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于警力的分布问题

(论文)关于警力的分布问题
(论文)关于警力的分布问题

题目:关于警力分布的问题

摘要

本文针对某区域多个学校周围警力分布的问题,在执勤点限定范围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求得所需最少警员数及相应的执勤点布设方案。

问题一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95个标志点上。首先,我们利用图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引入最短路径长矩阵,并由Floyd算法求得最短路径长矩阵;然后,在假设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的前提下,我们以配置最少人数的警员为目标,以学校的安全保障和执勤点布设位置的限定为约束条件,通过相关0-1变量的引入,最终建立模型一,并直接利用相应的软件求得所需最少警员数为20名,同时,求解结果还给出了一种最少警员配置下的执勤点布设方案。

问题二依然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95个标志点上,但要求给出具体的执勤点布设方案并进行评价;我们通过分类讨论和枚举,求得最少警员配置下的执勤

点布设共有774144种可行方案。为此,首先我们引入优化指标f(所有的执勤点到其所辖学校的最短路径长之和),并认为f越小时方案越优,然后以配置最少人数的警员和求f最小值为优化目标,以学校的安全保障和执勤点布设位置的

限定为约束条件,建立起一个双目标规划模型,最后运用分支定界的思想分类讨论、枚举,即获得一种最优的执勤点布设方案。在方案的评价中,我们引入评价指标缺警数,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仿真进行多次模拟,求得各警员辖区内可能同时出现多起险情(或多起险情发生间隔很短)时该分配方案的平均缺警数,其中在某一时段第一类学校发生险情的概率为0.5,第二类学校发生险情的概率为0.7时,平均缺警数为3,由此可见虽然假设了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但求得的最优分配方案能够较好的应对同一警员辖区内可能同时发生多起险情的情况。

问题三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了道路上,而不再是有限个标志点,这虽然增大了执勤点布设的灵活性,也利于减少配置警员人数,但也给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带来巨大困难。我们在满足执勤点布设位置的精度要求下增设标志点,认为直线道路可由一系列的标志表示,将问题3转化为与问题1、2类似的问题,最终建立于模型一类似的模型。

关键词:警员配置执勤点布设图论最短路 Floyd算法蒙特卡罗模拟标志点

一问题重述

今年3月23日早晨,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多名无辜学生在校门口被犯罪分子砍杀。该起重大恶性伤害事件引起了某市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召集市公安局、教育局、行政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加强校园周边特殊时段安全防范工作紧急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校园周边安全防护工作的若干意见。

根据要求,公安部门要将学校安保工作纳入综合控制体系,加强社会嫌疑人员监控与防范。继续做好和落实公安部推出的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要在上下学高峰时段统筹派遣警力值勤护卫,加强校园周边巡逻与保卫工作。在学生、幼儿上下学的重点时段,各所中小学、幼儿园附近道路上安排警员执勤点。要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学校险情进行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现有某区域内学校分布如图,设各标志点之间的道路为直线段。假设警员的执勤点布置在标志点,在接警后能以200米/分的速度赶往现场,根据学校人数的规模分类,各类学校要求尽可能在1分钟之内到达,第2类学校要求尽可能在2分钟之内能有第二名警员到达。

1.至少需要多少警员?

2.选择合理的执勤点位置,给出方案的评价。

3.若执勤点布置不限定在标志点,而是限定在道路上,重新讨论上述问题。

二基本假设

1. 假设在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

2. 假设警员接警后都能即刻以预定速度赶到事发现场,途中无交通堵塞等意外

情况出现。

3. 假设警员到达事发现场后能迅速控制局面,并能顺利完成每一次任务。

4. 假设险情发生现场可以用一个点的坐标表示,且险情只在学校所在标志点发

生。

三 符号说明

i v 或j v :图G 中编号为i 或j 的的顶点,其中,1,2,...,95i j = ij d :i v 到j v 的距离,,1,

,95i j =,

即有ij d =

ij w :i v 到j v 的直达距离,若i v 不能直达j v ,则令ij w =∞,,1,

,95i j =

ij a :i v 到j v 的最短路径长,1,

,95,1,,95i j ==

i n :在标志点i v 处安排的警员数

四 问题分析

4.1 对问题的总体分析

题目要求在一个学校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内布置警员执勤点,达到两个目标:①能及时处理各类学校险情,其中,对于各类学校都要求警员接警后尽可能在1分钟之内到达,而对于第2类学校还要求尽可能在2分钟之内能有第二名警员到达;②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在问题1中即是要使配置的警员数量达到最少,在问题二中,即要在警员人数配置最少的前提下,确定一种较优的执勤点布设方案,能方便警员执勤及警员间的工作协调。

布置警员执勤点的首要目标就是能及时处理各类学校险情,保障安全,而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是以保障安全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可以以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作为目标,以保障安全和执勤点布设位置的限定作为约束条件进行数学模型的建立(如下图所示)。

模型建立的思路

4.2 对问题1的分析

问题1将警员执勤点的布设位置限定在95个标志点上,分别要求求得所需的最少警员数。

分析题图及所给各标志点的坐标数据,由图论相关理论可知各标志点及其间的直线道路可构成一个图,记为((),())G V G E G =,其中()V V G =是由所有标志点组成的顶点集,()E E G =是以各标志点间的直线道路为元素的边集;由于

((),())G V G E G =既无环又无平行边,因此G 是一个简单图。若以i v 到j v 的直达

距离ij w 对图((),())G V G E G =的边赋权,就得到一个无向赋权图(,,)G V E W =,而由该无向赋权图的邻接矩阵W 我们可以求得每对顶点之间的最短路(求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可用Floyd 算法实现求解),最终建立最短路径长矩阵ij A 。

为达到优化目标,我们可根据最短路径长矩阵ij A 分别搜索出距离第一类学校不超过200米的标志点和距离第二类学校不超过400米的标志点,从而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同时确定最少配置的警员数。

4.3 对问题2的分析

问题2仍然是将警员执勤点的布设位置限定在95个标志点上,要求我们选择合理的执勤点位置,并给出方案的评价。

在问题1中,我们已经分析了如何求得最少警员数的思路,但并未具体分析最少人数警员的具体执勤点位置安排,而这样的可行方案将可能有很多种,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从多种配置最少警员的可行方案中寻求一种最优方案或较优方案;运用分支定界的思想,我们将能获得一种最优或多种较优执勤点布设方案。

因为求得的分配方案是在假设1(假设在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的条件下求得的,而实际中这一假设并不容易完全满足。于是,对于方案的评价,我们可以用计算机模拟仿真定量求出在学校险情的发生不满足假设1时,该分配方案缺少的警员数,从而来评价方案的优劣。

4.4 对问题3的分析

问题3要求将执勤点限定在道路上,重新确定所需的最少警员数和警员执勤点。尽管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道路上,大大增加了执勤点布设的灵活性,也利于求得更少人数的警员配置,但给布设方案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容易知道,每一条直线道路是由无数个连续的点组成的集合,但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一条直线道路看作按一定距离沿该直线道路分布的有限多个点组成。由此,我们可以在直线道路上增设若干标记点(足够多以满足求解精度要求),再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所有标记点上,这样就可把问题3转化为了问题1、2,只是问题3中标志点的数量要多,于是,模型3的模型建立也就迎刃而解了。

五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5.1 问题1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1.1 数据的预处理

⑴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ij d =(式5.1)

我们可以将标志点的坐标转化为各标志点间的距离,建立矩阵()9595

ij D d ?=。

⑵将所有的标志点从B ~Z ,1A ~1Z ,2A ~2Z ,3A ~3R 依次记为

1v ,2v ,…,k v ,…,95v ⑶由题图可得学校分类并标记如下表所示:

5.1.2 模型一的建立

⑴无向赋权图(,,)G V E W =的邻接矩阵 依据4.2节中问题分析的思路,我们首先由各标志点及标志点间的直线道路建立一个无向赋权图(,,)G V E W =,其权值取为i v 到j v 的直达距离ij w ,且有

ij ij d w ?=?∞

?

(,),(,)i j ij i j i j ij i j v v e v v E

v v e v v E =∈=?可直达,即不可直达即 (式5.2) 则可得无向赋权图G 的邻接矩阵9595()ij W w ?=:

11

11

(9595)

n m mn w w W w w ??? ?

=

?

??? ⑵每对顶点间的最短路径长

设ij a 为i v 到j v 的最短路径长,则由ij a 构成最短路径长矩阵(9595)()ij A a ?=:

11

11

9595

n m mn a a A a a ??? ?

=

?

