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二首》(其一)李商隐

合集下载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

古诗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翻译赏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前言】《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第一首着重抒写相爱而受到重重阻隔不能如愿的怅惘之情。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星辰:众星,星之通称。

⑵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⑶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⑷“隔座”二句:邯郸淳《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校胜负。

”隔座送钩,一队用一钩藏在手内,隔座传送,使另一队猜钩所在,以猜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汉书·东方朔传》:“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把东西放在菠盖物下使人猜。

⑸嗟:叹词。

听鼓应官:到官府上班,古代官府卯刻击鼓,召集僚属,午刻击鼓下班。

⑹走马:跑马。

兰台:《旧唐书·职官志》:“秘书省,龙朔(高宗年号)初改为兰台。

”当时李商隐在做秘书省校书郎。

类:类似。

转蓬:《坤雅》:“蓬,末大于本,遇风辄拔而旋。

”指身如蓬草飞转。

转,一作“断”。

【翻译】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鉴赏】李商隐的爱情诗以《无题》最著名。

这是两首恋情诗。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其中第一首无题诗(“昨夜星辰昨夜风”)更是脍炙人口。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看法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君臣遇合之作,有人说是窥贵家姬妾之作,还有人说是追想京华游宴之作……但羁宦思乐境也好,觊觎貌美女郎也罢,诗中所表达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皆然心态显是力透纸背,那些寻常或普通的意象,被有规律的置放在短短八句五十六字当中,表现了一种追寻的热切和悲哀的失落。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10
心有灵犀一点通 ①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②现多比喻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同桌的你 比划猜成语
11
【规则】
• 每组选出两人,由第一人做动作, 或作描述(描述时不能出现成语 中的字词),第二名同学猜是什 么成语
12
一箭双雕
13
井底之蛙
14
连蹦带跳
15
左顾右盼
16
张牙舞爪
17
36
挂羊头卖狗肉
37
口蜜腹剑
38
闻鸡起舞
39
狼吞虎咽
40
掩耳盗铃
41
守株待兔
42
画蛇添足
43
纸上谈兵
44
步履蹒跚
45
抓耳挠腮
46
捧腹大笑
47
翩翩起舞
48
喜极而泣
49
杞人忧天
50
望梅止渴
51
怒目而视
52
一毛不拔
53
大摇大摆
54
痛哭流涕
55
金刚怒目
56
挤眉弄眼
57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1
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 玉溪生,又号樊南子。 诗工骈文,尤擅长七律。与杜牧齐名,世称 “小李杜” 。他的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
境。
2
作者对所写的内容有所隐讳,不愿或不便 标题;另有一些诗取首句头几个字为题, 题目和内容基本上没什么联系,也属于无 题诗。
152
•落井下石
153
•五体投地
154
•举一反三
155
•心不在焉
156
•一路顺风
157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

颈联:写宴会之热闹。
有人说该联是写作者今夜所处的环境,有人说是回想昨夜的 情景,还有人说是作者在想象意中人今夜的处境,你怎么看?
前者显然是不对的,作者不可能在此环境下写出本诗。而后 两者都是可能的情况。
那么,不论是回想昨夜还是想象意中人今夜的处境,它所表 达的感情都是一样的吗?
都一样。都表现了诗人此刻的凄清寂寞,昨夜的笑语喧哗或 正在进行的觥筹交错,无不反衬出诗人现在的孤独寂寞、凄 苦清冷。
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 的变化资料
精品课件欢迎使用
[自读教材·填要点]
一、铁路,更多的铁路 1.地位 铁路是 交通建运设输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 发展的动脉。 2.出现 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开胥平各庄铁 路建成通车。 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
抒怀和咏物: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 得到实现,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值得 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 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李商隐的诗歌及风格
言情诗: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 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 后世最多的关注。
李商隐的诗歌及风格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其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 政治和咏史: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李商隐
写了大量这方面的诗歌,留存下来的约有一百首左右。 李商隐早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语气严厉悲愤,又含 有自我期许的意味。在关于政治和社会内容的诗歌中, 借用历史题材反映对当代社会的意见,是李商隐此类 诗歌的一个特色。
鉴赏第二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四、结合思路,精读诗句。 首联:对昨夜相会的追忆。 昨夜的相会对作者来说是美好的还是惨淡的?美好! 作者有没有直接具体叙写相会的情事? 没有! 那么,你是如何感知到它是美好的?包含了什么艺

