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中的例题变式教学-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中的例题变式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掌握知识和获得实际技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复杂的认识活动,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求知欲望则是推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的主要动力。

”在教学中,如果课上得令学生感兴趣,那么就意味着学生在学习和思考的同时,还感到愉快和感动。

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例题,引发学生思考,透过现象寻本质,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这就是例题“变式”教学的目的。

所谓“变式”,就是教师有明确的教学指向,有微观的教学计划,对例题进行合理转化或拓展。

换言之,在例题教学中,教师灵活变换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转化问题的内容和形式,配置实际应用的各种环境,促使学生掌握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

这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一、创新问题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投石激浪,不失为一种教学策略。

一个恰当而又引人入胜的问题,往往可以激起思维的涟漪,鼓起探索的风帆。

在“中位线”的教学中,笔者曾引入变式教学,利用变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创造,以多样化的变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以及概括能力。

例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菱形。

(证明略)
变题1:已知:连接菱形ABCD各边的中点E、F、G、H。

证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

变题2:已知:连接矩形ABCD各边的中点E、F、G、H。

证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

变题3:已知:连接正方形ABCD各边的中点E、F、G、H。

证明:四边形EFGH是矩形。

在例题变式的教学中,由于课本上例题的解题过程已经很详尽,方法已经十分清晰,因此,我们不能把重点放在对例题的讲解上,而是要灵活地运用例题,精心设置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拓宽思维的视角。

二、变更题型的内容,培养应变能力
单调的题型,往往形成单一的刺激,容易造成思维定势,产生厌倦的情绪。

如果能注意变更题型,突出不同的考查侧面,那么,就会在变换的题型中,唤起学生的新鲜感,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讲完例题,不妨作如下变题:
例2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求证cos2α+cos2β+cos2γ=1
变题1: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三个相邻的面所成的角分别为α、β、γ,问sin2α+sin2β+sin2γ是否为定值?如是,证明你的结论;如非,说明理由。

(等于定值1,证明略)变题2: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与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所成的角分别是α、β、γ,且长方体一条对角线的长为L,全面积为S,体积为V,
本题通过有关三角函数的题型的变更,让学生更加透切地掌握了长方体中有关元素的制约关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挖掘题目的内涵,培养猜想能力
在数学复习中,活用例题的关键,是挖掘题目的内涵。

只有如此,才能在探求一般规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猜想能力,从而把握处理问题的一般思想方法。

例3观察下例各式:1+3=22,1+3+5=32,1+3+5+7=42,则:1+3+5+7+9+11=()2。

在复习数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生通过计算获得正确的答案。

为此,教师可以增加问题的难度,启发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正确结果。

于是,添加了以下两道题:(1)猜想:1+2+3+5+……()=n2 。

(2)根据猜想得出的结论,填空:1+3+5+……+()=522。

在复习中由于挖掘了题目的内涵,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猜想的能力。

因此,在数学复习中,对例题的讲解不能就事论事,而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