??? ⑶目标函数的确定

设在标志点i v 配置警员i n 名,则目标函数为

95

1min i i n =∑ (式5.3)

⑷约束条件的确定

①设集合k AS 由所有与学校k sc (1,2,...,19)k =间最短路径长小于200米的标记点组成,则引入0-1变量ki b :

10ki b ?=??

i k i k v VS v VS ∈?时

(式5.4)

由于各类学校都要求警员接警后尽可能在1分钟之内到达,则k AS 中至少有一个标志点被配置了警员,即有约束条件一:

95

1

1ki i

i b n

=≥∑ (1,2,...,19)k = (式5.5)

②设集合k PS 由所有与第二类学校k sc (14,15,...,19)k =间最短路径长小于400米的标记点组成,则引入0-1变量ki c :

10ki c ?=??

i k i k v PS v PS ∈?时

(式5.6) 由于第二类学校还要求尽可能在2分钟之内能有第二名警员到达,则k PS 中至少有一个标志点被配置了警员,即有约束条件二:

95

1

2ki i

i c

n =≥∑ (14,15,...,19)k = (式5.7)

③标志点i v 处配置警员数i n 必须大于或等于0,即有约束条件三:

0i n ≥ (1,2,...,95)i = (式5.8)

④约束条件四:式5.4。 ⑤约束条件五:式5.6。 ⑸ 最终模型的确定

综上所述,我们建立问题一的数学模型如下:

obj :95

1min i i n =∑

95

195

11,(1,2,...,19)2,(14,15,...,19)..0,(1,2,...,95)0,10,1ki i i ki i i i ki

ki b n k c n k s t n i b c ==?≥=???≥=???≥=??=??=????

∑∑ 5.1.3 模型一的求解

⑴由式5.1所示两点间距离公式,利用MATLAB 进行简单的编程即可求得i v 到

j v 的距离ij d ,建立矩阵()

9595

ij

D d ?=。

⑵由式5.2可求得赋权邻接矩阵9595()ij W w ?=中所有元素的值。 ⑶由Floyd 算法求解i v 到j v 的最短路径长ij a 。

对于无向图,0A 是对称矩阵,即ij ji a a =。Floyd 算法又称插点法,其基本思想是:

递推产生一个矩阵序列01,,...,,...,k n A A A A ,该序列中(,)k A i j 表示表示从顶点

i v 到j v 的路径上所经过的顶点序号不大于k 的最短路径长度;计算时用迭代公式

111(,)min((,),(,)(,))k k k k A i j A i j A i k A k j ---=+,k 是迭代次数,,,1,2,...,i j k n =;最

后,当k n =时,n A 即是各顶点之间的最短通路值。

针对本问题,Floyd 算法求解i v 到j v 最短路的具体步骤如下:

step1:给矩阵(9595)()ij A a ?=和9595()ij R r ?=赋初值,令ij ij a w ←,ij r j ←,1k ←;

其中9595()ij R r ?=用来存放每对顶点之间最短路径上所经过的顶点的序号,k 为迭代次数。

step2:更新ij ij a r 和,对所有i j 和,若ik k j ij a a a +<,则i j i k k j a a a ←+,ij r k ←。 step3:若95k =,停止迭代,此时(9595)()ij A a ?=即为所求最短路径长矩阵;否则1k k ←+,转step2。

⑷根据最短路径长矩阵,利用MATLAB 搜索出所有集合k AS (1,2,...,19)k =和k PS (14,15,...,19)k =包含的元素,列成表格如下:

⑸模型的最终求解

在完成以上求解后,根据5.1.2中最终建立的模型,我们直接利用相应的数求解,得到结果

95

1min 20i i n ==∑

即至少需要20名警员,同时求解结果还给出了一种执勤点的布设方案,具体如表(4)所示。

5.2 问题2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2.1 模型建立前的具体分析 ⑴警员配置最少的执勤点布设方案

令集合k k k CS AS PS =(其中当1,2,...,13k =时,令k PS =?)。 ①第一种情况:

由表(2)及表(3)可得k CS (1,2,...,19)k =中两两无交集的集合所对应的学校,如表(5)所示。对于这种情况的学校,我们可以单独讨论为其配置警员。

为满足约束条件(式5.5)、(式5.7),对于上表中列出的11个学校,我们至少需要安排12名警员,其中必须在B,S,K1,N1,G2,N2,R2,X2,I2,P3,P2对应的

k AS 集合中的一个执勤点安排一名,并另在P2对应的k CS 集合中的一个执勤点

安排一名,故一共可得到123232242224608l =?????????=种布设方案。 完成学校B,S,K1,N1,G2,N2,R2,X2,I2,P3,P2的警员配置后,我们再对尚未讨论的学校做如下分类: ②第二种情况:

表(6)中给出的学校对应的k CS 集合间有交集,但与其它学校对应的k CS 无交集。对于这种情况的学校,我们依然可以单独讨论为其配置警员。

为满足约束条件(式5.5)、(式5.7),下列学校至少需要3名警员提供安全保障,其中分别在B2,I2对应的k AS 中的一个执勤点安排一名,在B2,I2对应的

k PS 的交集中安排一名,故一共有2224l =?=种布设方案。

③第三类情况:

表(7)中给出了在第一、二种情况中未作讨论的学校,这些学校对应的k

CS 集合间关系较为复杂。

在第一、二种情况的讨论中,我们知道必须给B,S,K1,N1,G2,N2,R2,X2,I2,P3,P2,B2,I2这13所学校单独配置15名警员,而在问题一中我们求得所需最少的警员数为20,因此,表(7)中的6所学校所需警员数为5。通过进一步的分类枚举我们得到共有342l =种布设方案。

综合上述3种情况的讨论,我们得知警员配置最少情况下(即总共配置20名警员)执勤点布设方案共有123774144l l l l =??=种。因此我们接下来的目标就是要从这774144种可行方案中寻求出最优方案,而首先我们就需要引入合理的优化指标。

⑵优化警员配置指标的引入和量化

由本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知,我们可以在实现最少警员配置的前提下增设优化目标,以筛选出较优或最优的方案。

题中各类学校都要求警员接警后尽可能在1分钟之内到达,第2类学校要求尽可能在2分钟之内能有第二名警员到达。显然,警员接警后能越早到达险情现场越好,也就是说执勤点的布设应该尽可能接近其所辖学校。

假设一个执勤点可管辖(1)p p ≥个学校。当1p =时,显然将执勤点布设在该学校所在的标志点最好(此时,执勤点到其所辖学校的距离为0);当1p >时,

则要综合考虑,布设在到这p 个学校都较近的标志点,但为简化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我们认为当该执勤点布设在到这p 个学校的最短路径长之和最短时,布设方案最优。

设所有的执勤点到其所辖学校的最短路径长之和为f ,则我们可将f 作为警员配置的优化指标;f 越小,布设方案越优。

因此,我们将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增加一个优化目标,即:

min f

5.2.2 双目标模型的建立 ⑴0-1变量

⑵目标函数的确定 ①目标函数一

由式(5.3)得到:

95

1min i i n =∑

②目标函数二

设i v 到学校k sc 的最短路径长为ik a ,并引入0-1变量ik g :

01ik g ?=?? i k i k v sc v sc 被布设为一个可管辖学校的执勤点未被布设为一个可管辖学校的执勤点1,2,3,...,95i =()

(式5.9) 则得目标函数二:

95

1

min min ik ik i f g a ==∑ (1,2,...,19)k = (式5.10)

⑶约束条件的确定

由(式5.4)~(式5.9)可得约束条件:

95

195

11,(1,2,...,19)2,(14,15,...,19)..0,(1,2,...,95)010101ki i i ki i i i ki ki ik

b n k

c n k s t n i b c g ==?≥=???≥=???≥=?

?=?

=??=?∑∑或或或

⑷模型二的确定

由上述建立步骤,我们最终得到双目标规划模型如下:

:obj 95

1min i i n =∑

95

1

min min

ik

ik i f g

a ==∑ (1,2,...,19)k =

95

195

1

1,(1,2,...,19)2,(14,15,...,19)..0,(1,2,...,95)010101ki i i ki i i i ki ki ik

b n k

c n k s t n i b c g ==?≥=???≥=???

≥=?

?=?

