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26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_26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2011课标版(部编)八年级下册(2017年12月第1版)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第6课。

本课展现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程,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和建设成就。

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的情况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主要任务,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脱离中国实际,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中国共产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估计不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走了弯路。

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许多建设成就,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如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等。

二.学生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也积累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了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能对历史作出一定的思考,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培养全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了解“文化大革命”,认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提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知道这一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体会英雄模范人物的艰苦创业精神与建设成就之间的关系,提高理解历史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文字资料、列表整理等方式,学会从不同类型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总结归纳这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学会归纳问题的方法。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我国在各个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我国革命时期的历史,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学生接触较少,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成就,学生的认知程度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适当拓展相关历史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和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掌握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历程,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2.难点: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探索,认识我国在各个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相关历史背景,掌握基础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资料: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图片等,用于拓展学生视野。

4.视频:准备相关历史事件和成就的视频资料,用于直观展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案

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建国初期,“三大改造”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1956年底,我国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但是在“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产生了一些后遗症。

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那么出现了哪些失误呢?党和政府自己纠正失误,不久就取得明显成效,是如何调整的呢?又取得了哪些成就呢?接下来我们就要进行学习。

二、课题教学考点1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共八大的召开(1)时间:_1956_ 年。

(2)内容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总路线的提出(1)时间:_1958__年。

(2)内容:__鼓足干劲__、_力争上游__、___多快好省__地建设社会主义。

(3)评价: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_经济规律__。

3.严重失误(1)表现:“_大跃进_”和_人民公社化_运动。

(2)调整:_1961__年春,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考点2 “文化大革命”1. 1966 年,“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

2.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是江青反革命集团,林彪反革命集团。

4.文化大革命结束标志: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的结束。

考点3 建设成就1.建设成就(1)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的建成实现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3)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2.模范人物: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等。

3. 科技成就: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三、例题精析考点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例1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忽视了 ( )A.群众的积极性 B.客观的经济规律 C.党内不同意见 D.自然灾害的严重性【答案】 B【解析】总路线的提出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因此B正确。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首先,在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时,我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国内外环境,使学生对当时的困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但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历史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影响了他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艰辛探索的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历史背景知识的讲解,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
展示一些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与成就。
简短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概念、历程和成就。
过程:
讲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历程和成就。
详细介绍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总结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让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需要不断探索、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和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难点细节:学生难以理解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如何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针对以上难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和成就。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与成就。
3.历史解释: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使学生能够运用历史解释的方法,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docx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docx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本课教材地位分析:《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的第三课,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中国历史探索迈出的关键一步,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 展示“大跃进”的壁画并播放(大跃进)视频。

教师:这段视频播放的是什么时期的事?这节课我们将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那个曾经令当 代人热血沸腾而又无限伤感的年代,一同去探寻问题的答案。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第一篇章良好的开端一中共八大教师:三大改造之后,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了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召开了一次会议,是什么会议?展示:图片并播放中共八大开幕的视频教师:为了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基于对国内主要矛盾的正确分析,中国共产党 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教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师: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 些,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第二篇章 探索中的失误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展示: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教师:总路线反映了广大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 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1958年作 1958牟案维*卜作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夬K进对期的妥伶»&社会主义缺少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过渡:在五十年代后期,总路线提出后,党又轻率地发动了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

展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图片并播放视频全民大炼钢铁。

问题:哪年提出?哪年基本完成?过渡:在社会主义十年的探索中,我们的国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 “左”的错误不断发展,加之毛泽东对当吋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错误 的判断。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部編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主要讲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以及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到我国在探索和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往往容易片面看待,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掌握我国在建设过程中取得的重大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客观评价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失误,以及如何认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案例。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包括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困难。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内容涵盖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重要事件和突出成就,旨在让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轨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历程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其中的具体事件和成就可能了解不多。

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与伟大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掌握其中重要的事件和突出的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激发学生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动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和伟大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以及各种建设成就背后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5.练习题:针对本课内容设计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能初步分析其积极意义,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危害。

