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肖兆铭;王文瑞;李健;刘汉超;刘屹立;王玥茹

【摘要】目的结合文献报告1例膀胱肉瘤样癌病例.方法对1例老年男性膀胱肉瘤样癌病例进行报道并对文献复习.结果病人男,83岁,以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收入院.CT影像学检查示膀胱内混合密度肿物.膀胱镜检示膀胱内多发肿物.予以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镜检示,癌及肉瘤成分共存,两者间分界明显.术后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示CK(-),CK7(-),CK20(-),EMA(+),Vimentin(2+),Desmin(-),CD34(-),Myogenin(-),GATA3(+/-),S-100(-),Melanoma(-),Ki-67(+60%).据此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第3个月复查全腹CT示膀胱内肿瘤复发及膀胱外转移.术后1年后病人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病例多数同时表达上皮及间质肿瘤标志物.病例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需要加强此类病例资料收集.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9(023)007

【总页数】5页(P1423-1426,后插3)

【关键词】膀胱肿瘤;癌肉瘤;病例报告;文献复习

【作者】肖兆铭;王文瑞;李健;刘汉超;刘屹立;王玥茹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

【正文语种】中文

肉瘤样癌是具有上皮及间质双向分化特征的罕见恶性肿瘤[1-2]。常见于消化道、呼吸道及乳腺[2]。发生于泌尿系统的肉瘤样癌病例极为稀少。具相关统计显示,膀胱肉瘤样癌病例仅占全部膀胱恶性肿瘤病例数的0.1%至0.3%[1]。由于此类病例罕见,因此对本例病例进行报道并进行文献复习。

1 病例资料

病人,男,83岁。既往体健。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呈洗肉水样,内有破碎状血块,伴尿频尿急尿痛,偶有低热,测体温最高达到37.8 ℃。至外院就诊,行泌尿系彩超检查提示膀胱内实性占位性病变。2016年4月病人遂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并收入泌尿外科治疗。入院查体:T

36.5 ℃,P 75次/分,R 16次/分,BP 150/90 mmHg,双肾区无叩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胱区无充盈叩痛。尿常规检查示尿红细胞 303.00/HP,白细胞120.10/HP,尿蛋白 ++;血肌酐检查示153.2 μmol/L;余检查未见异常。行泌尿系CT检查示膀胱壁增厚,内部可见高低混杂密度影音,双侧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液,膀胱肿瘤可能性大(见图 1,2)。进一步行膀胱镜检查示膀胱内壁多发肿物,多数分布于膀胱顶壁,表面渗血明显并明显血凝块形成。改为开放手术治疗,术中见膀胱内血凝块填,予以清除。鉴于病人高龄,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镜检示,癌及肉瘤成分共存,两者间分界明显。癌组织细胞层次明显增加,排列结构混乱,核分裂象多见。肉瘤组织细胞呈间变性改变,细胞形态多样,部分呈类圆形,胞质明显嗜酸性改变,核大且多形,核仁明显,核分裂及瘤巨细胞多见(见图 3,4)。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示 CK(-),CK7(-),CK20(-),EMA(+),Vimentin(2+),Desmin(-),CD34(-),Myogenin(-),GATA3(+/-),S-100(-),Melanoma(-),Ki-67(+60%)(见图 5)。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3月病人至我

院复查。行全腹CT检查示,膀胱前壁软组织阴影,右侧输尿管第二狭窄水平见一软组织肿物影,范围约3.8 cm×2.6 cm,CT值约为27 Hu,周围呈现高密度影改变,考虑转移瘤可能性大(图 6)。术后1年病人死于肿瘤多处转移。

2 讨论

肉瘤样癌是一种同时具有上皮及间质分化特征的高度恶性肿瘤[1-2]。据最新组织病理学指南,肉瘤样癌包含了所有具有上皮及间质双向分化特征的恶性肿瘤,如癌肉瘤、梭形细胞瘤、巨细胞瘤等[3]。该肿瘤主要发生于人体呼吸道、消化道及乳腺[2]。累及泌尿系统的肉瘤样癌病例极为罕见。据悉,发生于输尿管及肾上腺的肉瘤样癌病例均不足50例 [2,4]。膀胱肉瘤样癌病发病率略高,但亦仅占膀胱癌病例总数的0.1%至0.3%[1]。国内目前约有87例病例报道[5]。在膀胱肉瘤样癌病人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达3∶1[6]。年龄是膀胱肉瘤样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数病例发生于老年病人,平均发病年龄约为66岁[6]。极少数病例可发生于年轻病人,目前已知最年轻病人发病年龄仅2岁[6]。而国内最年轻病人年龄为10岁[7]。如对年龄因素校正后,膀胱肉瘤样癌在全人群中发病率更进一步低至0.02%[6]。吸烟、反复发生的膀胱炎、膀胱病变,如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膀胱憩室等外界因素可显著提高肉瘤样癌在膀胱的发生率[1,8]。

肉瘤样癌的发生同多种基因缺陷存在相关联系。TP53基因突变在肉瘤样癌病例中最为常见,可占病例总数的72%[9]。此外,22%肉瘤样癌病例病人存在MET基因改变[10]。同时部分研究指出MET与ALK之间通过协同作用而促进肉瘤样癌发生 [11]。据悉,MET基因突变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换而与肉瘤样癌有关。而KRAS、AKT、JAK、BRAF、NRAS、PIK3CA基因突变亦被证实参与该肿瘤发生过程 [9]。

对于肉瘤样癌的组织来源,目前存在多种观点。部分学者认为肉瘤样癌属多克隆起源肿瘤,即肉瘤样癌是由两种相邻的不同来源肿瘤生长并发生碰撞形成[6]。该学

说基于该肿瘤肉瘤与癌成分间存在明显界限的形态学特点[6]。但是现有基因研究

认为此类肿瘤为单克隆来源。据悉肉瘤样癌上皮及肉瘤成分均有相同的TP53及ERG基因改变[4,12]。显示肿瘤应为单克隆来源。

膀胱肉瘤样癌好发于膀胱侧壁,其次为膀胱三角及顶壁[5]。极少数病例发生于膀

胱前后壁[5]。肿瘤的恶性程度明显高于尿路上皮癌,多数膀胱肉瘤样癌于确诊时

即处于肿瘤进展期[15]。超过75%膀胱肉瘤样癌于确诊时已累及膀胱肌层[15]。绝大多数(75%)病例术后组织病理分级处于G3期[15]。组织学方面,肉瘤样是一种

兼具上皮与间质形态特征的肿瘤[6]。肿瘤各成分存在明显异质性。据相关研究显示,膀胱肉瘤样癌的上皮成分以移行细胞癌最为常见(占87.4%),其次为鳞癌(8.0%)与腺癌(4.6%)[5]。但肿瘤间质成分构成更为复杂。其可包括组织细胞瘤、

