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性教育应该进入课堂”总结陈词及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结陈词
主持人,各位评委,观众,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下面由我代表本方进行总结陈词。虽然对方辩友顽强抵抗的精神令我方不得不佩服,但是再多灿烂的话语,再多狡猾的辩解也无法掩盖事实的真相!
那就是:性教育应该进入课堂。
首先我来指出对方辩友的几个不足之处:
下面再次强调一下我方观点:性教育应该进入课堂。
第一,性教育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性,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性教育之中包含有科学的性知识和正确的性道德。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在系统的课程讲授之中,使学生获得性知识,消除对性的无知与误解。同时,在系统的性知识教育过程中,还能够对学生灌输正确的性道德。学生既全面识知性,同时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这对于学生未来能顺利对待一系列相关问题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性教育能让青少年更懂得如何自我保护。改革开放以来,观念的转变以及传媒的影响使性的话题不再
难以启齿,长期以来的思想禁锢得到了解放。而与此同时,青少年的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教育却迟迟得不到社会、学校和家长的重视,青春期性教育的滞后使青少年因为缺乏性知识而走向性失误或性犯罪的道路的案例屡见不鲜,给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灾难。由此可见,性教育进入课堂的原因绝不仅仅止于个人发展这个方面,它还是国家民族未来长期稳定发展的需求。现在的教育早已不仅仅是文化教育知识教育,
重要的是人格、心理健康的教育。
第三,从社会的角度来讲,中国是一个谈性色变”的国家,人们对性及与性有关的问题通常抱有偏见。对学
生进行系统的性教育,将有利于改变社会对性的偏见。而对于一些更加现实的问题,当人们不再运用经验或者猜测,而是运用系统的科学知识去分析的时候,这类问题将会得到更好的解决。
子曰:食色,性也。既为人之本性,不可避免,那为什么还要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性教育这一问题呢?萌动的青春无需遮掩,亢奋的荷尔蒙也应合理释放,我方坚持认为:性教育应该进入课堂!
材料
有了性意识就要有性教育,性教育包括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4个方面
性教育是有助于儿童、少年和成人正确及时的性发育的教育措施的总称。
狭义理解:就是指有关两性器官的解剖学、生理学和卫生学方面的知识教育;
广义理解:应该是性文明的完整理论体系,主要进行性的道德与伦理教育和性的文明修养,它与伦理学、法学、
卫生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生理学、遗传学、性学、医学、社会学、生物学、哲学等科学发生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笼统地说:性教育就是如何帮助人们明确性别角色意识、认识性器官、了解性生理、掌握性卫生常识、造就健康的性心理和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念的一门综合学问。
性教育的任务是通过有关性的科学知识和伦理道德教育,帮助青少年一代树立对待异性的高尚观念、态度和行为
方式,预防和制止违反青少年身心发展和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为正确处理恋爱、婚姻、家庭抚养子女等问题打
下牢固的基础。性教育也是受教育者进行有关性科学、性道德和性文明教育培养的社会化过程。青春期性教育不
只是读一本书,听一次讲座或看一次录像,而是一个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系统工程。
人们常把性教育局限于有关性器官的解剖和发育方面的教育,这是很不全面的。人不仅仅是自然生物的人,更是社
会的人。因此,对人来说,性不仅存在着生物学意义的“性差别”,还存在着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的“性别差异”
和“性角色差异”,所以,性教育内容应包括性生理、性心理及性社会学等方面。
2008年12月,教育部颁发《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中小学每学期要安排6-7课时上健康教育课。小学五六年级起,学生将学习有关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知识,包括男女在青春发育期的差异,女生月经初潮及意义,男生首次遗精及意义等。初中生将学习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高中生将学习避免婚前性行为等内容。
2010年8月16日至18日,第三届全国学校性健康教育学术研讨会暨师资业务培训活动在深圳举行,多位国内外著名性学专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中小学性健康教育工作者出席。会议旨在搭建老师们对性健康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交流平台,促进国内同行对国际国内性健康教育的了解,提升教育者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水平,
达到科学性观念,健康青春期”的目标。会议同时完成了《中国青少年性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版》草案。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学校是郑重讨论性的问题的地方,是使男孩子明白卫生、节欲等问题的地方,也
