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并治第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肠
病邪在里,并 及少阳,阳明
少阳合病
实热内积胃腑, 气机壅滞,胀
重于急
燥屎内结胃肠, 积胀俱重
治则
双解表里
和解攻里
行气除满
荡涤肠胃
用药特 点
以桂枝汤解表, 厚朴三物汤攻
里
以小柴胡汤和 解少阳,大黄、 黄芩、枳实攻
逐阳明热结
君厚朴行气除 满,臣大黄、 枳实通腑泄热
重用大黄、厚 朴攻逐积滞, 佐芒硝、枳实
主症 :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 饮食如故
治法:表里双解。 方剂:厚朴七物汤。
方义: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治里实。 桂枝汤去芍药—以解表;
加减:胃气上逆加半夏降逆止呕 表寒或里寒甚者加生姜 脾虚下利去大黄
2.里实兼少阳证
【原文】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 下之,宜大柴胡湯。(12)
4.里实积胀俱重
【原文】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
宜大承氣湯。(13)
大承氣湯方:見前“痙病”中。
大黄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 去滓,內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 上火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腹满里实四证比较表
不同点 厚朴七物汤 大柴胡汤证 厚朴三物汤 大承气汤证
证
证
脉症
腹满,发热, 饮食如故,脉
浮数
心下满痛,往 来寒热,心烦 喜呕,脉弦有力
腹部痞满腹痛, 便秘
腹满不减,痞 满燥实俱全
病位
满痛在脐腹, 满痛在心下, 满痛在中脘, 满痛在脐周,
病位在肠兼表 病位在胃胆
病位在胃
病位在胃肠
病机
表证未罢,邪 热入里,壅滞
概述
1. 合篇意义:
病位相近——脾胃
症状相似——腹部胀满疼痛
治法、方药可以互用
大承气汤:实热性腹满
宿食在下
附子粳米汤
腹满
大建中汤 虚寒性 寒疝
2. 概念
腹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腹满指多种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腹部胀痛的症状;而广义 腹满泛指以腹部胀满为突出表现,兼见疼痛、 呕吐、便秘(痛、胀、闭、呕)的一类疾病, 病因病机较复杂,但按《素问.太阴阳明论》 “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可分为如下两 类证候:实热证,病位多在腑,每与胃肠有 关(阳明), 或兼涉于表,治宜攻下;虚 寒证,病位多在脏,每与脾肾有关(太阴), 或兼涉于肝,治宜温补。
软坚除痞
5.虚寒饮逆
【原文】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脇逆滿, 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10)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 兩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熱,湯成, 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分 析】
病机:腹中寒气 ——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而上逆 症状:
(二)证 治
1.里实兼表寒证
【原文】 病腹滿,發熱十日,脉浮而數,飲食
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9)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枝二兩 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 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 腑实兼表证(表里同病)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 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 大黃二 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五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主症: 按之心下满痛—胃脘部连及两胁 大便燥结,腹胀而痛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苔黄脉弦 病机:
阳明少阳合病,实热郁于胆胃(满痛 在心下,病位在胃,肝胆)。
(一)辨证与治则
1.虚寒证 【原文】
趺陽脉微弦,法當腹滿,不滿 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 上也,當以溫藥服之。(1)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 當與溫藥。(3)
