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 按照所消耗的资产的历史成本或实际成本计价,而不是按现行成本计量。
利得和损失
13
利得
除了所有者投资引起的或收入引起的净资产的增加 可能产生于:1.以高于账面价值销售除存货之外的资产; 2.存货现行价值的增加;3.以低于账面价值清偿负债。
损失
除了向所有者分配引起的或费用引起的净资产的减少 可能产生于:1.以低于账面价值销售除存货之外的资产; 2.存货现行价值的下降;3.以高于账面价值清偿负债。4. 偶然发生的负债(如诉讼)
收益的计量
1)货币计量单位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计量标准的。 优点:可以综合反映各项实物指标,使会计信息更适用于企业 经营管理决策。 缺点: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计量也存在币值变化对收益的影响问 题。 2)收入与费用配比 当某项营业收入已经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时,所有与赚取营业 收入有关的成本均应在同一会计期间转为费用,以便与营业收 入配合而正确地计算损益。 配比原则由于存在一些缺点,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和任意性。 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会计学家的批评,但是人们并没有放弃配比 原则的应用,也未否定以成本分配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会计 9/12/2013 9:03 PM 信息的效用。
收益的确认与计量
讲师
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2
收益的概念和特征 收益的确认
资产保值观与收益 两个观念
收益的核算
传统收益表 综合收益表 两者的对比
收益的计量 收益的构成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利得和损失
全面收益
收益的概念
3
是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 是在期末和期初拥有同样多的资本前提下,一个时期 内可以分配的最大金额。 以实物资本保全概念为依据,强调收益是企业所有财 富的增加,是在实物资本得到保持的前提下,企业本 期可以消费的最大金额。 数量上表现为收支相抵的差额。 所有者权益(净资产)的增加。
9/12/2013 9:03 PM
收益的确认
6
资产保全观与收益
资本保全是指在资本得到保持或成本得以补偿之后,多余的部分才可确认为收益。 资本保全是计量期间收益的重要争论点,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在确定收益时产生 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财务资本保全 财务资本保全亦称名义资本保全、货币资本保全,是传统会计所主张的观念,主 张以名义货币表示的资本的保全为基础来确定企业收益。 不变购买力资本保全 亦称一般购买力资本保全,主张在不改变会计计量标准但改变会计计量单位的前 提下来确定收益。 实物资本保全 实物资本保全亦称在生产能力资本保全,主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保持原有 的实物资产或原有的生产经营能力。 根据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可以提出多种评价资产和资本的方法,根据不同的评价 方法又会得出许多不同的收益计量模型
收益的特征—传统收益
第一,会计收益指的是某一个会计时期内企业经济 活动的成果,基于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的假设之上。 第二,收益的基础和来源是企业的实际发生、已经 实现的经济收益,并与相关经济活动的费用配比。 第三,一般的会计活动和会计收益是建立在货币收 支的基础之上,因此能够可靠计量。 第四,在计算会计收益的时候,主要是采用的历史 成本法。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期末净资产-期初净资产 本质上“资产/负债观”
两个观念之间的联系
8
期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期末净资产-期 初净资产 期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净资产) 本期实现: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本期净收益+已确认但为实现的利得/损失 (其他全面收益) =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 现在会计理论界一般赞同全面收益观,要求将企业的全 部收益列入企业的损益表
收益的构成
10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投资净损失)+营业外收 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 收入。 营业外支出: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 支出。
收入的确认与计量
11
1)收入的性质
第一种论点是传统的收入定义,将收入定义为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 及他人使用本企业的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 第二种论点认为,收入是企业在报告期内导致权益增加的未来经济利益流 入或其他增加,或流出的节省,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我国会计准则采用的是传统的收入定义。 2)收入的确认标准 收入的确认标准同其他要素的确认一样,必须首先符合确认的基本标准。 4个前提条件: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收入实现原则是确 认标准在收入这一特定会计要素上的具体运用。 收入确认的具体方法有3种:在销售时确认收入、在销售前确认收入、在销 售后确认收入。 计量 一般以公允价值为计价基础。
2.未实现有价证券持有损益。归入有价证券的债权证券和产权证券都以公允价值披露。
未实现持有损益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在股东权益列示。因此,它不包括在净收益中。
3.附加最低退休金负债调整引起的股东权益的变化。会计准则要求在一个限定
的福利计划下,股东权益要减去最低退休金负债.
