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发酵酱油渣的研究
黑曲霉组学研究进展及过程研究结合前瞻
![黑曲霉组学研究进展及过程研究结合前瞻](https://img.taocdn.com/s3/m/8beed330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5c.png)
黑曲霉组学研究进展及过程研究结合前瞻
隋雨菲;欧阳立明;鲁洪中;庄英萍;张嗣良
【期刊名称】《工业微生物》
【年(卷),期】2016(46)1
【摘要】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作为重要的工业发酵菌株,被广泛用于多种有机酸和工业用酶的生产。
随着组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黑曲霉的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等组学数据不断增长,宣告着黑曲霉生物过程研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
从单一组学的数据分析、多组学的比较到以基因组代谢网络模型为中心的多组学整合研究使人们对黑曲霉高效生产机制的理解不断深入和系统,这为通过遗传改造和过程调控对菌株的生产性能进行理性的全局优化提供了可能。
文中回顾和总结了近年来黑曲霉的组学研究进展,并提出黑曲霉组学研究未来与过程优化相结合的发展方向。
【总页数】1页(P65-65)
【关键词】黑曲霉;发酵菌株;工业用酶;生产机制;蛋白质组;生物过程;数据分析;网络模型
【作者】隋雨菲;欧阳立明;鲁洪中;庄英萍;张嗣良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9.327.1
【相关文献】
1.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在肉品质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张素红;孙术国;罗章;马美湖;辜雪冬;胡敏;王若晖
2.黑曲霉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J], 靳梦琦;李军;朱凤妹;刘畅
3.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应用于代谢组学的研究进展 [J], 林艳萍;司端运;刘昌孝
4.黑曲霉组学研究进展 [J], 隋雨菲;欧阳立明;鲁洪中;庄英萍;张嗣良
5.宏基因组学结合合成生物学法挖掘新型生物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J], 王叶;贾振华;宋水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发酵罐中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
![发酵罐中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35fb75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8.png)
发酵罐中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张燕;刁宁宁;黄勋娟;张建国【期刊名称】《工业微生物》【年(卷),期】2016(46)1【摘要】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的优点是黑曲霉安全性好、茵丝球易收获、利于降低成本且可以减少传统处理方式所产生的污泥量.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之上,在搅拌式发酵罐中考察了黑曲霉菌丝球降低豆制品废水化学需氧量(COD)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豆制品废水初始COD在2×103 mg/L,黑曲霉孢子浓度为1.44×103/L时,黑曲霉的茵丝能够在搅拌式发酵罐中形成形态均一的菌丝球,同时可将废水的COD降至842 mg/L,COD去除率达55.7%.该研究结果为在搅拌式发酵罐中利用黑曲霉菌丝球处理豆制品废水提供了参考依据.【总页数】5页(P22-26)【作者】张燕;刁宁宁;黄勋娟;张建国【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200093;上海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上海200093;工业发酵微生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暨天津市工业微生物重点实验室(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45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利用啤酒酵母处理豆制品生产废水的研究 [J], 邵伟;唐明;仇敏2.食用菌深层发酵处理豆制品废水 [J], 刘志红;肖春3.利用豆制品废水发酵枯萎病拮抗菌Pb-4条件研究 [J], 郭珺;武爱莲;闫敏;庞金梅;焦晓燕4.优化黑曲霉菌丝球形成条件提高豆制品废水处理效率 [J], 黄勋娟;张建国;刁宁宁5.利用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的研究 [J], 史家梁;徐亚同;顾祖宜;周芭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酱油固态发酵生产中黑曲霉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
![酱油固态发酵生产中黑曲霉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1d602db4daa58da0114a45.png)
酱油固态发酵生产中黑曲霉产酶条件的优化研究姚菁华,肖雷,王璐璐(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徐州 221008)摘要:通过对黑曲霉AS3.350培养条件(培养基的配比、加水比、培养温度)的研究,得到黑曲霉AS3.350的最佳生长条件和最佳产酶条件:黑曲霉在30℃、麸皮∶豆粕为5∶5、加水6份、培养72h的生长和产酶情况综合较好。
关键词:黑曲霉;糖化酶;蛋白酶;优化中图分类号:TS2641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29973(2009)0320072203 Optimal re search on producing enzyme condition of aspergillusniger in soy sauce solid2state fermentationYAO Jing2,XIAO Lei,WAN G L u2lu(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China University ofMining&Technology,Xuzhou221008,China)Abstract:The f ungal st rain Aspergillus niger3.350is capable of producing acid protease and glu2 coamylase t hat can be used in koji2making p rocess.It s optimal contions of growt h and cult ure me2 dium for enzyme secretion by solid2state fermentation was wheat bran:soybean meal is5∶5,wa2 ter:6,when t he cultivating condition was20g medium in250mL flask,incubation temperat ure 30℃for72hours.Key words:Aspergillus niger;glucoamylase;p rotease;optimize 酱油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的调味品,其传统生产工艺都离不开制曲,而曲中的微生物生长是否良好,酶系是否丰富,是否具有较高的酶活,直接影响到酱油的产量和质量。
酱油制曲与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
![酱油制曲与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6e8f87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6.png)
