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美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音乐美育
【摘要】本文论述了音乐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其与音乐教育的根本区别。从我国音乐教育中的现状,阐述音乐美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培美人,促进审美主体的发展,并试着指出音乐教学是实施音乐美育的可能途径。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aesthetic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music and analys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esthetic education and mus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music education in China,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essential significance of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lies in the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individual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subjects.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music teachin i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implementing 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Key words】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aesthetic;aesthetic subjects;development in a comprehensive;free and harmonious way
1 音乐美育的本质界定
音乐美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音乐艺术内容按照音乐美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音乐审美教育,以促进人的素质全面、自由、和谐发展这目的教育活动。我认为,音乐美育与音乐教育之间存在着以下区别:
(1)功利性与非功利性。音乐教育离不开音乐所涉及的政治、伦理、社会等功利性内容。而音乐美育旨在建构人的审美心理结构、完善人格民,促进学生在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这就是德国古典学家康德所指出的“在审美中存在着无功利而产生愉悦”。
(2)认识性与诉情性。音乐教育强调传授音乐的基础知识和技术的操作训练,要求学生了解、掌握音乐创作表演和欣赏的规律、程序和方面。而音乐美育主要是诉计诸人的情感,在音乐审美中怡情悦性,获得精神享受。
(3)手段和非审美性。音乐教育更注重对音乐理论的系统讲授,如乐理、歌唱、表演技巧,而音乐美育的手段则审美、灵活的多,基本上就是追求舒展、愉快、自由、和谐。它的实施旨在使学生从音乐审美中获得精神愉悦及满足、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教育。
2 音乐美育的目的和任务
音乐美育的目的和任务是由音乐美育的本质所决定的。笔者认为,学校音乐美育不是狭义的“技艺性”教育,不应局限于培养训练学生的音乐才能和技巧,也
不在于培养少数几个歌唱家或演奏家。它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在为具有完善和谐个性的人。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乐夫指出:音乐教师们必须十分明白,他的学生中去当音乐家的毕竟是很少的,所以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学生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能够成为积极的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中享受到乐趣。因此我认为音乐教学不应仅限于音乐本身,而应注重美育的实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最终实现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建构,从而使其身心获得健康的发展。
音乐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加强音乐审美修养,树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和高尚的音乐审美的思想,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素质和整体判断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完善他们的情操,完善其个性,培养健康、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热情,使他们能够参与创造美的活动,丰富精神活动。
3 音乐美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现实的音乐教育中,常常发现所用的教育方式不是具有音乐性的,而是具有文学性的与说教性的。这就导致学生喜欢音乐,但并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状存在,课堂上老师机械地教,学生被动地学。尤其是教师讲授一些枯燥的基本乐理时,由于不得方法,教师与学生双方的脸上都有不耐烦的神色。试想一下,如果要改变这种局面,可以先从课堂的教学环境开始。
(1)首先,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教、学生在下面的座位上学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国外优秀的音乐教学的录像资料上,很少出现传统的教学环境,一般都是在特定的音乐教室,学生围成一个圆圈,老师站在中央,可以让每一个学生清晰的看到自己,也可以使老师看清每一个学生。这样可以增强老师和学生间的互动,营造成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把学生上课可能开小差的比率降到最低,教学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2)现有的审美学认为,真正的审美要情感的参与。审美能力也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情感判断能力,它是与审美体验和审美评价相统一的。审美活动中饱含着智力的活动,并要求审美者亲身体验,在体验中注意审美的焦点,排除实用和功利性的目的。因此,为审美而教,为情操而育,就必须让每一个教育者记住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音乐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握好审美特征,进行教学设计,也就是要把审美感知力、审美直觉力、审美联想、审美想象、审美评价贯穿在音乐教育的始终。审美感知力和审美直觉力的培养是以听觉体验的积累为基础的,老师要尽量多选择那些经典的、音乐质量高的音乐作品作为听的材料,并且要引导学生会聆听。教学进程中常见的是一遍遍漫无目的的听,其实在听的过程中,应该按音乐的构成要素:节奏、拍子、施律、音程、和弦、调式、色彩等,引导学生侧重的感知,努力启动学生的思维,可以通过实际音响结合讲解概念并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组织教学。组织对年龄小的宜概括些,对中学生微细致一些但仍应以训练学生感知音乐的情感状态、律动的紧张度和起伏状态的敏锐感受力为主,让感知过程与行为过程、思维过程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