劳动版(第六版)中职语文下册25 古诗四首《无题二首(其一)》课件

劳动版(第六版)中职语文下册25 古诗四首《无题二首(其一)》课件
译分文组:来都互行相 酒是猜令酒钩,宴嬉决上戏一的,胜游隔负座烛戏对光(饮泛前春红者酒。是暖传心钩;与
某人手中藏着让对方猜,后者是藏物于 巾盂之下让人猜,不中者罚酒)
颈联两句乍读似乎是描绘诗人所经历的实境,但 也不妨理解为因身受阻隔而激发的对意中人今夜 处境的想象。
研读课文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课文小结
这首七律,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 世之感并入艳情,以华艳词章反衬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 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 情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 又入目三分。
课后作业
熟练背诵全诗,抄写1遍、默写1遍作业纸上交。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相互映照、生发,组成一个 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 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来是深刻的痛苦;但身 不能接连而心相通,却是莫大的慰藉。 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 或心灵契合的欣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 的欣喜,寂寞中的安慰。
研读课文
颈联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无 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课文导入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858),字义山,号玉溪 生,怀州河内人,唐朝著名诗人,与杜 牧并称“小李杜”。他擅长诗歌写作,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 诗人之一。其诗构思新奇,具有浪漫主 义色彩,艺术成就很高。
研读课文
颔联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常译用文:作身美虽满无爱彩情凤的双翅象不征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李商隐《无题二首》全诗注释翻译及赏析

无题二首唐·李商隐【无题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无题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注释⑴“昨夜”句:《尚书·洪范》“星有好风。

”此含有好会的意思。

⑴画楼:指彩绘华丽的高楼。

一作“画堂”。

桂堂:形容厅堂的华美。

⑴灵犀:犀角中心的髓质像一条白线贯通上下,借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和暗通。

⑴“隔座”二句:送钩、射覆,均为古代酒席间游戏。

分曹:分组。

⑴嗟:叹词。

余:我。

鼓:报更的鼓。

唐制,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

鼓响天明,即须上班。

⑴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这里借指诗人供职的秘书省。

类:类似。

转:一作“断”。

⑴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⑴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⑴秦楼客:用《列仙传》萧史事。

⑴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翻译【无题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李商隐——《无题二首》

李商隐——《无题二首》

李商隐——《无题二首》篇一: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注解】: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韵译】: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

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

分曹,分组。

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 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 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及赏析无题二首李商隐赏析《无题·二首》唐·李商隐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其二闻道阊门萼绿华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其一译文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策马赶到兰台,像随风飘转的蓬蒿。

白话译文其一昨夜的星空与昨夜的春风,在那画楼之西侧桂堂之东。

身虽无彩凤双翅飞到一处,心却有灵犀一点息息相通。

隔着座位送钩春酒多温暖,分开小组射覆蜡灯分外红。

叹我听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马去兰台心中像转飞蓬。

其二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赏析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

“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

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

“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

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

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

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

“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角一样,息息相通。

“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

无题二首(其一)

无题二首(其一)
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 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上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 诗人的诗作常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二、《无题》诗是政治诗解
对于“相见难时别亦难”这首《无题》诗, 张采田《李义山诗辨证》就认为“此篇为陈 情不省,留别令狐所作”。认为是留别当时 的宰相令狐绹的诗。纪晓岚《李义山诗集辑 评》也说:“此亦感遇之作也”。认为是李 商隐对自己宦途多蹇(jiǎn)的伤感。何焯(chāo) 也认为是一首感遇诗,他说:“东风无力, 上无明主也。百花残,已且老至也。落句其 屈子远游之恩乎?”总之,他们都是把这首 诗看成是政治诗。
无 题 二 首 ( 其 一李 )商