酱油制曲与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一、本文概述《酱油制曲与发酵工艺的实验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索酱油生产过程中制曲与发酵工艺关键环节的学术论文。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酱油的历史背景、市场地位以及生产工艺的一般流程,强调了制曲与发酵在酱油品质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章详细阐述了制曲过程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原料选择、曲霉培养以及制曲工艺参数的优化等关键要素,并对不同制曲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在发酵工艺方面,文章深入分析了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动态、发酵条件控制、代谢产物形成机制以及发酵过程对酱油风味和品质的影响。
文章还讨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物技术在酱油制曲与发酵中的应用及其优缺点,旨在为酱油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酱油制曲与发酵工艺的内在机制和技术要点,为提升酱油品质、优化生产工艺以及推动行业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也为食品科学、微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思路。
二、酱油制曲工艺酱油的制曲工艺是酱油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酱油的风味和品质。
制曲是将大豆、小麦等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转化为富含酶和风味物质的过程。
制曲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和小麦,这两者在比例上通常有一定的调配,以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求和风味形成的要求。
原料经过清洗、浸泡、蒸煮等预处理后,开始进入制曲阶段。
制曲过程中,需要接种特定的微生物,如米曲霉、酱油曲霉等。
这些微生物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会分解原料中的大分子物质,产生各种酶类和风味物质。
酶类如蛋白酶、淀粉酶等,能够分解蛋白质和淀粉,为后续的发酵过程提供底物。
在制曲过程中,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非常关键。
一般来说,制曲初期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湿度,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分泌。
随着制曲的进行,温度和湿度逐渐降低,以适应微生物的生长和酶的活性。
制曲的时间也因原料、微生物种类和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制曲过程需要几天到几周的时间。
酱油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酱油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4db80cf89eb172ded63b7ff.png)
网络出版时间:2012-11-22 14:07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11.1759.TS.20121122.1407.023.html酱油渣的综合利用研究进展巩欣1程永强1纪凤娣2韭泽悟3辰巳英三3鲁绯2*(1.植物源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北京市食品及酿造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一站,北京,100075;3. 日本国际农林水产业研究中心,筑波,日本,305-8686)摘要:酱油渣是酱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本文对酱油渣的综合利用现状做了简要的概括,如将其用作饲料、肥料,或从中提取膳食纤维、油脂、大豆异丙酮等功能性成分,为今后更好地利用酱油渣提供参考。
关键词:酱油渣;功能性成分;综合利用Research Progresses in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of Soy Sauce ResidueGONG Xin1, CHENG Yong-qiang1, JI Feng-di2, SATORU Nirasawa3 , EIZO Tatsumi3, LUFei2*(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FunctionalFood from Plant Resources,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 100083, China2 Beijing Food & Wine Inspection and Testing Station Ⅰ,Beijing 100075,China3Jap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Sciences, Tsukuba, Japan, 305-8686)Abstract: Soy sauce residue is the by-product in the process of soy sauce production.In this pap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soy sauce residue issummarized, such as its use for feed, fertilizer, or extraction of functional componentslike dietary fiber, grease and soybean isoflavone. This can be a reference for betteruse of soy sauce residue in the future.Keywords: soy sauce residue; functional component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中图分类号:TS261.9 文献标识码:A酱油作为我国传统的发酵食品,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人们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在世界上也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酱油生产工艺及酱醅中微生物多样性
![酱油生产工艺及酱醅中微生物多样性](https://img.taocdn.com/s3/m/2bd8959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8c.png)
酱油生产工艺及酱醅中微生物多样性酱油生产工艺及酱醅中微生物多样性摘要通过对酱油的低盐固态发酵工艺与高盐稀醪发酵工艺的比较,研究两种不同发酵方法下酱醪中的菌系组成,如米曲霉,黑曲霉,木霉,酵母菌,细菌的不同组成,研究在不同发酵阶段各菌的代谢状况和不同发酵条件下的优势菌的生存条件和代谢状况,研究添加优势菌后对酱油酿造的影响。
关词键:发酵,酱醪,米曲霉,酵母菌,高盐稀醪发酵AbstractIn this paper, it was summarized that the microbes composition in sauce mash of the two different fermentation techniques through comparing the low--sa lt method and the high--salt liquid method of soy sauce production , such as As pergillus oryzae ,Aspergillus Niger ,trichoderma spp, yeast ,bacterium. The meta bolism of different microbes in different fermentation periods was introduced, a s well as the living conditions of the dominate microbes. The effect of adding advantage microbesto soy sauce on soysauce flavor was also reviewed. , Keywords: fermentation,sauce mash,Aspergillus oryzae,yeast,high-salt liquid一前言酱油是中国传统调味品, 具有色、香、味一体, 五味调和特色, 使用十分普遍。
利用黑曲霉菌发酵食品废物去除污泥重金属
![利用黑曲霉菌发酵食品废物去除污泥重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7a1f6d80b9d528ea81c7795c.png)
