinBsin(A+B) (cos2B-cos2A)=sinBsin(A+B)
sin(A+B)sin(A-B)=sinBsin(A+B),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
又AB=AD,可知∠2=∠D,所以∠1=∠2.
因为∠BAC=∠2+∠D=2∠2=2∠1,
所以A=2B.
评述:近几年的高考题中,涉及到三角形的题目,重点考查正弦、余弦定理,考查的侧重点还在于三角转换.这是命题者的初衷.
【例2】 (全国Ⅱ,17)已知锐角△ABC中,sin(A+B)= ,sin(A-B)= .
C.等腰或直角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5.(四川理6)在 ABC中. .则A的取值范围是
A.(0, ]B.[ , )C.(0, ]D.[ , )
6.在△ABC中,由已知条件解三角形,其中有两解的是( )
A.b=20,A=45°,C=80°B.a=30,c=28,B=60°
C.a=14,b=16,A=45°D.a=12,c=15,A=120°
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三角形的面积S= (a2+b2-c2),则∠C的度数是_______.
8.在△ABC中,若∠C=60°,则 =_______.
9.在△ABC中,有 ,则 _______.
10.(全国高考)在△ABC中,D为BC边上一点,BC=3BD,AD= , ,若AC= AB,则BD=_______.
即 =- .将tanA=2tanB代入上式整理得2tan2B-4tanB-1=0,解得tanB= (负值舍去).得tanB= ,∴tanA=2tanB=2+ .
设AB边上的高为CD,则AB=AD+DB= + = .由AB=3得CD=2+ ,所以AB边上的高为2+ .
评述: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概念,两角和与差的公式以及应用,分析和计算能力.
14.若△ABC三边长为 、 、 ,面积为S,且 , ,求面积S的最大值。
15(湖北理16)设△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
(Ⅰ)求△ABC的周长
(Ⅱ)求 的值
解斜三角形(教师版)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 = .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因为A、B、C为三角形的三内角,所以sin(A+B)≠0.所以sin(A-B)=sinB.所以只能有A-B=B,即A=2B.
评述:利用正弦定理,将命题中边的关系转化为角间关系,从而全部利用三角公式变换求解.
思考讨论
(1)该题若用余弦定理如何解决?
解:利用余弦定理,由a2=b(b+c),得cosA= = = ,cos2B=2cos2B-1=2( )2-1= -1= .
两定理的形式、内容、证法及变形应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向量的数量积把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用向量方法证明两定理,突出了向量的工具性,是向量知识应用的实例.另外,解三角形问题可能出现一解、两解或无解的情况,这时应结合“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定理及几何作图来帮助理解”.
●点击双基
1.(上海)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答案:B
4.已知(a+b+c)(b+c-a)=3bc,则∠A=_______.
解析:由已知得(b+c)2-a2=3bc,∴b2+c2-a2=bc.∴ = .∴∠A= .
答案:
5.在锐角△ABC中,边长a=1,b=2,则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解析:若c是最大边,则cosC>0.∴ >0,∴c< .又c>b-a=1,∴1<c< .
所以cosA=cos2B.因为A、B是△ABC的内角,所以A=2B.
(2)该题根据命题特征,能否构造一个符合条件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知识解决?
解:由题设a2=b(b+c),得 = ①,
作出△ABC,延长CA到D,使AD=AB=c,连结BD.①式表示的即是 = ,
所以△BCD∽△ABC.所以∠1=∠D.
得2sinAcosA=- <0,∴A为钝角.
由 · >0,得 · <0,∴cos〈 , 〉<0.∴B为钝角.
由tanA+tanB+tanC>0,得tan(A+B)·(1-tanAtanB)+tanC>0.
∴tanAtanBtanC>0,A、B、C都为锐角.
由 = ,得sinC= ,∴C= 或 .
答案:C
(1)求证:tanA=2tanB;
(2)设AB=3,求AB边上的高.
剖析:有两角的和与差联想到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结合图形,以(1)为铺垫,解决(2).
(1)证明:∵sin(A+B)= ,sin(A-B)= ,
∴ =2. ∴tanA=2tanB.
(2)解: <A+B<π,∴sin(A+B)= . ∴tan(A+B)=- ,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3.三角形解的个数
●点击双基
1.在△ABC中,若2cosBsinA=sinC,则△ABC的形状一定是( )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
2.下列条件中,△ABC是锐角三角形的是( )
A.sinA+cosA= B. · >0 C.tanA+tanB+tanC>0D.b=3,c=3 ,B=30°
(2)设AB=3,求AB边上的高.
【例3】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长,已知a、b、c成等比数列,且a2-c2=ac-bc,求∠A的大小及 的值.
●闯关训练
1.在△ABC中,“A>30°”是“sinA>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全国Ⅳ,理11)△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如果a、b、c成等差数列,∠B=30°,△ABC的面积为 ,那么b等于( )
A. B.1+ C. D.2+
解析:∵a、b、c成等差数列,∴2b=a+c.平方得a2+c2=4b2-2ac.又△ABC的面积为 ,且∠B=30°,故由S△ABC= acsinB= acsin30°= ac= ,得ac=6.∴a2+c2=4b2-12.由余弦定理,得cosB= = = = ,解得b2=4+2 .又b为边长,∴b=1+ .
11.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依次成等比数列,求y= 的取值范围.
12.已知△ABC中,2 (sin2A-sin2C)=(a-b)sinB,外接圆半径为 .
(1)求∠C;
(2)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13.在△ABC中,BC=a,顶点A在平行于BC且与BC相距为a的直线上滑动,求 的取值范围.
a2=b2+c2-2bccosA;b2=c2+a2-2cacosB;c2=a2+b2-2abcosC.
在余弦定理中,令C=90°,这时cosC=0,所以c2=a2+b2.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由①②③可得
cosA= ;cosB= ;cosC= .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cosA= = = ,∴∠A=60°.
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sinB= ,
∵b2=ac,∠A=60°,∴ =sin60°= .
解法二:在△ABC中,由面积公式得 bcsinA= acsinB.
∵b2=ac,∠A=60°,∴bcsinA=b2sinB.∴ =sinA= .
解斜三角形练习
●知识梳理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 = .
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
2.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在余弦定理中,令C=90°,这时cosC=0,所以c2=a2+b2.
由此可知余弦定理是勾股定理的推广.由①②③可得
cosA= ;cosB= ;cosC= .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个角;
(2)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3.三角形解的个数
特别提示
答案:B
2.在△ABC中, A= , , ,则△ABC的面积为( )
A. B. 16C. 或16D. 或
解析:由正弦定理得, ,∴ 或1200,再由面积公式得 或 。
答案:D
3.广东)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 ,且 ,则 ( )
A.2B. C. D.
解析: ,由 可知, ,所以 ,故由正弦定理得, 。
2.在△ABC中, A= , , ,则△ABC的面积为( )
A. B. 16C. 或16D. 或
3.(广东)已知△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 ,且 ,则 ( )
A.2B. C. D.
4.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 ,则△ABC的形状( )
A.直角三角形B.等腰直角三角形
3.△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如果a、b、c成等差数列,∠B=30°,△ABC的面积为 ,那么b等于( )
A. B.1+ C. D.2+
4.已知(a+b+c)(b+c-a)=3bc,则∠A=_______.
5.在锐角△ABC中,边长a=1,b=2,则边长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评述:解三角形时,找三边一角之间的关系常用余弦定理,找两边两角之间的关系常用正弦定理.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浙江,8)在△ABC中,“A>30°”是“sinA> ”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解析:在△ABC中,A>30° 0<sinA<1sinA> ;sinA> 30°<A<150° A>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