李商隐
• 唐代诗人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 沁阳)人,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47 年)进士及第,是仅次于杜甫的七律名 家。李商隐的一生很短暂,他的仕途坎 坷,但他的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 据了重要的地位。
李商隐的生活背景
李商隐生平遭际
• 九岁时,父亲李嗣去世,家境极为艰难, 他在家随堂叔学习。
• 二十五岁时中进士,但此后却由于党争的 原因,一生处于两党斗争的夹缝中,在为 人做幕僚的生活中度过了坎坷的大半生, 四十六岁时郁郁而死。
李商隐与牛李党争的瓜葛,是从令狐楚对他的赏识开始的。他曾说自述 “樊南生十六,能著《才论》、《圣论》,以古文出诸公间”,这引 起了令狐楚的注意。令狐楚是牛党的上层人物之一,他欣赏李商隐的 才华,便引入幕府(时令狐楚为天平军节度使,治所在今山东东平), 待他如亲子。由于当时的公文都是用骈文写的,所以,令狐楚便亲自 指点李商隐与自己的儿子令狐綯学骈文。李商隐的骈文写得好,是与 令狐楚的指点分不开的。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李商隐二十五岁, 上京应举,由于令狐綯的推荐,他得以中举。也就是说李商隐既受令 狐楚父子之恩,应算是牛党的成员了。但是考中进士的第二年,令狐 楚却去世了,李商隐的生计成了问题。这时,任泾原节度使的王茂元 又聘李商隐做幕僚。王茂元有个小女儿,长得很漂亮,又有才华,王 茂元有意将女儿嫁给他,所以李商隐便入了王茂元的幕府。由于王茂 元被认为是李党中的上层人物,因此,李商隐就被认为是“背牛就 李”,不能为牛党所谅解。

《无题·闻道阊门萼绿华》翻译赏析

《无题·闻道阊门萼绿华》翻译赏析

《无题·闻道阊门萼绿华》翻译赏析《无题·闻道阊门萼绿华》翻译赏析《无题·闻道阊门萼绿华》作者为唐朝诗人李商隐。

其古诗全文如下: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前言】《无题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体裁不同,第一首为七言律诗,第二首为七言绝句。

第二首主要是诗人追忆对一位女子的无限追慕之情,在内容上是对第一首的补充说明。

诗人在对爱情的表达中,也隐约透露出身世的感伤。

这组无题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抒写心理活动方面尤为出色,历来脍炙人口,堪称千古佳作。

【注释】⑺阊门:阊阖,传说中之天门。

萼绿华:传说中之女仙名。

《真诰·运象》:“萼绿华者,自云是南山人,不知是何山也。

女子,年可二十上下,青衣,颜色绝整。

以升平三年十一月十日夜降于羊权家,自此往来,一月辄六过。

来与权尸解药。

”《零陵县志》:“秦萼绿华,女仙也,以晋穆帝升平三年,降于羊权家。

自谓行道已九百年,授权道术及尸解药,亦隐影化形而去。

好事者比之九疑仙人萼绿华。

”⑻抵:至,到。

《广雅·释诂》:“抵至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遂从井陉抵九原。

”一作“尚”。

相望:期盼伊。

相,偏指一方,即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望,盼望,期待。

《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考差兮谁思。

”此言昔年期盼一见伊人,乃咫尺天涯,难得一见。

⑼秦楼客:《列仙传》:“萧史善吹箫,作凤鸣。

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

”⑽看:一作“著”。

吴王苑内花:冯浩注:“暗用西施。

”李商隐《病中早访招国李十将军遇挈家游曲江》:“莫将越客千丝网,网得西施别赠人。

”可与此同参。

【翻译】当年常听到人们谈论萼绿华,但总觉得她在那遥远的`天涯。

可到像萧史那样参加盛宴后,没想到竟然可以偷窥宫内花。

【鉴赏】第一首七律确实是很出色的爱情诗,而其内容是通过第二首七言绝句补充说明的。

第二首无题诗(“闻道阊门萼绿华”)大致意思是说:当年常常听到人们谈论阊门中有位叫萼绿华的女子长得美丽绝伦,但总是觉得在天边那么遥远,却没想到昨晚像萧史那样参加一次豪门盛宴后,竟然产生了偷窥的冲动。