第23卷第2期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V ol.23No.2 2010年4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 NSEE ) Apr. 2010文章编号:1001-5132(2010)02-0095-04利用黑曲霉菌发酵食品废物去除污泥重金属俞一统1, 王1, 刘旭2(1.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浙江宁波 315211; 2.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辽宁营口 115003)摘要: 采用黑曲霉菌发酵菠萝残渣废液产生富含柠檬酸的沥滤液, 然后将沥滤液加入污泥中, 用以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Cu和Zn. 调节污泥初始pH到3.73, 反应2h, 重金属Cu的去除率达46%, Zn达75%; 延长反应时间, 去除率进一步提高, Cu去除率最高达60%以上, Zn去除率达97%. 关键词: 黑曲霉菌; 柠檬酸; 污泥; 重金属中图分类号: X131 文献标识码: A随着城市化发展和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 城市污泥的产生量也急剧增加. 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规划”[1], 2005年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45%, 50万人以上的城市达到60%.“十一五规划”中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还会进一步提高, 这意味着污泥的产生量将会持续增长, 而目前还没有成熟、安全的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因此污泥处理已成为又一急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而作为污泥主要处理处置方法的填埋和焚烧受到土地资源紧缺、投资运行费用高等因素的限制, 在应用上受到制约; 排海处置因对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危害, 已被禁止使用[2]; 污泥农用是最早和应用最广的一种污泥处置方法, 因其较高的资源化利用程度而被视为最有前途的污泥处置途径. 然而, 由于污泥中富集了污水中绝大部分的重金属元素如Cu、Zn、Pb等对农田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降低和去除污泥中的重金属成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利用柠檬酸去除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柠檬酸作为一种有机酸可以螯合污泥中的重金属[3]. 柠檬酸可以通过发酵糖类物质如蔗糖、黄豆的清夜、小麦的麦穗、玉米面、菠萝等制取[4-5], 能够对这些物质进行发酵的是被称为黑曲霉菌的一类真菌. 因此利用食品废弃物产生柠檬酸可以对这部分废物进行回收利用, 并且被真菌发酵过的食品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可以作为动物饲料. 而由它们发酵产生的柠檬酸投入污泥中, 可去除重金属. 柠檬酸作为一种温和的有机螯合剂能在自然中被微生物降解, 对污泥的酸化程度pH在4左右. 对于后续污泥进行土地利用, 或污泥堆肥之后的土地利用都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是解决污泥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1材料和方法1.1污泥样品污泥取自宁波市某污水处理厂, 为初沉池和二沉池混和的浓缩生污泥. 该厂同时接纳宁波部分城区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污泥性质见表1.1.2黑曲霉菌的提取和富集原始的黑曲霉菌从宁波大学生命科学与生物收稿日期:2009-04-01.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网址: 96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0工程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得到, 将黑曲霉菌菌株用P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培养基)在30℃温度下培养7d[6], 之后挑取菌种接种到150mL锥形瓶中制成悬液培养, 悬液的成分为大米清液(浓度29~30g·L-1)和消毒过的YPD培养基6mL(成分酵母粉、蛋白胨、葡萄糖). YPD培养基中酵母粉5g·L-1, 蛋白胨10g·L-1, 葡萄糖20g·L-1. 悬液在30℃温度下培养7d[6], 培养结束后的菌株放冰箱保存备用.1.3发酵食品废物产柠檬酸1.3.1菠萝残渣废液的制取从水果摊中收集菠萝残渣(可以用其他水果, 因为在试验期间菠萝比较多, 而且残渣中糖分含量较高容易发酵), 对于收集到的菠萝残渣分类, 将头和皮分开, 分别用纱布包起来之后绞汁. 将汁液收集冰箱保存.1.3.2菠萝废渣的发酵发酵菠萝废渣采用文献[6]的方法, 即在发酵前, 取菠萝残渣的废液250mL到容量瓶中稀释到1000mL. 测定废液中的pH, 调节至3.7~4.0左右. 在残渣废液中添加0.5~1.0g·L-1的KH2PO4. 残渣混合液放于高压蒸汽锅中灭菌15min备用[7].将残渣混合液装于150mL烧瓶, 接种2mL的菌种悬液, 在150r·min-1, 30℃摇床中混合6d. 发酵后将黑曲霉菌和混合液分离, 得到过滤液用于污泥沥滤, 黑曲霉菌的菌丝体作动物饲料(含有丰富的糖类和蛋白质). 发酵液必须马上用于污泥沥滤, 以免柠檬酸被分解, 影响重金属去除效率.1.4实验方法1.4.1不同pH条件下沥滤效率比较取2g风干污泥, 放入离心管中, 加去离子水40mL和黑曲霉菌发酵过的过滤液(下简称发酵液)混合. 发酵液的初始pH 3.7左右, 柠檬酸含量5.4g·L-1. 将混合液(发酵液与污泥混合液体)初始pH值调至3.73, 3.85, 4.00, 4.50, 并在150r·min-1, 30℃摇床中反应2h. 发酵液与污泥混合液体沥滤反应结束后离心30min, 4000r·min-1, 再用47mm 滤纸过滤, 用原子吸收仪测定沥滤液中Cu和Zn.1.4.2不同反应时间下沥滤效率比较取7g风干污泥, 放入烧瓶中, 加去离子水140mL和发酵液到烧瓶中. 将混合液(发酵液与污泥混合液体)初始pH值调至3.73, 3.85, 4.00, 并与150r·min-1, 30℃摇床反应, 取样时间为2h, 6h, 1d, 5d, 8d. 各取样时间上的沥滤混合液在4000 r·min-1下离心30min, 后用47mm滤纸过滤, 用原子吸收仪测定其沥滤液中Cu和Zn.实验中pH采用杭州亚美电子仪器厂生产的pHS-3C型酸度计测定. 污泥上清液Cu、Zn浓度采用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的Perkin Elmer AA10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 污泥重金属总量采用HF-HClO4法消解, 然后用HCl和热水溶解, 再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Cu和Zn浓度.2结果2.1pH条件对重金属沥出效率影响不同pH条件下重金属的去除效率如图1所示. 重金属Zn在pH 3.73条件下经过2h的沥滤其沥出效率可达72%, pH 3.85沥滤效率为61%, pH 4.00图1 不同pH值时Cu、Zn去除效率变化表1 宁波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性质pH ORP/mVTS/(g·L-1) SO42-/(mg·L-1)Zn/(mg·kg-1) Cu/(mg·kg-1) Pb/(mg·kg-1)6. 62 -40 52.82 562.5 3756.2 296.4 35.13第2期 俞一统, 等: 利用黑曲霉菌发酵食品废物去除污泥重金属 97沥滤效率32%, pH 4.50沥滤效率9%. pH 值上升重 金属Zn 的沥滤效率则下降. Cu 的沥出效率与Zn 相似, 从pH 3.73时的39%到pH 4.50时的8%, 同样呈现逐步下降趋势.2.2 不同反应时间重金属沥滤效率发酵液对重金属去除随时间变化如图2和图3所示. Cu 的去除效率相对比较低, pH 3.73下6h 反应去除效率可达46%, 随后去除效率开始下降, 到第8d 时接近0. pH 3.85和pH 4.00最好的反应时间在第8d, 去除效率能达64%和67%. 而重金属Zn 去除效率较Cu 高. pH 3.73下2h 反应去除效率可达75%, 并且随反应时间延长, 去除效率继续提高, 到第5d 去除率可达97%. pH 3.85下, 去除率变化则不明显, 2h 时达60%, 5d 接近80%. pH 4.00下开始几个取样时间去除效率较差, 只达25%左右, 随着反应持续, 第5d 时可达80%.