=??=?∑∑或或或 5.2.3 模型二的求解 ⑴模型二求解的分析

模型二是一个多目标规划模型,虽然可将其转化为单目标函数进行求解,但

ik g 的值难以一一确定或由软件求解,这给最终模型的求解带来很大的困难。

由于目标二要求在达到目标一的前提下实现,而在模型一的建立与求解过程中我们已经求得95

1min 20i i n ==∑。对于目标二的实现,我们结合5.2.1节第⑴部分

的分析可知,在该部分所讨论的3种情况下的学校的执勤点布设相互独立,因此我们可以对三种情况下的学校分别独立求解出最优布设方案,最终即得到20个执勤点布设的最优方案。

在5.2.1节第⑴部分讨论的3种情况中:

①对于第一种情况,由于各可行的执勤点执都只能管辖一个学校,因此,对于该情况下的每一个学校我们都能很容易的搜索出最优的执勤点布设方案。

②对于第二种情况下的4种布设方案,通过枚举法就可很快求出最优布设方案。

③对于第三种较复杂的情况,我们已经利用枚举法计算出总共有42种可行方案,同上,采用枚举法我们可以确定出最优布设方案。 ⑵模型二的求解

①由表(5)及在模型一中求得的最短路径长矩阵(9595)()ij A a ?=,我 们可以确定第一种情况中的最优布设方案,如表(8)所示。

②对于第二种情况下的4种布设方案,通过枚举法就可很快求出最优布设方案,具体如表(9)所示。

③对于第三种情况下的42种布设方案,通过枚举法求得最优布设方案,具体如

表(10)第三种情况中执勤点的最优布设方案

④综上所求,得到20个执勤点的最优布设方案,具体如表(11)所示。

也可将表(11)该写为如表(4)所示的情形,具体见表(12)。 图(5.1)中用小三角形标记出了执勤点最优布设方案的位置。

图5.1 警员配置最少情况下的执勤点最优布设方案

5.2.4 方案的评价和计算机模拟检验

⑴在上一节中我们给出了模型二的执勤点最优布设方案,然而,我们是在假假设1(假设在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的前提下求得的;而实际情况中,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的时间间可能会很短,一旦这样的情况出现,该警员将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到达其中的一个险情现场。如果各类学校各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险情,则多名警员的辖区内将可能同时出现两起险情(或两起险情发生间隔很短),这样,整个分配方案将出现警员不足的现象。我们定义需求警员数和缺警数的概念如下:

设01k sc ?=??k k sc sc 第一类学校未发生险情时的状态

第一类学校发生险情时的状态(1,2,...,13)k =

02k sc ?=??k k

sc sc 第二类学校未发生险情时的状态

第二类学校发生险情时的状态(14,15,...,19)k =

当学校k sc 以一定的概率发生险情时,第一类学校需求警员数1Demand 和第二类学校需求警员数2Demand 分别为

13

11k i Dmand sc ==∑ (1,2,

,13

k = 19

14

2k i Demand sc ==∑(1,2,

,6)k =

则总的需求警员数Demand 为

12Demand Demand Demand =+

而每当有一名警员到达发生险情学校k sc 时,将k sc 的值减去1。当所有警员都已出动后,重新计算13

1

k i sc =∑和19

14

k i sc =∑,得到第一类学校缺警数1Lack 和第二类

学校缺警数2Lack 分别为

13

11k i Lack sc ==∑ (1,2,

,13)k =

19

14

2k i Lack sc ==∑(1,2,

,6)k =

则最后得到总的缺警数Lack 为

12Lack Lack Lack =+

⑵下面,我们将采用蒙特卡罗(Monte-Carlo )模拟方法,求各警员辖区内可能同时出现多起险情(或多起险情发生间隔很短)时该分配方案总的缺警数。

设第一类和第二类学校发生险情的概率(1)P 和(2)P 分别为

1(1)P p =,2(2)P p = 12(0,1)p p ≤≤

进行系统模拟的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列出与系统有关的模拟因素。

实体:①学校

特征一:01k sc ?=?? k k

sc sc 学校未发生险情时的状态

学校发生险情时的状态 (1,2,...,19)k =

特征二:1(1)P p =,2(2)P p = 12(0,1)p p ≤≤

②警员:0()1Police i ?=?? 警员在原地待命

警员到学校处理险情

(1,2,

,20)i =

③缺警数:式(5.11)

活动:各警员前往所辖学校中险情发生现场

事件:某学校发生险情,其对应的执勤警员在规定时间内前往处理

初始状态:0k sc = (1,2,...,19)k =,()0Police i = (1,2,,20)i =

0Demand =,0Lack = 其次,确定系统的运转规则。

一旦()Police i 所管辖学校发生险情,警员()Police i 立即前往。当()Police i 所辖多个学校同时发生多起险情时, 他将优先前往人数较多的第二类学校,若发生险情的学校种类也相同,则前往序号较小的学校。

接着:作出模拟过程的流程图,如图(5.2)所示。

最后:根据设定概率(1)

P产生随机数开始模拟。

P和(2)

通过设定不同的(1)

P、(2)

P变化而变化的

P,我们得到缺警数随(1)

P和(2)

图像如图5.3所示。模拟多次,从其中选出几组具有代表性的概率值及其对应平均缺警数,如表(13)所示。

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但求得的最优分配方案能够较好的应对同一警员辖区内可能同时发生多起险情的情况。

图5.2 模拟流程

5.3 问题3的模型建立与求解 5.3.1 模型三建立前的分析 ⑴模型建立和求解的困难

问题3不在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执勤点,而是限定在道路上,这大大增加了执勤点布设的灵活性,将有利于求得更少人数的警员配置。问题3的基本要求仍然不变,即为:①各类学校都要求警员接警后尽可能在1分钟之内到达;②第2类学校要求尽可能在2分钟之内能有第二名警员到达。

因此,我们的任务就是在限定的道路上布设执勤点及警员,在满足上述基本要求下达到配置最少警员数的目标。

尽管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道路上,大大增加了执勤点布设的灵活性,也利于求得更少人数的警员配置,但给布设方案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⑵模型的转换 显然,每一条直线道路是由无数个连续的点组成的集合,但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将一条直线道路看作按一定距离沿该直线道路分布的有限多个点组成。由此,我们可以在直线道路上增设若干标记点(足够多以满足求解精度要求),再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所有标记点上,这样就把问题3转化为了问题1、2,只是问题3中标志点的数量要多,于是,模型3的模型建立也就迎刃而解了。

⑶标志点的合理增设

标志点的增设首先要保证模型转换后求解结果的精度,如果我们设定50米为可接受执勤点布设位置的精度误差,那么,在完成标志点的增设后,对任意两个相邻的标志点i v 和j v ,必须有(,)50ij i j e v v =≤米。

由于执勤点只能布设在满足基本要求①和②的标志点上,故只需在满足基本要求①和②的道路段上增设执勤点。 5.3.2 模型三的建立

设在满足可接受精度要求下,我们进行标志点的合理增设,最终总共得到v 各标志点,重新对所有的标志点依次标记为1v ,2v ,…,v v 。

同模型一得建立过程,我们得到模型三(其中各符号代表的意义同模型一):

:obj 1min v

i i n =∑

111,(1,2,...,19)2,(14,15,...,19)..0,(1,2,...,)0,10,1v

ki i i v

ki i i i ki

ki b n k c n k s t n i v b c ==?≥=???≥=???≥=??=??=????

∑∑

5.3.3 模型三的求解 ⑴模型求解的分析

由模型一的求解可知模型三可直接由LINGO 或MATLAB 编程求得所需最少警员数及一种或多种执勤点的布设方案。

然而,由于增设了标志点,首先我们必须求得新增标志点的坐标,在求得新的最短路径长矩阵()ij v v A a ?=;而模型求解的最大阻碍就来至新增标志点坐标的确定,因为这一过程难以由计算机编程实现,而人工计算的数据量是非常大的,特别当要求的布设精度较高时。

我们采用了分类讨论的解法大致确定每一执勤点的布设位置。

(2)

首先根据公式

d =

计算出各学校间的距离,形成矩阵()

1919

ij E e ?=,ij e 表示学校i u 到j u 的距离。根

据学校间的距离分为三种情形:

情形一:距离小于400米的学校,建立邻接矩阵

1111

j i ij p p P p p ?? ?=

? ???

1,,19,1,

,19i j ==,其中ij p 表示i u 到j u 的距离。在距离小于400米的两学校

间设置执勤点,即满足警员在一分钟之内可以到达各学校。若没有与该学校间距

小于400米的学校,则可以 在学校及其附近小于200米的道路上设置执勤点。

情形二:距离小于600米的学校,建立邻接矩阵

1111

Q=j i ij q q q a ?? ? ? ???

1,,13,1,

,6i j ==,其中ij q 表示第一类学校i f 到第二类学校i g 的距离。在距离

小于600米的两学校间设置执勤点,其位置设立在距离第二类学校400米的道路

上。

情形三:距离小于800米的学校,建立邻接矩阵

1111

j i ij r r R r r ?? ?=

? ???