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和晏殊的《蝶恋花》这两首诗词的思想性

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和晏殊的《蝶恋花》这两首诗词的思想性

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和晏殊的《蝶恋花》这两
首诗词的思想性
无题二首其一:这首诗以少女怀春之幽怨苦闷,喻少年才士渴求仕进遇合之心情。

这位少女八岁犹存爱美之心。

古以长眉为美,所谓“青黛点眉眉细长”,犹为唐人入时装扮。

十岁时就有了高洁的情操,郊外春游,知道缝缀荷花制成下裳。

作者化用了屈原《离骚》语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即是说,裁剪荷叶制成绿色的上衣,缝缀荷花再把它制成下裳。

没有人了解我也毫不在乎,只要我内心情感确实芬芳。

十二岁学艺刻苦,学弹秦筝,所用的银爪从不曾取下。

十四岁怀春羞涩,藏于深阁,回避关系最亲的男性戚属,“悬知”,表现了女子半是希望半是担忧的待嫁心理。

十五岁无处说相思,古时女子十五岁许嫁,诗中女主人公前途未卜,忧伤烦闷,又无处说相思,更无心为秋千之戏,这还不够,作者善作情语,让少女独自对面春风而泣,何等情思。

蝶恋花: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

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

“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摇曳不尽的情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暗示语多,且虚实相生, 形成扑朔迷离的意境。
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情感上和艺术上有何特点?
内容: 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 手法情感
身无飞翼 突出身受阻隔
比喻新奇
心有灵犀 有默契、心心相印 痛苦甜蜜
小结: “身无”、“心有”
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比喻贴切,
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
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
有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心心相印的自我安慰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隔座送钩、分曹射覆
宴会游戏:热闹
春酒暖、蜡灯红
环境气氛 欢乐甜蜜
这里的宴会既可理解为昨夜的宴会情景,
因为有她在座,酒宴变得无比美好。
也可理解为今宵诗人对意中人的想象之语,
写出了诗人此刻无法飞至,只能苦思,十分凄清、寂寞。
王茂元属李党。牛党认为李商隐背恩无行,一直对其排
斥打击。此后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
• 李商隐与杜牧齐名,世称“小李杜”。
其诗内容多抒写对时代乱离的感慨、个人怀才不遇 的愤懑 fèn mèn ,咏史诗、咏物诗和言情诗成就极高。
艺术上,哀怨的基调、迷离的意境,是李商隠诗歌 突出的特点。为朦胧诗鼻祖,对后世诗歌影响极深远。
无题二首(其一) 李商隐
爱情—诗歌永恒的主题
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自《诗经》 以来,杰出的爱情诗数不胜数。
• 有热烈大胆的:
wù mèi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也有委婉含蓄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wǎng rán
• ——颔联不再接写昨夜,而是回到今(实),
抒写 自己与意中人相隔的现实处境;
• ——颈联回忆昨晚宴会的热闹(虚),反衬自 己的 寂寞悲伤 ;
• ——尾联又回到自己的处境(实) 。
全诗打破时空次序、虚实结合,断续无端, 变幻迷离,富有浪漫气息,富有想象张力,这 可看作古代诗歌中的“意识流”,是古代的爱 情朦胧诗。
“蓬”是一种很小很轻的草,随风四处飘转, 常以它来比喻飘零的生活。
此联抒发无限惆怅、痛苦之情。
第三模块:整体把握
(一)本诗主旨
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很快分离 的情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作者身不由己、 只能以心守望的痛苦。
• 李商隐成功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古代诗人一种 常见的爱情模式——受压抑的、无法实现的、给 当事人留下痛苦回忆的爱情。封建社会的礼教造 就的这种受压抑的爱情是李商隐诗歌创作中描写 最多的“爱情母题”。可以说,真正的浪漫的爱 情在李商隐的笔下只是一种先是欢乐,后是痛苦 的爱情。
(一)听读,朗读,初通诗意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身无无彩彩凤凤双双飞飞翼翼,, 心心有有灵灵犀犀一一点点通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思考:哪联点出了诗歌的主要内容“爱情”?
【注解一】: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髓质像
