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态背景下的中国城市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2014073

姓名:郭振富

学号:201407326

日期:2016.11.02

指导老师:陈萍

在生态背景下的中国城市设计

1997年在日本《京都议定书》即提出降低碳排放的目标,在2003年英国《我们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中,低碳概念首次被提出。自此,低碳经历了从自然学科向社会学科各领域渗透的过程。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二氧化碳排放的集中区,也逐渐成为排放量最高的区域,因此,低碳也成为城市未来建设、发展所必需考虑的问题。

低碳城市设计,从根本上来讲是一种由生态学观念所形成的城市建设发展观。在低碳背景下,生态城市设计被引入城市设计中,主要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城镇——区域面,强调对城镇、区域、流域甚至是整个国家层面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其次是城镇层面,通过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达到城市内部各个区域的协调与统一,从而扩大城市的自然环境生态容量,达到城市合理发展的目的,形成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最后一个层次是城市社区。城市社区作为城市生态设计的最基本的一面,鼓励其通过建立合理的生态结构,和谐的生态秩序、完善的生态功能,从而在基本面实现生态城市的设计。

经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国外的生态城市设计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建设原则,分别是:(1)优先开发紧凑多样、绿色安全的混合土地利用社区,并且使其靠近交通设施。(2)把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置于优先位置。(3)修复被破坏的城市自然环境。(4)创造混合住宅区。(5)提倡社会公正性。(6)促进地方农业、城市绿化和社区绿化发展。(7)提倡简单的生活方式。(8)增强公众的生态意识。

目前生态城市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低碳建筑

生态城市设计大多体现在通过应用新型的技术手段来达到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使用和依赖、提高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的目的。如太阳能和地热能等清洁能源的使用、屋顶花园等绿色与建筑相结合的方式和气候适应性设计。这些生态建筑设计在建筑的选址、设计、布局等方面力求最大限度的提高自然资源和材料的利用率,改变小气候或是使建筑能很好的适应当地的的气候与环境,从而减少能源的消耗,实现生态设计。

2、步行城市

生态城市设计提倡在城市建立一个良好的步行系统,这就要求在进行城市设计时应以步行的适宜性与舒适性为城市设计的的测度。在此基础上,还应该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与安全的步行环境,使城市居民能在较短的时间和较少的成本到达目的地。在城市的步行系统中,还需提供较好的景观设施缓解视觉的疲劳。一个高度发达、舒适性极佳、环境良好、视觉景观多样的步行系统外加能够提供丰富的道路联结,足以满足人们的日常出行,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最佳选择。

3、巨型城市设计

20世纪以来,以菊竹清训的“海上城市”和崔悦君的“海上浮城”为代表的巨型城市设计方案为代表,勾画出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

美好蓝图。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进入

21世纪后,巨型城市设计的可操作性也不断

提高。例如在2011年建成投入使用的

Gwanggyo绿色新城(图一),采用高密度的

巨型建筑形式,集居住、办公、商业于一体,

兼具过滤空气和降低能耗的功能。在减少常规

意义上的土地占用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的绿

色科技和种植技艺,实现了新城的自给自足。图一

科技在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悄然发生转变,生态城市设

计与实践更加强调在现实生活中的可行性,除综合考虑生态、

美学、技术与社会及人性化设计等在环境层面上的问题外,在

实际的实施上也更加趋向于规范化和系统化。瑞典首都在修建

哈默比湖城(图二)时,基于环保和整体性的原则,充分考虑

了水、能源、三废、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技艺与管理等方面

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新城与内城边界废弃滨水地带的

改造再开发,既使内城密集的空间结构得到延伸,又表现出新

城开放明亮的当代城市特性。滨水区的改建,突出了环境特性,

形成变化而又有序的街道,构成丰富的城市滨水景观。图二

在建筑与社区的设计与建造方面,生态城市设计愈加趋向于整体性、仿生和人工智能化方向,多喜工作室设计的办公大楼,在建筑的外骨骼结构覆盖纯植物。通过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即实现建筑实体的遮阴和达到自然通风的作用,同时利用地热,天窗和雨水的回收实现低碳、环保的要求。在2010年,澳大利亚的城市设计师曾提出未来城市的设想。在这个设想中城市被设计在水下或者沙漠中,城市通过使用潮汐能、风能、地热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来实现城市的能源供给,并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来提供更加智慧、高效的服务,这样的城市将更加具有吸引力,也更适宜人居住。建筑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既减少了能源的消耗,提高效率,加大回收力度外,也为城市或社区的生态设计创造了前提。

生态城市设计在我国的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设计中得到了实践。

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位于长江三角洲河口。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屿,被称为中国“难得的净土”之一。崇明岛东滩地理环境独特,是中国的候鸟重点保护区和中国国家级的湿地公园。湿地,被誉为“地球的肾,有着沉降沉积物、有毒物、改善环境污染,存储碳元素,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降解污染物、净化水体等功效。

东滩的生态城怎样实现生态?与传统的常规商业发展模式相比,生态城设计的目标有:

(1)实现生态城人均所需的具有生产力的土地和水(既生态足迹)较传统模式减少60%。

(2)实现66%的城市节能、加大生态能源在城市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到40%。

(3)所有建筑都采用可再生能源,结合新的建筑技术,实现建筑节能。

(4)减少93%的垃圾填埋。

(5)实现城市而氧化塘排放的谈中和,既实现碳的零排放。

(6)建立良好的步行系统,实现所有居民在七分钟内能到达最近的公交站点的目标,实现便捷的交通网络。

(7)建立绿色的交通通道如自行车道、人行道、多种公共交通,包括公共汽车和水上巴士。游客在前往东滩时,只可使用公共交通。

(8)建立以风能、太阳能垃圾提取的沼气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区域能源网络。

(10)在建设施工的过程中,实现材料和劳动力的本土化,尽可能减少空气和噪音污染,同时减少了运输过程带来的能源消耗与污染。

(11)建筑物全部实行屋顶种植,既可以增大生态城的绿地率,实现建筑的天然隔热,还可以提高水的净化效果,其收集的雨水还可用来灌溉屋顶。

未来的的生态城将会有良好的步行网络和充足的步行空间,联结以便捷的公共交通,形成合理、节能、高效的交通系统。生态城市中公交车将以燃料电池为动力,城中电动摩托车、自行车将成为主流。除此之外,城中还将建立一套包括水收集、处理、回收再利用的水综合利用系统,实现80%的固体垃圾回收利用。在能源方面,生态城将会以海风为动力的风电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