图2 不同取样时间下Cu 去除效率变化图3 不同取样时间下Zn 去除效率变化3 讨论pH 是影响重金属去除效率的重要因素[8], 在初始反应pH 为3.73, 3.85, 4.00, 4.50, 反应2h 后污泥重金属的沥出效率随着初始pH 的升高而降低. 原始风干污泥pH 6.5左右, 通过添加发酵液使pH 至3.73, 3.85, 4.00, 4.50所需溶液量不同. 调节pH 到3.73与3.85相比发酵液添加量增加4倍左右. 所对应的去除效率Zn 从72%到61%, Cu 从39%到28%. 因此将初始pH 调到3.85较经济.反应时间与重金属去除效率同样存在相关性. 试验发现, 随着反应时间延长重金属去除效率普遍提高, Cu 在pH 3.85和pH 4.00时, 去除效率在2h 到8d 的不同取样时间上, 分别从20%上升到60%. Zn 去除效率在pH 3.73时最高可达97%. 经5d 反应, pH 3.85和pH 4.00时, 去除效率可达80%. 分析Cu 和Zn 在去除效率上的差异, 是因为这2种重金属在污泥中的结合形态不同, Cu 在污泥中主要以硫化物和残渣态等不容易被分解的形态存在, 有机酸温和反应下不能将其转化到离子或交换状态, 进而影响到去除率. 而Zn 在污泥中大多以碳酸盐与可交换态存在, 这种结合形态在pH 4下即可转化为离子或交换形态, 因而其去除率高.4 结论利用黑曲霉菌发酵食品废物特别是富含糖分和淀粉的废物可以产生柠檬酸, 将发酵液(富含柠檬酸)加入污泥中, 可去除污泥中Cu 和Zn 重金属, 其去除效率最高可分别达60%和97%. 反应结束后, 污泥中Cu 残余量为120mg·kg -1, Zn 残余量为12mg·kg -1, 已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 4284-88)的要求. 发酵液中柠檬酸在自然环境中可被生物降解, 因此不存在土壤酸化问题. 发酵过后食物可作为动物的饲料, 并且黑曲霉菌菌丝也富含蛋白质, 同样可作动物饲料, 因而可以实现2种废物的循环利用. 所以该方法具有很好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 参考文献:[1] 史晰龙, 陈绍伟. 国家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置与利用[J].98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2010环境保护, 2001(3):45-46.[2]Veeken A H M, Hamelers H V M. Removal of heavy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by extraction with organic acids[J]. Water Sci Technol, 1999, 40(1):129-136.[3]Alben E, Erkmen O.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from a newsubstrate, undersized semolina, by Aspergillums niger[J].Food Technol Biotechnol, 2004, 42 (1):19-22.[4]Yigitoglu M.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by Fungi[J].Islamic Acad Sci, 1992, 5(2):100-106.[5]Mcintyre M, Dynesen J, Nielsen J.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spergillums nidulans: Growth, septationand fragmentation[J]. Microbiology, 2001, 147:239-246.[6]Sun G.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from pineapple waste viafermentation[D]. Pathumthani Thailand: 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84.[7]莫测辉, 蔡全英, 吴启堂, 等. 微生物方法降低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研究进展[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 7(5):511-515.[8]Marchioretto M M, Bruning H, Loan N T P, et al. Heavymetals extraction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ludge[J].Water Sci Technol, 2002, 46(10):1-8.Aspergillums Niger Fermented Raw Liquid from Fruit WasteYU Yi-tong1, WANG Chong1, LIU-Xu2( 1.Faculty of Architectural Civi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315211, China;2.Yingkou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Liaoning 115003, China )Abstract: Raw liquid from pineapple wastes is fermented by Aspergillums niger as a source of citric acid in order to extract copper (Cu) and zinc (Zn)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ewage sludge. Results of the study reveal that at the pH of 3.73 the removal percentile of the Cu of sewage sludge in 2 hours reaches 46% and Zn 75%, respectively. The efficiency is associated with the time of bioleaching. The maximal elimination rate is found to be 60% of Cu and 97% of Zn.Key words:Aspergillus niger; citric acid; sewage sludge; heavy metalCLC number: X131 Document code: A(责任编辑 史小丽)利用黑曲霉菌发酵食品废物去除污泥重金属作者:俞一统, 王翀, 刘旭作者单位:俞一统,王翀(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刘旭(营口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营口,115003)刊名: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ITION)年,卷(期):2010,23(2)被引用次数:1次1.Marchioretto M M;Bruning H;Loan N T P Heavy metals extraction from anaerobically digested sludge[外文期刊] 2002(10)2.莫测辉;蔡全英;吴启堂微生物方法降低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01(05)3.Sun G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from pineapple waste via fermentation 19844.Mcintyre M;Dynesen J;Nielsen J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Aspergillums nidulans:Growth,septation and fragmentation 20015.Yigitoglu M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by Fungi 1992(02)6.Alben E;Erkmen O Production of citric acid from a new substrate,undersized semolina,by Aspergillums niger 2004(01)7.Veeken A H M;Hamelers H V M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from sewage sludge by extraction with organic acids[外文期刊] 1999(01)8.史晰龙;陈绍伟国家城市污水污泥的处置与利用[期刊论文]-环境保护 2001(03)1.曹喜焕.茅伟刚.陈霞.叶忠伟.张永夏木薯干中铅砷汞金属离子在发酵酒精生产过程中的迁移规律研究[期刊论文]-食品与发酵科技201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nbdxxb-lg201002020.aspx。
