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如何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如何增强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最近,一份名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境内企业舆情应对能力排行榜》的调查报告,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国企业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大多不合格”——这样的结论显然是不太乐观。
实际上,即便是没有这份榜单的出炉,联系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影响力大、危害性强的企业危机事件,从康师傅的“水源门”、章光101的“致癌门”到王老吉的“添加门”,再到中石化的“天价吊灯”事件、温州“移动门”等,我们的企业家们也应该认识到,网络舆情监测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急需补上的重要一课。只不过,这一记由权威媒体敲响的警钟,听起来要更加振聋发聩。
在安全工作领域,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即任何严重事故都是有征兆的,如果能够尽早地发现这些征兆,并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就有可能防患于未然。云南易美公关顾问机构认为,中国企业要增强网络舆情应对的能力,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测”这个问题,只有在掌握了应对网络上可能出现的负面舆论的主动权之后,才能够真正做到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企业在面对互联网上浩瀚如海的信息时,如何才能随时掌握舆论风向,做到未雨绸缪呢?
据红麦舆情()监测系统统计,从8月29日到10月9日,仅42天的时间已有包括国航、南航、深航三家航空公司在内的5架航班遭遇恐吓。在短时间内如此密度的电话威胁是相当惊人的,甚至在国外都是比较罕见的。综合前三起电话威胁调查结果来看,不法人员拨打威胁电话大多出于三种原因,第一是抱着好玩的心态的恶搞,其次是因自己个人对社会的不满而产生的泄私愤行为,第三可能是企图通过阻止航班起飞达到不让某旅客离开的目的,也就是个人自私的不理性行为。
从事件的调查结果来看,这些对航班进行威胁的电话都没有产生实质的威胁,只是口头上的行动,这足以说明这些打电话者只是为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恶搞欲而已,他们并不是真正的想要产生什么实质性的行为。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对之前一些人做法的效仿,这就是我们说的跟风效应。这些跟风者,多数是一些文化素质不高,对事情处置缺乏法律观念的人,在网络、媒体对某一电话威胁报道之后,而相关法律对当事人的处罚力度不大,这就引到了一些缺乏理性认知的人的跟风行为。这种盲目跟风心理要是不及时的引到和遏制,很还造成更大的不利影响。
航班屡遭电话威胁,给航空公司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这不仅是物质上的,甚至可能让人们对整个航空安全产生恐惧感,对航空行业的品牌形象是一个很不利的影响。这次频繁的电话威胁事件正好也考验了航空公司应对突发危机事件时的危机处理能力。
在如今网络对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的时候,不管是对于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危机处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拿这次电话威胁事件来说,航空公司以方面根据制度内的应急处置规范来处置,这方面是主要的,也有了相当的处置经验,但同时不能忽视网络舆论的驱动力量,这就是怎样通过舆情监测来遏制可能出现的跟风现象。在网络舆论多元化的环境里,人们很容易受到不同的意见的影响,产生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网络舆情营造的虚拟环境对人行为产生的作用是远大的,所以做好舆情监测就很有必要了。
在这方面就可以利用红麦舆情监测系统这样的监测软件,全面采集网络上的目标信息,鉴别负面信息,分析负面舆论动态,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起到预警作用,在负面信息被发酵前及时引导纠正。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通过数据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意见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