了解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掌握“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全国动乱局面的出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先进人物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和讨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中央对建设道路的探索、经历的曲折、取得的成绩等形成初步感性认识。

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通过对十年探索中成就与失误的原因分析,认真反思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历史规律并认识历史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就会遇到挫折并出现失误。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

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并不断纠正,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危害;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漫画】漫画一、一个萝卜千斤重,二头毛驴拉不动漫画二、粮食亩产8万斤师提问:这两幅漫画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会成为现实吗?这些漫画出现于什么时期?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第一目: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师:【多媒体展示下列两则史料】史料1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部编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人民在探索和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以及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内容涵盖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新主义革命的历程,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了解相对较为模糊,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深化对这些历史事件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掌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所经历的曲折和挫折,以及取得的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剖析,使学生深入了解历史。

3.讨论教学法: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制作课件,准备教学用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文化大革命:批判资产阶级思想,破除“四旧”,实行“革命化”。
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成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两弹一星,高考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重点句:
① “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受到严重影响。
②文化大革命:社会动荡,经济受到极大影响,文化、教育、科技事业遭受破坏。
在教学策略方面,我重视对学生预习的引导,通过发布预习资料和问题,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内容。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果。然而,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对预习任务不够重视,导致课堂学习效果受到影响。因此,今后我需要加强对学生预习进度的监控,确保他们能够认真完成预习任务。
在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时,我认为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收获。他们不仅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事件和பைடு நூலகம்就,还学会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提高了历史思维能力。此外,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历史,学生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培养了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组织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后果。
解答疑问:及时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疑问。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对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析历史事件。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参与课堂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系统讲解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视频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纪录片,通过真实的影像资料,更直观地感受这一时期的历史氛围。
-历史照片:展示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社会生活照片,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⑤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国家发展受挫
⑥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快速发展
3.建设成就背后的艰辛探索
重点知识点:曲折历程、经验教训、发展道路
板书设计:
①曲折历程:探索中的挑战与困难
②经验教训:总结历史经验,汲取教训
③发展道路: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课后作业
1.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成就。
2.举例说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取得的建设成就对我国现实生活或学习的影响。
3.请提出至少两个关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创新性想法或建议。
4.分析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背后的艰辛探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5.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短文或报告。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6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教学教案。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重大建设成就。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的曲折历程,以及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建设成就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同步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件)-八年级历史下册新课标同步教学课件与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
右倾是指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 的客观情况变化、甚至违背事情发展规律的倾向。右倾机会主 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 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探索失误——大跃进: 北京郊区农民高举“三面红旗”参加国庆游行
在总路线的误引下,出现了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的召开 中共八大主席台上
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良好的开关——中共八大: 中共八大的意义: ①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②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
思考:为什么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三年困难时期我国非正常死亡的人口多 达两千多万人,主要死因是饿死,刘少奇曾 说这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经验教训: 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 发,实事求是。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 成。
壹·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5、国民经济调整:
目 的 为克服经济困难
4、结果: 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的困难。(三年困难时期) 原因:①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②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
16000
43.6%
14000
1957年 1960年
12000
10000
54.9%
8000 6000
26.4% 35.2%
4000
2000
0
粮食…
棉花…
油料… 生猪存栏数…
1958年:大麦穗、大玉米,运 到北京去见毛主席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多个方面的知识点,如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进步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新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突破和进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在具体细节方面,学生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国家的成就往往具有较强的自豪感,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后,在土地改革、工业化建设、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卫生事业等方面取得的突破和进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2.难点:理解并阐述新中国成立后,在各个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统讲解,引导学生掌握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和各项成就。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和各项成就。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在各领域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单元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2单元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人教版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于什么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1.图片展示:中共八大纪念邮票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总路线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后来经济建设的困难局面。

3.史料展示: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本课分析为了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召开了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规定了“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主要任务。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巨大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但是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出现过挫折和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这些错误,也给我们以深刻的提醒,为我们以后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教训和借鉴。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日益增强,主动参与意识较以前有所增长,但其认识仍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继续发展,探究并获得成功体验的愿望强烈,探究过程中理性的思考也越来越多。

