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社会学分析及应对策略研究
[日期:2011-04-27] 来源:成都体育学院作者:樊莉[字体:大中小] 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正处在性适应过程中的当代大学生男女之间谈情说爱成为极普遍的社会现象。他们的恋爱观更是备受全社会的关注,他们对爱情不同的体验和不同的选择,影响和塑造着她们的人格、气质以及情趣爱好,甚至影响他们今后的整个人生,他们的素质优劣更事关中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事关家庭的和谐和未来后代培养教育问题。目前,大学生谈恋爱人数呈上升趋势,大学生过早恋爱易导致校园内违纪率上升和学生成绩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学生的情感问题,尤其是恋爱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加强预防与引导,培养其高尚的情操与优良个性,成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课题。
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现状调查及特征分析
(一)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现状调查
针对大学生的恋爱现象,笔者在四个不同年级的男、女生中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93份,有效问卷详细情况及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大学生的恋爱现象已成为大学校园中的普遍现象,其认可程度也愈来愈高。在校恋爱的大学生与年级的增长成正比,其恋爱率也愈来愈高。纵向数据表明,在校大学生恋爱次数增多也说明了大学生恋爱感情关系的不稳定性。
(二)大学生恋爱现象的特征分析
1.恋爱年级低龄化
在“你恋爱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的问题中,上大学前谈过恋爱占50.6%,其中初中或更早谈过恋爱的有19.1%,高中谈过恋爱的占31.5%。在调查中,对大学生谈恋爱持积极赞成态度的有36.8%,反对的占13.4%。调查的数据表明随着学生生理成熟期的提前,学生恋爱的数量已经较多,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大学生恋爱已成为普遍现象,健康的爱情可以激发恋爱双方专心投入学习,丰富感情生活;如果因为年龄太小,恋爱问题处理不当,不但会影响学习,而且还会浪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甚至伤害双方的感情。
2.恋爱动机多样化
由于大学生个人的经历及家庭情况的不同,他们的恋爱动机有很大的差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目前大学生谈恋爱的数量多、但成功率低,究其原因,其中不乏一些学生非为了爱情而恋爱。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恋爱动机多样,有希望感情上有所寄托的,有出于爱情为婚姻打基础的,有希望尝试恋爱滋味的,有借此了解异性的,有生活空虚寻找刺激的,追求时代潮流的,有不谈恋爱怕被别人瞧不起的,有证明自身的价值的,还有因对学习失去兴趣、兴奋点以及出于经济目的的等等。从调查的数据看,大部分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是积极向上的,以追求美好与神圣的爱情为目的,但是也有小部分体现出对爱情的不负责任,他们过多考虑的是本人的内心情感或其他方面的需要,而很少把真爱献给对方。这样的恋爱是不稳定的,容易引起不幸和冲突,最终给双方带来极大的伤害。
3.恋爱行为自主化
在目前高校里,男女大学生的平等权利和平等价值观特别突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不希望老师和家长过多干预他们的个人问题,他们在恋爱观上,表现出较强的个性特点,崇尚自己做主,主张恋爱自由,强调自身的感受,期待打破传统的模式与观念。调查显示,把父母的意见仅作参考占76%,以父母意见为主的学生只有22%。这充分显示了恋爱自由的时代特色,展示着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尊重自由,关注自我的心态。但因为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及事业未稳定等因素的影响,恋爱自主的过程中也会承受心灵或其他的伤害。
4.择偶标准多样化
人们选择配偶总是要考虑一定条件,如个人修养、道德品质、性格特征、职业性质、兴趣爱好、经济状况以及体态容貌等等。在问卷调查中的“请依次选出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问题中,调查的结果:大学生的最重要的五项择偶标准依次是感情、经济基础、性格、共同理想以及人品。在调查中,大学生在择偶标准上都首选了“感情”。从这一情况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追求纯真的爱情,把美好的感情体验当作恋爱的重要目标。把经济基础摆在第二位,折射出当代大学生一方面在追求纯真的爱情,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屈服于现实,追求情感之外的曾被他们视为“世俗”的东西。如帮助自己解决户口、毕业后留大城市;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缩短个人奋斗的时间;能帮自己出国,实现自己的梦想。这种实用主义的爱情观,实际上是在目前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欲通过恋
大学生都是经过十余年的寒窗苦读考进大学。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压力而被压抑的青春期情感此时得到了释放,生活的诸多诱惑使大多数人跃跃欲试,尤其是他们大多远离家门,己经摆脱了家长的约束,自己具备了自立的能力,希望按照个人的意愿去生活。他们愿意与异性交往,所以很多大学生在独立时代开始显示独立自主的个性和满足自我需求的强烈愿望,渴望情感的满足,渴望个性的张扬。
(三)从众心理的影响
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人的社会生活无时不受到诸多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恋爱在这个方面尤其突出。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20%以上的大学生谈恋爱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同学在谈恋爱”。从心理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在共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和交往,加上思想观念的相似性,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表现出明显的从众趋向。在这种群体氛围的影响的不正确的心理支配下,不少本不打算谈恋爱的学生,为表现自己并非无能,也盲目效仿,寻求异性朋友。
(四)恋爱观教育的缺失
学校和家庭有关恋爱观教育的缺失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是学生的第二家庭,而且是一个对学生理想、道德、情操、品质、作风等方面以深刻影响的系统,兼有学校、社会、家庭等多种功能,对学生的熏陶和发展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爱情文化是其中重要方面之一。当前大学校园爱情文化应是开明、健康、科学的,在这种文化建设中教师应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更是应义无返顾地承担起这个责任。
三、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的快节奏导致了恋爱的快节奏,影响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
在当今竞争、进取的时代背景下,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人们的时效观念增强,反映在恋爱问题上“时间的考验”已不是衡量恋爱情感的试金石了。他们有情则爱,无情则散,毫不掩饰。
(二)时间、经济投入多,缺乏理性思考,造成多种社会问题
根据调查,这些消费主要用于吃饭、逛街看电影等娱乐消费、购买礼物、电话通讯等。这些消费型爱情一方面毫无疑问地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