值得开发的废物——酱油渣
![值得开发的废物——酱油渣](https://img.taocdn.com/s3/m/cee4650f52ea551810a687fe.png)
0第6年-㈣10月蛊。
只c器。
煮EN品T。
N眈o.:1。
0。
文章编号:1000一9973(2006)10一0014--04值得开发的“废物"一酱油渣阎杰,宋光泉(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化学与化工系,广东广州510000)摘要:我国酱油渣产量很大,但目前对它的开发弄1j用还进行得不多,主要用作饲料或肥料,甚至当作垃圾进行处理,资源浪费严重。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膳食纤维、磷脂、黄酮等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酱油渣;酱油;副产物中图分类号:TS264.2文献标识码:ASoysauceresiduemakindofindustrialgarbagebeingworthstudyingYANJie,SONGGuang—quan(Department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ZhongkaiUniversityofAgricultureandTechnology,510225Guangzhou,China)Abstract:TheamountofsoyresidueisveryhighinChina.Hower,beinglackofresearch,itisusedfeedstufforfertilizer-evengarbage.Itwillcatchmuchattentiontoextractoil,di—etaryfihre。
phosphatideandflavonoidsfromthematerialwiththeintensificationofcompetitionandtheenhancementofenvironmentprotectionconsciousness.Keywords:soysauceresidue;soysauce;byproduct定,篡蒜器髫端筹喜雾1黼渣是垃圾,更是‘…’定,容量大。
我国酱油产量大,作为生产酱油…~7’。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酱油渣试验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酱油渣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2a97d46e48d7c1c708a145fe.png)
山西农业科学2003,31(3):84~86Journal o f Shanxi Agricultural Sciences文章编号:1002-2481(2003)03-0084-03利用生物技术开发酱油渣试验X曹日亮1,杨晋青1,胡广英1,梁兴龙1,车向荣2,乔建国3(1.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32;2.山西农业大学,山西太谷030801;3.山西省留学服务中心,山西太原030002)摘要:以假丝酵母与黑曲霉为出发菌种,经工艺条件的筛选与优化,研制出蛋白质含量明显增加,且有较高酶活的饲料蛋白质添加剂。
关键词:酱油渣;微生物;发酵;饲料蛋白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A酱油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大宗调味品之一,传统的发酵法酿制酱油不含三氯丙醇,属绿色安全食品。
酱油酿造的主要原料是豆粕和面粉,经发酵、抽酱油后产生几倍于原料的废渣。
由于其废渣水分大、数量多、运输困难,难以保存,生产厂家常以低价售给农民作搭配饲料利用,处理不当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经分析,酱油废渣残存的营养成分(表1)远远高于醋糟,且填充物少,因此其开发意义优于醋糟。
本研究以酱油渣为基础培养基,用假丝酵母与黑曲霉混合菌株生产具有较高蛋白酶活的菌体饲料添加剂。
表1干酱油渣化学成分%原料水分粗蛋白粗脂肪还原糖盐分钙磷灰分酱油渣8.0~9.019.5~25.87.4~8.610.7~12.30.5~2.00.10.678.401材料和方法1.1主要材料湿酱油渣由太原味精厂提供(干基粗蛋白24.8%);麸皮、米糠(皮、粗糠)、尿素均为市售。
菌种为AS.2.361假丝酵母和AS.3.4309诱变黑曲霉。
1.2分析方法粗蛋白用微量凯氏定氮法。
水分用烘干恒重法。
真蛋白按GB6432-86方法。
酶活测定,取基质2g(干重)加10ml蒸馏水,室温浸提1h,离心分离取上清液,按糖化酶、酸性蛋白酶测定方法测定。
1.3培养基斜面培养基为PDA通用培养基。
黑曲霉固态发酵三七渣产淀粉酶的研究
![黑曲霉固态发酵三七渣产淀粉酶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00c55acb0717fd5370cdc05.png)
me n t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we r e o p t i mi z e d b y o r t h o g o n a l t e s t . Th e y we r e a mmo n i a s u l f a t e 5 0 mg / g a n d f e r me n t a t i o n a t d me d i u m 5 5 ,f e r me n t a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3 4℃ ,f e r me n t a t i o n t i me 7 d a n d i n o c u l a t i o n s i z e 1 0 .Th e f e r
三菌种混合制曲提高酱油蛋白质利用率的研究
![三菌种混合制曲提高酱油蛋白质利用率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5497e0abed5b9f3f90f1c58.png)
原料: 豆粕 , 麸皮 , 见表 1 。
裹 1 豆 粕 与 麸 皮 的 组成 成分
Ta l e c n e to a mae il b e 1 Th o t n fr w t r a
全氮 利用 率达 到 8 时 , O 只需 豆粕 1 0 2 0吨 , 降低成 可 本1 7万元 。8 5吨酱 油 又 可 增 产 三级 酱 油 约 7 8吨 , 0 按 10 0 0元 / 记 , 值 为 7 吨 价 O多 万元 [ 。因此 , 酱 5 ] 在 油生产 中提 高原料 利用率 的研究 非 常重 要 。 本 研究从 菌种 出发 , 使三菌种 优势互 补 , 同提高 共 原 料 的蛋 白质 利用 率 , 为实 际 生产 上 提 高蛋 白质 的利
en a c n l ori o a c e ig h n ig f av n s y s u e br w n
LILi
( a z u n l g , a z u n 7 1 0 Chn ) Z o h a g Col e Z o h a g2 7 6 , ia e A src = e p o en u iz to s g e ty afce y sri s p o o to . Th e e rh idc t d b t t Th r ti tl a in wa ra l fe td b tan r p rin a i e r s a c n iae
进行。
每 管 内加 入样 品稀 释液 1mL, 于 4 ℃水 浴 中预 热 置 O
2mi 。再加 入经 同样 预热 的 2 酪蛋 白1mL, 确保 n 精 温 1 i , 即各加 入 0 4mo/ 0r n 立 a . lL三 氯 醋酸 2mL, 终
酱油曲霉蛋白酶及其用于酱油酿造的研究
![酱油曲霉蛋白酶及其用于酱油酿造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df89606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d.png)
酱油曲霉蛋白酶及其用于酱油酿造的研究
胡学智;凌晨;李平作
【期刊名称】《江苏调味副食品》
【年(卷),期】2007(024)005
【摘要】为提高酱油生产蛋白质利用率,对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进行了比较.通过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所产蛋白酶的酶活比较;无机氮和拌水率对酱油曲霉B和米曲霉产酶的影响;无机盐对酱油曲霉B产酶的影响:米曲霉3.042和酱油曲霉B对大豆蛋白的消化能力及酱油曲霉B用于酱油生产的效果等试验.结果表明:酱油曲霉B能大量产生中性蛋白酶,所产碱性蛋白酶是米曲霉3.042所产的200倍,大豆蛋白消化能力也远高于米曲霉3.042,其蛋白质利用率比米曲霉高10%~20%,所产酱油口感不逊于米曲霉3.042生产的酱油.