9/12/2013 9:03 PM
9/12/2013 9:03 PM
传统收益的特征在物件稳定、经济活动内容和范围较小的时代,还是能 够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在现代,伴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传统 的收益观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需求。从20世纪50年代,会计学家开始注 意到了这些问题并不断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全面收益观的理论。 爱德华兹和贝尔两人在他们的著作《企业收益的理论和计量》一书中, 他们对会计收益做出了更全面和准确的定义,即所有的会计收益都应考 虑已实现的和未实现的持有利得,并按来源进行分类。另一方面,营业 收益和持产利得通常是由不同管理决策产生的,而且采用了不同的循环 形态。对于一个企业来讲,收益代表的是一个会计期间内经济资产的增 加,某部分尚未确定的收益仍然反映企业获得经济收益的能力,所以应 该将这部分收益归入当期收益,但持产利得并不能反映出企业的抗御风 险和增加资产的能力,所以不能纳入会计收益的范畴。 虽然会计收益概念和经济收益概念完全走向统一是不太可能的,但是未 来的会计收益概念将会进一步适应动态经济环境的需求却是令人信服的, 这也是会计收益概念发展的大势所趋。
调整后的净收益 净收益(来源于净收益末行数字) 未反映的净资产变动 其中:非现金捐赠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全面收益
9/12/2013 9:03 PM
传统收益表
16
全面收益表
17
全面收益表
9/12/2013 9:03 PM
传统收益表和全面收益表的对比
一、变化 (一)六大会计要素作出重大调整 在所有者权益和利润要素中分别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 将利得和损失区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以及直接计入当期利润 的利得和损失。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 损失。 (二)公允价值概念目前的会计准则在强调历史成本作为基本计量属性的基础上, 将公允价值的概念引入中国会计体系,公允价值的变动直接计入利润。 (三)投资收益项目列于营业利润项目之前,构成营业利润的一部分。 (四)营业利润项目不再区分主营业务与非主营业务利润,只是将营业利润分解 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管理费用”、“销售费用” 和“财务费用”。 (五) 单独列示项目目前的第30号会计准则规定在利润表中对“公允价值变动损 益”、“资产减值损失”和“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项目要单独列示。 (六)应纳入利润表项目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等未实现资 产利得和损失纳入了利润表,使净利润中包含了部分“其他全面收益”(未实 现资产持有利得)的内容。
9/12/2013 9:03 PM
全面收益表中的不足
二、现行利润表的不足 (一)利润表编制基础不一致
目前会计上对收益的确定,主要存在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 债观两种不同的观点。收入费用观将收益视为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侧重于计量价值运动的过程, 是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有效性的度量。资产负债观将收益视为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内资产的增加,侧 重计量价值运动的结果,是对企业财富增加的度量。在新准则下,利润表中“营业收入”、“营业 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和“管理费用”等项目的确定体现了传统的收入费用观;而利润表中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所得税费用等项目的确定,实质上采用了资产负债观。在同一表中采用两种不 同的收益确认观,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12
1)费用的性质
广义地说,费用是企业的全部耗费,既包括产生营业收入的耗费(狭义的费 用),也包括不生产营业收入的耗费。这一观点的代表机构是国际会计准则委 员会。 费用的性质揭示了费用与收入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直接结果,即费用与 收入的配比原则,亦称为费用的确认规则。 2)费用的确认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某项支出的效益是否长于一个会计期间? 权责发生制原则 当期应负担的费用当期计入 配比原则 费用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密切相关,确认费用不能离开收入而单独进行。
9/12/2013 9:03 PM
全面收益
Fra Baidu bibliotek
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6号将全面收益描述为:企业在某个期间 内由于交易和其他事项或非所有者投入而导致的企业权益变动
1.外币折算调整。国际贸易范围的扩大和广泛的币值调整导致了特殊会计问题的产生。
最大的难题在于将外国财务报表换算成美国财务报表。美国财务报告要求推迟未实现汇兑损 益的确认直到对外交易实质完成和结清。这就使股东权益出现一个独立的项目——未实现汇 兑损益。这种方法避免了由于折算调整而导致的利润大幅波动。对于在高通胀经济环境下经 营的子公司,其折算调整纳入净利润。同样,已实现汇兑损益也纳入净利润。
收益确认的相关观念
7
在会计上,收益的确认不仅受不同的资本保全概念 影响,而且也受不同的收益观影响。
当期经营业绩观(Current Operating Performance Concept)
=收入-费用 本质上“收入/费用观”
总括收益观(All-inclusive Income Concept) 又称全面收益观
4.
衍生工具未实现损益。衍生工具是权利和义务都符合资产或负债定义的金融票据或其
它合同。
有些衍生工具的损益在当期利润报告,而其它衍生工具的损益则作为全面收益的一 部分报告。如果预测套期交易影响利润,这些票据的损益在以后的会计期间作为收入确 认。
要求披露的内容如下: •全面收益; •各个其它全面收益项目; •其它全面收益项目的重新分类调整; •各个其它全面收益项目的税收影响; •各个累积其它全面收益项目的余额。
收益的核算
14
净收益(来源于收益表末行数字) 漏计的已实现的持产利得或损失 加:已实现的持产利得 其中:现金捐赠收入 误计的未实现的持产利得或损失 加:未实现的持产利得 其中:计提的存货跌价损失 计提的应收、预付款损失 计提的短期投资跌价损失 计提的长期投资跌价损失 计提的固定资产跌价损失 外币期末重计量产生的汇兑损失 减:未实现的持产收益 其中:外币期末重计量产生的汇兑收益
9/12/2013 9:03 PM
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
1980年1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在第3号财 务会计概念公告中首次提出了全面收益(Comprehensive Income)这一全新概念,并将其定义为:企业在报告期内除去 业主投资和分派业主款以外的交易、事项和情况所产生的一 切权益(净资产)的变动。并与1997年正式公布了第130号 财务会计准则《报告全面收益》。全面收益包括净收益和其 他全面收益。其中:净收益仍由收益表提供,只反映已确认 及已实现的收入(利得)和费用(损失);其他全面收益则 涵盖那些已确认但未实现、平时不记入收益表而在资产负债 表部分表述的项目。其主要目的在意义在于满足金融市场中 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传统的收益表无法将衍生金融工具的 风险和价值全面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