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翻译简史PPT精品文档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翻译简史第一讲
.
1
• The early complex societies, 3500-500 B.C.E. • The formation of classical societies, 500
B.C.E. -500 C.E. • The postclassical era, 500-1000 C.E. • An age of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1000-
• 翻译范围扩大
• 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以往:翻译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
• 翻译的作用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 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 兴办高等Leabharlann Baidu译教育
★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
★ 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
.
18
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
代表性译论
• 古代
★ 西塞罗的“直译”和“意译”两分法
★ 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
.
16
第五阶段 ——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 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 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 豪的作品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
• 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
17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 翻译事业繁荣兴旺具备了物质基础
1500 C.E. • The origin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1500-
1800 C.E. • An age of revolution , industry, and empire,
1750-1914 C.E. • Contemporary global r. ealignments, 1914 -- 2
译者的语言知识”论
★ 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观
点
★ 多雷的“翻译五原则”(译者必须理解原作内容、
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词对译、采用通俗形式、讲 究译作风格) • 17至19世纪
★ 巴特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仆人”、译文必须
“不增不减不改”的准确翻译理论
★ 德莱顿的“词译”、“. 释译”、“拟译”的翻20译
在英国,名译者、名译著更是多不胜数,如诺思 1579年译的《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1616年 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洛里欧1603 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等;1611年《钦定圣经 译本》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
•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 和翻译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 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
• 第二阶段 ——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 期
•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 之间)
•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 世纪)
• 第五阶段 ——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 叶
•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
8
肇始阶段
• 罗马帝国大规模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
c
.
3
.
4
.
5
.
6
西方翻译史的开端 —— 公元前三世纪
• 广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犹太 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 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 严格意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 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史诗《奥德赛》
.
7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肇始阶段 —— 公元前四世纪末
• 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 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的语言于
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 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先后用了17年
(1542-1559)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
罗马名人
.
15
比较传》,成为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翻译史上一部不 朽的文学译著
点
• 20世纪
★ 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
来研究”、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
论三部分组成的观点 .
21
★ 雅各布森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 “符际翻译”的三类别
★ 加切奇拉泽的“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 映”、“文艺翻译史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学翻译 理论
★ 弗斯、卡特福德的翻译在于“语境对等”的语 言学理论
9
第二阶段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 宗教性质 • 出现了《圣经》形形色色的译本 • 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
经》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 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 有的《圣经》译本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 批文字资料
.
10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之间)
★ 泰特勒的优秀译作标准和“译作应完全复写出
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 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等翻译三原 则
★ 施莱尔马赫的口译与笔译、文学翻译于机械性
翻译的区分
★ 洪堡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
理论
★ 阿诺德的“评判译作的优劣要看专家的反应”
★ 纽曼“评判标准在于一般读者而非学者”的观
★ 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
★ 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 有关语言符号的理论
• 中世纪
★ 波尹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
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当主动放弃主观判断权
.
19
的客观主义观点
★ 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
• 文艺复兴时期
★ 伊拉斯谟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译靠
• 西班牙托莱多 • 翻译家们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 • 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 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于巴格达翻译
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
.
11
.
12
.
13
.
14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世纪)
• 翻译活动得到前所未见的大发展
• 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 等各个领域
★ 奈达的“翻译即科学”、“翻译即交际”和 “读者反应对等”论
•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安德罗尼柯、涅维 乌斯、恩尼乌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 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其它希腊戏剧作品
• 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 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 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对于罗马以至后世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了重 要的桥梁作用
.
.
1
• The early complex societies, 3500-500 B.C.E. • The formation of classical societies, 500
B.C.E. -500 C.E. • The postclassical era, 500-1000 C.E. • An age of cross-cultural interaction, 1000-
• 翻译范围扩大
• 翻译规模大大超过以往:翻译成为一门专门的职业
• 翻译的作用为以往所不可企及
• 翻译事业发展的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
★ 兴办高等Leabharlann Baidu译教育
★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
★ 打破传统方式,发展机器翻译
.
18
西方翻译理论的发展
代表性译论
• 古代
★ 西塞罗的“直译”和“意译”两分法
★ 昆体良的“与原作竞争”
.