平滑肌肉瘤、软骨肉瘤、骨肉瘤、横纹肌肉瘤等[6,17]。同时由于大多数肉瘤样癌以肉瘤样成分为主(超过50%)。且部分约20%的病例仅表现出间质肿瘤的形态学

特征 [6]。因此难以通过传统的形态学方法确诊肉瘤样癌。肉瘤样癌免疫组化检查呈现上皮及间质标志物均呈阳性改变[6]。一项针对膀胱肉瘤样癌研究显示肿瘤肉

瘤成分多数表达vimentin(阳性率达89%),少量病例MyoD1(1.3%)及

actin(5.3%)呈阳性改变[5]。而肿瘤上皮成分则主要表达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5]。其阳性率约为96%[5]。另有少数病例可阳性表达上皮细胞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1.3%)[5]。

本案例肿瘤组织学检查显示肿瘤组织上皮成分EMA呈阳性表达,间质成分vimentin阳性改变。同时病理检查中采用GATA3抗体进行检测,但仅呈弱阳性

改变。GATA3转录因子属于锌指结合转录因子,参与乳腺、淋巴组织及尿路上皮等组织的分化过程[18-19]。由于GATA3免疫组化检查对诊断困难的膀胱小细胞

肿瘤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高达32%及100%[19]。因此应将GATA3抗体应用于此类疾病的诊断过程,以提高诊断的阳性率。

肉瘤样癌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病人预后多数不佳。据悉,膀胱肉瘤样癌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4个月[6]。其中,局限性膀胱肉瘤样癌病人中位生存期可稍长,达21个月[6]。而转移性肉瘤样癌病人的生存期仅有10月[6]。国外一项针对221例膀胱肉瘤样癌病例的研究发现病人1年、5年和10年的生存率分布仅为53.9%、28.4%和 25.8%[16]。国内相关研究显示此类病人的1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仅有42.7%和28.0%[5]。单纯采用手术治疗效果不佳。Wang 等[16]发现仅有20.3%

的病人于膀胱癌根治手术后5年存活。Farooq等[20]的研究则显示,接受膀胱根治手术治疗的肉瘤样癌半数病人于术后第9个月死于肿瘤复发或转移。Barbaro

等的研究则发现早期诊断并吉西他滨与顺铂联合化疗方案可显著改善此类病人的预后。Black等[22]则发现约半数处于进展期的膀胱肉瘤样癌病人在接受化疗治疗后可达到无瘤状态。由此可见,化疗可改善此类病人预后。对于膀胱肉瘤样的预后影响因素,目前存在诸多争议。国外Wang 等[16]对膀胱肉瘤样癌病例进行多因素

生存分析后指出,肿瘤组织分期与病人的预后密切相关。而Guo等的生存分析研

究结果则与Wang 不同,即肿瘤的组织学分期与此类病人预后无明显关联[5]。但是Guo则指出由于病例样本量小、肿瘤病理资料残缺及临床治疗方式的差异,可

导致生存分析结果的差异[5]。需加强对于此类疾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收集工作,

以明确此类疾病的预后。部分文献指出肿瘤间变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病人的预后[23]。据悉肿瘤组织间变程度与预后呈负性相关[6]。

由于膀胱肉瘤样癌病例稀少,目前缺乏疾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并导致对于此类疾病认识不足。需加强相关病例收集及报道工作。

(本文图1~6见插图7-3)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FATIMA N,CANTER DJ,CARTHON BC,et al.Sarcoma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a contemporary clinicopathologic analysis of 37 cases[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Urology,2015,22 (3):7783-7787.

[2] ZHU CZ,ZHENG AP,MAO XM,et al.Primary adrenal sarcomatoid carcinoma metastatic to the lung: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ncology Letters,2016,11 (5):3117.

[3] 程亮,黄文斌,饶秋,膀胱肉瘤样癌病理学诊断、鉴别诊断及分子病理学[J].中华病理学杂

志,2013,42(6):416-419.

[4] LU W,WANG Y,LI Y,et al.Sarcoma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 with chondrosarcomatous differentiation of the ureter: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Oncology Letters,2017,13 (3):1331.

[5] GUO AT,HUANG H,WEI LX.Clinicopa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Chinese patients with 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bladder[J].Histology and Histopathology,2013,28 (9):1167-1174.

[6] CHENG L,ZHANG S,ALEXANDER R,Et al.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The Final Common Pathway of Urothelial Carcinoma Dedifferentiation[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urgical Pathology,2011,35 (5):34-46.

[7] WANG ZJ,XIONG W,PAN CZ,et al.Aggressive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with sarcomatoid differentiation in a 10-year-old girl:A case report[J].Experimentak and Therapeutic Medicine,2016,11 (3):985.

[8] DANA K,TONG C,JUSTIN F,et al.Sarcomatoi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f the Renal Pelvis Masquerading as Emphysematous Pyelonephritis with Staghorn

Calculus[J].Journal of Endourology Case Reports,2016,2 (1):87-89.

[9]TERRA SB,JANG JS,BI L,et al.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analysis of 33 cases[J].Modern pathology:an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ian Academy of Pathology,2016,29 (8):824.

[10]LIU X,JIA Y,STOOPLER MB,et al.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of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Reveals High Frequency of Actionable MET Gene

Mutations[J].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16,34 (8):794.

[11]PELOSI G,GASPARINI P,CONTE D,et al.Synergistic Activation upon MET and ALK Coamplification Sustains Targeted Therapy in Sarcomatoid Carcinoma,a Deadly Subtype of Lung Cancer[J].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2016,11 (5):718-728.

[12]ARMSTRONG AB,WANG MS,EBLE JN,et al.TP53 mutational analysis supports monoclonal origin of biphasic sarcomatoid urothelial carcinoma (carcinosarc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J].Modern Pathology,2008,22,113-118.

[13]PELOSI G,GASPARINI P,CAVAZZA A,et al.Multiparametric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reveals a nonrandom amplification of 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 (ALK) gene[J].Lung Cancer,2012,77 (3):507.

[14]MARKOWSKI MC,EISENBERGER M,ZAHURAK M.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prostate:retrospective review of a case series from Johns Hopkins Hospital[J].Urology,2015,86 (3):539-543.

[15]MACDONALD S,SCHOENBERG M,RABBANI F.Sarcomatoid carcinoma and carcinosarcoma histology of bladder cancer portend a Significantly Worse Prognosis Than Urothelial Carcinoma[J].Journal of Urology,2015,193 (4):701-702.

[16]WANG J,WANG FW,LAGRANGE CA.Clinical Features of Sarcomatoid carcinoma (carcinosarc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Analysis of 221 Cases[J].Sarcoma,2010 (2):7. [17]RAZA MA,MAZZARA PF.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esophagus[J].Archives of Pathology & Laboratory Medicine,2011,135 (7):945.

[18]CIMINO-MATHEWS A,SUBHAWONG AP,ILLEI PB.GATA3 expression in breast carcinoma:utility in triple-negative,sarcomatoid,and metastatic carcinomas[J].Hum Pathol,2013,44(7):1341-1349.

