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艺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艺术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老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这些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高超语言艺术是合理的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也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障。

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语言,它是一种在科学性、规范性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完成教学任务而运用的一种专门行业的交际用语,是师生教与学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和途径。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美的语言可以活跃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育教学效果。那怎样的语言才是学生认同的美的语言,具有艺术的语言呢?

一、教学语言要具有教育性。作为教师就是要传道授业解惑的,其语言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性。教育的目的、任务也要求教学语言具有高效的教育性。教育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实践活动。教学语言在计划安排表达的内容和方式时,都应受控于教育目标,使教学信息传输过程中的每一个语言信息都带有鲜明的教育性。它不仅富有哲理性,给人以知识、智慧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更是语言美的典范,它讲究谦虚、文雅,绝没有粗话、脏话,更没有强词夺理、恶语伤人的痕迹。

二、教学语言要具有规范性。课堂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是一种专门的行业交际语言,对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一定要规范、严谨、准确。“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时要力求概念准确、逻辑严密,准确地进行讲解,让学生正确地理解,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教师对原始概念的剖析,对定理、原理的阐述等都必须用专业术语来准确表达,坚决摒弃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活化教材,不断更新和完善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准确地把握现行教材的每个知识点,做到在教学中收放自如、游刃有余。规范性的不仅对理科性质的学科要求如此,同样对文科性质的学科也如是要求。比如要学习一个新词,只有用规范准确的语言给学生讲解,才使得学生能正确的理解这个词真正涵义,才会更好的运用这个词。

三、教学语言要具有教学语言的针对性。从教学对象看,教学语言具有鲜明的针对性。教学对象不同,教学语言应有变化。教学对象的差异,要求教师使用的语言必须依据学生的接受程度予以精选,把课堂教学语言定在学生现有语言

接受能力的起点上,从而去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年段低的学生,对形象生动的语言易于接受,教学语言应当具体、明朗、亲切。给低年纪的学生上课,最好选用语调抑扬顿挫、有韵律,生动形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的语言。这一点,我深有感触,虽然我还是一名年轻教师,但是我教的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刚处于开始发展阶段,因此必须把语言具体化、生动化,这样更有利于他们理解。年段高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追求对事物的理性把握,教学浯言应当深刻隽永、多变、具有哲理性。因此,课堂语言一定要看教学对象。如不看对象,教师语言过深,超出学生的理解、接受能力,会使学生如坠烟雾,盲无所知;如果教师语言肤浅会使学生了无兴趣,感到味同嚼蜡;如果讲课语言繁琐,不得要领,会使学生囫囵吞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四、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教学语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积极性和劳动效率.教学作为“双边活动”,必须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也参与到所讲内容上来。这样启发性的教学语言必不可少,就要求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交错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使教学语言具有灵活性,不断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既活跃课堂气钒,又美化学生心灵。但是,启发性的语言不能错误的理解为教师问,学生答。启发性的中心意义是调动和激发学生听讲的积积性。教师在讲解某一问题时,必须提纲挈领,言简意明而不能把话说完,应留下“空白”,诱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给予补充和发挥.最后补充的结果可能不尽相同,但同学们在相互启发中补充, 这样还会使学生产生更多的联想,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样,教师也不能代替学生领会运用知识,只有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引导他们在智慧的峰峦上不断攀登,经过他们自己的思考咀嚼,才能化为他们自己的精神财富。启发要抓在关节处,还要善于"引渡",才能帮助学生达到活跃思想、开拓思路及发展思维的目的。

五、教学语言要具有趣味性。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用语,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多用摹声和儿化韵等方式,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同时,现代教学论的一个趋向就是探讨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其中就要涉及教学的趣味性,而语言的趣味性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给学生点"兴奋剂",少制造点"疲劳素"。有些教师认为"好不如妙,妙不如迷",就是利用趣味的教学语言编口诀、歌谣、顺口溜,穿插小故事、摹态拟声,夸张

戏剧性的冲突,烘托小说性的情节,渲染诗朗诵的激情,从而使教学妙趣横生,学生学起来欲罢不能。教学的趣味性即所谓“寓教于乐、寓庄于谐”。但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提醒教师:“如果你把课讲得生动些,那么你就不会担心儿童闷得发慌,但是要记住,在学习当中,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是有趣的,一定有,而且也应当有枯燥无味的东西,应当教导儿童不仅去做有趣的事,而且要做没有趣味的事,即为了完成自己的责任而做的事。”所以教师的教学语言不要为了趣味而趣味,要将趣味性与科学性和教育性结合起来,不应招欢买笑,追求噱头与掌声的低级趣味,以及热热闹闹的“表面文章”。因此教学的语言必须力求形象生动,富有情趣,融教育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像一块大磁铁把所有的学生都长时间地吸引住。

六、教学语言要具有情感性。教师的语言必须富有情感。情是语言的本质,又是语言的先导。教师说话时的情感情绪因素是教学语言的生命,若抽去这一因素,语言就犹如干巴巴的躯壳。教师的语言富有情感,会使学生产生共鸣,也会使学生点点入心。教学语言的情感性要求教师必须把情感融汇在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和认识中,然后通过体验或想象,把内心的情感融边相应的教学内容中,使教学信息穿上情感的外衣。教学语言必须情感充沛,但不是说滥发感情。教师在课堂上还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语言,能自我意识到自己语言信息的输出,准确控制自己语言信息发出的内容和形式,及时、合理的调整自己的语严速度、节奏和韵味等,保证课堂语言的逻辑严密,简练准确的表情达意。同时还要提高自我监听能力,随时纠正语言表达中出现的问题。具有感情不仅仅是对语调,语速上的要求,最重要的是具有真实的情感,那就是对学生的亲切自然,让学生感到如沐春风,如自己的母亲在对自己讲话。凡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他们的教学语言必定是亲切自然的,教态总是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的,他们十分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总是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七、教学语言要具有激励性。新的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倡导赏识激励教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中不时地流露出对学生的理解、支持、尊重、信任等一些激励性语言,就会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其求知欲望,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从而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赏识激励就象沐浴学生心田的阳光的雨露。学生健康茁壮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常言道:“忠言逆耳”,其实也不尽然。只要时机成熟,方法得当,“忠”言也同样可以“顺耳”!比如在课堂教学中,有的同学会对某一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如果你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发问草率处理,说他钻牛角尖,就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其对该学科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如果你说:“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很好”,或者说:“这位同学勇于提出问题的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