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应对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
上海
发展定位
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该中心 产业创新与科技研发中心
战略节点
浦东新区 沿海三大保税港区 虹桥枢纽 嘉定新城、松江新城、临港新城 南京科教城 南京CBD 苏州工业园区、昆山 苏州西区 无锡新区 滨湖新区 空港新城 滨江新区(CBD) 梅山保税港区 余慈滨海新区
南京 苏州 无锡
先进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长江航运中心、科技创新中心 高科技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 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服务外包与创意产业基地、区域性 商贸物流中心 职教中心、旅游度假中心 高科技产业基地 区域金融服务中心、电子商务中心 国际旅游休闲中心、全国文化创意中心 先进制造业基地 现代物流基地、会展商务服务中心 国际化港口城市
核心 全球制造网络 全球物流网络 全球金融网络 全球科技网络 全球文化网络 芝加哥 纽约 伦敦 纽约 伦敦 纽约 次中心 休斯顿 斯图加特 鹿特丹 上海 香港 迪拜、上海 专业节点 苏州 东莞 丹戎帕拉斯 孟菲斯 班加罗尔 昆山
硅谷
巴黎 洛杉矶
台北
北京 米兰 布达佩斯、北京
班加罗尔
都柏林 威尼斯 惠灵顿
长三角南翼 核心地区
浙江三大城镇群将加快融合:形成一 个核心区两个拓展区
浙赣走廊拓 展地区
浙江沿海拓 展地区
2、长三角建设亚太门户,宁波的国际门户地位和贸易中心地位进一步提 升 港口职能:进一步提升,从
临港制造业(第一阶段)向 临港物流与贸易功能拓展( 第三阶段),国际航运组织 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梅山保税港区将是宁 波航运和贸易的核心 空间 宁波部分临港生产职 能将加快向舟山、三 门湾地区转移 机场职能:机场规模扩张, 服务范围扩展,因此面向多 个长三角国际机场地区的国 际化服务地位提升显著 宁波的国际空港物流 职能将得到显著提升 余慈地区的临空经济 特征显现
经济实力下滑:浙江沿海板块发展 速度明显慢于其它板块; 商贸中心地位下滑:服务业占长三 角比重呈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产值占长三角的比重(%)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宁波
18000 16000
2000 2008
国家城镇体系中的二级区域中心城市与重要国际门户城市,通过沿海通道、沪昆通道 和长江二通道分别沟通广州、深圳、厦门、中部省会城市、台北等中心城市
国家口岸门户地位较为稳定
国际干线港:全球第八集装箱港 ,集装箱比重占全国7.26%,进出 口贸易占全国的2.2% 吸引外资比重下降明显,但对外 投资增长快
现状都市区
(2)协同上海建设世界城市:环上海城镇带加快崛起
距离上海红桥枢纽100-120公里范围内将是上海空港、海港直接辐射范 围,将形成大量具有专业化国际职能的新兴地区 宁波杭州湾海岸地带将更多得承接上海的制造业、休闲旅游和专业服 务的转移,也将成为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地带
(3)环杭州湾进入同城化、功 能一体化发展新阶段(双黄蛋)
宁波市城市发展战略与空间策略
Flyyinghui@ qq:441530626 2010年9月02日
1
一、中心性与门户地位
历史上的宁波地位显赫
中国一千二百年来从未衰退的两大国家门户之一:贸易、航运、文化交流 只要中国是海洋开放时代,宁波必是国家级中心城市(宋元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门户之一,区域经济中心之一
港口 贸易 现代 物流
新技 术 空港 经济
杭州
休闲 旅游
文化 创意
新技 术 先进 制造
南京
宁波
总部 经济
总部 经济
文化 创意
总部 经济
能源 基地
四、宁波构筑全球节点城市的现实差距
门户与中心分离
港口航运中心职能不强,贸易中心地位偏弱
新兴增长板块多样,但缺乏国家级战略职能区域