【总页数】3页(P1-3)
【作者】胡学智;凌晨;李平作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000;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000;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上海,200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64.2+1
【相关文献】
1.酱油酿造中米曲霉和酱油曲霉复合制曲的研究 [J], 李荔;童星
2.酿造酱油米曲霉产中性蛋白酶提取与酶学性质研究 [J], 汤鸣强;郑挺;曾小芳;朱
晓清
3.S·S3.350黑曲酸性蛋白酶应用于酱油酿造的过程 [J], 朱史齐
4.米曲霉高产蛋白酶菌株的选育及在酱油酿造中的应用研究 [J], 傅力;章运;涂振东;叶凯
5.一株高产蛋白酶的米曲霉在酱油酿造中的发酵性能对比研究 [J], 黄艳;王静;高庭;童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261.酱油酿造工艺中废物的回收与利用
![0261.酱油酿造工艺中废物的回收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995fb7bef524ccbff1218465.png)
酱油酿造工艺中废物的回收与利用利用酱油酿造废水生产微生物絮凝剂与传统的絮凝剂铝盐和铁盐相比,微生物絮凝剂不仅具有絮凝剂的特性,而且可生物降解,无二次污染,因此近年来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由于其培养基的成本过高,限制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大规模生产。
含高浓度有机物酱油酿造废水作为廉价培养基,既可以完全利用废水中丰富的营养物作为产生微生物絮凝剂的碳源,又可以降低水中的污染物,特别是COD的含量,达到双重功效。
刘晖等以青霉菌HHE-P7为研究对象,研究筛选了多种工业废水,发现酱油废水中,因其COD含量高,碳源丰富,可作微生物絮凝剂MBF7的廉价培养基。
培养基的配方为COD20000mg/L左右,K2HPO4为110g/L。
王曙光等的试验也发现: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sp.)LG5-1能够利用酱油酿造废水作为替代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
并得出以酱油酿造废水为培养基生产微生物絮凝剂GIL-1的最佳条件:100ml 酱油酿造废水中加入2ml乙醇(75%)作为补充碳源,不需添加氮源,调节pH值至810左右,培养时间约为48h。
获得的絮凝剂GIL-1具有较高的絮凝率和较好的稳定性能,低温储存200d,絮凝率仍可达7613%。
从酱油洗涤滤布水中回收氨基酸日本酱油酿造工业采用反渗透膜或荷电膜从清洗压榨酱油滤布的废水中可得到含氨基酸的浓缩液。
反渗透膜采用NTR-1597-Pl8A,膜面积12.8m2,操作压力40kg/cm2,可得到浓缩2~6倍的氨基酸,可作酵母培养基。
还可在膜外表面及细孔表面导入具四级或三级氨基交联构造的各种荷电膜,可选择分离回收清洗酱油滤布液中的氨基酸。
酱油渣的综合回收利用我国酱油渣产量很大,由于其富含家畜及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经发酵后可制成微生物培养基、蛋白饲料,或直接作为饲料用于猪、鱼类的养殖。
此外,酱油渣也可应用于制曲等工艺。
但我国目前对酱油渣的开发利用还进行得不多。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膳食纤维、磷脂、黄酮等将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
酱油渣和醋渣的开发利用_韩丽
![酱油渣和醋渣的开发利用_韩丽](https://img.taocdn.com/s3/m/d07a0535482fb4daa58d4b33.png)
2 .1 混合菌种的确定
2 .1.1 酱油渣含盐量对菌种的影响试验
按酱油渣含盐量范围在斜面培养基中添 加 NaCl , 观察 含
盐量对生产菌种生长的 影响(见表 2)。 由表 2 可知 , 酱油 渣
含盐量高于 2%时 , 应作洗盐处理 。
表 2 盐分含量对菌种育种的影响(培养皿)
含盐量/ %
“ 863”酵母与黑曲霉
1
菌落生长状态与空白对比均无异常
1 .5
菌落生长状态与空白对比均基本正常
2 .0
菌落直径稍小 , 对生长状态稍有影响
2 .1.2 混合菌种组合比例的确定
两种单菌株分别在三角瓶固体培养 基中培养至 成熟 , 两
种菌株在生产中单独使用 时接种量 均为 10%。 先按 10%接
种量将两菌种 按不同 比例 组合作 浅盘 , 扩 大培养 , 比 较蛋 白
[ 参考文献] [ 1] 周德庆 .微生物学教程[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 1991. [ 2] 郭维烈 , 等 .新型发 酵蛋白 饮料[ M] .北 京 :科 学技术 文献出 版
0 .67 8 .4
1 材料与方法
1 .1 主要原料 湿酱油渣 :聊城市城乡酿造厂 , 粗蛋白质 24.8%(干基); 湿醋渣 :聊城市城乡酿造厂 ;麸皮 :市售 ;尿素 :市售 。
1 .2 菌种 “ 863” 酵母菌 :由河 南省 酵母 饲料 厂提 供 ;黑曲 霉 :由 山
东农业大学微生物实验室提供 。 1 .3 分析方法
图 2 培养基水分对发酵影响
表 6 基料浅盘堆积厚度与菌体生长情况对照
物料堆积 厚度/ cm
1 2
3 4
菌体生长趋势
料层过浅 , 虽见菌点 , 但无菌丝蔓延 , 不结饼 料层适宜 , 前期菌点较多 , 菌丝蔓延较快 , 结饼快 料层偏厚 , 前期菌点较多 , 菌丝后期结饼情况稍差 料层太厚 , 虽有菌点 , 菌丝中后期菌丝少 , 结饼差
甜面酱中黑曲霉的分离及制曲条件的优化
![甜面酱中黑曲霉的分离及制曲条件的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a031701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74.png)
甜面酱中黑曲霉的分离及制曲条件的优化摘要:甜面酱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其中的黑曲霉是制作甜面酱的重要微生物。
本文以甜面酱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方法,从甜面酱中分离出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包括pH 值、温度、发酵时间、发酵条件等。
