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声乐教学法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声乐教学法理论基础
自然声乐教学法理论基础
一、声乐基础理论--平衡论
在近现代,中国的声乐教学基本沿用了俄罗斯等西方国家教学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方法。

西方的教学更多的是强调人的控制力,而缺少一种以自然平衡人的态度来看待世界。

而且由于西方哲学中物质为重的特点,教学更侧重于物质化的技术训练,而在情感状态方面的训练少之甚少。

而声乐的起源就是由情而生,由感而发。

歌唱的目的就是抒发个人的感情。

以物质角度产生的声乐技术过多地强调肌肉的运动,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发生技术为主要训练手段,极容易造成技术和感情上的脱节。

与西方细想不同的是,中国古典思想更强调自然平衡状态,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其合理的一面,都有其内在的平衡,于是中国古典哲学更注重整体性和情绪方面的调整,通过无形的精神情感来带动肌肉的运动,那么哪一种方法更合理呢?
对于技术化训练,优点就是训练目标明确,步骤清晰。

声乐教学产生更多的是一些优秀的歌唱家在形容自己演唱时的体会,把演唱体会传达给学生的过程逐渐的形成了目前的声乐教学方法。

在传达的过程中我们有一种无法逾越的障碍,那就是对于感受状态等精神方面的形容我们的语言是极其苍白的。

人类的语言无法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情绪和状态。

比如:疼痛,无论你怎样形容也无法向另外一个人准确传达疼痛的感受。

更无法让一个从未体会到疼痛感觉的人通过语言来了解疼痛的感觉。

在我们传达的过程中,主要的方式就是利用一些相似的例子,以引起对方相同或者相似的体验。

或者是通过形容肌肉、形体等可见物质的运动状态,来传递歌唱方法。

这样的传达方式必然是既复杂又不容易理解。

人的每一个简单的动作都会牵扯到复杂的肌肉运动,我们的每一个发生动作都会牵扯诸多肌肉的运动,一方面具体描述很复杂,同时由于发生过程中每个人的注意力、控制力以及肌肉的运动感受都不尽相同,于是在
描述发生的过程中总是有侧重和疏忽的。

于是形成不同的人不同的
描述结果。

而学习的人也容易一头雾水,因此造成了学习声乐的过
程漫长而又艰难。

二、中西方思想的差别
我们要有一个充分的认识,那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西方的文化更注重具体结果。

当一个人发声出现问题时,以西方的哲学思想
就是通过技术手段来调整和解决。

直到发音问题解决为止。

而中国
的哲学思想更看重人的自身状态,有一句话叫“闻其声如见其人”,认为声音的问题更多的体现出人自身的'问题,如:性格、习惯、动作、状态等。

声音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个人性格思想等方面的问题
造成的,于是以中国的哲学思想,声音的问题的解决应该通过调整
人的性格、状态、心理等方面来解决的。

那么性格是如何影响人的呢?我们首先要从性格本身来论述。

我们日常说的性格到底是什么呢?心理学定义为:人的思维和情绪特征。

简单点说就是一个人的情绪
习惯。

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情绪状态,而性格和呼吸之间有着直接的
联系(详细论述见第三章)。

情绪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呼吸的变化,一
般来说人在兴奋的时候呼吸会更急、更短促,情绪低落的时候呼吸
就会更深、更缓慢。

而呼吸上中西方的也是有不同的认识。

西方哲
学更看重物质性,所以呼吸理论更多的围绕腹腔和胸腔的动作建立
起来的。

而中国道家思想形成的丹田呼吸概念与西方的胸腹式呼吸
有很大的差别,丹田是中医里的穴位,分为上中下。

而目前穴位目
前还无法通过我们所掌握的科学手段得到证实,况且以现代医学的
角度看丹田的位置,与我们正常呼吸的位置有很大的差别,所以丹
田气目前并没有得到科学的证明,那么我们祖先所提得到丹田气到
底有没有呢?我们则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分析。

孔子有句话:“劳心
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我想我们对于后半句的意思应该是明白的,那就是体力劳动受制于人。

那么前半句中的心是什么意思呢?很
多人解释为脑的意思。

意思就是脑力劳动更胜一筹。

但我们在研究
古典文化的时候发现,中国的道教、佛教一直都是反对大脑的使用的。

也就是不赞同脑的作用,认为脑的使用使人产生欲望和分别心,从而使人生不幸福。

那么这个心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我们都知道目前
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是物质和意识共同存在的。

物质可见而意识只
能够感知。

大脑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对物质世界的感知和判断上,
而对不可见的意识大脑就无能为力了。

我们对意识世界是如何感知
和判断呢?那就是靠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心。

从另外一种角度上看,世界上的事物有两个发展的方向:深度和广度,物质的发展往往追求广度,而精神方面只追求深度。

广度是
数量,深度是品质。

我们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在追求物质的积累和
精神的品质。

三、感性和理性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我们目前认识的物质和意识世界在我们的身上也是一样的。

物质方面我们有骨骼、肌
肉等可见的部分,而意识方面我们有精气神、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

在人的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有理性和感性之分。

一类人以大脑
为主体建立世界观,我们称之为理性;另外一类人则是以“心”为主体,建立感性世界观。

于是性格偏理性的人逻辑思维能力强,做事
规则稳健,但是缺少感情的冲动,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思想比
较保守;感性的人做事有激情,活泼敏感,但缺少做事原则性,思想
跳跃激进。

前面说这么多,那么我们所提到的丹田气到底是什么呢?以我们
古典的文化思想,我们的丹田气更多的是在强调感性的深度,也就
是更多的强调感情的控制(形容和例子)。

也就是说西方思想更强调
力量的控制,中国的古典思想更强调精神的控制。

在近现代西方哲
学思想的影响下,物质文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而中国由于天人合
一古典哲学的影响,造成了近现代中国物质发展的落后,究其原因
就是中国的哲学是以精神文明为其发展目标的,对物质文明发展的
影响力相对就比较小,而西方哲学正好反之。

虽然现代物质文明是以西方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虽然现代的艺术教育也是以西方的教育方式、方法在国内普及发展的,但我们
要明白艺术教育本身就是一个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

以上面的分析,中国人的哲学思想在艺术教育方面应该比西方哲学更有优势,中国
的思想是艺如其人,更强调人的自身调整。

这里面首先确定的是,
一门学科你没有掌握的原因不是这门学科有多难,而是你自身的能
力造成你没有掌握。

对于具体的技术能力,别人能够掌握而你没有掌握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你的性格和状态的因素。

举个例子:比如快速挥手,假如你的速度比较慢,表面上看是你的动作控制的问题造成的,而实际上则是由于你反应能力不够敏捷造成的。

而不够敏捷的主要原因是性格或者情绪比较“沉”,而解决的办法则是将呼吸提起来,使情绪变得活跃,以此来增加你的反应速度。

而另一种训练方式就是反省技术动作,仔细检查动作中的问题,再逐一练习解决。

实际上这两种训练方法就像是一个杆子的两头,左面是物质和技术,右面是意识和感觉。

西方的训练更多地是通过具体的技术训练逐步形成习惯,最后变成总体的感觉。

而如果以中国古典思想的方式训练,更多地是通过情绪调动来稳定和形成准确的技术,最后再形成具体的技术动作。

这就是从局部到整体;或者从整体到局部的过程。

两种方法都有其适应的群体,对于理性的人西方的方式更适用;而对于感性的人中国的方式更合适。

西方重视结果,中方更重过程。

中国的方法更注重改变人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