1,,6,1,

,6i j ==,其中ij r 表示第二类学校i g 到第二类学校j g 的距离。在距离

小于800米的两学校间设置执勤点,其位置设在两学校中间道路上。 对于三种情形,我们分别讨论

对于情形一,只有学校W 与Z 、1E 与1G 之间的距离小于400米,可以在中间设置执勤点,其他执勤点设在其余15个学校或其附近200米之内,共设17个执勤点。

对于情形二,在情形一的基础上,找出第一类与第二类小于600米的学校:

1K 与1G ,1N 与2B ,1U 与1E ,故在求解情形一时,第一类学校1K 、1N 、1U 的执勤

点仍满足第二类学校1G 、2B 、1E 在两分钟内有第二名警员到达的条件。

对于情形三,只有学校1E 与1G 满足要求,但学校1E 与1G 已经满足条件,故只要在学校J 、2I 、2P 附近400米分别设置一个执勤点就可以满足条件(执勤点与学校所在位置重合),共3个。

六 模型的评价和改进

(1) 对于问题1我们综合运用图论的相关知识,借助Floyd 算法,构造了最短

A。再根据题意,建立0-1规划模型。最后借助LINGO软件路径长矩阵

ij

编程求解,得到最少警员数为20。

(2)对于问题2,我们采用分类讨论逐层分析的方法,确定了在警员数为20 的情况下的分配方案数量。然后又创造性的引入了评价标准f,最终确定了最优的分配方案,并通过蒙特卡罗模拟检验评价了方案的优劣。

(3)对于问题三,我们采用两种解法求解。第一种方法运用集合的思想,先考虑执勤点的集合为独立集合的9个学校,再考虑剩余的10个学校,大大降低了解题的难度;第二种方法采用分情况讨论的办法,将所有学校的情况分为三类考虑,便于讨论和求解。通过这两种方法,我们求得最少警员数为20,最少执勤点数为17的结果。

(4)本模型的优点是计算步骤清晰,充分利用了软件资源,且从问题出发,分析了应该考虑的各种情况,建立了一般的数学模型,较好的解决了此类实际问题。同时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及方法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可用于如何对城市消防设施,红十字急救物资等进行合理布置的问题。

七参考文献

[1] 甘应爱《运筹学》清华大学大学出版社 2007

[2]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3] 姜启源《数学模型》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 谢金星《优化建模与LINGO/LINDO软件》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5] 韩明《数学实验(MALTLAB版)》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6] 王建卫《MATLAB7.X程序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7

[7] 韩中庚《数学建模方法及其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8] 徐全智《数学建模》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八附录

附录1

问题一的程序:

程序一(MATLAB)

B=zeros(95,95);

A=Ta.*250;

for i=1:95

for j=1:95

B(i,j)=sqrt((A(i,1)-A(j,1))^2+(A(i,2)-A(j,2))^2);

end

end

程序二(MATLAB)

b1=zeros(95);

c1=zeros(95);

b2=zeros(95);

c2=zeros(95);

a=xlsread('sj.xls');

for i=1:95

for j=1:95

if a(i,j)<200

b1(i,j)=1; b2(i,j)=a(i,j);

end

if a(i,j)<400

c1(i,j)=1;

c2(i,j)=a(i,j);

end

end

end

b3=[b1(:,1) b1(:,9) b1(:,18) b1(:,22) b1(:,25) b1(:,30) b1(:,32) b1(:,36) b1(:,39) b1(:,46) b1(:,53) b1(:,58) b1(:,60) b1(:,65) b1(:,67) b1(:,69) b1(:,75) b1(:,86) b1(:,93)];

c3=[c1(:,9) c1(:,30) c1(:,32) c1(:,53) c1(:,60) c1(:,67)];

程序二(LINGO)

model:

sets:

number/1..95/:x;

school1/1..19/:s1;

school2/1..6/:s2;

link(number,school1):b;

links(number,school2):c;

endsets

data:

b=@file('b.txt');

c=@file('c.txt');

enddata

min=@sum(number(i):x);

@for(school1(j):@sum(number(i):b(i,j)*x)>1);

@for(school2(j):@sum(number(i):c(i,j)*x)>2);

End

问题二的程序(MATLAB)

for k=1:1000

a=rand(1,5);

for i=1:5

if a(:,i)<=1

a1(:,i)=2;

else

end

end

b=rand(1,2);

for i=1:2

if b(1,i)<=1

b1(1,i)=1;

else

b1(1,i)=0;

end

end

c=[b1 a1];

A=zeros(1,7);

if c(1,1)==1

A(1,1)=1;

c(1,1)=c(1,1)-1;

end

if c(1,2)==1

A(1,2)=1;

c(1,2)=c(1,2)-1;

end

if c(1,3)==2

A(1,3)=1;

A(1,4)=1;

c(1,3)=c(1,3)-2;

end

if c(1,4)==2

if A(1,3)==0

A(1,3)=1;

c(1,4)=c(1,4)-1; end

A(1,5)=1;

c(1,4)=c(1,4)-1;

end

if c(1,5)==2

if A(1,1)==0

A(1,1)=1;

c(1,5)=c(1,5)-1; end

A(1,6)=1;

c(1,5)=c(1,5)-1;

end

if c(1,6)==2

if A(1,2)==0

警察系各专业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警察系各专业毕业论文备选题目 一、心理矫治 1.谈监狱人民警察的心理压力与调适 2.监狱罪犯矫治工作中警察素质因素分析 3.谈罪犯心理矫治人员职业品质 4.谈有效矫治罪犯心理人员应具备特点 5.谈罪犯心理矫治人员权利与义务 6.谈犯罪即障碍理论对罪犯矫治的影响 7.从情绪认知理论谈罪犯矫治过程中须注意的问题 8.论情绪分析理论在罪犯矫治中的运用 9.论社会交换理论在心理咨询实践中的运用 10.从精神分析人格结构理论分析罪犯心理形成因素 11.不同服刑阶段罪犯心理特点的分析 12.行为人中心理论在罪犯心理矫治中的运用 13.谈罪犯心理矫治机构的建构 14.谈心理矫治过程中罪犯权利 15.如何进行罪犯心理档案管理 16.罪犯心理矫治过程中分类方法初探 17.谈罪犯心理预防干预 18.谈罪犯心理教育方法 19.罪犯心理评估内容

20.刑罚对罪犯的心理影响 21.论刑罚的心理基础 22.论刑罚感受度 23.吸毒违法行为的心理矫治方法 24.家庭暴力的心理矫治方法 25.网络成瘾的心理矫治方法 26.论犯罪的心理基础 27.论犯罪心理的犯罪学基础 28.论犯罪心理的心理学基础 29.论犯罪心理成因分析 30.论犯罪心理形成与发展分析 31.论犯罪心理动机分析 32.犯罪现场心理痕迹分析 33.犯罪不同阶段的心理活动 34.犯罪人在不同情境中的心理状态 35.犯罪人在不同诉讼阶段的心理活动 36.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37.犯罪心理预防策略 38.犯罪心理侦查策略 39.犯罪心理审讯策略 40.常形犯罪心理矫治策略 41.证人心理分析

1.

2.论劳动教养管理的原则 3.论劳动教养“三段管理”的特色 4.论广东省“三段分级管理”的特色 5.论财产型劳教人员的管理 6.邪教型劳教人员的行为特征及管理对策 7.论未成年劳教人员的管理 8.论在劳教执行中的文明管理原则 9.论严格管理与文明管理的界限 10.论“三试”在劳教执行中的运用 11.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行为特点及管理对策 12.当前劳动教养的法律完善、制度探索及改革 13.论女性劳教学员的行为特点与管理对策 14.谈谈对戒毒模式的思考 15.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的认识 16.对戒毒康复的一些思考 17.对社区戒毒的思考 18.如何对青少年进行禁毒教育 19.试论戒毒康复所的戒毒康复模式 三、狱政管理 1.在押罪犯的权利保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研究 3.现代化文明监狱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4.监狱的设置、类型、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当前罪犯服刑中的心理、行为特点及改造对策研究 6.不同类型罪犯的分类管束对策研究 7.罪犯心理矫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8.罪犯教育改造工作的改革研究 9.当前狱内犯罪的特点和对策研究 10.狱情调研的实践研究 11.狱内犯罪预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2.监狱安全管理的机制建设研究 13.“自报名”罪犯研究 14.加强监狱执法监督的意义及途径 15.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中的问题及对策 16.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17.当前监狱刑罚执行工作中的问题及具体对策 18.刑事执行一体化的必要性及意义 19.监狱行刑社会化的意义、整体思路及具体措施 20.在依法执行刑罚的前提下,我国监狱生产的定性、定位及其发展方向 2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监狱生产遇到的困难及摆脱困境的设想 22.监企分开背景下罪犯劳动改造的定位与实践 23.当前确保监管秩序长期稳定的治本性措施

应届2020毕业季警察毕业论文题目

警察毕业论文题目 警察中国百姓的守护者之一,致力于保护群众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每一年都有大量的热血青年从警校毕业,前往中国各个大小城市的派出所,公安局进行工作,下面是一些由学术堂整理出来的一些警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为各位热血青年带来帮助。 警察毕业论文题目一: 1、警察权的异化与控制研究 2、贵州省公安厅警察训练总队培训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3、武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正规化建设路径探索 4、重大刑事案件中精神病人处遇程序透视与重构 5、论警察进攻型执法行动的一般原则 6、江苏省监狱警察教育培训的研究 7、人民警察权益保障制度研究 8、派出所调解纠纷研究 9、庄河市公安局应对涉警网络舆情危机研究 10、我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武器制度的法律思考 11、唐山市交通警察业余体育锻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12、基层民警参与非警务活动研究 13、袭警行为入刑之评判 14、中国公安机关警察心理健康状况的元分析 15、温州公安微警务运作中警民关系问题研究 16、缉私警察培训机制创新研究 17、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研究 18、基于法治视野下的我国基层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的研究 19、二战后美国纽约市警察渎职现象研究 20、河南省公安民警素质提升问题研究 21、黔西南州交通警察绩效考核系统分析与设计 22、沈阳市公安局警力资源配置项目管理研究 23、欠发达地区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角色定位 24、论新型警民关系构建中的警务公开变革 25、警察正当防卫问题研究 26、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法治保障 27、试论我国警务督察制度之完善 28、检察机关警务部门警务管理机制研究 29、巡逻警察执法工作的相关问题研究 30、广州边检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研究 31、老挝警务系统人员培训制度完善研究 32、云南省XX监狱技术防范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33、人民警察枪支配备使用中的问题与法律对策研究 34、法律诊所在警察院校应用研究 35、警察行政协助制度比较研究及其借鉴 36、基层警察工作满意度与组织承诺的关系研究 37、中国警务枪械使用法律问题研究 38、我国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研究 39、论法治视野下的警察权建设 40、检察权运行司法化研究

