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共反射点叠加(1)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剩余时差对动 校正的影响
td
td
tx2 2t0
(v1d2
v12)
多次波剩余时差系数 q,与炮检距无关
q
1 2t0
(v1d2
v12
)
抛物线
则, td qx2
多次波的剩余时差
•水平叠加方法主要是利用有效波和规则干扰 波之间的剩余时差来压制干扰波。
t
( x )2 V
t02
t0
共中心点道集校正到t0
多次波旅行时:
t t (1 x 2 )
0
2v2t 2
0
x2
t t (1
)
d
0d
2v 2t 2
d 0d
剩余t时 dtdt差 2 xt2(: v 12v 1 2) 0d
剩余时差的实质:把某个波按水平界面一次反 射波作动校正后的反射时间与共中心点处tom 之差。
某波 t r,正常时差 t r 一次波 t ,正常时差 t 剩余时差 t t tr t (t r t 0 ) ( t t 0 ) tr t
水平叠加技术(1)
水平叠加技术(2)
①动校正过程
② 叠 加 过 程
二、共中心点叠加原理—水平界面 共中心点道集
水平叠加
野外采集:一次激发,多道接收(多次覆盖技术)
M:共中心点 R:共发射点 共反射点道集---D1,D2,D3,…道 一点O1激发,多道接收----可找到
(一 )曲线方 t1程 v x2 : 4h02
①水平界面共中心点与共反射点时距曲线 之间的差异?
②地面起伏对叠加效果的影响? ③水平叠加过程对多次波的影响? ④如何处理共中心点与共反射点的矛盾? ⑤影响叠加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1:共反射点与共中心点的差异?
共反射点时距曲线 只反映界面上一个点
t0是共中心点的垂直时间
共炮点时距曲线
反映的是一段反射界面 t0是激发点的垂直时间
•对所有形式的地震波,都按上式进行动校 正,都不一定校到to,而存在时差
海底面 多次波
本章结束
水
计算速度谱
平
叠 加
自动静校正
剖
面 的
地震偏移
用
途
求取各种地震参数
水
提高信噪比
平
叠
加
剖
面
压制多次波
的
优
点
压制随机干扰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二)共中心点道集
① 动 校 正 过 程
② 叠 加 过 程
三、共中心点叠加原理—倾斜界面
倾斜界面
反射点与中心点不重合
倾斜界面的时距曲线方程:
t1 V
x24h124h1sin
h1 h0
h1 h0 1/2xsin
t0
2h0 V
t1 V
4h02x2co2s
t2
t02
x2
co2s
V2
四、水平叠加过程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题2:水平叠加对多次波的影响?
解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叠加 速度谱
问题3:地表起伏对水平叠加的影响
解决方案:进行静校正处理
问题4:如何解决共反射点与共中心 的的矛盾?
解决方案:进行偏移校正处理
问题5:影响水平叠加效果的因素?
动校正速度的影响 界面倾斜的影响 施工处理参数的选择
地震多次反射波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一次波t: 1 4h2 x2 t 1 x2
v
0
v2t 2
0
x2
t t (1 )
0
2v2t 2
0
4.1、全程二次多次波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多次波t : 1 dv
4h2 x2 t
d
0d
x2
1 v
2t
2
d
d 0d
t t (1 x2 )
d
0d
2v 2t 2
d 0d
4.2、多次波的剩余时差
一次波旅行时:
1.多次波的含义: 2.多次波的产生条件:
sin sin
p,i
P p,i1
v p,i
v p,i1
常见多次波反射界面。基岩面,不整合面,火 成岩,石膏层,岩盐,石灰岩
3、多次波的类型:
全程多次波 短程多次波 微屈多次波
虚反射
4、水平界面多次波的曲线方程及特点:
4.1、全程二次多次波时距曲线方程及特点
第五章 共反射点叠加原理
一、基本概念:
•共反射点叠加:
将不同接收点接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反射点的地震 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叠加起来。
•共中心点叠加:
将不同接收点接收到的来自地下同一中心点的地震 记录,经过动校正后叠加起来。
•水平叠加技术:
野外采用多次覆盖的观测方法,在室内处理中进行 共中心点叠加技术,获得水平叠加剖面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