[19]BEZERRA SM,LOTAN TL,FARAJ SF,et al.GATA3 Expression in Small Cell Carcinoma of Bladder and Prostate and its Potential Role in Determining Primary Origin[J].Human Pathology,2014,45 (8):1682-1687.

[20]FAROOQ A,ROBINSON S,MOTIWALA H,et al.Presentation,outcomes and featur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Radical Cystoctomy for 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rgery,2014,

12:S108-S108.

[21]BAEKIOGLU B,DUMAN BB,KARA IO,et al.Early detection and gemcitabine/cisplatin combination Positively Effect Survival in 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Urinary

Bladder[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cancer prevention,2012,13 (11):5729.

[22]BLACK PC,BROWN GA,DINNEY CP.The impact of variant histology on the outcome of bladder cancer treated with curative intent[J].Urol Oncol,2009,27 (1):3.

[23]NGUYEN T.Undifferentiated anaplastic sarcomatoid Carcinoma of the thyroid:is surgical resection Worth it?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J].Endocrinology & Metabolic Syndrome,2015,4(2):1000179.

膀胱非上皮肿瘤的诊断、治疗(附30例报告)

膀胱非上皮肿瘤的诊断、治疗(附30例报告) 【摘要】目的总结膀胱非上皮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13年收治的30例膀胱非上皮肿瘤临床资料。男11例,女19例。年龄6~77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排尿困难、肉眼血尿、盆腔肿块、排尿晕厥等。结果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2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行全膀胱切除术,无法手术4例,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随访10个月~15年,良性肿瘤均无复发,恶性肿瘤中恶性嗜铬细胞瘤1例、淋巴瘤3例随访1~2年至今仍存活,神经内分泌癌1例、癌肉瘤2例、小细胞恶性肿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随访2~6个月内复发、死亡。结论膀胱非尿路上皮肿瘤临床少见,B超引导下深部活检可提高诊断率,良性肿瘤预后较好,可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应完整切除,恶性肿瘤应争取全膀胱切除,结合病理特点辅助化疗或放疗,可提高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epithelial tissue tumor in bladder.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30 patients with non-epithelial tissue tumor in bladder from 1998~2013 in our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ed. 11 males and 19 females,aged between 6~77 years. Urinary frequency,dysuria,gross hematuria,pelvic mass and fainting during voiding were systoms of non-epithelial tissue tumor in bladder. Results 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ransurethral bladder tumor resect(TUR-BT),21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artial cystectomy,2 cases underwent radical cystectomy,and 4 patient’s tumor were unresectable. Adjuvant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were performed in malignant tumor patients. Follow-up time was 3 months to 15 years. No recurrence was found in benign tumor patients. 3 patients with bladder malignant lymphoma and 1 with malignant pheochromocytoma survived for 1 to 2 years now. 5 patients with bladder malignant tumors died in 2 to 6 months after diagnosis. Conclusion Non-epithelial tissue tumor in bladder is rare with complicated pathologic types. Deep-site biopsy can improve the diagnostic rate. Partial cystectomy is the main therapy for benign tumors,and it’s prognosis is good. Radical cystectomy is the main therapy for maligant tumors,and combined with chem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could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operation according to the pathological features. 【Key words】Bladder neoplasms;Non-epithelial tumors neoplasms 膀胱非上皮性肿瘤临床上少见,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自1998~2013年间共收治3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本组30例患者,男11例,女19例,年龄6~77岁,平均年龄48.5岁。

膀胱肿瘤的病理报告

膀胱肿瘤的病理报告 引言 膀胱肿瘤是膀胱最常见的肿瘤类型,通常分为良性和恶性。良性膀胱肿瘤也被称为乳头状膀胱瘤,而恶性膀胱肿瘤则包括膀胱癌和肉瘤。本文将介绍一份膀胱肿瘤的病理报告,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标本信息 标本类型:膀胱切除标本 切除部位:膀胱 标本重量:30g 病理描述 镜下可见切除标本呈灰白色,外观边缘规则。切面见到直径为 3.5cm的肿块,呈不规则形状,质地硬。

肿瘤细胞呈不典型增生,排列成片状或乳头状结构。细胞核呈椭圆形或多角形,大小不一,核染色质有不均匀性,核仁明显。细胞质丰富,胞浆碱性ophilic,少 见粘液产生。核分裂像较多,病灶周围见到炎细胞浸润。 病理诊断 根据镜下形态学特点以及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最终病理诊断为: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 免疫组化染色 肿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CK20弥漫阳性,CK7弥漫阳性,P63散在 阳性。 组织学分级与分期 膀胱癌的组织学分级和分期对疾病的预后以及治疗方案的制定起到重要作用。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浸润深度,膀胱癌可分为不同的分级和分期。本例中的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属于较为严重的病情。

预后和治疗建议 高级别浸润性膀胱癌需要综合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的分期以及遗传因素等因素综合考虑。 根据该病理报告的结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与专业的医生团队进行详细的讨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定期随访也是十分重要的,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和评估治疗效果。 结论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准确的病理诊断是制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一份膀胱癌的病理报告,希望对读者对该疾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患者的诊治提供参考和指导。 注意:以上病理报告仅为示例,具体病理诊断需依据实际情况进行。

【罕见病例】膀胱癌肉瘤的影像学习

【罕见病例】膀胱癌肉瘤的影像学习 病史: 患者男性,67岁,农民;主诉:发现膀胱占位半年,肉眼血尿1天。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伴尿频、尿急、尿痛,出现肉眼血尿一次,夜尿3-5次/夜,就诊于我院门诊,查泌尿系彩超发现'膀胱左后壁结节状突起',建议行膀胱镜检查,患者于当地诊所行输液治疗后(具体不详)症状好转而未进一步处理;至一周前来我院门诊行膀胱镜检查取活检术,术后病理回报:'恶性病变,低分化尿路上皮癌不除外',1天前出现明显肉眼血尿,为求进一步治疗来院,门诊以'膀胱占位'收住院。自发病以来,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咳嗽、咳痰,无心悸、胸闷、胸痛,无腹胀、腹泻等,排便正常,无明显消瘦及体重减轻。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病史2年余,自服'阿司匹林,复方降压片'等药物控制血压尚可;否认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输血史,否认地方病、职业病史,否认理化毒物接触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个人史:生于原籍,久居当地,未到过牧区及疫区,否认'非典'及禽畜接触史,否认性病、冶游史;吸烟史50年,每日约吸20支,少量饮酒。家族史:家人均体健,否认家族中有遗传性疾病及传染病史。体格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 辅检资料: 3.术后确诊 术后病理:

