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11[1]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调查访问受“刻板印象”的影响
刻板印象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事物
的固定印象,这种固定形象是在过去有限经验基础
上形成的,带有很大的偏见成分。
个别警察的贪赃枉法、徇私舞弊等腐败现象也
严重地影响了警察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这
些刻板印象,对调查访问起着十分消极的作用。
(三)调查访问的短期人际交往效应
11
二、调查访问的特殊性
(一)调查访问带有强制性 调查访问中的交往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交往,
往往只表现出单方面的交往愿望。交往双 方所获得“利益”的不平等使得调查访问 中一方缺乏交往的愿望和积极性,往往表 现为单向的交往。 调查访问中交往地位的不平等影响了调查 对象参与交往的积极性。
12
二、调查访问的特殊性
从而认定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查明案件的过
程。仅依据现场勘查的材料往往不足以揭示犯罪
过程,通过凋查访问获得更充实的材料,是我们
进行案情分析的基础。
调查访问的对象是和案情有关的人,包括被
害人、嫌疑人、知情人、征人等。调查访问对象 能否提供情况以及所提供情况的真实程度,与其 心理活动有密切关系,因而直接影响着案情的分 析。对调查对象心理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有助于 提高调查访问的效率和质量。
短期交往是因为兴趣、任务、义务、活动、利
益等而发生的,交往双方缺乏了解,往往只有某方
面的、浅层的交往,交往者更注重眼前利益。调查
人员要想在这种短期人际关系中获得关于案情更多
的信息,必须了解和掌握交往活动的规律,做好调 查对象的思想工作,激发其交往的积极性。
2.心理痕迹和现场痕迹可以相互印证、补充
一般而言,在侦查过程中,对两种痕迹进行综合分 析才能解决问题。两种痕迹是来自同一犯罪现场的 两种信息,共同反映了犯罪的信息,应该能够互相 印证和补充。
8
三、犯罪现场心理痕迹的分析
(一)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动机和目的 (二)分析犯罪嫌疑人的犯罪经验及经历 (三)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职业特点 (四)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行为习惯 (五)分析犯罪嫌疑人的意志特征 (六)分析犯罪嫌疑人的言语特征 (七)犯罪嫌疑人心理痕迹的无意识特征
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 (五)犯罪嫌疑人的主观因素 由于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犯罪经历、个性特点不同,
对犯罪行为、侦查活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就不同。 4
三、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心理状态 的表现
(一)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指认知活动失去意识的调节控制,不能发
挥其正常的认识、理解事物的功能。
(二)情绪紧张波动
9
四、心理分析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首先,心理分析的基础是犯罪现场。其次,分析
要有依据。
(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则
对犯罪嫌舜人进行心理分析时,要坚持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的原则,既要借鉴同类犯罪的一般规律,又
要考虑面前犯罪的具体特点,切忌生搬硬套。
wenku.baidu.com
(三)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要求我们从案情的宏观出发,把握事
心理痕迹是相对于犯罪现场中的物证
而言的,是指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行为
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通过犯罪行为间接地
反映在犯罪现场遗留痕迹之中的某些稳定
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分析
就叫心理痕迹分析。
6
一、心理痕迹分析概述 (二)心理痕迹的特点 1.抽象性 2.间接性 3.客观性 4.科学性 二、心理痕迹与现场痕迹的关系
第十一章 侦查对策心理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犯罪案件 过程中,为了收集证据,揭露、证实犯罪 事实,查获犯罪嫌疑人,所依法进行的专 门活动。对公安人员自身在侦查过程中的 心理特点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将有助于 提高侦查人员素质,从而提高侦破工作效 率。
1
第一节 犯罪嫌疑人在侦察中的心理状态
一、心理状态概述 (一)概念:心理状态是一个人在某一段时 间里,在一定的情境中的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是一种兼有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且具有稳定性 的心理现象。 (二)特点: 1、综合性 2、持续性 3、外露性 4、可变性
紧张波动的情绪使犯罪嫌疑人坐卧不安,心神不宁,
心理烦躁,易激惹,易冲动,人际交往失调。
(三)反侦查心理活动
1.伪造作案时间
2.破坏和伪造犯罪现场
3.伪装犯罪动机
4.伪装个体形象特征
5.处理赃证
6.伪装积极
5
7.串供和谎供
第二节 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
一、心理痕迹分析概述
(一)心理痕迹分析的含义
3
二、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的因素
(三)人际交往 首先,人际交往可以改变犯罪嫌疑人对案情的估测,进
而影响其心理状态。 其次,人际交往可以改变犯罪嫌疑人对犯罪行为的评价,
从而影响其心理状态。 (四)侦查活动 首先,侦查机关对案件的重视程度影响犯罪嫌疑人
心理状态。 其次,侦查活动进行是否顺利及进展程度,也会影
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在进行心理分析时,一方面,要
广泛地、全面地、客观地收集资料,尽可能找到能揭
示犯罪嫌疑人心理的所有心理痕迹;另一方面,注意
及时进行综合,在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和关系中寻找规 律,防止分析的结果各自分离。
10
第三节 调查访问心理
一、调查访问概述
侦查活动中的调查访问,主要是围绕被害人
及有关知情者对犯罪行为开展的证据线索调查,
心理痕迹与现场痕迹来自同一犯罪现场,两 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 (一)心理痕迹与现场痕迹的区别 1.两种痕迹从属的范畴不同 2.对两种痕迹的认识所采取的手段不同 3.两种痕迹的作用不同
7
二、心理痕迹与现场痕迹的关系
(二)心理痕迹与现场痕迹的联系 1.心理痕迹离不开现场痕迹
现场痕迹是心理痕迹的载体,没有它,心理痕迹就 无从表现,心理痕迹不能脱离现场痕迹而单独存在。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通过犯罪行为表现出来, 凝结在犯罪现场痕迹之中。我们只有通过现场痕迹 的特点才能分析其心理活动特征。
2
二、影响犯罪嫌疑人心理状态的因素
(一)犯罪性质 犯罪性质决定着犯罪嫌疑人受刑罚处罚的程度。因而,
犯罪性质不同,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评价不 同、产生的心理影响和心理状态不同。 (二)犯罪过程 犯罪过程一般分为预谋型犯罪和机会型犯罪。犯罪 过程进行顺利与否直接影响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状态。预 谋型作案犯罪嫌疑人的侥幸心理较强。而机会型作案犯 罪嫌疑人对作案过程评价较低,心理波动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