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高考改革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高考改革评估报告
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起,湖北省高考科目由统一高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保持现有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选考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

这样,学生的高考科目选择组合将会由原来的“文、理科”2种变为新高考的几十种。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以教基二〔2014〕4号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该《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于2016年9月13日发布,包括三个方面、六大素养、52个行为表现。

为了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方案将会压缩必修学分,增加选修学分,鼓励在共同基础的基础上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各学科课程标准以学科素养为纲,对学科的整个体系做了梳理,精选了内容,对学科素养、学业质量标准进行了水平划分,并细化了评价建议。

在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学生选课走班的新教学秩序必然会代替现有的教学形态,必将会对教学关系、教师角色、学习方式等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高中课程改革实施
1、教学关系需要重塑
根据国家公布的核心素养体系,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文化基础,更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学科素养更上位的要求。

在落实学科素养的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实施新课程必须以核心素养为统领,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学科的核心素养→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式、渠道、资源→教学组织形式→学业成绩和表现性评价等,都需要重新规划和设计。

首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需要强调“先学后教、学多教少、以学定教、教学相长”的关系,更需强化学生活动的过程。

其次在“学生、教师、资源”三个学习要素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教师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教师要指导学生走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第三,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切准核心目标、把握学科思想与本质,结合核心素养来处理;要围绕课核设计立体化的课堂结构和运行程序;要抓住“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点拨提升”等课堂改革要素;要注重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

新课程对教师在知识储备、专业素养方面提出较高要求。

教师必须在注重学科专业知识不断更新、不断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和能力。

需要具备相应的核心素养,还要重视教育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变,教学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巨大变化。

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培育学生的整体性发展。

学校要为教师的自我反思与终身学习提供条件和提出要求。

要在扎实学科培训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等上位理念的培训和考核。

要对教师提出定期针对性学习和选择性研修的要求等等。

2、教师角色需要重构
作为老师,首先是一名人民教师,其次是一名学校教师,最后才是学科教师。

过去教师是学科本位,教什么,教哪个年级、班级,学校都会统一安排。

在新课程、新高考中,学科分层、学生选考、教学走班将成为必然,将会出现学生选教师的局面。

首先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每个教师都要承担育人任务,教师要从重学科知识到重学科素养,从重教学到重管理,教师的管理职责会大幅度提高。

其次,教师的教学角色将趋向多元化,每个教师教一门课程的时代将彻底过去,除学科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外,努力把分层分类分项的教学走向分层分类分项的课程,将之校本化;充分整合高等学校等校外优质资源;设置好实践性和职业技能类课程;设计好生涯规划课程等。

还要带若干社团,同时承担几位或十几位学生的导师。

学校着力建构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程群,制定课程建设管理办法,提升教师开发实施课程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各类课程建设及实施工作落在实处。

要建立校本课程建设基本标准、校本课程备案和优秀校本
课程共享机制,建立和完善校本课程管理体系。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团队建设和团队活动,要重视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学生社团的建设,确保每个学生有机会至少参加一种学生社团活动;要重视学习小组、班组织、团委会、学生会等学生组织的建设和管理。

要建立和完善“导师制”教育模式,为“导师制”的落实提供必要的支持系统,建立必要的激励和监督制度。

3、学习方式需要重建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框架是一体两翼,一体:以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核心。

两翼:一是课程建设,二是课堂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方面要依靠课程开发与建设,另一方面要依靠教学模式的改变,两翼不可分割,不可偏废,缺一不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只有两翼同时发挥作用,才能完成课堂的育人功能。

在编制学生自主学习方案时要实施课程整合。

一是学科内,要整合、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系统性学习清单。

尝试整体学习、单元学习、教学做合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等。

二是学科间,要充分发挥学科间综合育人功能,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将相关学科的教育内容有机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尝试主题性学习、情境化学习、任务驱动学习、现象教学等。

三是以思维为载体,组合不同的方法模块,以学习方法、培养思维为明线,以内容、知识为暗线,以真实任务和事情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帮助学
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尝试项目化学习、反思性学习、思维导图学习、辐射性学习等。

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条件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选择权。

要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理念为主导,通过数字媒体、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强调学生学习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学校有序开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逐步扩大小组学习的自主权,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积极尝试组组通、人人通实验,逐步丰富自主学习资源、成果呈现方式。

要开放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各种专用教室、各类器材室、运动场所及其它实践场所等所有学习资源。

让各种教学仪器、图书尽可能靠近学生、靠近教师、靠近课堂,让师生随时随地能够接触、了解、观察、使用。

学习小组将可能不断的动态重组,形成若干学习小社区。

学生在行政班、分层班、选课班、分项活动、社团活动等学习过程中,将会出现不同群体组成的学习团队,不同专题将会有不同的学习小组和群,小组的动态性、功能性、社会性特点将日趋明显,各种教育关系也随之发生积极的变化,构成各种异质的学习共同体。

从固定小组到动态小组意味着审美疲劳的打破,意味着小组因需要而建,意味着小组成为一个“自组织”,新的学习方式从同步学习走向异步学习,从统一性学习走向个性化学习,从单一性学习走向混合式学习,进而实现多种教和学方式的跨界、融合。

4、教研活动需要创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