膀胱癌肉瘤伴广泛坏死,前列腺、双侧精囊及输尿管断端未见癌组织;免疫组化:10.6:CK(灶+),Vimentin(+),Ki-67(+30%) 10.3:P63(-),34βE12(+),P504S(-),PSA(-)。 4.讨论 癌肉瘤是指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存在恶性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为癌组织和恶性软组织紧密结合,该肿瘤在临床上罕见,国内仅报道过百余例。各部位均可发生,但膀胱处罕见,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进展迅速,预后差。 病因尚不明确,有文献报告吸烟、有过放疗及化疗史可能会扰乱膀胱的功能,从而导致膀胱癌肉瘤的发生。膀胱癌肉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膀胱癌肉瘤没有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症状和常见的膀胱肿瘤类似,表现为肉眼血尿,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及尿路感染等。肿瘤好发于膀胱底部、三角区及两侧壁。膀胱镜检查肿瘤常表现为体积较大的外生性息肉状肿块,表面可见坏死或溃疡形成,瘤体大小不等,有此种表现者应想到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组织学上,肿瘤必须有上皮和间质两种恶性成分同时存在。一般认为癌肉瘤的上皮成分为高级别移行细胞癌。但也有腺样分化或鳞状分化,间叶成分为高级别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或未分化肉瘤,可有软骨或骨化生。免疫组化可帮助区分上皮组织和间叶组织。 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多呈略不规则肿块,密度多不均匀或伴有坏死,CT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强化,边缘较良性肿瘤模糊,较膀胱癌清楚,表面可有溃疡。超声检查表现为中等强回声。MRI检查表现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1例

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膀胱癌1例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3岁,间断性血尿10个月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呈间断性发作,未引起注意,未系统治疗。入院前2 d血尿加重,遂入我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音有力,心率72次/min,律齐,无震颤,未闻及杂音;腹平软,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膀胱镜检查:右侧壁见4 cm×3 cm×3 cm肿物,基底部看不清。病理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因患者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2年,患者及家属拒绝手术治疗,行两野放疗(6000cGy/30F),症状略好转,仍有间断性血尿,遂行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丝裂霉素40 mg加生理盐水60 ml经导尿管灌注入膀胱内,并向左、右、俯、仰四个方向转换体位,共保留2 h。每周一次共8次,其后每月1次共12次。治疗结束后复查膀胱镜无肉眼可见病灶。6个月后患者出现髋骨疼痛,查CT示右侧耻骨、右侧髂骨、双侧骶骨转移癌,建议静点双磷酸盐以抑制骨破坏,患者及家属要求回当地治疗。 2 讨论 膀胱癌是我国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男性膀胱癌发病率位居全身肿瘤的第八位。女性排在第十位以后[1]。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细胞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细胞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其中膀胱尿路上皮癌最常见,占膀胱癌的90%以上。 膀胱癌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及化疗。对于晚期患者以放射治疗和化疗为主,膀胱灌注化疗很主要。但有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大,使其应用受限。化疗药物膀胱灌注引起的膀胱局部刺激症状是因为药物透过黏膜下层的血管进入血液,并刺激该处的神经所致[2]。丝裂霉素是一种由放线菌族中分离出来的抗癌抗生素,属于类似细胞霉素类抗癌药物,在细胞内通过还原酶活化后起作用,可使DNA解聚,同时可阻断DNA复制,高浓度时对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也有抑制作用。由于丝裂霉素分子量大(334.33),不易被膀胱黏膜吸收,临床上广泛用于膀胱癌腔内化疗。 膀胱癌的预后与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大小、肿瘤复发时间和频率、肿瘤数目以及是否存在原位癌等因素密切相关,其中肿瘤的病理分级和分期是影响预后的最重要因素[3]。膀胱癌患者治疗后随访也很重要,随访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如果有适应证且有可能应及早开始补救治疗。 参考文献 [1]Parkin MD,Bray F,Ferlay J,et al.Gloal Cancer Statistics.CA Cancer J Clin,2005,55:74.

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 一,概述 膀胱肿瘤是泌尿系统中最常见的肿瘤。多数为移行上皮细胞癌。在膀胱侧壁及后壁最多,其次为三角区和顶部,其发生可为多中心。膀胱肿瘤可先后或同时伴有肾盂、输尿管、尿道肿瘤。在国外,膀胱肿瘤的发病率在男性泌尿生殖器肿瘤中仅次于前列腺癌,居第2位;在国内则占首位。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3-4倍,年龄以50-70岁为多。 二,发病原因 (1)长期接触芳香族类的工种,如染料、皮革、橡胶、油漆工等,可出现较高的膀胱肿瘤发生率。 (2)吸烟也是一种增加膀胱肿瘤发生率的原因。 (3)膀胱粘膜局部长期遭受刺激。如长期慢性的感染、膀胱结石的慢性刺激均可诱发膀胱肿瘤。 (4)近年来某些药物、寄生虫病等亦可诱发膀胱癌。 三,分类 1. 根据肿瘤发病部位不同,具有不同的分类。常见的膀胱肿瘤分类有上皮性膀胱肿瘤和非上皮性肿瘤两类。 (1)上皮性肿瘤:移行细胞癌:原位癌,乳头状瘤 乳头状癌 腺癌或胶样癌 鳞状细胞癌 (2)非上皮性肿瘤:膀胱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良性非上皮性膀胱瘤包括良性横纹肌瘤,平滑肌瘤,纤维瘤,血管瘤,畸胎瘤,嗜铬细胞瘤等。 2. 按膀胱癌浸润程度及恶性化又将癌分为Ⅰ、Ⅱ、Ⅲ级,根据分级指导治疗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四,症状体征 1.血尿:全程无痛肉眼血尿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症状,血尿轻时可表现为镜下血尿,血 尿出现时间及严重程度与肿瘤严重程度并不呈正比。 2.尿急尿频:膀胱癌患者亦有以尿频、尿急为首发表现,可能为原位癌刺激膀胱所致。 3.畏寒发热:合并感染

4.其他:阻塞输尿管所致腰胁部疼痛、下肢水肿、尿潴留等。若有体重减轻、肾功能 不全、腹痛或骨痛,极有可能为晚期症状。 五,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尿常规,血常规 尿脱落细胞检查:在病人新鲜尿液中,易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简便 易行,故尿细胞学检查可作为血尿的初步筛选。反 复多次查可以特高检出率。 膀胱癌尿沉渣涂片 2.影像学检查:经腹壁B超:经腹壁B超能发现直径0.5cm以上的肿瘤,可作为病人 的最初筛选。 CT,MRI:多用于浸润性性癌,可以发现肿瘤浸润膀胱壁深度以及局部 转移肿大的淋巴结。 膀胱镜检查:为膀胱癌最重要的检查方法,能直接看到肿瘤的部位, 数目,大小,形态等,并可以取活组织检查。 六,鉴别诊断 凡属有血尿的患者都应排除膀胱癌的可能。首先应进行尿常规检查,必要时用尿红细胞相位检查以鉴别内科性或外科性血尿。超声检查可以对泌尿系进行筛查,CT 检查可对泌尿系的尿路上皮肿瘤做更细致的判断。膀胱镜检查一般放在所有检查的最后,在镜下可对膀胱肿瘤的大小、位置、浸润深度等有大致的判断,并可以取活检病理检查以指导治疗。注意,在对患者诊断膀胱癌的同时,一定要进行上尿路的评估,原因为上尿路的上皮同样为尿路上皮,很有可能同时发生肿瘤。尿细胞学检查、尿核基质蛋白检查、尿液FISH检查等,对膀胱癌的诊断亦有一定参考意义。 血尿需与结石、泌尿系感染、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等进行鉴别,膀胱肿瘤的良恶性鉴别主要靠术后病理。初筛选。 七,治疗 1.以手术治疗为主,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为辅。