结果表明,黑曲霉菌株在pH值为6.0,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72小时,发酵条件为静置发酵下,生长最佳。
本研究为甜面酱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甜面酱,黑曲霉,分离,制曲条件,优化1.引言甜面酱是中国传统的调味品之一,具有浓郁的香味和独特的风味,广泛应用于中式菜肴、火锅等料理中。
甜面酱的制作过程中,微生物发酵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其中的黑曲霉是制作甜面酱的重要微生物。
黑曲霉属于真菌门,是一种产生黄曲霉素等亚硝基化合物的微生物。
在甜面酱制作过程中,黑曲霉能够分解大豆中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有机酸和香味物质,使甜面酱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然而,在甜面酱制作过程中,黑曲霉的生长条件对甜面酱的品质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研究旨在从甜面酱中分离出黑曲霉菌株,并对其生长条件进行优化,为甜面酱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2.材料与方法2.1 材料本研究所用的甜面酱样品来自于北京市某食品厂,黑曲霉菌株来自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微生物资源中心。
2.2 方法2.2.1 分离黑曲霉将甜面酱样品分别加入无菌PBS液中,制成10倍稀释液,并取1ml加入10ml无菌的SDA培养基中,摇匀后倒入无菌平板中,室温下静置培养3-5天,筛选出黑色菌落,进行单菌落分离。
2.2.2 鉴定黑曲霉采用形态学鉴定和基因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分离得到的黑曲霉进行鉴定。
2.2.3 优化黑曲霉生长条件将黑曲霉菌株接种于不同的培养基中,包括PDA、SDA、MRS等,分别在不同的pH值、温度、发酵时间和发酵条件下进行培养和观察,确定黑曲霉最适合的生长条件。
3.结果与分析3.1 分离黑曲霉通过分离培养方法,从甜面酱样品中成功分离出黑色菌落,经过单菌落分离后,获得了一株黑曲霉菌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DF 46.89a 43.25b 42.19c 41.79c 41.69c 39.96d 39.42d 37.9e 38.2e 37.29ef 36.57f
ADF 38.4a 39.31a 36.68b 35.2c 35.85b 34.01d 33.28de 32.01f 32.23ef 31.52fg 30.51g
由表 1 可知,酱油渣经黑曲霉发酵处理 30 d
营 养
A——发酵前成分总量;
后,粗蛋白含量从 27.06%增加到了 34.59%,中性
国 际
B——发酵后成分总量。
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木质素、半纤维素
论 坛
结果采用统计软件 DPS7.55 进行单因素方差 和 纤 维 素 均 有 所 降 低 ,分 别 从 46.89% 、38.4% 、
HC
40
ADL
CEL
20
0
0
5
10 15 20 25 30
时间(h)
注:DM、HC、ADL 和 CEL 分别表示干物质、半纤维素、酸性洗涤
木质素和纤维素。
图 2 黑曲霉发酵酱油渣成分降解率
由图 2 知,酱油渣接入黑曲霉后,第 3 d 黑曲 霉孢子布满酱油渣,其干物质降解率随时间变化 呈三阶多项式形式变化,其线性方程为 y=0.002 4x3-0.129 1x2+2.433 9x,R2=0.977 4。半纤维素降 解率到第 3 d 时达到了 70.54%,而第 3 d 到 30 d 变 化不明显,降解率由 70.54%增加到 84.28%,仅增 加了 13.74%。纤维素降解率基本上呈线性的形式 增加,其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为 y=0.816 1x,R2= 0.974 3,30 d 时,降解率为 23.86%。由线性方程 可知,黑曲霉降解纤维素的能力也较强,尤其是在 发酵后期(18~30 d),其降解率不断增加,超过干物 质的降解率。酸性洗涤木质素降解率也呈线性形 式变化,其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为:y=0.310 5x, R2=0.939 7,由方程可知,黑曲霉降解木质素能力
以内,黑曲霉生长速率基本不受 NaCl 浓度的抑 制。由于试验用湿酱油渣含有 1.87%的 NaCl,因
G
有 机
采用 GB/T 20806—2006 的范氏法;酸性洗涤纤维 此黑曲霉可用于酱油渣的发酵改造。
微 量
含量采用农业部 NY/T 1459—2007 的方法测定;酸 2.2 发酵时间对黑曲霉发酵酱油渣的影响
CEL 23.94ab 24.52a 23.44b 22.12c 21.33d 20.93d 19.43f 18.95f 20.22e 20.13e 19.05f
注:数据肩标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字母不同表
示差异显著(P<0.05);各物质含量均以干物质为基础。
80
降解率(%)
60 DM
F资
ing the top at 40 g/l of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was 2.08 cm/d. Aspergillus niger could
源
efficiently degrade hemicelluloses,the degradation rate was 84.28% when the soy sauce resi⁃
E营 养
Li Peng, Ma Liang, Fan Huan, Wang Wenjie Abstract:We identified the salt-tolerance of Aspergillus niger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lig⁃
研
nin, cellulose, and hemicelluloses in soy sauce residues fermented with Aspergillus niger. The
开
dues was fermented 30 day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degradation rates of lignin and cellulose
发
was 9.43% and 23.86% respectively.