当前我国警力不足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警力不足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流、物流、信息流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境内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因素等给公安工作提出了许多新问题, 特别是治安形势的不断变化和警力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当前我国警力不足的原因并不仅仅是公安机关自身的问题,也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而是由各种复杂的因素所造成的,警力不足的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前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更影响了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本文试对当前我国警力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得出解决我国警力不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警力不足原因对策 一、警力的概念 警力,从习惯意义上理解仅是代表警察的数量,但是从深层次意义上理解,警力代表着警察的素质以及警察的组织指挥、装备、后勤保障等因素的总和。警力是指依据有关法律法规, 系统地进行社会安全控制的社会力量。既包括警察的数量, 又包括警察的素质、对警察的组织指挥、警察装备、后勤保障等多种因素。警力是公安机关得以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 它不仅关系公安机关的可持续发展, 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安居乐业。 二、当前我国警力不足的原因 警力不足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而且要引起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目前影响我国警力不足的原因有着复杂的社会、经济、当前的国内外形势等诸多因素,是各种内外因素交错而成的。

(一)影响我国警力不足的外部因素 1 、我国治安形势日趋严峻 当前,中国仍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财物和信息流动频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社会管理和治安防控却相对滞后,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外来暴力、色情等腐朽文化渗透等原因,滋生和诱发违法犯罪的因素增多,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并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总量增加,恶性程度提高,社会危害性加大,隐蔽性增强;犯罪手段升级,智能化程度提高;黑恶势力犯罪仍然存在,犯罪组织化趋势明显,抢劫、盗窃等侵财犯罪和涉毒犯罪居高不下;犯罪人员呈现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犯罪比例上升等。这无形中也增加了公安机关和民警的负担,公安工作量的加大和负担的增加彰显出了我国警力的不足。 2执法要求越来越高 2012年3月14日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强制措施、侦查和审判制度作重大修正,并新增四个特别程序,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贯彻始终。这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发展和进步,也给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工作带来重大挑战。这些情况在基层派出所反映地尤为明显,办案的时间比以往更长,此外严禁刑讯逼供在某种程度上也对提高办案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间接地削弱了警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公众素质、文化水平及法制观念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执法和服务的要求水平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基层执法民警必须提高执法水平和服务质量,然而许多办案民警还没有完全过渡过来,不适宜当前的执法环境,导致办案效率低,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警力的下降。 3、警力编制不足

数学建模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模型

交巡警服务平台设置与调度方案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问题. 对于问题一,首先,运用Floyd算法结合Matlab软件得出了区域A各个节点之间连通的最短路径.引入0-1决策变量建立以平均出警时间最短为目标函数,以3分钟不能到达案发现场的总数最小为约束条件的线性优化模型,得出各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管辖范围(见文中表1).其次,通过分析重大突发事件发生时交巡警服务平台调度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以平均出警时间最小,各个服务平台的工作量均衡为目标函数,以一个平台的警力最多封锁一个路口和3分钟内不能到达案发现场总数最小为约束条件的双目标0-1规划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改进,用Lingo软件对改进模型进行求解,得出A区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合理的调度方案(见文中表3).最后,考虑到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情况,建立了以平均出警时间最小,各个服务平台的工作量均衡为目标函数的规划模型,得出需要增加四个交巡警服务平台,分别为节点28,29,38和39. 针对问题二,首先,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全市各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标权重,运用TOPSIS 算法建立多目标决策分析模型,得出其各区交巡警平台设置方案优劣次序为:A>C>F>B>D>E,并给出合理建议. 其次,建立了以交巡警到达犯罪嫌疑人逃离最长路径所需最短时间为目标函数的多元线性优化模型,并采用由内到外逐圈围堵法,直到搜捕到嫌疑犯为止,得出其最佳围堵方案(见文中表6).关键词0-1规划模型;交警服务平台;综合评价指标;TOPSIS算法 一、问题重述 “有困难找警察”,是家喻户晓的一句流行语.警察肩负着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些职能,需要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道和重要部位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每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职能和警力配备基本相同.由于警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地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是警务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课题. 根据某市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相关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下面的问题: (1) 附录1中的附图1给出了该市中心城区A的交通网络和现有的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情况示意图,相关的数据信息见附录.请为各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使其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尽量能在3分钟内有交巡警(警车的时速为60km/h)到达事发地.对于重大突发事件,给出合理的调度方案,使A区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警力资源对进出该区的13条交通要道实现快速全封锁(实际中一个平台的警力最多封锁一个路口).根据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工作量不均衡和有些地方出警时间过长的实际情况,拟在A区内再增加2至5个平台,确定需要增加平台的具体个数和位置. (2) 针对全市(主城六区A,B,C,D,E,F)的具体情况,按照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原则和任务,分析研究该市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设置方案(参见附录)的合理性.如果有明显不合理,请给出解决方案. 如果该市地点P(第32个节点)处发生了重大刑事案件,在案发3分钟后接到报警,犯罪嫌疑人已驾车逃跑.为了快速搜捕嫌疑犯,给出调度全市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资源的最佳围堵方案. 二、问题分析 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人民生活幸福、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切实加强治安管理的工作成为我国政府及广大公安机关干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预警系统的重要性越发突出.所以,交巡警在控制社会治安问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针对问题一,首先,已知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在该市中心城区A的交通网络中的设置情况,可以运用图论的思想把题目转化为在一定的时间内求最短路径的问题,计算最短路径的经典算法通常有:Dijkstra算法、Bellman算法和Floyd算法.其中求图中所有的最短路径适合使用Floyd算法.根据题目要求,先求出图中所有节点之间的最短路径,然后通过现有的20个服务平台进行筛选,得出它们各自的管辖范围,为此可以采用Floyd算法求最短路径.其次,要保证每个区域划分后,所包含最长路径小于等于三分钟车程,即交巡警到其管辖范围内最远距离应尽量小,以缩短接到报警后到达现场的时间.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湖南工业大学 课程设计 资料袋 学院(系、部)2011~2012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图论及其应用指导教师职称 学生姓名ake555 专业班级学号 题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成绩起止日期2013 年6月16 日~2013 年 6 月21 日 目录清单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学年第2学期 学院专业班级 课程名称:图论及其应用 设计题目:交警服务平台和调度设计问题 完成期限:自2013 年 6 月16 日至2013 年 6 月21 日共 1 周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系(教研室)主任(签字):年月日

图论及其应用课程设计说明书 2013年6 月21 日 目录

一、问题描述 (5) 二、模型假设 (6) 三、符号说明 (6)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6) 五、模型评价 (15) 六、体会心得 (16) 七、参考文献 (16) 八、附件 (16)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的优化模型 一问题描述 随着人们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的质量的提高,安全意识以深入人心,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警察对社会稳定起着巨大的作用

.警察肩负着刑事执法、治安管理、交通管理、服务群众四大职能。为了更有效地贯彻实施这些职能,需要在市区的一些交通要道和重要部位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每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职能和警力配备基本相同。由于警务资源是有限的,如何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与需求合理地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各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警务资源是警务部门面临的一个实际课题。 试就某市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相关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研究下面的问题:问题一:附件1中的附图1给出了该市中心城区A的交通网络和现有的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情况示意图,相关的数据信息见附件2。要求为各交巡警服务平台分配管辖范围,使其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出现突发事件时,尽量能在3分钟内有交巡警(警车的时速为60km/h)到达事发地。 问题二:对于重大突发事件,需要调度全区20个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警力资源,对进出该区的13条交通要道实现快速全封锁。实际中一个平台的警力最多封锁一个路口,通过求解给出该区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合理的调度方案。 问题三:根据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工作量不均衡和有些地方出警时间过长的实际情况,拟在该区内再增加2至5个平台,通过分析计算需要增加平台的具体个数和位置。 问题四:针对全市(主城六区A,B,C,D,E,F)的具体情况,按照设置交巡警服务平台的原则和任务,分析研究该市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设置方案(参见附件)的合理性。如果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给出解决方案。 问题五:如果该市地点P(第32个节点)处发生了重大刑事案件,在案发3分钟后接到报警,犯罪嫌疑人已驾车逃跑。为了快速搜捕嫌疑犯,请给出调度全市交巡警服务平台警力资源的最佳围堵方案。 二模型假设 1.出警时道路恒畅通(无交通事故、交通堵塞等发生),警车行驶正常;2.在整个路途中,转弯处不需要花费时间; 3.假设逃犯驾车逃跑的车速与警车车速相当 三符号说明