膀胱癌的病理报告

膀胱癌的病理报告 概述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膀胱的上皮组织。膀胱癌根据组织学类型的不同分为不同亚型,包括乳头状膀胱癌(papillary bladder cancer)、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和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膀胱癌是男性多于女性的常见肿瘤,主要原因与吸烟、曝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和长期慢性膀胱炎等因素有关。 本文档将对膀胱癌的病理报告进行详细描述,包括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以及其他相关特征。 病理报告详情 病例基本信息 •患者性别:男 •患者年龄:60岁 •病理号:P2******* 临床症状 •主诉:尿频、尿急、血尿 手术方式 经膀胱镜行膀胱全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 组织学类型 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呈乳头状膀胱癌,具有浸润性生长特征。 组织学分级 经过组织学分级,膀胱癌被分为不同的分级,以描述其肿瘤的恶性程度。根据肿瘤的细胞异型性、增生速度和浸润情况,膀胱癌通常分为G1、G2和G3三个级别。本例中,膀胱癌被分为G2级别。 浸润深度 经过显微镜下的观察,膀胱癌的浸润深度被判定为肌层浸润(muscle-invasive),未累及浆膜层。

淋巴结转移 经过淋巴结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 其他特征 膀胱黏膜表面粗糙,伴有颜色异常改变,可见大小不一的息肉样病变。 结论 根据膀胱癌的病理报告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膀胱癌为乳头状膀胱癌(papillary bladder cancer)。 2.肿瘤组织学分级为G2级。 3.膀胱癌浸润深度为肌层浸润(muscle-invasive),未累及浆膜层。 4.淋巴结检查未见淋巴结转移。 5.膀胱黏膜表面粗糙,伴有颜色异常改变,可见大小不一的息肉样病变。 以上是针对本例膀胱癌的病理报告的详细描述,结果显示该肿瘤属于浸润型膀 胱癌,但未见淋巴结转移。这些信息对于确定病情、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膀胱肉瘤样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肖兆铭;王文瑞;李健;刘汉超;刘屹立;王玥茹 【摘要】目的结合文献报告1例膀胱肉瘤样癌病例.方法对1例老年男性膀胱肉瘤样癌病例进行报道并对文献复习.结果病人男,83岁,以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收入院.CT影像学检查示膀胱内混合密度肿物.膀胱镜检示膀胱内多发肿物.予以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镜检示,癌及肉瘤成分共存,两者间分界明显.术后组织免疫组化检查示CK(-),CK7(-),CK20(-),EMA(+),Vimentin(2+),Desmin(-),CD34(-),Myogenin(-),GATA3(+/-),S-100(-),Melanoma(-),Ki-67(+60%).据此诊断为膀胱肉瘤样癌.术后第3个月复查全腹CT示膀胱内肿瘤复发及膀胱外转移.术后1年后病人死于肿瘤全身转移.结论膀胱肉瘤样癌病例多数同时表达上皮及间质肿瘤标志物.病例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需要加强此类病例资料收集.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9(023)007 【总页数】5页(P1423-1426,后插3) 【关键词】膀胱肿瘤;癌肉瘤;病例报告;文献复习 【作者】肖兆铭;王文瑞;李健;刘汉超;刘屹立;王玥茹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 110033

膀胱癌

膀胱癌 膀胱癌是指膀胱内细胞的恶性过度生长。最常见的过度生长位于膀胱腔内,也就是膀胱的粘膜上皮。人体内,空腔脏器的表面通常由上皮细胞构成。例如你的脸颊内侧,胃,肠子,胆囊,也包括膀胱均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的。每个脏器都有它自己的一类上皮细胞。膀胱的粘膜上皮细胞称作尿路上皮细胞,由它生成的癌就称作尿路上皮癌,占到了所有膀胱癌的90%-95%,是最常见的一类膀胱癌。其他不太常见的膀胱癌有鳞状细胞癌和腺癌。 疾病介绍 世界范围内,膀胱癌位列男性最常见实体瘤的第四位,在女性位列第七位,每年新诊断的膀胱癌患者超过350000名。美国癌症协会统计2006年美国膀胱癌新发病例为61420例,死亡病例为13060例。在我国,膀胱癌目前仍是最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2005年男性标化发病率为4.0/10万,女性为1.5/10万。近几年,我国部分城市膀胱癌的发病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国内大城市中如北京,上海,天津,膀胱癌的发病率已位列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的第六位,而死亡率位列第七位。以上海为例,2005年膀胱癌男性发病率为15.26/10万,女性为4.37/10万,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如北美和西欧,我国仍属膀胱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之一。膀胱癌好发年龄51~70岁,发病高峰为65岁,罕见于30岁以前。发病时80%~85%左右病人肿瘤局限于膀胱,15%~2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病人中,膀胱肿瘤占35%,发病年龄在24~90岁,中位年龄61岁。 疾病分类 广泛地讲,膀胱癌主要包括两种类型:原发癌和转移癌。原发性膀胱癌起源于膀胱本身,转移癌来源于其它器官,只是癌细胞扩散到了膀胱,一般通过血流、淋巴系统或者直接从邻近器官侵袭到膀胱,如前列腺、直肠、子宫颈。 原发性膀胱癌要比转移性膀胱癌常见得多。其中最常见的是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膀胱癌可以有多种形态:1)乳头状的,外形看上去有的像花菜,有的像水草,有一个细蒂与膀胱壁相连;2) 扁平状的,外形看上去呈片状或条状,天鹅绒样,表面发红,没有蒂与膀胱壁相连;3)实体状的,外形看上去像疣样赘生物,块状,基地广,有一个宽蒂与膀胱壁相连。大约70%的尿路上皮癌是乳头状的,它比广基和无蒂的肿瘤有更好的预后。比较少见的膀胱癌有鳞状细胞癌、腺癌和脐尿管癌等。鳞状细胞癌大约占膀胱癌的3%-7%;在埃及,它占所有膀胱癌的75%。一种叫做血吸虫病的寄生虫感染在埃及很普遍,感染这种寄生虫后,会在膀胱内形成一种慢性刺激,数年之后,患者就容易发生鳞状细胞癌。其它能够造成膀胱内慢性刺激的情况如长期留置导尿管,也能使病人易于发生鳞状细胞癌。鳞状细胞癌不像尿路上皮癌那样淋巴结转移比较多,但是容易直接扩散,穿透膀胱到达邻近器官。鳞状细胞癌局部侵犯比较严重,而且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比尿路上皮癌预后差。膀胱腺癌非常少见,大约占所有膀胱癌的2%。这种肿瘤也与慢性刺激有关,具有高度的侵袭性,预后

