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与免疫学教学大纲(中药学)仅供参考(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学大纲

(供中药学专业及所有方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主要包括微生物学和免疫学两部分,其中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分类及与人类、动植物、自然界之间相互关系;免疫学研究的则是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主要涉及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及应答、免疫系统对抗原的排异效应及其机制、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疾病过程及其机制、免疫耐受的诱导、维持、打破及其机制、免疫学理论和方法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等。该课程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选修课,其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门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及从事中医药领域的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教学中坚持“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原则,选择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适当内容,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保证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和要求。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大纲外的内容约占5%。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卫生部规划教材《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沈关心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包括三篇,第一篇从第一章到第十章,主要内容是免疫学;第二篇从第十一章到第十六章,主要内容是微生物概论与常见的病原性微生物;第三篇从第十七章到第二十一章,主要内容是微生物在药学中的应用。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为36学时,实验为18学时。

绪论(1学时)

【掌握】

1.微生物和病原微生物的定义;

2.免疫的概念和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熟悉】

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的分类。

【了解】

1.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范畴、研究对象及发展简史;

2.现代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新进展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意义。

292

第一章抗原(1学时)

【掌握】

1.抗原的基本概念;

2.抗原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熟悉】

1.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2.医学上重要的抗原物质。

【了解】

抗原的分类和免疫佐剂。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1学时)

【掌握】

T、B淋巴细胞的主要标志和功能。

【熟悉】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器官的分类;

3.各免疫器官的功能;

4.抗原提呈细胞的特点和功能。

【了解】

1.及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2.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发生、分布和生理特点。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2学时)

【掌握】

抗体或免疫球蛋白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熟悉】

1.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作用;

2.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3.各类Ig的主要特性。

【了解】

1.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2.抗体多样性发生的原因和免疫球蛋白的异常;

3.抗体的制备过程。

第四章补体系统(1学时)

【掌握】

补体系统激活的途径。

293

【熟悉】

1.补体系统的组成和命名;

2.补体系统的理化性质。

【了解】

1.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第五章细胞因子(1学时)

【掌握】

细胞因子的概念和常见类型。

【熟悉】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和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了解】

细胞因子的临床意义。

第六章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学时)【掌握】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和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MHS)的概念;【熟悉】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分子)的类型、结构及分布特点;

【了解】

1.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2.HLA的遗传特征;

3.HLA与疾病的关系以及HLA的鉴定方法。

第七章免疫应答(2学时)

【掌握】

1.免疫应答的概念;

2.类型及基本过程;

3.体液免疫应答(抗体形成)的一般规律。

【熟悉】

1.抗体产生过程中细胞因子作用和免疫细胞间的互相作用;

2.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了解】

1.免疫记忆和体液免疫应答调节的机制;

2.免疫耐受的概念;

3.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4.免疫耐受的维持和终止条件;

294

5.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

第八章超敏反应(1学时)

【掌握】

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各型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

【熟悉】

各型超敏反应常见的临床疾病和防治方法。

【了解】

超敏反应的分类方法。

第九章抗感染免疫(1学时)

【掌握】

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在抗感染免疫中的作用。

【熟悉】

抗细菌免疫、抗病毒免疫特征。

【了解】

微生物逃避机体防御功能的机制。

第十章免疫学应用(2学时)

【掌握】

免疫学检测原理与方法及其应用。

【熟悉】

人工主动和被动免疫的方法和原理。

【了解】

生物应答调节剂与免疫抑制剂。

第十一章细菌学概论(5学时)

【掌握】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的特征;

2.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意义;

3.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4.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的不同点及其医学意义;

5.培养基的概念。

【熟悉】

1.细菌L型的概念及其医学意义;

2.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生长方式与速度、生长曲线及意义;

3.细菌的人工培养的方法。

【了解】

1.细菌胞膜及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功能;

2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