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简编简答题(苏州大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1.中国文化形成的基本原因:

1.自然环境:首先是适宜的温带气候,其次是波澜壮阔的大河,其三是封闭式的大陆。

2.社会环境:农业自然经济“崇本抑末”“家族宗法制度”“政治大统一”

3.外来文化:西域文化输入南亚次大陆文化的输入西洋文化的输入

2.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除了文学界普遍认同的诸如“天人合一”和“孝贵”之类还有:

1.崇尚伦理道德的人际关系

2.重视政务的价值取向

3.推崇入世的处事哲学

4.强调统一的政治理念

5.光宗耀祖的功名思想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全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可以深刻理解传统文化与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

2.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可以提高文化素养

4.可以寻求有益的借鉴

4.汉字的起源和字体的演变发展

1.起源:早在战国晚期文献中就有“仓颉作书”记载

另外历史上另外两种有关汉字起源:“结绳说”“八卦说”

2.发展:字形写法从原来的多种多样趋于规范,字形简化,象形程度也渐渐降低,线条书写

笔道线条化和直平化

甲骨文→金文→篆文(大小)→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5.中国古代简牍制度。

简:是指竹木制成的简册

牍:是指木制的板牍最早始于战国前期

简牍制度是我国最早的书籍制度,对后来书籍(形成)发展有很大影响

6.中国古代天文学发达的原因:(p68)

这与特定的国情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自古就是以农立国的国度,没有日益发达的农业经济,国家要存在,要发展,是不可想象的,要发展农业经济,就需要建立历法以确定季节,要完善历法,需要对天体进行认真的考察和观测,而准确的天体观测不仅需要精密的天文仪

器,还需要天体理论来指导。

7.中国古代天体结构理论。(p72)

1.自古以来人们无不生活在地球上的特定空间,这个空间在古代被称作“六合”,它包括东西南北及上下各个方位,。。。缘起。。。

2.古代影响最大的天体理论结构,当推谈天“三说”,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三说之冠)

8.中国古代总结的先进农业技术。(p82)

1. 辨别土壤

2.用田养田

3.栽种和栽培

4.田间管理

另外,关于时令的利用和研究也很有成就

9.中国古代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贡献。

1.造纸术:纸的发明是文字载体的一次深刻革命

2.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继造纸术之后的又一项伟大的信息技术革命主要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

3.指南针:就是把人类的无力感知的地磁信息转化为视觉可见的空间形式的一种伟大的发明

4.地动仪:将地震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研究地震发生的规律,提前预报地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0.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基本特点。(p116)

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具有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尽管各个科学技术领域具体内容不同,但反映出基本相同的思维方式,存在着同一的价值取向和基本特征:

实用性:中华民族注重实际,具有鲜明“入世”特征,因而中国古代传统技术也注种实用,充满务实精神,实用性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大特点。

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即习惯于对直接经验的的直接记录和自然现象的直观描述,它重视直体觉悟,不屑于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与分析。

整体性:习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视事物之间的联系,总是要把研究对象置于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

11.中国古代传统文学主要形式。(p128)

1.诗歌:起源较早,(原始人类在集体劳作过程中,为减轻疲劳或协调彼此的动作,往往

会伴随动作的疾徐而发出有节奏的呼声,当这种有节奏的呼声再配合语言而发,原始的诗歌也就产生了)。诗歌较多的保留原始形态,歌谣虽大多简短质朴,但反映社会生活。

《诗经》

2.散文:在先秦时得到充分发展

3.辞赋:辞和赋,本是两种不同的文学样式,辞指楚辞,赋指赋体文学,前者属诗,后者

属文。

4.词曲:初产生于民间,确切时间不可考,产生和兴起与音乐有密切联系

5.小说:发源于劳动

12.中国古代历史体裁主要类型和代表性著作。(p172)

号称“四大史体”

1.编年体:是以事系年,依年月陈述史实的一种史书,

《资治通鉴》《左传》《春秋》《竹书纪年》《汉纪》《后汉纪》

2.纪传体:继编年体后的一种新的史体,以人物为纲反映历史,有正史和非正史之分:本纪,史表,史志,列传,论赞

3.纪事本末体:同上面两体一样,特点:记事比较简单,多以单篇形式散见于其他史书。

《尚书》中的《金縢》《顾命》《康诰》,《隋书》——始祖。

4.典志体:亦称正书体,是专记社会典章制度的史书,分为:附见于纪传体史书中的“书志”,典志体专著。

《政典》《通典》《通志》

13.中国古代历史文献种类。

1.常用纸文献:史部文献,集部文献,非四部文献

2.常用非纸文献:甲骨文献,陶泥文献,金石文献,缣帛文献,声像文献

14.中国古代的史学传统。(p186)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史学形成了很多突出的传统:

官私并修:官修与私修长期并存,多种形式互为补充,在中国古代史学领域中引人瞩目,两者互有长短,互为补充。

崇尚素质:是中国古代史学一大优良传统,是注重史家个人修养的问题。

会通古今:与儒家经典《礼记》中的“疏通知远”一致内涵,主要指史学家在运用历史知道时要有高屋建瓴,融会古今的见识。

经世致用:注重史学与现实社会的密切关系,主张以史为鉴,古为今用,提倡史学研究为现实服务,是中国古代史学又一优良传统。

15.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的价值取向。

1.典章制度与道德规范相辅相成,实现道德化的制度。

2.适应大一统的发展趋势,确立全国统一的制度。

3.跨越朝代,保持连续性的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