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方言的语音系统和特色词汇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方言的语音系统和特色词汇浅析摘要:通过对南阳市区方言的语音,特色词汇的描述,展示了南阳方言中所蕴含的特色文化,全面表现了南阳方言的特色。
同时揭示了南阳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
关键词:南阳方言语音特色词汇文化
一、绪论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现辖13个县市,总面积3.06万平方公里,人口1040多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
南阳在地理区划上位于三省交界之地,南阳方言在方言分区上属于中原官话。
由于其独特的发展历史和地理位置,南阳方言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保留着独有的特色。
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古城,历史的连贯性使现代南阳方言跟古代方言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因为在地域上带有过渡性特征,南阳方言也体现了南阳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文化气息,研究南阳方言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助于理清语言发展的脉络,也有利于地理语言学的科学分片。
南阳方言的研究,专著有丁全、田小枫的《南阳方言》,在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对整个方言进行了介绍研究,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让我们对南阳方言的面貌有了一定的认识。
硕士论文有对南阳方言语音的研究,如侯恒雷《镇平方言儿化研究》(西南大学2008),有对语法的研究,如刘胜利《南阳方言助词研究》(山东大学2009),还有对文化语言的研究,如付会太《南
阳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考察》(安徽大学2010)。
此外,还有大量发表在期刊杂志上的文章,这些文章从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方面研究了南阳方言和其反映的南阳的特色文化。
本文以南阳城区方言为研究对象,围绕方言特征从语音、词汇和文化三个方面进行描述和研究,描绘其独特的方言特点,展示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
方法上采用共时比较和历时比较,通过和普通话以及周遍方言的对比来找出自身的特点,揭示南阳方言和普通话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本文的实际语音材料为作者本人自身方言,方言点为南阳市城区。
本人是土生土长的南阳人,18岁之前一直没有离开本地,家庭成员三代都是南阳市本地人,母语发音地道,具备“活语料”的身份。
二、南阳方言的语音
(一)南阳方言的声调
(1)调类
南阳方言的调类有四个,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这和中原官话的语音特征一致:古入声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
具体演变为:古清声母平声字和古清、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浊声母平声字和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古清、次浊声母上声字今读上声;古全浊声母上声字和古去声字今读去声。
(2)调值
迄今为止,南阳方言研究者对南阳方言调类的认识是统一的,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调类。
但是对于具体的调值却持有不同的观点。
通过采用实地调查和本人方言语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发音进行了反复比较,我认为南阳市区方言中阴平是一个中升调,阳平起音略高,去声发音短促,是低降调。
而上声在音值上达到最高值,是一个平调。
所以四个调类的调值为:阴平24调,阳平42调,上声55调,去声21调(详见下表1)。
根据表1,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南阳方言的声调跟普通话有着明显的差别。
(二)南阳方言的声母
南阳方言的声母共23个,包括零声母(详见下表2)。
数量与普通话一致。
但与普通话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南阳方言区分尖团,个别发音在具体的发音部位上存在差异。
此外,南阳方言与普通话相比,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普通话中[s]拼[u]韵母的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为[?y],如“俗、宿”等。
2.普通话个别[y?]韵零声母字,在南阳方言中读为[?u?],如“用、永、勇、拥、庸”等。
3.普通话[n]拼撮口呼的字,南阳方言读为零声母,如把“疟、虐”等读为[y?]。
4.日母字和[?]相拼在普通话里为零声母,而南阳方言演化为舌
尖后闪音[?]。
(三)南阳方言的韵母
南阳方言的韵母共38个,与普通话一致(详见下表3)。
但是在南阳方言里,有部分字的读音与普通话并不是对应的。
与普通话相比,南阳方言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普通话读[?]韵母的个别字,南阳方言读作[ai]韵母,如把“革、客、特”等字分别读为[kai][k?ai][t?ai]。
2.普通话读[?]韵母的个别字,南阳方言读[u?]韵母,如把“科、禾”等字分别读为[k?u?][k?u?]。
此外,还有“颗、棵、课、和、戈、各”等。
3.普通话读[uo]韵母的个别字,南阳方言读[uai],如把“国、或”读为[kuai]、[xuai]。
4.普通话中[f]与[ei]相拼的字,南阳方言中韵母都变为[i],如“飞”读作[fi],此外,还有“非、费、菲、肥、废、肺”等。
5.普通话读[?u]韵母的个别字,南阳方言读[u],如把“谋”读作[mu],此外,还有“某、轴、帚、牟、眸”等。
6.普通话读[ian]韵母的个别字,南阳方言读[yan]韵母,如把“鲜”读作[syan],此外,还有“弦、掀、羡、舷”等。
7.在南阳话中[?]只与[k][k?][x]声母相拼,如“黑、讫、胳、疙、坷”等。
三、南阳方言的特色词汇
南阳居于中原腹地,自古是南北交通的要道,文化的积淀使得
南阳方言一直在北方方言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与北方方言保持了较强的一致性。
但在南阳方言的词汇中,还有很多具有当地特色的词汇。
(一)南阳方言中的古语词
1.形容词“美”
南阳方言中的”美”[mei??],意思是高兴舒服,称心如意,和古代汉语意义一致。
多用作单音节词,有时说“美气”。
“美”在句子中作谓语,也作补语,或是和其它词组成中补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而构成非主谓句。
例句:
(1)这个车子骑著(着)怪美哩!