全域大发展,传统工业路径:杭州湾新区、梅山保税港 区、空港地区、象山港地区、三门湾地区 缺乏国家级战略地区:宁波北仑区与东部滨海岸线发展 脱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互动不足(上海三大保税区 整合,向自由贸易区升级)
3.5 3 2.5 2 1.5 1 0.5 0
口
区域性经济中心地位仍较突出, 但占全国份额下降较大
宁波主要经济指标占全国比重及排名(2004\2008)
35 30 25 20 15 10 5 0
值 额 资 额 GD P GD P比 投 人 产 总 外 余 资 住 总 费 用 储 均 固 业 消 利 金 民 航 客 运
y = -0.6809x2 + 3.5251x + 42.321 R = 0.6925
2
0 0 -200 亿元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国际化:外向经济主导,但国 际门户职能发展不理想
部分沿海城市出口额占全国的比重
%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宁波 上海 1985 深圳 1990 1995 青岛 2000 2005 厦门 2008 大连
杭州
宁波
(2)宁波发展定位判断
未来中国将是全球性城市的新兴增长地区
当前中国GDP是美国的31%,中国已经形成若干次中心、专业节点城市(美国1/4) 当中国GDP是美国的60%,中国必将出现全球核心城市,专业节点城市将大规模增加 未来中国沿海地带将是全球性城市密集分布的区域
全球权威:GaWC世界城市体系(1998-2008)
甬舟都市区
滨海产业与服务经济新空间: 新产业区、专业服务新城 都市综合服务功能拓展轴:综 合服务新区、轨道节点新城 都市慢空间:生态宜居新城、 都市休闲空间
杭州综 合枢纽 宁波综 合枢纽 空港门户 海港门户
长三角南翼组 合型枢纽体系
(4)甬舟大都市区建设提速,从交通一体化到海岛城市功能全面一体化
杭州、南京的全球性综合节点城市优势较为突出 ;宁波、苏州和无锡朝着专业性节点城市发展
苏州的新技术研发、生产与博览贸易已具有全球职能 无锡的装备制造、新能源发展朝着全球顶端行业迈进 宁波在国际物流、港口航运和国际贸易等方面具有一 定的全球性职能潜力
区域 金融 电子 商务 区域 金融
现代 物流 休闲 旅游 先进 制造
上海港
宁波港
2000年以来宁波集装箱港吞吐量增长率
% 60.0 50.0
万TEU
1000 800 600 400 200
经济总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关系
y = 0.2765x - 100.67 R 2 = 0.9471
40.0 30.0 20.0 10.0 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世界级长三角城市群南翼的全球节点城市
上海将从全球性次中心向全球性核心城市冲刺
杭甬宁苏锡2009年三产结构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杭州 宁波 南京 苏州 无锡 三产 二产 一产
上海金融中心全球第八、集装箱吞吐量全球第一 全面拓展亚太地区的航运和贸易业务,培育国际游轮 经济
甬舟大都市区的潜在战略空间
三、长三角发展趋势及宁波发展定位趋向
(1)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多中心发 展格局进一步显现
上海将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世界城市, 直接辐射影响范围将超过100公里
航运与贸易功能迈向区域化:上海港 、宁波舟山港向高端升级,南通港、 江苏沿江港各自承担地方运输职能 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协作加快一体化 产业每年外转和扩散500亿
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目标下对宁波发展的再认识
国际化与港口城市是宁波发展的千年主题,亚太地区国际化门户的重要部 分和长三角重要综合枢纽将有可能推动宁波跃升为全球节点城市 重化产业群只是阶段性的支柱产业,宁波依托国际化门户的贸易服务产业 群或许才是宁波长远的发展支柱 长三角地区区域规划对主要城市的定位
2000 2008
合 肥 马 鞍 山
上 海
杭 州
宁 波
嘉 兴
湖 州
绍 兴
舟 山
台 州
金 华
衢 州
南 京
无 锡
常 州
苏 州
南 通
扬 州
镇
二、国家转型发展目标下的新要求
深圳:特区 现代化国际城市 全球先锋城市(创新) 大连:北方沿海中心城市 东 北亚国际城市(开放、气质)
