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的基本运算——补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图可知B={2,3,5,7}.
点评:根据补集定义,借助Venn图,可直观地 求出补集,此类问题,当集合中元素个数较少时, 可借助Venn图;当集合中元素无限多时,可借助数 轴,利用数轴分析法求解.
1.设全集U=R,集合A={x|x≥-3},B={x|- 3<x≤2}.
(1)求∁UA,∁UB; (2)判断∁UA与∁UB的关系. 解:(1)∵A={x|x≥-3}, ∴∁UA=∁RA={x|x<-3}. 又∵B={x|-3<x≤2}, ∴∁UB={x|x≤-3或x>2}.
解:在数轴上将各集合标出,如图.
由图可知:∁UA={x|-1≤x≤3}, ∁UB={x|-5≤x<-1或1<x≤3}. (∁UA)∩(∁UB)={x|1<x≤3}, (∁UA)∪(∁UB)={x|-5≤x≤3}=U, ∁U(A∩B)=U,∁U(A∪B)={x|1<x≤3}.
题型三 利用集合的运算求参数
集合的基本运算 补集
1.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 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2.能运用Venn图及补集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自学导引
1.全集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_所__研__究__问__题__中_ 所涉及的所有 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 常记作 U . 2.补集 (1)定义: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_不__属__于__A_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作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 集,记作 ∁UA . (2)集合表示:∁UA={x|x∈U,且x∉A}.
错解:对于 M,Δ=1+4m≥0, ∴m≥-14, ∴M={m|m≥-14},
∴∁UM={m|m<-14}, 对于 N,Δ=1-4n≥0, ∴n≤14,∴N={n|n≤14}, ∴(∁UM)∩N={x|x<-14}.
错因分析:这个结果虽然正确,但解答过程不 正确,未对m=0和m≠0分别讨论.
正解:当 m=0 时,x=-1,即 0∈M;
1.全集的相对性 (1)全集并非是包罗万象、含有任何元素的集 合,它是对于研究问题而言的一个相对概念,它仅 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如研究整数,Z 就是全集,研究方程的实数解,则R就是全集.因 此,全集因研究问题而异.
(2)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全集选择不同,则补 集不同.
2.集合问题大都比较抽象,解题时要尽可能借 助Venn图、数轴或直角坐标系等工具将抽象问题直 观化、形象化、明朗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 方法使问题灵活直观地获解.
当 m≠0 时,Δ=1+4m≥0,即 m≥-14,且 m≠0.
综上知 m≥-14. 故集合 M={m|m≥-14},∴∁UM={m|m<-14}. 而对于 N,Δ=1-4n≥0,即 n≤14,∴N= {n|n≤14}. ∴(∁UM)∩N={x|x<-14}.
纠错心得:(1)当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为参数 时,要对参数进行讨论,不可忽视;
答案:C
3.若A={x∈Z|0<x&7},则∁ AB=________,∁AC=________.
解析:∵A={1,2,3,…,9},B={1,3,4},C= {3,5,6,7},
∴∁AB={2,5,6,7,8,9},∁AC={1,2,4,8,9}. 答案:{2,5,6,7,8,9} {1,2,4,8,9}
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 数形结合的解题方法的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灵活 性、深刻性、并跨越各科的界线,有较强的综合 性.
3.补集思想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比较抽象,条件和结论之 间关系不明朗,难于从正面入手的数学问题,在解 题时,调整思路,从问题的反面入手,探求已知和 未知的关系,化难为易,化隐为显,从而将问题解 决.这就是“正难则反”的解题策略,也是处理问题 的间接化原则的体现.
(3)Venn图表示: (4)运算性质:∁UU= ∅,∁U∅=U ,∁U(∁UA)= A .
自主探究
1.全集一定包含任何一个元素吗?一定是实数 集R吗?
答:(1)全集仅包含我们研究问题所涉及的全部 元素,而非任何元素.
(2)全集是相对于研究问题而言的,如只在整数 范围内研究问题时,则Z为全集;而当问题扩展到实 数时,则R为全集,故并非全集都是实数集R.
这种“正难则反”策略运用的是补集思想,即已 知全集U,求子集A,若直接求A困难,可先求∁UA, 再由∁U(∁UA)=A求A.
补集作为一种思想方法,给我们研究问题开辟 了新思路,今后要有意识地去体会并运用,在顺向
思维受阻时,改用逆向思维,可能“柳暗花明”,从 这个意义上讲,补集思想具有转换研究对象的功 能,这是转化思想的又一体现.
