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探究高中教育新课改的浪潮已经到达了全国各处,许多从事高中教学的教师在读完新教材之后,有欣喜也有迷茫。

面对新知识的机遇和挑战,一系列的问题出现了。

比如:面对新课改,教师的文化要求有那些变化?面对新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有什么变化?面对新课改下的学生是否有一些新的要求?怎样利用新课改的思想培养
出更能适应社会多样性的学生……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教材、新课程,教师必须对传统教育观念进行更新,要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理念。

只有这样,才能在思想上全面把握改革的整体思路,在教学实践中全面贯彻改革之精。

要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标准及其解读》进行认真学习。

理论学习之后再是对自我的知识进行补充,其中包括跨学科的知识,比如物理,化学,生物,体育等,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才可以使课堂教学游刃有余,生动。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还要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方法,比如:现代教育技术,常用的数学软件,简单的编程等。

有了这些可以使数学课堂“动”起来。

新课改下的高中教师还要认真的复习大学数学的内容,新教材中的很大一部分内容都与大学数学衔接,所以只有教师头脑中有了系统的知识,课堂上才很连贯,同时才能满足新一代学生的求知欲。

让学生有更高的学习热情。

有了较充分的知识准备,作为一名面对新课改的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还要重新研究一下新时代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

高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阶段,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征,数学教学才可以事半功倍。

高中生具有以下心理特征:独立性,不平衡性,逆反心理,攀比心理。

也就是说,高中生的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阶段。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人,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观察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开始理性的解决问题,思维活跃,希望独立解决问题,但是喜欢有点概面,比较偏激。

意志动机主动,目的性强。

同时在这个阶段他们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容易出现自卑或者自负的现象,需要别人的肯定和自我实现。

所以面对高中生复杂的心理特征,作为一名高中教师要学会好好的利用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良性发展,不能以教师自我为中心,希望改变学生的心理特征,那样的话,肯定会适得其反。

教书育人,怎样才能与学生和谐相处,是学生学习好的保证。

作为新课改时期的教师,就要首先学会诚挚的尊重学生,根据高中学生叛逆的心理特征,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虚心纳下尊重学生的成果和点滴进步。

再要坦诚的信任,相信学生遇到困难能克服,遇到小的分歧能求同。

还要关心和支持学生,关心学生思想的进步,学业上的提高,生活上给予温暖,对合理的要求要尽力满足,合理的建议要诚心采纳。

最后还要做到无声的感化和融洽的交往,教师要有宽阔的胸怀。

能忍辱负重,以德报怨。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有教与学的严肃,紧张,也要有师生相处的快乐和情趣,在融洽的心理氛围中,心灵得以开启,智慧得以升华,潜能得以激发。

总之,只有教师的情感投入,才能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拿到解决问题的钥匙。

只有这样,教与学才可以和谐。

学生爱学,教师乐教,教学效果才显著。

新课改下的教师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较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顺应高中生的心理和思维特征,还必须有正确的现代学生观,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决定教师在课堂中对待学生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也就决定了课堂的德育价值。

什么是正确的学生观?应该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学生的未来的希望,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有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义务,所以学生是一个法律上的责任主体。

所以对学生不能太自由,也不能管理的太严格,学生年龄的大小与他们享受自由权利,承担行为责任的能力成正比;相反,与学校管理责任成反比。

所以高中的管理可以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他们已经接近成人,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自制能力不强,所以需要教师的不断提醒。

总之视学生为责权主体的观念,是建立民主、道德、合法的教育关系的基本前提。

强化这一观念,是时代的要求。

教育是为社会的发展服务的,也就是说学校培养的学生一定要适应社会,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

同时学校的教育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否则,就会培养出一批与社会脱节的人,肯定就很难为社会服务,所以我们首先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

教学设计实质上是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一种事先筹划,是对
学生达成教学目标、表现出学业进步的条件和情景做出的精心安排。

教学设计的根本就在于如何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

而新课改下的教学设计应该要突出素质教育,要符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能力特征,还要为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农村高中,学生学习基础不够扎实,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强。

根据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新课改的主要思路。

我采用了“1+2+1”的教学模式:
对学生的安排是一个优生带两个中等成绩的学生再一起带一个后进生,四个同学刚好坐在前后两张座位,方便交流。

对课堂的安排是前10分钟学生预习新学的内容,并提出问题,找出重难点。

接着2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的问题,并解决问题和讲解一至二个典型例题。

最后10分钟,学生复习,练习,教师解决部分学生的知识遗漏问题。

对一道题目的讲解,尽量做到一遍分析,两种思路,一道变式练习。

对练习题的安排是一道简单题目,两道中等难度题目和一道思考题,让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对教学目标的安排,一节课涉及一个能力的培养(比如逻辑思维,数形结合……),两个知识点的讲解,一个德育目标的渗透。

“1+2+1”的教学模式即提出问题-----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巩固练习。

通过“1+2+1”模式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是符合了高中生的心理特征,把民主开放的课堂尽可
能的还给学生,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探索精神。

同时教师在知识上给学生以引导。

让学生可以考试,并且可以考好,但是更多的不光为了考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可以适应这个多样化的社会。

总之,新课改下的新课堂数学教学不仅仅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怎样解题。

而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

其真正的精华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