长三角地区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对比图(2009)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苏州
无锡
杭州
南京
上海
温州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长三角的比重(%)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全市
市区
20.0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宁波 苏州 无锡 杭州 南京 上海 温州
城市排名:经济总量第11位、工 业总产值9位(比重上升),港澳 台企业数占全国4.7%(第5)。
常
人
工
2004年占全国比重
2008年占全国比重
实
际
宁波位次
2008年GDP前20位城市排名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 1.8 1.6 1.4 1.2 1 0.8 0.6 0.4 0.2 0
海
京
州
圳
州
津
州
岛
锡
山
波
汉
都
阳
连
京
莞
山 唐
上
北
广
深
苏
天
杭
青
无
佛
宁
武
成
沈
大
南
东
GDP(亿元)
人均GDP(万美元/人)
烟
台
长三角主要板块经济比较
20 15
长三角层面,宁波的经济实力相对下 降明显,但区域性生产组织职能稳步 提升
10 5 0 苏锡常 江苏沿海 南扬镇 2000 杭嘉湖绍 2008 浙江沿海 上海
2008年长三角核心区城市规模
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南京、南通 将是世界城市群的重要全球化节点
都市服务轴带效应显现:海空、轨道 枢纽地区成为未来20年新技术产业、 休闲经济、都市工业,人口聚集中心 都市区40分钟的服务功能圈:专业化 服务功能(高教科技、专业生产服务 、高档休闲、总部经济)加快剥离拥 挤的中心城,趋向交通条件优越和生 态环境良好地区
大杭州都市区
环杭州湾高端服务职能升级和聚 集加速:生产服务、休闲、文化 大杭州都市区、宁波—舟山都市 区加快形成(40分钟通勤)
杭州通过枢纽东移,滨江新区 和空港新城建设,西湖西进已 经走上钱塘江时代;跨市边界 地区成为产业增长新空间
宁波综 合枢纽
杭州综合枢纽与宁波综合枢纽的 优势互补将极大提升在长三角地 区的集运职能 加快形成三条独具特色增长空间
深圳
成都:西南地区中心城市 西 部地区中心城市 世界现代田 园城市(人文)
武汉:全国工业基地 中部地 区中心城市(区域)
大连
成都
经济中心、国际化不再是城市追求的唯一目标 特质目标、多元价值在新一轮竞争中逐步凸现 因此,宁波需要以更开放的姿态认识自身在全球 城市体系中的价值
武汉
国家战略下的浙江沿海新思路
多元动力驱动下的海岸带开发 与保护模式,为我国的海岸地 带(包括岛屿)的转型发展提 供新思路
新兴增长空间:全球贸易节点、世界 级休闲基地、海洋型门户
为浙江省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 集约节约、低环境冲击的城镇 化和城镇建设道路提供新思路
都市新城:滨海新城、滨海新产业聚 集区、都市门户型枢纽服务区
沿海高速公路
旅游区
环湾地带:300万 临港工业区
(3)长三角视野下宁波的新机遇
1、长三角核心区加快建设为宁波提升 区域中心职能提供机遇
宁波将从浙江省枢纽全面向国家层面的 综合枢纽提升 沿海、浙赣、申苏浙皖—长江通 道交汇于宁波,进一步拓展宁波的 经济腹地 宁波的经济腹地达到安徽、江西 和福建等地;对接上海、杭州等 高铁、航空全面建成,全国物流 集散、区域性商务地位提升明显 浙江沿海地带加快隆起,宁波成为环杭 州湾和浙江沿海之间重要的枢纽
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环湾功能一体化步伐加快
舟山的水水中转优势与宁波的海铁集运优势能够互补,强化了港区的国际航运职能 沿海高速公路、输港铁路、杭甬运河+2通道(铁路、高速)使整个甬舟沿海地区更 加便捷的融入区域发展,提升了国际门户地位,并拓展了在江西、安徽等地腹地; 临港产业加快向杭州湾、舟山岛群地区聚集;港口航运服务功能加快向宁波沿海聚 集 环湾地带未来将聚集300万左右的人口,并形成2-3个服务中心 区域滨海+海岛旅游资源进一步整合,成为整个华东的休闲旅游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