(2)我肚子不美气。
2.程度副词“怪”
南阳方言中的“怪”[kuai??],和古代汉语中意义一致。
“怪”作为副词,表示程度,是对较高程度的肯定。
带有亲昵、满意的感情色彩,表达主观上的感受,是南阳方言里最常用的程度副词。
例句:
(1)这个布衫儿(单衣)怪好看哩。
(2)这个事儿弄哩怪不美哩。
3.指示代词“恁”[nen??]
最早在唐宋时代存在状语代词“能”,略等于现代汉语的“这么”、“那么”,此外,唐宋时期出现了“恁麽”这个形式,就是后来的“那么”。
在宋元词曲里,“恁麽”只写着“恁”,南阳方言就是保
留了宋元时期的这个形式直到现在。
(1)东北恁冷,你咋会想去那儿啊。
(2)你小首(时候)恁胖,丈涡(现在)咋瘦成这了。
(二)南阳方言中的特色副词
1.南阳方言中的“情”
南阳方言中的“情”[ts?i???],意思是只管,尽管,用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示支持、纵容;只管放心地;只管尽情地。
后面可以跟动词,也可以跟形容词。
另外,情还可以表示贬义,含有劝诫、反讽的意味。
例句:
(1)你情忙你哩,这儿我招呼著。
(2)你情吸烟了,赶明儿咳儿咔哩(咳嗽)可白谑嚄(别吵)。
2.南阳方言中的“清”
南阳方言中的“清”,音[ts?i???],含有夸张意味,意思是的确,确实,无论如何。
后面可以跟动词,也可以跟形容词,表示强调。
例句:
(1)我清想去看看。
(2)你妈清是越来越年轻了。
(3)这娃儿清能(聪明)哩很。
(三)南阳方言词汇的特点
颜回在《颜氏家训》音辞篇中说,“南方水土和柔,其音清举而切旨,失在肤浅,其辞多鄙俗;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
”南阳地处中原,孕育出了南阳人厚实质朴
的品质,以及南阳方言幽默朴实简洁明快的特点。
南阳方言趣味性强,幽默风趣,耐人寻味。
例如:把开玩笑说成是“打渣子”,把滑稽说成是“焦毛”。
南阳方言还具有言简意赅,朴实明快的特点。
例如“烹了”表示大事不好;“宾”指装得一本正经等等。
南阳方言贴近生活,很多日常用语简洁明快,形象生动。
南阳方言的乡土气息浓厚,一些方言词细品味回味无穷。
四、南阳方言中所蕴含的特色文化
南阳方言整体上表现出朴实明快,幽默风趣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也正是南阳人朴实、幽默、乐观、知足的品质的反映。
南阳被称为“帝乡”,自古就是重要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1948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后,毛主席特意撰写了《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的电文,高度评价了南阳的战略地位。
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仍然可以从南阳人的思想和文化中感受到一种自豪感和知足常乐的精神。
南阳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阳就出现了专门培养士人的封建机构。
北宋时期范仲淹在南阳创建花洲书院,这是南阳的第一所书院。
现代的南阳作家形成了有自己的独特风格的南阳作家群,他们的作品语言带有地方性特色,读来如临其境,倍感亲切。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悠久而丰厚的南阳文化曾孕育出众多的杰出人物,从帝王将相到政治家、思想家等,真可谓是物华天
宝,人杰地灵。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惊叹道:“此地多英豪,邀然不可攀”。
南阳人也以本地的杰出历史人物自豪,为了表达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纪念,除了有武侯祠、医圣祠等文化景区,像卧龙路、光武路、仲景路等用历史人物命名的道路,在南阳城中随处可见。
这些历史人物,仿佛就活在我们身边,见证了南阳这座古城的发展和变迁。
五、结论
本文描述了南阳市区方言的语音和特色词汇,表现了南阳方言幽默朴实、简洁明快的特色。
同时展现了南阳方言中所蕴含特色文化,表现出南阳人朴实、乐观、知足的品质。
南阳方言中不但体现了南阳作为历史文化古城的特点,更反映了南阳处于南北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的历史地位及南阳历史文化内涵的多元性。
随着南阳的发展,南阳方言的词汇将会越来越丰富,表现形式也将越来越多样,南阳方言的内容也会一直不断地丰富下去。
参考文献:
[1]袁长会.中原官话研究现状综述[j]陇东学院院报2009,4:6
[2]丁全、田小枫.南阳方言[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1.
[3]侯恒雷.镇平方言儿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
[4]刘胜利.南阳方言助词研究[d].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
[5]郭盛杰.南阳的特色文化——方言俚语[j]中州统战,2001,3:35.
[6]王焕玲.南阳方言中保留的古语词例释[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09,2:9.
[7]丁全.南阳方言中的特殊副词[j]南都学坛2001,4:68-70.
[8]张文.从南阳方言中“美”字看开去[j]赤峰学院学报,2007,5:55.
[9]付会太.南阳市区地名的文化语言学考察[d].安徽大学,硕士论文,2010.
[10]任崇岳.南阳[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54
[11]王力.汉语语法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