是使年纪比较大的孩子明白性病危脸的地方。”而事实上,对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早已是国际惯例”。英国法律
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性教育,内容是在小学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
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对于自己心理和身体上的改变都会有迷茫和好奇。在这种时候正是迫切的需要家长和老师
的正确指导,让学生对性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而不应该避而不谈。退一步说,就算没有性教育,青少年都会由
于好奇心,而自己从其他渠道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样就出现另一个问题了:学生自己得来的信息参差不齐,很可能不是性知识,而是一些淫秽的观念。在学校开设性教育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因此在学校开设性教育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性教育其实质是教育的一部分,在学校开设性教育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帮助学
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性心理。
保守和传统不一定就是美德,这两个词应该是中性的。在中国,性教育”一直是一朵羞答答的玫瑰”,成人不
应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儿童的性教育。
性教育其实质是教育的一部分,只是内容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好像是一个不应该涉及的话题,无知引向罪恶
性是人类的一个原始本能,其实没有什么的,把它看待的正常一点,以正常的心态来看待,正面面对,又不是什么罪恶的事情,干嘛要躲躲藏藏的
中国目前的性教育都是救火’式的,往往是出了问题,才开始教育,但已经为时过晚。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前就开始教育,告诉他们如何正确处理与异性的关系,如何看待两性问题。这都属于性道德教育的范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杜布森的《正当青春期》一书2004年在中国出版,被媒体列入学生暑期阅读盛宴”。
这本书明确提出:对青春期的人在教他们生理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教给他们性道德。要他们了解人体发育的奇妙,
为成人后的婚姻和育儿做好预备,同时要让他们懂得克制性欲是必须做的一件事。
我国开展的性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保守,面对现代社会丰富的资讯和少年儿童天然的好奇心,已显得力不从心。研
究表明,当代学生身体发育的时间比10年前提前了近两年,但他们在性心理成熟和性知识的掌握上却没有同步
发展。
相较而言,国外对于儿童性启蒙和性教育的认识要比中国人早很多。在日本称之为纯洁教育”、瑞典叫做爱的
教育”,都是从幼稚园开始就向儿童渗透性别、性差异的常识。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
性性教育。而在芬兰,幼儿园就有性教育图书,家长可以像讲《一千零一夜》那样每天讲一节,性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开始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瑞典就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瑞典的性教育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性病的患病率极低,20岁以下女孩子怀孕生育的情况几乎没有。
从孩子出生起,性教育便应该随之开始。早期性教育分为婴儿期性教育、幼儿期性教育、儿童期性教育、少年期性教育,进而才是青春期性教育。
把性教育”引入课堂,会不会唆使孩子去犯罪?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如果引导得好,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并认识到性”的重要,孩子是可以从中受到良好教育的。愈是堵,或者愈是封闭,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理,这样反而会酿成祸端,得不偿失。
性教育进入课堂可以说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中国教育应该利用这种契机,破除青少年对性”的神秘感,加强培养
孩子的自身保护意识,坦然面对,正确引导,促进青少年性心理健康发展。
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指出:现在孩子不是缺乏生理知识,而是缺乏价值观引导,性教育首先是一种态度,不是性
知识教育
性的本质是因为人的动物天性。我们长久以来的教育模式中形成的存天理、灭人欲的谬论在今天依稀可见,萌动的青春无需遮掩,亢奋的荷尔蒙也应合理释放,整个国民的性启蒙,也不能仅靠多几个苍井空来解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屋建瓴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彭露露,女,安徽马鞍山人。华中师范大学人类性学专业2008级研究生。在经历了2011年初的“求职风波”
之后,现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