写作缘由
本诗大约写于开成四年(839年), 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 的思念之情。当时诗人任秘书省校书郎。 诗人与所爱的一位贵族女子,在一个美好 的春夜相见,第二天自己就匆匆走马兰台, 开始那寂寞无聊的校书郎生活。一切美好, 都成难以追寻的记忆,于是作者写了这 首诗抒发自己的情怀。
• 第二模块 走进诗境
• 第二模块 (二)参照注释翻译,了解诗意
• 参考 昨天夜晚星光闪闪,轻风习习,我和意中 人相会在雕饰华美的小楼之西、桂香弥漫的厅堂 之东。如今尽管自己身上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翼, 得以飞去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能像犀牛 的角一样灵异,得以相通。
• 在春意融融的酒宴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的 游戏,又分组射覆来助兴,红色的蜡烛映射着耀 眼的光芒。我感叹自己听到报晓的鼓声就不得不 到衙门上班,天天走马秘书省,就像被风吹得不 断在在空中飞旋的蓬草,漂泊不定。
一条白线贯通两头。借喻相爱双方心灵 的感应和暗通。 3、送钩:也称藏钩。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一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 使另一队猜钩所在。 以猜中为胜 。 4、分曹:分组。
【注解二】: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 指更鼓。 7、应官:犹指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 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 李商隐曾任 秘书省校书郎。 9、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比喻身不 由己的处境。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 锦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 无题六首(其三 )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2、对比阅读
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 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 走马兰台类转蓬。
第二模块 (三)研讨解析 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写对昨夜与恋人相会的追忆。 两个“昨夜”反复使用表达何种感情?
昨夜
星辰、 风、
良辰美景,刻骨铭心的 幸福时光
画楼、
昨夜:只留下美好的
桂堂
回忆令人惆怅。
此联诗人没有具体写昨夜情事,只描写
一种温馨旖旎(yǐnǐ)而有暗示性的意境,
收到了一种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的效果。
探讨: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好?为什么?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问题研讨
1、“应官”写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态? 2、“嗟”和“蓬”形象地刻画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处境?
1、“应官”也就是到衙门上班, 包含着无可奈何、 百无聊赖的心境。
2、 “嗟”字写出了人居下位,身不由己之感, 充满了理想破灭之感。
第四模块:拓展提升 1、各抒己见:
当下“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 有”与诗中“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心心 相印”相比,是时代的进步还是时代的退步? 2、研究性学习课题(课后收集)
李商隐的爱情朦胧诗之特点。
刘人云设计2007、11
• 第五模块 巩固提升(课后背诵)
1、拓展背诵
李商隐情诗名句
• 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无题 六首其六
这些脍炙kuài zhì人口而又充满朦胧感的爱情 诗都来自同一个诗人李商隐
• 第一模块:走义山,号玉谿生(谿xī同溪),
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受知于权臣令狐楚, (837年)登进士第,二年后授
秘书省校书郎。令狐楚死后,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
娶王女为妻。当时牛李二党相争激烈,令狐父子属牛党,
(二)艺术特点分析
李商隐的无题诗在情景叙写上,常常打破时 空的次序,虚实结合,本课即如此,请仔细体会。
我国古典诗歌中常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情达意。 “实景”即是写作时的真实情形;“虚景”则是 回忆或想象中的景象,并随着心理活动的变化来 展现。
讨这论首诗中,各联的虚实情况如何?
• ——首联直写回忆昨夜(虚),暗含今宵与昨 夜情景不同的联想与对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