膀胱淋巴瘤样和浆细胞样变异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报道

膀胱淋巴瘤样和浆细胞样变异型浸润性尿路上皮癌2例报道 【关键词】膀胱肿瘤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淋巴瘤样和浆细胞样变异型 1 临床资料 病例1:男性,78岁。因间断性、肉眼、全程血尿2月入院。2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全程血尿,尿液鲜红,内有不规则黑色血块及鲜红色血条,无烂肉样物排出,不伴尿急、尿频、尿痛,无腰、腹痛。B超:膀胱形态规则,充盈好,壁不光滑,左侧内壁见一稍弱回声团,大小为3.0cm×3.0cm×2.5cm,形态欠规则,不活动,内回声欠均匀,CDFI:内可见血流信号;考虑膀胱左侧内壁癌。CT:膀胱左侧内壁不规则增厚,考虑膀胱癌可能。膀胱镜:膀胱左侧发现一菜花状新生物,大小为3.0cm×3.0cm×2.5cm,基底较宽,包块活动度差。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和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骨扫描未见异常。 病例2:男性,65岁。因间断性、肉眼、全程血尿,伴小血块3天入院。B 超:膀胱形态规则,充盈好,壁不光滑,右侧内壁见一稍弱回声团,大小为 3.7cm×2.9cm×1.4cm,形态欠规则,不活动,内回声欠均匀,CDFI:内可见血流信号;考虑膀胱后壁(以右后壁为主)膀胱癌,肿瘤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CT:膀胱后壁(以右后壁为主)不规则增厚,考虑膀胱癌可能。右侧输尿管下段显示可,输尿管膀胱开口处未见明确显示,疑肿瘤侵犯所致。膀胱镜:膀胱后壁(以右侧壁为主)见菜花状肿块,大小为3.7cm×2.9cm×1.4cm,肿瘤累及右侧输尿管膀胱开口处。骨扫描未见异常。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前和术后未行放化疗,术后骨扫描未见异常。 2 病理检查 眼观,例1膀胱大小为6.0cm×6.0cm×5.0cm,膀胱左侧壁距离尿道前列腺切缘5.0cm处见一菜花状包块,大小为3.0cm×3.0cm×2.5cm,切面灰白、质脆易碎,浸润浅肌层(内侧肌层1/2)。例2膀胱大小为8cm×7cm×6cm,膀胱左前壁距离尿道前列腺切缘3.2cm处见一菜花状包块,大小为3.7cm×2.9cm×1.4cm,基底较宽,包块活动度差,切面灰白、质脆易碎,侵及深肌层(外侧肌层1/2)。镜检:肿瘤由弥漫浸润的单个恶性细胞组成,呈实性片状分布,间质疏松(图1)。瘤细胞大都有明显的浆细胞样特征:细胞中等大小,呈不规则的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呈嗜酸性伴深染偏位的核,核圆形或不规则形,大小不一,核染色质细,核仁清晰,但不显著(图2);核分裂像易见;可见少量散在的印戒样细胞(图3)。例1、2均伴有高级别尿路上皮癌的成分(图4)。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AE1/AE3、CK7、Plasma Cell Marker、CEA弥漫性阳性,CK5/6、34βE12、CK20、E-Cadherin、Vimentin、LCA、CD3、 CD45RO、CD20、CD79α、CD68、Desmin、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synovial sarcoma.SS)

原发性肾滑膜肉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synovial sarcoma.SS)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病理科广西桂林 541002 滑膜肉瘤是仅次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和横纹肌肉瘤,排名第四位的常见恶性软 组织肉瘤[1],国内统计居软组织恶性肿瘤第五位[2]。其组织学起源尚不明确,好发于近关节 处深部软组织,但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文献中有头颈部,十二指肠,心脏,胸膜,肺,输卵管,纵隔,腹壁,腹腔,甲状腺,外阴,前列腺的滑膜肉瘤报道,而原发于肾脏的滑膜肉瘤 比较少见,至今国内外文献仅报告40多例[3]。我院于2012年7月收治1例左肾原发性SS 病例,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左腰部胀痛伴无痛性肉眼血尿半年。于2012年7月20日入院, 体查左肾区叩痛,心肺等全身无明显异常,B超检查发现左肾形态不规则,体积增大,但被 膜完整,肾中上部探及9.3×7.5cm低回声实质性肿物,界限清楚,并向肾外凸出,肿物回声 不均匀,可见散在不规则液化暗区。外院CT平扫及增强提示:左肾占位,肾癌可能性大。 尿常规检查及肾功检查均无异常。于7月23日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切除左肾。病理检查: 1、医检:左肾切除标本,无输尿管,形状不规则,被膜完整,沿肾门切开,肾中上段见一 巨大灰白实性肿物,大小为7×6×5cm,边界尚清,但无包膜,可以完整剥出,周边肾组织挤压。(图1) 2、镜下检查,肿瘤由短梭形和卵圆形细胞构成,细胞密集,胞质稀少,细胞轻度异型,无 明显多形性,未见上皮分化成份,间质内血管丰富,可见梭形细胞围绕血管血管外皮瘤样 组织图像,可见局灶坏死。(图2-6) 3、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免疫组化采用Polink-1一步法,所用一抗均购自北京中杉金桥 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操作步骤按说明书上进行。 EMA(+++)(图8)、BCL-2(+)(图7)、CD99(+)、TLE(+)、Vimetin(+)、CD56(+)、Ki67(+约20%)、SMA(+)、CKpan(+)、CK7(-)、CK8/18(-)、S-100(-)。 PT-PCR检测,SYT-SSX基因融合,并经西南医院病理科会诊,病理诊断肾原发性滑膜肉瘤,单相梭形细胞型。患者术后未经放化治疗,2年随访后失访。 讨论 目前WHO将肾SS归入起源未定的恶性软组织肿瘤,该肿瘤于2004年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列入WHO肿瘤分类中肾肿瘤的独立类型之一,ICD编码为9040/3[4]。肾SS由Faria等于1999年首先报道,国内2006年首次报道[5-6]。因其他部位的SS也可能转移至肾,所以确诊肾原发SS需排除转移性可能。该病患者发病年 龄平均38(17-71)岁,大部份小于50岁,男性略多于女性。双侧肾脏均可受累,其临床 表现与肾细胞癌相似,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就诊时肿瘤直径常超过10cm,中晚期最常见的临 床症状有腹部包块,腹部疼痛和血尿,自然史都是局部浸润以及肺和肝的远处转移,影像学 没有特异表现,因此,仅依靠症状,体征,影像等难以对SS作出正确的诊断,其诊断主要依 赖病理组织学结合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查。t(x;18)(p11.2;q11.2)特异性异位而出 现SYT-SSX1,基因融合是肾SS特征的分子生物学改变[7]。因此基因表达谱是诊断肾SS的 良好标志物。 肾SS主要由梭形细胞和上皮样细胞组成,间质中常见有散在的肥大细胞,并且大约有1/3 滑膜肉瘤具有灶性肿瘤性钙化,伴有或不伴有骨化。根据这两种细胞分化比例、分化程度及 一些其他特征,按照Bergh等人[8]标准分为3型:单相型、双相型和低分化型。双相滑膜肉 瘤由于具有上皮的梭形细胞成份,容易诊断,但单向型纤维型SS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可

