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工艺(圆锥面车削)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工工艺(圆锥面车削)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4-1车外圆锥面(圆锥基本知识)(2课时)
教学目标1、掌握圆锥的各尺寸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圆锥的实例介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标准工具的圆锥,培养学生熟悉机械行业中常用的圆锥零件和锥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计算圆锥各尺寸,各公式的转换和使用。难点:计算圆锥各尺寸。
教学设想
通过讲解在车床上的圆锥配合,以此进入本次课题,首先通过讲解了解圆锥基本知识,掌握圆锥各部分名称及尺寸计算,其次熟悉机械行业中常用的圆锥体。在教学中应根据实例来讲解计算方式,并在练习中纠正错误,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和理解力。
教具三角板、钻头、钻套
教学内容要点备注
一、圆锥知识
1、圆锥面的应用及特点
在机床和工具中,有许多使用圆锥面配合的场合,如车床主轴锥孔与
顶尖的配合,车床尾座锥孔与麻花钻锥柄的配合等。(钻头和钻套观
看)
圆锥面配合的主要特点是:当圆锥角较小(在3°以下)时,可以传递很大的转矩;同轴度较高,能做到无间隙配合。
2、圆锥的各部分名称及尺寸计算
(1)圆锥表面和圆锥
圆锥表面是由于轴线成一定角度且一端相交于轴线的一条直线段(母线),绕该轴线旋转一周所形成的表面(如图1)。
由圆锥表面和一定轴向尺寸、径向尺寸所限定的几何体,称为圆锥。圆锥又分为外圆锥和内圆锥两种,如图2所示。
(2)圆锥的基本参数(见图3)
1)圆锥半角2
2)最大圆锥直径D
以学生熟悉的知识为载体,采用讲解、观看的方法,引导学生联想、思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拓展思维宽度,从而使新课更加顺理成章的展开。
3)最小圆锥直径d
4)圆锥长度L
5)锥度C
(3)圆锥的各部分尺寸计算
1)圆锥半角2
α与其他三个参数的关系:
C=
L
d
D-(1-
1)
tan
2
α=L d
D
2
- (1-2) D=d+2Ltan2α(1-
3)
d=D-2Ltan2α (1-4)
L=
2
tan
2α
d
D- (1-5) 当圆锥半角6
2
α°时,可以用下式近式公式计算:
≈
2
α°L d
D-
⨯≈°⨯C (1-6)
2)锥度C与其他三个参数的关系
D=d+CL (1-7)
d=D-CL (1-8)
L=C d
D- (1-9)
tan
2
α=
2
C或C=2
2
α(1-
10)
例1:
有一外圆锥,已知D=26mm,d=24mm, L=30mm,试分别用查三角函数表
和近似法计算圆锥半角2
α。
解:(1)查三角函数表法,用式(1-2):
tan2
α
=L d
D
2
-=≈
⨯
-
30
2
24
26
2
α=1°54’
(2)近似法,用式(1-6):
7.
28
2
≈
α°
L
d
D-
⨯=°
30
24
26-
⨯=°
15
1
⨯
2
α=°=1°54′
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
通过例题讲
解,充分调动
学生对公式的
应用。
例2:
有一外圆锥,已知圆锥半角2α=7°7′30″,D=56mm, L=44mm,试计算小端直径d 。
解:根据式(1-4)得:
d=D-2Ltan 2α
=56-2⨯44tan7°7′30″ d=45mm 例3:
图4所示磨床主轴圆锥,已知锥度C=1:5,大端直径D=45mm ,圆锥长度L=50mm ,求小端直径d 和圆锥半角2α。
解:根据式(1-8)
d=D-CL=45-⨯51
50=35mm
根据式(1-10)
tan 2α=2C =()251
=
2α=5°42′38″
3、标准工具的圆锥 为了制造和使用方便,降低生产成本,常用的工具、刀具上的圆锥都已标准化。 常用标准工具的圆锥有两种 (1) 莫氏圆锥 莫氏圆锥是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如车床主轴锥孔、顶尖、钻头柄、铰刀柄等都是莫氏圆锥。莫氏圆锥分为0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七种,最小的是0号,最大的是6号。莫氏圆锥号码不同,圆锥尺寸和圆锥半角都不同。 (2) 米制圆锥
米制圆锥分4号、6号、80号、100号、120号、140号、160号和200号八种,其中140号较少采用。它们的号码表示的是大端直径,锥度固定不变,即C=1:20。
米制圆锥的优点是锥度不变,记忆方便。
除了常用标准工具的圆锥外,还经常遇到各种祖专用的标准圆锥,其锥度大小
及应用场合见表4-3。
4、小结
5、布置作业
例题2讲完后让学生做几题练习题加深对公式的应用和了解。
例题3讲完后让学生再做几题练习题加
深对公式的应
用和了解。 从而更好的掌握公式应用和
计算能力。
对本次课进行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