据此可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安排本课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体验并增强他们的自信。

教学分析时空观念1956年,中共八大在北京召开;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1961—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1956—1976年的建设成就。

史料实证通过课前访问及展示“文化大革命”期间批斗场面的图片,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到的破坏,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围绕民主法治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相关主题,通过历史剧表演、小组讨论等多种方法,逐步探究解决本课的学习内容,从而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让学生吸取历史教训,以史为鉴,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达到历史教育的目的。

历史理解通过学习中共八大制定的主要任务以及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模范人物,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查找、识图和归纳知识要点的能力。

通过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八年级历史下册《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案、教学设计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较浓,但可能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感到枯燥,教师应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的思维能力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3.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表现出较强的积极性,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点,组织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实践活动:
(1)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就的PPT,内容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展示给全班同学。
(2)结合时事,关注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最新成就,分析这些成就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联系,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分析报告,不少于节课内容,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进程。
(3)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认识,以及这些成就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2.选做题:
(1)以“我为祖国骄傲”为主题,写一篇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成就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2)采访一位经历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老人,了解他们的亲身经历和感受,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采访报告,不少于500字。
4.学会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评价能力。
5.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现实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明白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会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重点: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失误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这是1957年由霍希扬作词、李焕之作曲,反映社会主义探索时期人民心声的歌,那么我们党和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什么失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探究新知(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了解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提示: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3.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4.材料展示:材料一“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

速度问题是建设总路线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方针问题。

”——《人民日报》材料二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是受束缚。

——毛泽东材料三(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

我也可以讲,15年后,我们可能赶上和超过英国。

……在15年后,在我们阵营中间,苏联超过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的发言教师提问:总路线强调什么?毛泽东的话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一总路线?提示:速度。

说明了我国经济落后及“大跃进”的发动。

一方面它指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后来经济建设的困难局面。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八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六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探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我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等不同时期所取得的突出成就。

教材内容丰富,既注重历史事实的阐述,也强调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以及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情况。

他们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路线、主要成就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的细节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国家发展自豪的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志向。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辛探索以及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理解其中的艰辛与成就。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剖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教辅资料:相关历史图片、视频、案例等。

3.教学设备: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白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和成就,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教学难点: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后,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党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
2.教师讲述:中共八大的基本情况。

1956年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中共八大的决策完全符合国情,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的利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也有利于调动全国人民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

所以,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4.教师过渡: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3.史料展示:
材料: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

大搞“小(小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学生分组讨论: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提示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提示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5.史料展示:
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

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

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6.根据材料,教师讲述:“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7.提出问题: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原因: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
1.史料展示:
材料一: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2.教师简要介绍: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或者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第1、2段内容)。

3.提出问题: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
提示: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4.教师讲述:“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

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5.引导学生思考: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

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6.教师过渡: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只为篡夺中央大权,然而他们都以失败告终。

(二)“文革”的结束
1.展示:“九一三事件”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
2.教师鼓励学生讲述:粉碎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过程。

3.引导学生回答:“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提示:不要搞阶级斗争,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要反对个人崇拜。

要健全民主和法制,坚持依法治国等。

4.教师总结:“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

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

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目标导学三:建设成就
2.教师讲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取得了许多的辉煌成果,这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党领导的结果。

在这个过程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建设者,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优秀人物的事迹。

3.教师提问: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提示: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图片展示:王进喜、焦裕禄、雷锋照片。

5.教师鼓励学生讲述:模范人物的光荣事迹。

6.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精神?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等。

三、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但是在1958年党的总路线的指引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出现了严重失误,通过调整,我国恢复了经济发展,然而接下来又爆发了十年“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较多,大体上有三个部分的知识板块,每一部分前后衔接,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实践证明这种贴近学生的教材整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但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知识的讲解不是很全面(关于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以钢为纲等内容的介绍),学生不太理解,这就要求在上课时多运用例子、图片来讲解这段知识,加深学生印象,巩固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