2.实热证
【原文】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
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 之黃自去。(2)
虚寒性与实热性腹满的鉴别要点
不同点
虚寒证
【分析】
主症: 腹部胀满—以方测证 痛—腹胀痛 闭—大便闭结不通
病机: 阳明实热,腹气壅滞,胀重于积。
治法: 行气除满。
方剂: 厚朴三物汤。
方义: 厚朴重用(八两)——攻专行气 枳实——消痞散结 大黄——荡涤积滞
注意:以利为度,中病既止。
思考: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比较:
厚朴三物汤与厚朴七物汤比较:
复方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去姜、夏、枣,加公英、白 花蛇舌草、双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加 甘草缓急,加元胡、川楝子、香附等 舒肝理气之品而成。
3.里实胀重于积
【原文】 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11)
厚朴三物湯方: 厚朴八兩 大黄四兩 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 味,取五升,內大黄,煮取三升,溫服 一升。以利為度。
治法:和解攻里。 方剂:大柴胡汤。 方义:
柴胡、黄芩 半夏、生姜 和解少阳 大枣 大黄、枳实、芍药
攻逐阳明热结
临床应用
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据报导,以本方加减治疗 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47例,疗效良好,服药 后症情均缓解,其中2剂缓解者23例,3至5剂缓 解者17例,6剂以上缓解者7例。基本方:生大黄 10~30g,柴胡12-24g,半夏10~12g,枳壳10~ 15g,黄芩12~18g,赤白芍各20~40g,茵陈 30~60g,三棱、莪术各10~15g。大便秘结者加 芒硝、桃仁;胆囊肿大、疼痛较剧者加川楝子、 元胡,并重用三棱、莪术;腹胀加木香、香附、 炒萝卜子;高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并重用柴 胡、黄芩,湿热型加金钱草,虎杖。
寒疝指因寒气攻冲而引起的以腹中拘 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病性 除少数属于表里俱寒外,多数属于里寒, 惟里尚有虚实之分,故治法有温散和温 养之异。
宿食,又称食积,指因脾胃功能失常 或暴饮暴食致使食物滞留于胃肠,经宿 不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每因食停在胃、 在肠之不同而分吐、下两法。
一、腹 满
实热证
病机 问诊 腹诊 舌诊 其它
治则 治法
脾胃虚寒,气滞不运 实邪积滞胃肠,腑气不通 腹部胀满时减,复如故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按之不痛,喜按喜温
按之痛,拒按
舌淡,苔白腻,多齿痕 舌苔黄干燥或焦黑起刺
畏寒肢冷,下利清谷, 便秘,烦躁,谵语,潮 口泛清水,脉沉细 热,脉沉实有力或沉迟
当与温药
可下之
温运脾阳(四逆、理中) 通里泻下(承气类)
病邪在里,并 及少阳,阳明
少阳合病
实热内积胃腑, 气机壅滞,胀
重于急
燥屎内结胃肠, 积胀俱重
治则
双解表里
和解攻里
行气除满
荡涤肠胃
用药特 点
以桂枝汤解表, 厚朴三物汤攻
里
以小柴胡汤和 解少阳,大黄、 黄芩、枳实攻
逐阳明热结
君厚朴行气除 满,臣大黄、 枳实通腑泄热
重用大黄、厚 朴攻逐积滞, 佐芒硝、枳实
主症 :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 饮食如故
治法:表里双解。 方剂:厚朴七物汤。
方义:厚朴三物汤—行气除满,治里实。 桂枝汤去芍药—以解表;
加减:胃气上逆加半夏降逆止呕 表寒或里寒甚者加生姜 脾虚下利去大黄
2.里实兼少阳证
【原文】
按之心下滿痛者,此為實也,當 下之,宜大柴胡湯。(12)
4.里实积胀俱重
【原文】 腹滿不減,減不足言,當須下之,
宜大承氣湯。(13)
大承氣湯方:見前“痙病”中。
大黄四兩(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實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 去滓,內大黄,煮取二升;去滓,內芒硝,更 上火微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止服。
腹满里实四证比较表
不同点 厚朴七物汤 大柴胡汤证 厚朴三物汤 大承气汤证
证
证
脉症
腹满,发热, 饮食如故,脉
浮数
心下满痛,往 来寒热,心烦 喜呕,脉弦有力
腹部痞满腹痛, 便秘
腹满不减,痞 满燥实俱全
病位
满痛在脐腹, 满痛在心下, 满痛在中脘, 满痛在脐周,
病位在肠兼表 病位在胃胆
病位在胃
病位在胃肠
病机
表证未罢,邪 热入里,壅滞
概述
1. 合篇意义:
病位相近——脾胃
症状相似——腹部胀满疼痛
治法、方药可以互用
大承气汤:实热性腹满
宿食在下
附子粳米汤