胆囊肉瘤样癌6例及文献复习

胆囊肉瘤样癌6例及文献复习 秦燕子;欧玉荣;马莉;张琼;武世伍;吴礼高;陶仪声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15(42)4 【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gallbladder sarcomatoid carcinoma. Methods: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microscopic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ix patients with gallbladder sarcomatoid carcinoma were analyzed with a follow-up period. Related literature was reviewed. Results:Immunohistochemical markers of gallbladder sarcomatoid carcinoma with spindle cell morphology were epithelial and mesenchymal positivity. Conclusion: Gallbladder sarcomatoid carcinoma could be firmly diagnosed by microscopic morphology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Radical resection is currently used to treat such patients. However, more cases with longer follow-up period are needed to discover better treatments and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these patients.%目的:探讨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6例胆囊肉瘤样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 行随访,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胆囊肉瘤样癌组织病理学上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织化学提示上皮标记及间叶标记阳性。结论:胆囊肉瘤样癌可以通过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明确诊断。目前治疗手段以根治性切除为主,但是由于

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郑星泸;吴秀玲 【期刊名称】《浙江医学》 【年(卷),期】2019(041)003 【总页数】2页(P291-292) 【作者】郑星泸;吴秀玲 【作者单位】325400 平阳县人民医院病理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正文语种】中文 患者男,42岁。2017年6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发现左腰部约一鹅蛋大小肿块,无 红肿热痛,质地韧,可推动,无不适。为求进一步治疗,来平阳县人民医院就诊,门诊拟“左腰部肿物”收治。MRI示左侧腰部有一大小约 75mm×45mm×41mm的异常梭形团块影,与腹外斜肌关系密切,边界清,T2 加权像、扩散加权成像均呈不均匀高信号,T1加权像呈等信号,凸向腹内斜肌, 供血动脉来自腰动脉,增强不均匀明显延迟强化。提示左侧腰部腹外斜肌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肿瘤标志物检测癌胚抗原2.97ng/ml,甲胎蛋白6.90ng/ml, 癌抗原19-9 6.19U/ml。患者于2017年12月20日行肿块切除术,左髂嵴上方 腹内斜肌及腹外斜肌肌间可见一肿块,呈类椭圆形,有包膜样组织,下方与髂嵴致密粘连附着。病理检查:大体检查,椭圆形肿块大小约7cm×5cm×3cm,有包膜,剖面呈囊实性,实性组织呈灰白、灰红色,质中,见有坏死,囊液性组织呈胶冻状(图1)。镜下见肿瘤组织以小圆细胞为主,弥漫片状分布或小叶状分布,部分区

域可见黏液背景,肿瘤性坏死,瘤巢间有丰富的纤维间隔,间隔中可见多灶黏液软骨组织形成,瘤细胞核深染,核分裂象多,胞质较少,可见小核仁(图2-3);部分区域肿瘤胞质淡染透亮,胞核更具异型性,核仁明显,胞膜清晰(图4)。免疫组化结果:CD99(+),肾母细胞瘤基因蛋白(WT-1)(+),结蛋白(-), 上皮膜蛋白(EMA)(-),黑色素瘤抗体(HMB45)(-),整合酶相互作用因子-1(INI-1)(+),增殖指数Ki-67约80%,肌调节蛋白(MyoD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可溶性酸性蛋白(S-100)(-)。荧光原位杂交(FISH)法基因检测结果:无EWSR1基因和SYT基因相关易位。病理诊断: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 图1 大体检查所见 图2 左侧为肿瘤,细胞丰富,可见黏液背景,右侧为纤维间隔(HE染色,×40)图3 肿瘤细胞丰富,细胞圆形,可见小核仁(HE染色,×200) 图4 部分区胞质淡染透亮,核更异型,核仁明显,胞膜清晰(HE染色,×200) 讨论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是一组具有小圆形细胞形态特征的恶性肿瘤,与尤文肉瘤、滑膜肉瘤等在临床、病理、免疫表型上有相似或重叠,基因检测需排除EWSR1基因和SYT基因相关易位的肿瘤后考虑该肿瘤。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最常见类型为CIC重排肉瘤,包括CIC-DUX4、CIC-FOXO4、CIC-NUTM1 等重排肿瘤[1]。t(4;19)或 t(10;19)染色体易位可导致CIC-DUX4基因融合,这是在EWSR1基因表达阴性的小圆细胞肿瘤中最易发现的遗传异常。Antonescu等[2] 对57例CIC重排肉瘤患者进行了随访调查,发现5年生存率为43%,低于尤文 肉瘤的5年生存率。 小圆细胞未分化肉瘤好发于年轻人,具有较强的侵袭性。大部分肿瘤发生于软组织,主要为深部、躯干及四肢,其次为内脏部位,极少见于骨组织。大体上多结节状、质软嫩、切面灰黄或灰红色,常伴有出血坏死。镜下大部分肿瘤细胞为圆形或卵圆

