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性艺术观与艺术超越的自我否定_从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看当下文化现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I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84(2010)02-0048-05

收稿日期:2010-01-20

作者简介:雍 安(1981-),男,四川南部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2007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

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何希凡(1958-),男,四川南部人,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

否定性艺术观与艺术超越的自我否定

———从阿多诺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看当下文化现状

雍 安,何希凡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

摘 要: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阿多诺的否定性艺术观对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以及技术理性进行了成功批

判,但其以否定作为逻辑起点却使自己陷入否定的循环和言说的悖论中,导致了审美主体的缺失和艺术空间的自我封闭,并最终走向了艺术超越的自我否定,艺术仍无法摆脱被大量复制的命运,这也是当下大众文化的现状。

关键词:否定;本体;大众文化

The Nega ti ve V i ew of the Arts and the Self 2nega ti on of Art Tran scendce

———Culture Reflecti on on Adorno

Y ONG An,HE Xi 2fan

(College of Chinese L anguage and L iterature,China W est N or m al U niversity,N anchong 637009,China )

Abstract:A s one of rep resentatives of the Frankfurt school,Adorn πs negative vie w on art criticizes western cap ital 2is m and culture industry and technol ogical rati onality .But the use of negati on as a l ogical starting point causes the negative cycle and the paradox of s peech,and results in the lack of aesthetic subject and the self is olati on of art s pace .It ulti m ately moves t owards the self -denial of art transcendence .The arts are still unable t o extricate the m 2selves fr om the fate of a large nu mber of rep licati ons .This is als o p resent status of popular culture .Key words:negati on;nou menon;popular culture

一、否定的产生与循环:存在与虚无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始终将对艺术的思考和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其批判矛头指向资本主义文化产业,大量复制文化产品而形成的大众文化,成为真正的批判核心:大众文化消解了艺术个性,呈现出单一的文化图景,反过来放大了意识形态的社会控制功能。艺术要完成自我救赎,必须抛弃被大量复制后形成的模式化、虚拟化的形态,打破大众艺术享受的“似真幻觉”,进入本真的艺术状态,并通过自身的审美参与,传达独具个性的艺术体验。艺术品只有具备发自内心的艺术体验

的独特性,才能从根本上拒绝被复制的命运。出于回归日趋衰减的艺术个性的现实需要,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模式下的现代艺术给予了高度关注,并在其发展的后期进行了强有力地抵制和批判,阿多诺的否定性美学观就是其中的典型理论之一。阿多诺首先和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主张划清了界限,黑格尔的否定观主张“肯定—否定—否定—肯定”的循环,当从一个“肯定”经过“否定之否定”达到下一个“肯定”时,一个循环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是一个肯定的循环过程。黑格尔所说的“否定”是以“肯定”作为论证的起点,即认为世间万物的存

在是有确定性的,也就有了“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虽然命题本身有其不合理性,但毋庸质疑的是,现实事物确实是以肯定的形式出现。如果事物一开始就呈现出否定的虚无形式,人们根本就无法认识其是否存在,事实上这种情况也是不可能发生的。阿多诺认为:大众文化的同一性导致了艺术接受容易为社会意识形态牢固控制。要打破这种控制,只有通过彻底否定的方式,表现为“否定—否定—否定—否定”,在循环的否定中,文化语境呈现出破碎断裂的生态链条,艺术处于去中心化、非一体化的状态,否定性成为艺术的表征,其实质是不完整的个性化的艺术,并强烈要求保持艺术对现实的拒绝,而同样主张艺术超脱和拒绝现实的老庄美学,却并未实现对现实的完全否定。老庄主张“忘却”和“超越”,其终极目的却是实现对“道”的体悟。“道”作为形而上的本体,表明了老庄超现实的背后,潜伏着精神本体虚幻性的危机,这种危机将老庄美学对现实的否定引向另一种本体肯定,即本体论认同。老庄美学的本体论认同是从对现实的拒绝出发的,这一点和阿多诺的主张不谋而合。但老庄的拒绝现实不等于拒绝本体,即使现实理性作为一种本体应该被批判和拒绝,也不影响自身理论的合理性。老庄美学正是要摒弃现实理性认知而实现感性把握,被把握的对象就是“美”这一精神主体。

阿多诺的否定观坚决反对任何本体的存在,认为对于文化工业主导下的艺术而言,最高本体就是技术理性。受技术理性支配的艺术,是追求整体建构的艺术,而整体性压抑了个性空间。因此,阿多诺明确地表示:“在批判本体论的时候,我们并不打算建立另一种本体论,甚至一种非本体论的本体论。”

[1]其错误之处在于将拒绝理性等同于拒绝本体。“本体”的概念非常宽泛,老庄所追求的“美”,现实中的“人”都可以成为本体。阿多诺主张个性差异和人的解放,也并不排斥美,他“显然是将本体论做了‘理性本体论’的理解。”[2]认为本体意味着普遍性和同一性,二者的存在必然导致艺术个性的消亡。为了消解本体,他推崇变形的、破碎的艺术形式,企图建构与完整的、均一的、和谐的传统艺术相对立的现代艺术观念体系,认为“与传统艺术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现代艺术并不掩盖而是强调下列事实:艺术是某种制造和生产出来的东西。”[3]阿多诺清醒的认识到,被大规模复制和被现代传播手段异化的艺术已经内在地处于沦落的境地,成为大众文化享受的工具,不再具有创造性。这就赋予现代艺术以纠偏的使命,表现为拒绝复制与传播的艺术形式,其前提是艺术本身具有不可复制性,排斥流行的大众化话语表达,通过精英文化思考来揭露社会现实,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这种思想层面的批判来源于阿多诺的对抗性思维,他认为:“现实中尚未解决的对抗性,经常伪装成内在的艺术形式问题重现在艺术之中。”[3]由于现实中存在矛盾对抗,必然产生现实张力,张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问题的累积而无法得到解决,艺术有责任反映这些现实问题,和其发生必然的直接关联,并且当外界张力投射到艺术张力时,艺术才成其为真正的艺术。“艺术作品的真实性在于它们是对摆在其面前的、来自外界的问题所做的回答。所以,只有在与外界张力发生关联时,艺术中的张力才有意义。”[3]由于艺术张力的强大作用,传统艺术形式的整体性被打破,现代艺术在形式上表现为无规则、变形化,在意义传达上也表现出不确定性、含混等特征成为艺术片断的支离破碎的无序组合。

二、否定的悖论:艺术超越的自我否定

阿多诺的否定性艺术观成功地批判了资本主义文化工业,否定了技术理性存在的合理性,消解了本体存在的可能性。可一旦本体作为被彻底否定的对象,任何本体在艺术内部都丧失了存在的价值,艺术只需在自身范围内完成,这实际上造成了艺术空间的封闭,而艺术只有在开放的空间内才有可能完成创造和超越。阿多诺的艺术否定论本想打破整体化的传统艺术结构,反对保守性,建构开放性艺术空间,可最终却将艺术引向封闭的境地,陷入了自我设计的逻辑怪圈中。蒋孔阳先生也曾提出“应当把美看成是一个开放性系统,不仅由多方面的原因和契机所形成,而且在主体与实体交相作用的过程中,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的过程中。”因此,阿多诺否定性艺术观的缺陷在于:对现代主义艺术的过度理论阐释,导致其否定方式成为反整体化、反价值本体中心的模式。

在价值中心缺失的状态下,多种文化质素呈现多元共生的图景,有利于形成开放的艺术结构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