腹满
大建中汤 虚寒性 寒疝
2. 概念
腹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腹满指多种 疾病过程中出现的腹部胀痛的症状;而广义 腹满泛指以腹部胀满为突出表现,兼见疼痛、 呕吐、便秘(痛、胀、闭、呕)的一类疾病, 病因病机较复杂,但按《素问.太阴阳明论》 “阳道实,阴道虚”的理论,可分为如下两 类证候:实热证,病位多在腑,每与胃肠有 关(阳明), 或兼涉于表,治宜攻下;虚 寒证,病位多在脏,每与脾肾有关(太阴), 或兼涉于肝,治宜温补。
软坚除痞
5.虚寒饮逆
【原文】
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胸脇逆滿, 嘔吐,附子粳米湯主之 。(10)
附子粳米湯方: 附子一枚(炮) 半夏半升 甘草一 兩 大棗十枚 粳米半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米熱,湯成, 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分 析】
病机:腹中寒气 ——脾胃虚寒,水湿内停而上逆 症状:
(二)证 治
1.里实兼表寒证
【原文】 病腹滿,發熱十日,脉浮而數,飲食
如故,厚朴七物湯主之。(9)
厚朴七物湯方: 厚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兩 大棗十枚 枳實五枚 桂枝二兩 生薑五兩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溫服八合, 日三服。嘔者加半夏五合;下利去大黃;寒多 腑实兼表证(表里同病)
大柴胡湯方: 柴胡半斤 黃芩三兩 芍藥三兩 半 夏半升(洗) 枳實四枚(炙) 大黃二 兩 大棗十二枚 生薑五兩 上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 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
主症: 按之心下满痛—胃脘部连及两胁 大便燥结,腹胀而痛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
心烦喜呕,苔黄脉弦 病机:
阳明少阳合病,实热郁于胆胃(满痛 在心下,病位在胃,肝胆)。
(一)辨证与治则
1.虚寒证 【原文】
趺陽脉微弦,法當腹滿,不滿 者必便難,兩胠疼痛,此虛寒從下 上也,當以溫藥服之。(1)
腹滿時減,復如故,此為寒, 當與溫藥。(3)
2.实热证
【原文】 病者腹滿,按之不痛為虛,痛
者為實,可下之;舌黃未下者,下 之黃自去。(2)
虚寒性与实热性腹满的鉴别要点
不同点
虚寒证
【分析】
主症: 腹部胀满—以方测证 痛—腹胀痛 闭—大便闭结不通
病机: 阳明实热,腹气壅滞,胀重于积。
治法: 行气除满。
方剂: 厚朴三物汤。
方义: 厚朴重用(八两)——攻专行气 枳实——消痞散结 大黄——荡涤积滞
注意:以利为度,中病既止。
思考:
厚朴三物汤与小承气汤比较:
厚朴三物汤与厚朴七物汤比较:
复方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去姜、夏、枣,加公英、白 花蛇舌草、双花等清热解毒之品,加 甘草缓急,加元胡、川楝子、香附等 舒肝理气之品而成。
3.里实胀重于积
【原文】 痛而閉者,厚朴三物湯主之。
(11)
厚朴三物湯方: 厚朴八兩 大黄四兩 枳實五枚 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 味,取五升,內大黄,煮取三升,溫服 一升。以利為度。
治法:和解攻里。 方剂:大柴胡汤。 方义:
柴胡、黄芩 半夏、生姜 和解少阳 大枣 大黄、枳实、芍药
攻逐阳明热结
临床应用
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据报导,以本方加减治疗 胆囊炎、胆石症急性发作47例,疗效良好,服药 后症情均缓解,其中2剂缓解者23例,3至5剂缓 解者17例,6剂以上缓解者7例。基本方:生大黄 10~30g,柴胡12-24g,半夏10~12g,枳壳10~ 15g,黄芩12~18g,赤白芍各20~40g,茵陈 30~60g,三棱、莪术各10~15g。大便秘结者加 芒硝、桃仁;胆囊肿大、疼痛较剧者加川楝子、 元胡,并重用三棱、莪术;腹胀加木香、香附、 炒萝卜子;高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并重用柴 胡、黄芩,湿热型加金钱草,虎杖。
寒疝指因寒气攻冲而引起的以腹中拘 急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其病性 除少数属于表里俱寒外,多数属于里寒, 惟里尚有虚实之分,故治法有温散和温 养之异。
宿食,又称食积,指因脾胃功能失常 或暴饮暴食致使食物滞留于胃肠,经宿 不化而引起的一种疾病。每因食停在胃、 在肠之不同而分吐、下两法。
一、腹 满
实热证
病机 问诊 腹诊 舌诊 其它
治则 治法
脾胃虚寒,气滞不运 实邪积滞胃肠,腑气不通 腹部胀满时减,复如故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
按之不痛,喜按喜温
按之痛,拒按
舌淡,苔白腻,多齿痕 舌苔黄干燥或焦黑起刺
畏寒肢冷,下利清谷, 便秘,烦躁,谵语,潮 口泛清水,脉沉细 热,脉沉实有力或沉迟
当与温药
可下之
温运脾阳(四逆、理中) 通里泻下(承气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