3.补集的几个性质: ∁UU=∅,∁U∅=U,∁U(∁UA)=A.
3.已知全集U={2,3,a2+2a-3},若A={b,2}, ∁UA={5},求a,b.
解:由题意知ab2=+32,a-3=5, ∴ba=+34,a-2=0, ∴a=-4 或 2,b=3.
误区解密 因未对方程二次 项系数进行讨论而错
【例4】 设全集U=R,M={m|方程mx2-x-1 =0有实数根},N={n|方程x2-x+n=0有实数根}, 求(∁UM)∩N.
(2)由数轴可知: 显然,∁UA ∁UB.
题型二 交集、并集、补集的综合运算 【例2】 设全集为R,A={x|3≤x<7},B= {x|2<x<10},求∁R(A∪B)及(∁RA)∩B. 解:把全集R和集合A、B在数轴上表示如下:
由图知,A∪B={x|2<x<10}, ∴∁R(A∪B)={x|x≤2或x≥10}, ∵∁RA={x|x<3或x≥7}, ∴(∁RA)∩B={x|2<x<3或7≤x<10}
预习测评
1.已知全集U={0,1,2},且∁UA={2},则A等于( ) A.{0} B.{1} C.∅ D.{0,1}
解析:∵∁UA={2},∴A={0,1}. 答案:D
2.已知全集U=R,A={x|x<2},则∁UA等于 ( )
A.{x|x>2}
B.{x|x<2}
C.{x|x≥2}
D.{x|x≤2}
点评:(1)数轴与Venn图有同样的直观功效,在 数轴上可以直观地表示数集,所以进行集合的交、 并、补运算时,经常借助数轴求解.
(2)不等式中的等号在补集中能否取到要引起重 视,还要注意补集是全集的子集.
2.已知全集U={x|-5≤x≤3},A={x|-5≤x< -1},B={x|-1≤x≤1},求∁UA,∁UB,(∁UA)∩(∁UB), (∁UA)∪(∁UB),∁U(A∩B),∁U(A∪B).
(2)要特别注意进行集合运算时的“端点元 素”,如本题中在求集合 M 的补集时对于元素 -14的取舍要格外注意.
课堂总结
1.补集与全集是两个密不可分的概念,同一个 集合在不同的全集中补集是不同的,不同的集合在 同一个全集中的补集也不同.另外全集是一个相对 概念.
2.符号∁UA存在的前提是A⊆U,这也是解有关 补集问题的一个隐含条件,充分利用题目中的隐含 条件是我们解题的一个突破口.
2.怎样理解全集与补集的概念?符号∁UA的含 义是什么?
答:(1)全集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只包含所研 究问题中所涉及的所有元素,补集只相对于相应的
全集而言.
(2)同一个集合在不同的全集中补集不同;不同 的集合在同一个全集中的补集也不同.
(3)符号∁UA包含三层意思: ①A⊆U;②∁UA表示一个集合,且∁UA⊆U; ③∁UA是U中不属于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
典例剖析
题型一 补集的运算 【例1】 已知全集U,集合A={1,3,5,7},∁UA= {2,4,6},∁UB={1,4,6},求集合B. 解:解法一:A={1,3,5,7},∁UA={2,4,6}, ∴U={1,2,3,4,5,6,7}, 又∁UB={1,4,6},∴B={2,3,5,7} 解法二:借助Venn图,如图所示,
【例3】 设全集U={3,6,m2-m-1},A={|3 -2m|,6},∁UA={5},求实数m.
解:因为∁UA=5, 所以5∈U但5∉A, 所以m2-m-1=5, 解得m=3或m=-2. 当m=3时,|3-2m|=3≠5, 此时U={3,5,6},A={3,6},满足∁UA={5};
当m=-2时,|3-2m|=7≠5, 此时U={3,5,6},A={6,7},不符合题意舍去. 综上可知m=3. 点评:由补集定义5∉A,5∈U知A U且∁UA U,在求得m=3或m=-2之后,检验其是否符合隐 含条件A U是必要的,否则容易产生增解而出错.
4.设集合U={1,2,3,4,5},A={2,4},B=
{3,4,5},C={3,4},则(A∪B)∩(∁UC)=________. 解析:∵A∪B={2,3,4,5},∁UC={1,2,5}, ∴(A∪B)∩(∁UC) ={2,3,4,5}∩{1,2,5}={2,5}.
答案:{2,5}
要点阐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