Key words:soy sauce residues;Aspergillus niger;solid state fermentation
源
含有 5 ml 黑曲霉二级种子液的未发酵酱油渣作 由拟合曲线可知,黑曲霉的生长速率先随 NaCl 的增
开
为对照。
加而增加,在 40 g/l 时达到最大值 2.08 cm/d,而后
发
1.2.4 检测指标与方法
再随 NaCl 浓度的增加而减小,NaCl 浓度在 80 g/l
干物质采用国标 GB/T 6435—2006 的方法测 定水分含量,计算干物质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
脂
测定。 1.2.5 数据处理
维(ADF)、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结果见表 1,计算
专
干物质(DM)、半纤维素(HC)、纤维素(CEL)和酸性洗
题
各成分降解率计算[6]:X(%)=
A-B A
× 100
。
涤木质素降解率,绘制降解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 2。
I
猪
式中:X——各物质成分降解率(%);
较弱,到 30 d 时,降解率仅为 9.43%。由此可见, 黑曲霉能有效降解酱油渣中的半纤维素和纤维 素,提高其营养价值。
G
有
机
酱油渣又称酱渣,是制作酱油后的残渣,其营 高其蛋白含量 ,而 [3-4] 其中粗纤维尤其是木质素的
微 量
养丰富,粗蛋白含量约为 25%,粗脂肪 9.7%、粗纤 降解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试验对黑曲霉的耐盐能
元 素
维 13.5%、灰分 10.5%[1],还含有丰富的异黄酮。但 力和其对酱油渣发酵饲料化改造进行了研究。
题
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1.1.2 试验原料
I
猪
作者简介:李鹏,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单胃
酱油渣由天津市某酱油厂提供,初水含量为
营 养
动物营养及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76.35%。
国
际
通讯作者:王文杰,研究员。
1.1.3 主要仪器或设备
论
坛
收稿日期:2013-07-03
VELP 纤维素分析仪、FOSS 蛋白测定仪等。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NaCl 浓度(g/l)
图 1 黑曲霉在不同 NaCl 浓度下的生长速率曲线拟合图
E营 养 研
而后每隔 3 d 取 1 次样,每次取样 3 个重复,连续
由图 1 可知,NaCl 在 0~120 g/l 这个区间,黑曲
究
A专
家
论
坛
2013 年第 34 卷第 16 期 总第 445 期
B饲
黑曲霉发酵酱油渣的研究
料
添
■ 李 鹏 马 良 范 寰 王文杰
加
剂
(天津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天津 300112)
C水 产
摘 要:试验研究了黑曲霉的耐盐能力,试验结果表明:NaCl 浓度在 0 ~120 g/l 以内,黑曲 霉生长速率随 NaCl 浓度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当 NaCl 浓度为 40 g/l 时黑曲霉生长速率达到最
其含盐量约 7%,鲜渣含水量约 70%,因此鲜渣易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H油
变质,不宜贮藏[2],直接用作饲料易造成禽畜食盐 1.1 试验材料
脂
中毒、吸收效率低等问题。目前,酱油渣微生物改 1.1.1 菌种
专
造主要是利用曲霉和酵母菌以及一些光合细菌提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购于中国农业微
发 酵 30 d。 样 品 121 ℃ 、高 压 灭 活 30 min 后 于 霉的生长速率随 NaCl 的增加,大致呈三阶多项式
65 ℃烘 48 h,回潮 48 h,测定样品水分、中性洗涤 形式变化,拟合曲线方程和相互系数分别为:y=
F资
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以 0.000 004x3-0.001x2+0.062 2x+0.958 8,R2=0.973。
基金项目: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08ZCK⁃ 1.2 试验方法
46
FN00100]
1.2.1 黑曲霉耐盐性研究
A专
家
论
SILIAO GONGYE
坛
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针于斜面培养基中取 2 结果与分析 适量菌种,点接到含 NaCl 浓度分别为 0、10、20、 2.1 NaCl 对黑曲霉生长速率的影响
ADL 14.11bc 14.63b 14.07de 13.83e 14.29a 13.1de 13.62cd 12.62e 12.01f 11.39g 11.46fg
HC 8.49a 3.94d 5.51bc 6.59b 5.84cd 5.95bc 6.14bc 5.89bc 5.97bc 5.77bc 6.06bc
2013 年第 34 卷第 16 期 总第 445 期
11.46%、6.06%、19.05%。
表 1 黑曲霉发酵酱渣各成分含量(%)
时间(d)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CP 27.06g 29.37f 30.05f 31.79de 31.2e 32.33cd 33.02bc 32.9bc 33.24bc 33.67ab 34.59a
元 素
性洗涤木质素含量采用国标 GB/T 20805—2006 的
按照 1.2.4 的试验方法检测黑曲霉发酵处理
方法测定;粗蛋白含量采用 GB/T 6432—94 的凯氏 酱渣中各成分含量的变化。通过测定样品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