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姜大源先生讲座有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姜大源教授讲座有感
佚名(基础部)
开学伊始,学校有幸请到了教育部资深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给我院全体教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的专题讲座。使我们普通职业教师对职业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姜教授系统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趋势和课堂开发做法,他的讲解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提出的“跨界”、“基于工作过程”、“行动领域”几个基本概念和其对职业教育精品课所掌握的巨大信息量。给我这个只讲基础课的教师很多启示。在解析职业教育理念时推出了课程构建中的“工作过程导向”,逻辑而又系统,如“庖丁解牛”;开放而又流畅,一如巴赫的音乐;又像一阵清风,一扫时下高职研究讲座的“通识性”之风。使我感到职业教育大有可为。
首先,姜教授为我们解读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概念,他从职业教育的类型与层次展开,分析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区别,同时讲解了人类多元智能基本结构,强调了学生的差异仅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高职院校的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针对这一特点学校在开发课程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的排序标准,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将学生被动灌输知识转换为学生自身经验的积累和策略层面技能的培养,这样高职教育才能有所突破。其次,姜教授通过丰富生动的案例为我们展开了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方法,他强调课程开发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这样的课程才有是有生命的,在姜教授展开50个左右的案例中,我们认识到各种类型的课程都可以运用基于开放性载体的工作过程系统化来开发,载体的选择符合了可迁移性、可替代性和可操作性这三个特点,教师就能开发出令自己为之兴奋,令学生更能接受的课程;最后,姜教授结合理论和哲学让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我们认识到对于课程、对于学生、包括对于自己我们都应该用形而上的思维方式,才能帮助跳出固有的模式,突破教学上的瓶颈。
其次,姜教授给我们讲解了大约上百门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课的模式。他不断重复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项目”对我们很有启示。使我意识到开发精品课并不像以前认为的那样高不可攀,每个教师只要认真的研究课程和学生,都可能开发出适合自己学生和学校的课程,既使是英语这样的基础课也有开发的空间
和必要。这对我们基础教师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振奋。英语可以“跨界”和学生的专业整合在一起。开发出更能吸引学生、更适合学生的跨界专业英语课程。
第三,姜教授由思辨哲学入手解析高职专业教育课程改革,用中国式大写意到西洋油画式写实的融合;由学生的形象思维类型与过程性知识学习的规律导出了行动体系的课程开发;由“用筷子吃饭”链接了无数个“情境”,颠覆了高职育人的狭义“技能”,赋予了高职职业迁徙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内的“创造性”;由湖南铁道、福建交通、宁波等职业院校设计的100多个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新范畴,从个性中找出共性,由现象中发掘本质。简与繁,易与难,现实与未来,“变”与“不变”…… 姜教授自如地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游走,我们也结结实实听了一堂哲学家讲教育的课。
最后,姜教授从职业教育的哲学层面给我们讲了职业教育的新技能与新价值观;实际工作过程与思维的系统性;学生欲望引发的创造力和超乎专业能力的资源配置能力;从劳动密集型跨跃时空到知识密集型时代的经济型技术人才培养;从中国在全球化中的地位和对世界的贡献重新审视高职教育一气呵成,完成了职业教育哲学命题论证,回归了“教育”的本源。我们又仿佛听了一堂教育家讲哲学的课。
两天的专题讲座结束了,姜大源先生留下了一个值得大家长期专研的作业:“人人可以做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职业教育这个领域,只要肯专研每个教师都大有可为,每个教师都可以成为一个职业教育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