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诊治报告

膀胱平滑肌肉瘤2例诊治报告 作者:赫荣军赵培湘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10期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2例均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多处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肉瘤是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浸润生长的特点,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方式。 【关键词】膀胱肉瘤;病理学;免疫组化;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膀胱平滑肌肉瘤临床上极少见,总结我院1992年9月至2007年9月2例膀胱肉瘤的临床资料,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诊疗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患者女,56岁,主因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2个月而入院,查体无特殊表现,辅助检查:①IVP示双侧上尿路无充盈缺损;②泌尿系超声示膀胱左前壁一等回声肿物,大小约4 cm×3 cm,广基;③膀胱镜检查:膀胱左前壁一不规则肿物,大小约4 cm×3 cm,似腐肉样物,基底较宽,易破裂出血,质脆,未钳取病理。5 d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经上级医院回报为膀胱平滑肌肉瘤而行局部放疗,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肿物膀胱内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因其不同意而行局部放疗、化疗(选用浸润性癌的化疗方案),术后半年盆腔等广泛转移,8个月后因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1.2 患者女,49岁,主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1个月而入院,既往曾有“腐肉样”排出。查体无异常表现,辅助检查:①IVP检查双上尿路无充盈缺损;②泌尿系超声示膀胱右侧壁一低等回声不均匀肿物,大小约3 cm×2 cm,广基;③CT平扫示肿物密度不均匀,强化后表现为低密度肿物④膀胱镜检查:膀胱右前壁一不规则肿物,约大小3 cm×2 cm,基底较宽,质脆,亦未钳取病理。3 d后于硬膜外麻醉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右输尿管口移植术,术后病理回报为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免疫组化,SMA强阳性。术后1个月因再次出现血尿,复查发现肿物膀胱内复发。遂于全身麻醉下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髂血管淋巴结清扫,回肠膀胱术。术后辅以局部放疗,定期复查,20个月后肿物再次复发,24个月盆腔广泛转移,26个月因全身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以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CT检查示膀胱右侧壁内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镜下观察肿瘤组织由较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或巢状分布,核深染,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可见较多量核分裂像,胞质少,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99、SYN、CGA、NSE、Vim阳性,Ki-67阳性率约40%,CK、EMA、CK19、LCA、CD20、CD3、MyoD-1、Myogenin、Desmin、S-100。结论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是一种高度恶性肿瘤,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物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需与骨外Ewing肉瘤、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淋巴瘤等相鉴别。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和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应密切随访。 标签:膀胱肿瘤;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病理特征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eripheral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PNET)由Stout于1918年对其形态特征做了首次描述,1973年由Hart和Earle 首次正式命名,1993年WHO正式将其确定为pPNET,发生在膀胱十分罕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原发性膀胱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8岁。因发现肉眼血尿半月余入院。CT扫描示:膀胱右侧壁内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大小约60 mm×30 mm,向膀胱内突出,向下与前列腺紧邻;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边缘欠光整,周围见点状高密度影;盆腔内未见积液及肿大淋巴结。诊断:①膀胱占位,考虑为癌可能;②前列腺钙化。2012年10月30日在腰硬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诊断性电切术。术中见膀胱侧壁轻度小梁增生,膀胱右侧壁输尿管开口区域附近见一约4cm×3cm的菜花状带蒂新生物,基底宽,切取部分肿瘤组织送病理检查。于2012年11月7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病理检查示:镜下由比较一致的小圆细胞组成,瘤细胞呈片状、条索状或巢状分布,核深染,呈圆形或卵圆形,核仁不明显,可见较多量核分裂像,胞质少,细胞界限不清,部分区域瘤细胞胞浆透亮,可见Homer-Wright菊形团或菊形团排列趋势。免疫组化检查:肿瘤细胞CD99、SYN、CGA、NSE、Vim阳性,Ki-67阳性率约40%,CK、EMA、CK19、LCA、CD20、CD3、MyoD-1、Myogenin、Desmin、S-100均为阴性。病理诊断:(膀胱)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 2讨论 2.1组织来源和分类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前列腺原发移行细胞癌

前列腺原发移行细胞癌 作者:曹敬毅,管同郁,戚景光,杨宁,承征宇,梁杰【摘要】目的提高对前列腺原发移行细胞癌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通过诊治1例原发前列腺移行细胞癌(PTCC)患者,并复习相关国内外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行根治性前列腺膀胱切除术,病理证实为PTCC,免疫组化染色:S100阴性(-),CK阳性(),P53阳性(),PSA阴性(-),术后随访至今无瘤存活。结论原发PTCC比较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检查,其恶性程度高,对激素治疗不敏感。早期发现并手术,术后联合放疗有望提高疗效。 【关键词】前列腺原发移行细胞癌;诊断;治疗 我院近期收治1例前列腺原发移行细胞癌患者,临床上较罕见,现报道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突发排尿困难2周,于2006年10月入院。既往无糖尿病、高血压病史,自诉平时排尿正常,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近2周来无明显诱因突感尿频,夜尿4-5次,伴有排尿困难及尿不尽。门诊B超示:前列腺增生42 mm×40 mm×42 mm,包膜不光整,内部回声不匀,前列腺钙化,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ur doppler flow image, CDFI)示前列腺内血流丰富,残余尿200 mL。尿常规及前列腺液常规未见异常。行尿道扩张术未见好转后收入院治疗。入院查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0.52 ng/mL,生化及胸片未见异常。首先在腰麻下行电切镜检查

术,术中见前列腺中叶增生,近尿道内口处黏膜不光整,周围境界不清,切除6点处增生腺体送病理。病理报告:前列腺低分化癌。免疫组化:S100阴性,CK阳性(),P53阳性(),PSA阴性。提示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后经北京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病理确诊:前列腺移行细胞癌G3(高级别尿路上皮癌),前列腺尿道黏膜可见原位癌。肿瘤广泛浸润前列腺组织,考虑肿瘤来源于前列腺尿道。 1.2 手术方法 CT、ECT等检查排除脏器及骨转移后,在全麻下行“膀胱全切+印第安那(Indiana)膀胱术+全尿道切除术”,术后大体标本见前列腺膀胱交界处肿块,境界不清。 2 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前列腺低分化移行细胞癌,浸润膀胱前列腺结合部靠近黏膜面,局部膀胱黏膜移行上皮增生,表面糜烂,炎性肉芽;尿道、输精管、精囊腺未见异常,左右输尿管残端未见癌浸润。术后无并发症出现,1月后出院,能够熟练自行导尿。门诊随访,至今4月未见有肿瘤转移。 3 讨论 前列腺肿瘤分上皮性肿瘤、非上皮性肿瘤、肉瘤、腺管性肿瘤等。前列腺恶性肿瘤以上皮性肿瘤最常见。前列腺上皮细胞包括四种:分泌性上皮细胞、基底细胞、神经分泌性细胞和移行细胞。其中以分泌性上皮细胞最多,移行上皮见于前列腺尿道,而前列腺输出导管与该部尿道相连,也有同样的上皮。据统计前列腺恶性肿瘤中95%为腺癌,5%为其他肿瘤,其中90%为移行细胞癌[1]。

类瘤样嗜酸性膀胱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类瘤样嗜酸性膀胱炎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孙路平;秦晓平;卓育敏 【期刊名称】《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年(卷),期】2018(023)006 【摘要】目的探讨嗜酸性膀胱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嗜酸性 膀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予以讨论.患者主要表现为耻骨上疼痛,尿频、排尿灼痛感.结果予以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性膀胱炎.随访半年无 复发.结论嗜酸性膀胱炎是罕见炎症性疾病.仅膀胱镜检及病理活检可确诊.药物治 疗是首选方案,必要时行手术治疗.预后尚可,仍需定期随访.%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osinophilic cystitis(EC).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 EC case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relevant literature was reviewed.The main manifestations of the patient were suprapubic pain,frequent micturition and a burning sense during urination.Results After partial cystectomy,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indicated EC.No recurrence was observed half a year after operation.Conclusion EC is a rare inflammatory disease which can only be confirmed with cystoscopy and pathological biopsy.Drug therapy is the first choic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s also necessary.ES has good prognosis but needs long-term follow-up. 【总页数】3页(P451-453) 【作者】孙路平;秦晓平;卓育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