公安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附件三公安管理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实际论题可在论题规定范围内适当缩小和变通) 1.论权利时代的公共治理与公安政策; 2.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政策分析; 3.论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对公安行政管理的影响; 4.论公安管理效率增进的途径与方法; 5.论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 6.论公安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7.论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思路与发展战略; 8.如何建立高绩效的公安行政管理组织; 9.论如何在公安机关建立绩效责任制; 10.试论公安行政文化; 11.浅论公安机关组织结构的创新; 12.论如何实现公安行政治理理念变革; 13.试析公安行政文化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14.公安行政管理运行机制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5.论公安机关实现执法为民的制度建设; 16.试论公安行政现代化; 17.如何提高公安行政效率; 18.试评析近年来公安队伍自身建设效益情况;

19.论公共安全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建立; 20.公安机关如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 21.公安行政组织如何协调好外部关系; 22.试论公安行政权威重塑; 23.如何实现对公安领导者权力的监控; 24.论在警察管理实践中的激励运用; 25.论公共安全应急机制建设; 26.论“以人为本”理念对公安行政的影响与作用; 27.试析行政许可法对于公安行政的意义; 28.基层公安机关勤务制度分析; 29.影响公安队伍规范化建设的因素及措施; 30.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公安管理工作的作用; 公安机关实施目标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31. 32.公安机关实行交流制度的地位、作用; 33.试析公安机关实行轮岗制度; 34.关于公安机关优抚制度的思考; 35.公安机关人才选拔机制思考; 36.论公安机关实现执法为民的制度建设; 37.近年来公安机关从严治警的效果评价研究; 38.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评机制研究; 39.论警察职业资格的标准和认定形式; 40.试论公安机关人才选拔机制建立与完善;

自考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自考公安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1、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效能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2、公安机关大接访工作效果分析 3、公安派出所警务治理机制研究 4、试论基层公安机关走出经费保障困境的长效机制 5、试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模式 6、跨地区、多警种的警务协作模式研究 7、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设想 &关于公安机关警务协作中的统一指挥问题研究 9、试论城市化进程中警察职能演变 10、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与犯罪防备绩效 11、试论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战略 12、论警察巡逻体制创新 13、从公共管理视角谈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16、警务责任工作机制研究 17、论公安机关服务理念与勤务制度创新 21、论奖励激励在警察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22、基层公安机关勤务制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24、论警察激励机制的构建 25、关于基层公安机关管理层级设置的思索

26、论提高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工作质量的途径 27、论提高基层公安实战部门绩效的工作机制 28、论公安经费开支的监督 29、论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 30、试析公安机关的政府采购管理 31、浅谈公安机关警务保障体系的完善 32、当前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与现实需求分析 33、论适应国家财政改革的公安财务管理 34、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35、浅析当前公安机关装备保障与使用 36、节约型公安机关建设之研究 37、试论公安装备配备的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38、公安机关执行新财政收支科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9、试论公安装备配备标准体系 40、论岗位责任制对公安管理的作用 41、当前公安机关推行目标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45、论质量管理在公安机关的应用48、关于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工作绩效的评价50、如何构建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长效机制51、浅谈公安机关组织结构改革与创新 54、社区民警角色分析与工作技能要求 55、我国社区警务发展模式比较研究

警力分布模型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警力分布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江西财经大学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江恒 2. 翁晓柳 3. 周欢祥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打印并签名):数模组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统一编号(由赛区组委会送交全国前编号):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警力的分布 摘要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中小学生被犯罪分子砍杀的恶性杀人事件。为了维护广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某市公安部门要将学校安保工作纳入综合控制体系,加强社会嫌疑人员监控与防范。这就需要在学校附近道路上安排警员执勤点,以做好应急处置工作,对学校险情进行快速反应,及时处置。 本文要解决的就是19个学校以及周边各个路段的警力分布问题,从而在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正常进行的条件下,使得所安排的警力人数最少,并且使警员在遇到险情时能尽快赶到事发现场。 根据附件中的各点的坐标和图中所给的各标志点之间的相邻关系,我们求得任意两个相邻标志点的距离,再用Floyd算法求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在此基础上,我们遍历出与每个学校的距离小于0.8个单位的标志点和与二类学校小于1.6个单位的标志点,再决策出至少需要多少位警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 如下是我们所决策出的警员的执勤点方位示意图: 钻石点的位置即为警员的执勤位置,绿色点表示第一步所满足警员最少时的分布点,红圈中的蓝色点表示优化后使得所有警员行程时间总和最少时的点的分布(蓝点仅表示红圈内的绿色点的变动,红圈外绿色点的位置无变化)。 在研究执勤点不限定在标志点的问题时,我们把学校与学校间的可行道路作为研究对象,使得警员在道路上可以兼顾道路两头的学校,同时使得警员人数尽可能的少。运用线性规划和0—1规划的方法,我们得出上图中W与Z, E1与G1, K1与G1, N1与B2, U1与E1, J与G1, B2与I2这些学校之间的道路上需设置执勤点。 最后,我们对得出的结果一一检验,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对警员的安排恰到好处,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有限的人力资源。 关键字:警力分布 Floyd算法线性规划优化决策

公安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公安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公安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公安毕业论文题目大全 1、基层公安机关警务效能现状与改进对策研究 2、公安机关大接访工作效果分析 3、公安派出所警务管理机制研究 4、试论基层公安机关走出经费保障困境的长效机制 5、试论公安管理体制改革思路与模式 6、跨地区、多警种的警务协作模式研究 7、基层公安机关机构改革的设想 8、关于公安机关警务协作中的统一指挥问题研究 9、试论城市化进程中警察职能演变 10、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与犯罪预防绩效 11、试论农村警务改革与发展战略 12、论警察巡逻体制创新 13、从公共管理视角谈社区警务的发展模式 14、论新世纪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的途径 15、论警察权力的道德约束机制 16、警务责任工作机制研究 17、论公安机关服务理念与勤务制度创新 18、试论构建服务型公安机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19、论公安民警人性化执法 20、关于公安民警实践执法为民思想的思考 21、论奖励激励在警察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22、基层公安机关勤务制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

23、试论对公安领导者权力运用的监控 24、论警察激励机制的构建 25、关于基层公安机关管理层级设置的思考 26、论提高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工作质量的途径 27、论提高基层公安实战部门绩效的工作机制 28、论公安经费开支的监督 29、论公安机关规范化管理 30、试析公安机关的政府采购管理 31、浅谈公安机关警务保障体系的完善 32、当前公安机关经费保障与现实需求分析 33、论适应国家财政改革的公安财务管理 34、论公安经费的使用效益 35、浅析当前公安机关装备保障与使用 36、节约型公安机关建设之研究 37、试论公安装备配备的现存问题及应对措施 38、公安机关执行新财政收支科目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39、试论公安装备配备标准体系 40、论岗位责任制对公安管理的作用 41、当前公安机关推行目标管理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42、公安民警工作满意度分析 43、试论增强公安机关群体凝聚力的途径 44、试论公安新闻发布会的有效组织 45、论质量管理在公安机关的应用 46、应对警务危机之策略 47、公安机关危机公关之对策 48、关于基层公安实战部门工作绩效的评价 49、论公安机关非正式群体的功能及其引导策略 50、如何构建公安机关信访工作长效机制

辖区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模型E

数学与统计学院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课程论文 《数学建模*》 我们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E中选择一项填写):E 所属班级(请填写完整的全名):2009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2班成员(学号/姓名/签名): 1. 200902114092 杨小涛 2. 200902114064 董璐 3. 200902114088 但伟 4. 日期: 2011 年 12 月30日评阅成绩:

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模型 摘要 随着社会的改革和社会经济水的提高,人们对社会治安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辖区警务工作的综合效能决定了一个辖区治安管理的水平。而辖区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是高效发挥警务综合效能的重要因素。辖区警务资源是警察用于辖区安全防范的人力和物质资源。传统的警力配置是基于人口的相对比例,同时依据地区治安等级进行数量方面的调整。但经研究并非单纯地增加警察人数和警力物资就可以使社会治安得到好转。如果没有科学的配置警务资源,则不但不会出现社会治安得到好转的情况还会造成国家资源的浪费。所以如何合理分配警务资源使警务资源在工作中发挥最大的效率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研究讨论在辖区人口和犯罪率一定的情况下辖区警务资源合理利用与费用合理使用的现实问题。为了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我们深入分析了在人力和财力支持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当前警力不足的问题。 在假设辖区案件发生率一定和警察出动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我们通过全面分析影响辖区内各种案件发生率的因素,归纳出这个问题的关键点:只有当巡逻人员的频率越高,出警速度越高时,案件发生率才有可能达到最低。而巡逻频率是由巡逻人数和巡逻速度决定的,巡逻速度化为平均速度才方便计算。所以最后把问题转化为求出最大巡逻平均速度,才能使案件的犯罪发生率最低。 运用线行规划和lingo软件,我们得出,要使在给定条件下犯罪发生率最低,则需买23辆自行车,雇用7名巡辅,其中,3名巡警坐警车巡逻,23名警员骑自行车巡逻,1名警员步行巡逻,共花费资金49700。针对制定一个最佳的经费使用方案和辖区巡视方案,使当辖区内任一处有报警时,警务人员能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我们运用作图的思想通过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合理拼凑出整个辖区的区域分布图。我们根据警车、自行车与步行的不同速度,划分出三大区域分布图,最终做出一套花费资金最少的方案,需要用3辆警车,21辆自行车,4名辅警,共花费33900元。 【关键词】犯罪发生率线行规划 lingo软件区域分布图

警力分布优化模型

警力分布优化模型 摘要: 为预防并且能及时处理学校附近发生突发事件。在学校附近合理的安排执勤警员,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减警员的人数,为此我们建立了以下模型:我们通过图文结合,化曲为直的方法对本题所提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于问题一、二中至少需要多少警员,这就要求我们将警察的分配进行优化,以达到用最少的人员完成安全防范的目标。由于问题一、二要求各个执勤点的位置在各个标志点上,因此我们根据观测各学校坐标位置及图中分布,根据疏密情况直接给边缘学校分布警力,然后将通过计算图中标出的互相连接起来的各个标志点之间(除边缘的学校的标志点)的距离来找到距离各个学校小于200米,距离第二类学校小于400的不同路程段的各个标志点,列表,根据各标志点在学校要求条件内出现的次数,来找出一些学校共用的执勤点的位置,确定该共用标志点作为两学校的兼顾警力分布点,从最终确定的执勤点个数来确定警员人数,每个执勤点配备一名警员时,警员人数达到最优化,需要20名警员。 针对问题三:由于题目要求执勤点的布置不限定在标志点上,而是限定在道路上,对于偏僻点我们通过计算显示,它们的执勤点依然是孤立的,因此我们只需要增加对密集学校不同路程段之间的距离长度计算,重新找出合理的执勤点位置与方案。根据两个一类学校间最长相距400米,一类、二类学校间最长距离600米,两个二类学校间最长距离800米,以此来取值勤点。使得一类学校在200米内有值勤点,二类学校在200米和400米之内分别有值勤点。 表中的17、18、19、20号点可有所变动。 对于两者之间的执勤点位置,只要将两者之间的距离进行合理的分配,就可以得到合适的执勤点位置,问题三同样需要20名警员。 关键字:执勤点位置优化分布偏僻的学校化曲为直 一.问提的重述

关于警力分布问题(改)

关于警力分布问题 数学科学学院谭志裕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自动化系陈毅 信息与计算科学学院电子工程系洪诗龙 摘要 本文运用图论和线性规划的知识,建立整数规划模型解决了19个学校以及周边各个路段的警力分布问题。给出了在确保安全保卫工作正常进行、保证学校遇到险情报警后有警员按要求及时赶到的条件下,所需的最少警员数量及执勤点的选择方案。为了求得所需警员的最少数量,确定执勤点的选择方案,建立了以下模型: 针对问题一,根据图论知识,运用MatLab软件借用Floyd 算法,求得任意两点间(包括执勤点和学校)的最短距离。在此基础上,借用0—1整数规划的思想,根据限定条件,建立整数规划模型并运用Lingo软件求得所需的最少警员人数为21人,执勤点为20个。 针对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求得的距各类学校小于200米的标志点, 针对问题三,由于可以在道路上任意一点设执勤点,首先根据已有数据求得学校间的最短距离矩阵,由距离矩阵筛选出三类路径:(1)两学校间最短距离不小于400米的路径(2)第一类学校与第二类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600米的路径(3)两个第二类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800米的路径。通过限制条件筛选求解,得到最优人数为20,执勤点的位置相对灵活而且数量不固定,最少需要17个,最多21个。 最后,对模型优缺点进行评价,对得出的结果一一检验,符合实际情况,对警员的安排较合理,最大程度上利用了有限的人力资源。其次对假设进行改进,假设两个学校同时发生事故,依照模型一的思路建立模型,求解得出,最少需要24名警员,20个执勤点。最后给出了求解问题一、问题二中所需最少警员的数量和执勤点的选着方案的另一种算法。 关键字:警力分布 Floyd算法整数规划优化决策

(论文)关于警力的分布问题

题目:关于警力分布的问题 摘要 本文针对某区域多个学校周围警力分布的问题,在执勤点限定范围不同的情况下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求得所需最少警员数及相应的执勤点布设方案。 问题一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95个标志点上。首先,我们利用图论中的相关理论分析引入最短路径长矩阵,并由Floyd算法求得最短路径长矩阵;然后,在假设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的前提下,我们以配置最少人数的警员为目标,以学校的安全保障和执勤点布设位置的限定为约束条件,通过相关0-1变量的引入,最终建立模型一,并直接利用相应的软件求得所需最少警员数为20名,同时,求解结果还给出了一种最少警员配置下的执勤点布设方案。 问题二依然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95个标志点上,但要求给出具体的执勤点布设方案并进行评价;我们通过分类讨论和枚举,求得最少警员配置下的执勤 点布设共有774144种可行方案。为此,首先我们引入优化指标f(所有的执勤点到其所辖学校的最短路径长之和),并认为f越小时方案越优,然后以配置最少人数的警员和求f最小值为优化目标,以学校的安全保障和执勤点布设位置的 限定为约束条件,建立起一个双目标规划模型,最后运用分支定界的思想分类讨论、枚举,即获得一种最优的执勤点布设方案。在方案的评价中,我们引入评价指标缺警数,并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仿真进行多次模拟,求得各警员辖区内可能同时出现多起险情(或多起险情发生间隔很短)时该分配方案的平均缺警数,其中在某一时段第一类学校发生险情的概率为0.5,第二类学校发生险情的概率为0.7时,平均缺警数为3,由此可见虽然假设了同一警员的辖区内接连发生两起险情间的时间间隔足够长,但求得的最优分配方案能够较好的应对同一警员辖区内可能同时发生多起险情的情况。 问题三将执勤点的布设限定在了道路上,而不再是有限个标志点,这虽然增大了执勤点布设的灵活性,也利于减少配置警员人数,但也给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带来巨大困难。我们在满足执勤点布设位置的精度要求下增设标志点,认为直线道路可由一系列的标志表示,将问题3转化为与问题1、2类似的问题,最终建立于模型一类似的模型。 关键词:警员配置执勤点布设图论最短路 Floyd算法蒙特卡罗模拟标志点

警力部署问题研究

城市警务平台设置调度优化方案的研究 摘 要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服务人民群众是人民警察的重要责任。本文研究了A 区警务平台的管辖范围、调度及优化,进而对该市警务平台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评价和改善,并设计了最佳围堵方案。 问题一:A 区警务平台管辖范围以及警力调度的优化研究: 针对20个警务平台管辖范围的确定,首先将管辖范围合理简化为对应的路口节点,结合区域地图将该问转化为最短路问题,利用Dijkstra 算法得到任意两路口间的最短距离矩阵f M ;再利用01-整数规划模型建立平台管辖范围模型,在尽量满足出警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对模型求解,得到各平台管辖范围的最优方案(见附件Ⅰ)。 为了对进出该区的13条交通要道实现快速全封锁,以最短距离矩阵f M 为基础,结合01-整数规划模型与min max 模型,实现了警力的合理调度。并建立随机模拟模型验 通过引入偏好系数m 将多目标函数转化为单目标函数,求得多目标规划模型的最优解,进而确定出所需要增加的警务平台数量为4个,位置为48,51,69,91四个道路节点。 问题二:该市警务平台合理性评价、改善及全市围堵方案研究: 对于全市警务平台合理性评价问题,应用经济学中的洛伦茨曲线以及相应的基尼系数建立评价模型,对警务平台资源配置的平均水平与公平程度进行分析。通过此模型确定出D 区与A 区警务平台配置合理性较差,然后在不合理区域中增加警务平台数量,调整平台管辖范围。 以最短路问题为基础,在嫌疑人的逃亡速度和时间的限定下,通过定量分析,逐步 关键词: 最短路问题 01-规划模型 min max 模型 随机模拟 多层次多目标规划模型 洛伦兹曲线 资源配置