16
第五阶段 ——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 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的 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
• 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 豪的作品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
• 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
17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 翻译事业繁荣兴旺具备了物质基础
1500 C.E. • The origin of global interdependence, 1500-
1800 C.E. • An age of revolution , industry, and empire,
1750-1914 C.E. • Contemporary global r. ealignments, 1914 -- 2
译者的语言知识”论
★ 路德的“翻译必须采用民众语言”的人文主义观
点
★ 多雷的“翻译五原则”(译者必须理解原作内容、
通晓两种语言、避免逐词对译、采用通俗形式、讲 究译作风格) • 17至19世纪
★ 巴特的“作者是主人,译者是仆人”、译文必须
“不增不减不改”的准确翻译理论
★ 德莱顿的“词译”、“. 释译”、“拟译”的翻20译
在英国,名译者、名译著更是多不胜数,如诺思 1579年译的《名人传》,查普曼1598至1616年 译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洛里欧1603 年所译蒙田的《散文集》等;1611年《钦定圣经 译本》被誉为“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
• 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 和翻译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 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所起的巨大作用
• 第二阶段 ——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 期
•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 之间)
•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 世纪)
• 第五阶段 —— 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 叶
• 第六阶段 ——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
.
8
肇始阶段
• 罗马帝国大规模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
c
.
3
.
4
.
5
.
6
西方翻译史的开端 —— 公元前三世纪
• 广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前后,72名犹太 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 即《七十子希腊文本》
• 严格意义上讲 —— 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 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史诗《奥德赛》
.
7
西方翻译的六次高潮
• 肇始阶段 —— 公元前四世纪末
• 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 作品
在德国,宗教改革家路德采用民众的语言于
1522至1534年翻译刊行第一部“民众的圣经”, 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在法国,文学家阿米欧先后用了17年
(1542-1559)时间,译出了普鲁塔克的《希腊
罗马名人
.
15
比较传》,成为法国乃至整个西方翻译史上一部不 朽的文学译著
点
• 20世纪
★ 费道罗夫的翻译理论首先“需要从语言学方面
来研究”、翻译理论由翻译史、翻译总论和翻译分
论三部分组成的观点 .
21
★ 雅各布森的“语内翻译”、“语际翻译”、 “符际翻译”的三类别
★ 加切奇拉泽的“翻译永远是原作艺术现实的反 映”、“文艺翻译史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学翻译 理论
★ 弗斯、卡特福德的翻译在于“语境对等”的语 言学理论
9
第二阶段 ——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期
• 宗教性质 • 出现了《圣经》形形色色的译本 • 哲罗姆于382至405年翻译的《通俗拉丁文本圣
经》为定本,标志着《圣经》翻译取得了与世俗 文学翻译分庭抗礼的重要地位 • 有的《圣经》译本甚至成为有关民族语言的第一 批文字资料
.
10
第三阶段 —— 中世纪中期(即11至12世纪之间)
★ 泰特勒的优秀译作标准和“译作应完全复写出
原作的思想、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于同一 性质、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等翻译三原 则
★ 施莱尔马赫的口译与笔译、文学翻译于机械性
翻译的区分
★ 洪堡的语言决定世界观和可译性与不可译性的
理论
★ 阿诺德的“评判译作的优劣要看专家的反应”
★ 纽曼“评判标准在于一般读者而非学者”的观
★ 哲罗姆的“文学用意译,《圣经》用直译”
★ 奥古斯丁的“《圣经》翻译凭上帝的感召”和 有关语言符号的理论
• 中世纪
★ 波尹提乌的宁要“内容准确”,不要“风格优
雅”的直译主张和译者应当主动放弃主观判断权
.
19
的客观主义观点
★ 但丁的“文学不可译”论
• 文艺复兴时期
★ 伊拉斯谟的“不屈从神学权威、《圣经》翻译靠
• 西班牙托莱多 • 翻译家们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 • 历史上少有的基督徒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 • 托莱多成为欧洲的学术中心(类似于巴格达翻译
院),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
.
11
.
12
.
13
.
14
第四阶段 ——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14至16世纪)
• 翻译活动得到前所未见的大发展
• 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 等各个领域
★ 奈达的“翻译即科学”、“翻译即交际”和 “读者反应对等”论
• 被誉为罗马文学三大鼻祖(安德罗尼柯、涅维 乌斯、恩尼乌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 或改编荷马史诗和其它希腊戏剧作品
• 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
• 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特别是戏剧 介绍到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对于罗马以至后世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了重 要的桥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