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应坚持的“三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应坚持的“三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8-0183-01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营造出一个图文并茂、声色俱佳、形象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辅助手段,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改变传统教育单一模式,使“乐学”落到实处。然而,部分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一味地追求课件形式的完美和教学目标的完成,往往忽视了课件的实用性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走入了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时应坚持以下三个原则:

1 解读准确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桂林山水》一文的末尾有这样一段话:“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一段优美的文字将桂林山水的奇特美景融合在一起,同时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桂林山水的完美组合”比作“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旨在让学生感悟山水环抱、云牵雾萦、绿树成荫、红花点缀、竹筏悠然、小舟漫游的大自然奇观。

然而,曾有一位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设计了如此课件:先是出现一幅美丽的山水图(没有把握住桂林山水的特征),一个游客坐在小船上观赏风景,画面展示的时间较短,就通过超级链接,

出现了下一幅画面:一个人在画里面嬉戏游玩……显而易见,这样的课件设计,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目的,反而将学生误导为写实的“人在画中游”的意境。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解读文本时没有结合上下文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真正涵义,而是望文生了义,设计出上述的课件。其实,多媒体课件就是教师对文本的理解,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精神产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在与文本的对话过程中一定熟读教材,深刻领会,把握文章的真正内涵,从多元的角度解读文本,再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出相应的课件。

2 运用适时

有这样一个教学案例:有位一年级教师在教学《雨点》(苏教版)一文:“雨点落进池塘里,在池塘里睡觉。雨点落进小溪里,在小溪里散步。雨点落进江河里,在江河里奔跑。雨点落进海洋里,在海洋里跳舞。”课上,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后即用课件演示了雨点“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舞”的动画。精美的画面,的确给了学生美的享受。但学生心目中的情景是否都与画面展示的完全一致呢?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而该教师恰恰忽略了这一点,忽略了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缺

乏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给学生既定了思维的界限,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事先设定的线路,扼杀了学生对文本的多元反应。也许笔者这样的想法有点偏颇,但教师指导学生说话的效果证实了笔者的想法。教师问学生:“假如你是小雨点,你会落到哪儿,做什么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模仿课文的句子说一说。”学生说了很多,例如:雨点落到荷叶上,在荷叶上打滚;雨点飘进叶丛里,在叶丛里低吟;雨点洒在花丛里,与花姐姐拥抱……总体来看,学生思维活跃,语言生动,但所有的学生说的现象都挺美。这固然是好事,难免有缺失之撼。为什么就没有学生说“雨点跌进污水沟,闻到了臭气”;“雨点飘进森林里,听到小兔在哭泣”……之类的话语。难道就没有一个学生这样想过?肯定不是的,那么只能说明是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生活的真实。也许有很多理由来解释这种现象,但不可否认教师制作的动画先入为主——用形象的东西取代了学生对文字的感悟,进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课件的时机是否适宜,这也是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值得深思熟虑的一个重要环节。课件的运用,既要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目标实现,更要服务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不要让它成为禁锢学生思维发展的枷锁。

3 宁缺勿滥

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一册中的《索溪峪的“野”》有这样一段文字:“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

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窈涉女’……”凭借语言文字,我们可以想像,这里的山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奇峰罗列、千姿百态,空中白云裹头,山间绿树缠腰,山下绿水沐脚……好一幅奇山绿水风景图!事实上,学生依据课文语言展开的想象可能还会更加丰富。如此精炼传神的语言文字,是多媒体演示甚至录像播映也难以媲美的。

前不久正好听到了这一堂课,上课的教师教到这儿时,迫不及待地出示了多媒体课件:不是很清晰的画面上出现了几座普普通通的山峰,点缀着一条“干涸”的小河。单调的画面不仅毫无美感可言,更与课文描写的情景相去甚远。这样的多媒体展示实属画蛇添足,大大影响甚至破坏了语言文字的美感。

毫无疑问,多媒体可以帮助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但无法取代我们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文字需要读者以自己的经验和认识去感悟出形象和意义;多媒体则形象直观得多,不大需要个人的想象。因此,在很多时候,多媒体会影响我们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受与感悟,会阻碍我们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加之多媒体课件是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精神产品,不可避免地染上教师的主观色彩。正是这样的主观色彩可能带给学生负面的“引导与暗示”,这是我们使用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时应尽量避免的。对于那些教师没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的课件,宁可不用,也不要画虎不成反类犬。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理解、全面解读和恰当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

多媒体辅助阅读教学的真正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