辖区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模型

辖区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模型 摘要 警力资源合理配置是推进公安工作的需要,是提高公安机关警务效率的需要, 是解决当前警力不足、财力支持有限问题的需要,是公安机关进行机制创新有益探索的需要。新形势下公安机关必须对警力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警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重点问题是要在满足各类需求的情况下,极大地发挥警力作用。 本文运用运筹学知识和lingo软件,在分析了影响辖区内各种案件发生率的因子下,把问题转化为通过在相同时间里增大平均速度和巡查频率的模型,求得最优解为,购买23辆自行车,一年内雇用7名巡辅,其中,3名巡警警车巡逻,23名警员自行车巡逻,1名警员步行巡逻,共花费资金49700来有效降低犯罪率,使得辖区内的各种案件发生率最低;针对制定一个最佳的经费使用方案和辖区巡视方案,使当辖区内任一处有报警时,警务人员能在5分钟内赶到现场,我们运用作图的思想通过数据分析,逻辑推理,合理拼凑出整个辖区的区域分布图,最终做出一套最优巡方案,需要用3辆警车,21辆自行车,4名辅警,共花费33900元。 关键词:运筹学线性规划 lingo软件图形拼凑 CAD作图

问题重述 A题:辖区警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费的合理使用 针对近年来,全球经济疲软,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很大影响的现象,为实现经济结构转型,我们建立不同人群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的评价体系,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揭示相关因素和经济结构转型的关系,并运用数学模型对2010年不同人群对经济结构转型的影响作出综合评判。 首先,模型(一):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选取强、较强、一般、弱四个评价分级指标,根据从事不同职业的人群进行分类,寻找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引擎人群,选取四个一级指标,十个二级指标,根据不同人群对指标的影响,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结合系统层次分析法建立了较为客观的评价体系。 建立模型(二):采取对数据要求不高的灰色关联分析模型,通过无量纲化处理,确定几个因素与不同人群的关联程度r,针对灰关联定性分析得到影响较大的人群 然后,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参考2010年的人口、收入、消费、三大产业、能源、环境等相关数据,结合上述模型(一)得出对经济结构转型影响较大的人群为从事工业的人群和从事服务行业的人群。 针对灰关联定性分析得到影响较大的人群为从事工业的人群。这与模型(一)得出的结果一致。由此可知影响经济转型的突出人群是从事工业的人群。 关键字:经济结构转型模糊综合评价无量纲系统层次分析灰关联据报道,“五一”期间,在执勤的人民广场派出所巡警身上佩戴着新的巡警 “八件套”,包括手枪、手铐、警棍、警绳、对讲机、工作包、强光手电等。据息,5月1日一早人民广场派出所的24名警力就上街执勤了。全市有400余辆警车和600辆专用巡逻自行车投入到节日大巡逻当中。节日期间,每天将有6000余名警力、4000余名巡防辅助力量和这些高科技监控设施、警用装备在全市大街小巷进行人机合一的全方位防控,确保市民及游客平安快乐地度过“五一”假期。 问题:假设某个派出所现有警车三辆,警员30人,其中巡警20人,巡防辅助人员可自主聘用,每位聘用人员月薪400元,新巡逻自行车可自主购买,一辆700元,在辖区内巡逻时警车时速40公里/小时,车上必有一名巡警和三名以下

警力的分布问题

警力的分布问题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承诺书 我们仔细阅读了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竞赛规则. 我们完全明白,在竞赛开始后参赛队员不能以任何方式<包括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咨询等)与队外的任何人<包括指导教师)研究、讨论与赛题有关的问题。b5E2RGbCAP 我们知道,抄袭别人的成果是违反竞赛规则的, 如果引用别人的成果或其他公开的资料<包括网上查到的资料),必须按照规定的参考文献的表述方式在正文引用处和参考文献中明确列出。p1EanqFDPw 我们郑重承诺,严格遵守竞赛规则,以保证竞赛的公正、公平性。如有违反竞赛规则的行为,我们将受到严肃处理。DXDiTa9E3d 我们参赛选择的题号是<从A/B/C/D中选择一项填写): 我们的参赛报名号为<如果赛区设置报名号的话): 所属学校<请填写完整的全名): 参赛队员(打印并签名> :1. 2. 3. 指导教师或指导教师组负责人 (打印并签名>: 日期:年月日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编号专用页 赛区评阅编号<由赛区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全国评阅编号<由全国组委会评阅前进行编号):

警力的分布问题 摘要:为防止学校附近的突发事件,现在学校附近安排执勤点。为合理的安排警员,确保学生安全,建立以下模型:RTCrpUDGiT 针对问题一:求最少人员问题,根据图论思想,构造赋权图 ,再利用Floyd 算法,求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对于距离所有类学校及第二类学校分别满足小于200M和400M条件的标志点,引进0—1变量,建立优化模型,并利用Lingo软件求得最少人数为20。5PCzVD7HxA 针对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根据Floyd算法,获取任意两个标志点间的最短距离,并利用0—1变量建立优化模型,求得学校相应执 勤点的位置为:。jLBHrnAILg 针对问题三:执勤点可设在道路上任意一点,我们根据学校间的最短距离矩阵筛选出三类路径:<1)两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400M的路径<2)第一类学校与第二类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600M的路径<3)两个第二类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800M的路径,在满足题设条件下,得到最优人数仍为20,但执勤点的位置相对灵活。xHAQX74J0X 关键字:警员配置,最短路径,图论,Floyd 算法 1 问题的重述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多名学生在校门口被犯罪分子砍杀,该恶性伤害事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对市公安局、教育局、行政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加强校园周边特殊时段安全防范

警力的分布问题(知识材料)

警力的分布问题 摘要:为防止学校附近的突发事件,现在学校附近安排执勤点。为合理的安排警员,确保学生安全,建立以下模型: 针对问题一:求最少人员问题,根据图论思想,构造赋权图(),,G V E W = ,再利用Floyd 算法,求得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对于距离所有类学校及第二类学校分别满足小于200米和400米条件的标志点,引进0—1变量,建立优化模型,并利用Lingo 软件求得最少人数为20。 针对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根据Floyd 算法,获取任意两个标志点间的最短距离,并利用0—1变量建立优化模型,求得学校相应执勤点的位置为:()111122222222333,,,,,,,,,,,,,,,,,,,B I S W Y F K N S B D G I N P R X B J P 。 针对问题三:执勤点可设在道路上任意一点,我们根据学校间的最短距离矩阵筛选出三类路径:(1)两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400米的路径(2)第一类学校与第二类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600米的路径(3)两个第二类学校间最短距离小于800米的路径,在满足题设条件下,得到最优人数仍为20,但执勤点的位置相对灵活。 关键字:警员配置,最短路径,图论, Floyd 算法 1 问题的重述

福建省南平市实验小学多名学生在校门口被犯罪分子砍杀,该恶性伤害事件引起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立即对市公安局、教育局、行政执法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召开加强校园周边特殊时段安全防范工作紧急会议,研究确定了在学校及其周边道路上设执勤点。我们研究一下问题: (1) 如何配置警员,使总人数最少; (2) 再问题一的基础上如何合理的安排执勤点位置; (3) 若执勤点布置不限定在标志点,而是限定在道路上,重新配置警员并安排 执勤点位置,使总人数最少。 2 问题的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优化问题,即寻求最优方案,使人员配置最优。对于本题,我们依次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 针对问题一:求最少警员的配置问题,属于优化问题,即从若干可能的安排或方案中寻求某种意义下的最优安排或方案。对于本问题,即寻求一种方案,当险情发生时,可以有警员在一分钟之内到达各类学校,对于第二类学校,可以在两分钟内有第二名警员到达,并且使警员总人数最少。为使目标最优化,可以根据各标志点的坐标,计算各标志点间的距离,分别找出距离第一类学校不超过200米的标志点,距离第二类学校不超过400米的标志点,求出到各个学校最短路径的标志点,从而在满足条件的基础上得到最少配置人员。 针对问题二:在问题一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标志点作为执勤位置,使在配置警员最小的情况下,可以对险情作出迅速反应,并及时处理。 针对问题三:把执勤点扩展到道路上,并非限定在标志点上,增加了执勤地点的灵活性,在处理模型时减少执勤点必须安排在标志点的限制,在此基础上重新分配警员,使能及时应对险情的情况下达到总人数最少,使得模型进一步优化。 3 条件的假设与符号的约定 3.1 条件假设 (1) 警员接到报警后可以快速反应以预定速度赶到现场,无任何交通阻塞现象; (2) 各标志点的设置都十分合理,所给的坐标数据准确无误; (3) 题目中根据学校人数划分的两类学校的方法很合理; (4) 任意两种案件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内发生。 3.2 符号的约定 ij a :i v 到j v 的最短距离,1, ,95,1,,95i j ==; ij d :i v 到j v 的距离,1,,95,1,,95i j ==; ij e :学校i u 到j u 的距离,,1,,19i j =; i f :表示第一类学校的标志点,1, ,13i =; i g :表示第二类学校的标志点,1, ,6i =; ij p :表示学校i u 到j u 的距离,,1,,19i j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