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材料 百校土木工程专业通用教材 同济大学出版社 赵方冉主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2-1】试分析在分别³承受压力或拉力作用时,不同宏观结构材料的结构变化特点及其抵抗能力差别
答:
【题2-2】材料中的空隙特征表现有哪些?材料表现密度与视密度的差别是什么?
答:孔隙特征分开口和闭口两种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长期在空气中存放的干燥状态),材料所具有的质量(M)与其表观体积(V)之比。
视密度即表观密度。
材料密度指的是材料所具有的质量(M)与其密实体积(V)之比。
材料堆积密度指的是材料所具有的的质量(M)与其堆积体积(V’)之比。
【题2-3】哪些参数或因素可影响颗粒堆积材料的堆积密度?如何提高其堆积体积密度?答:堆积材料的堆积体积V’中,既包括了材料颗粒内部的空隙,也包括了颗粒间的空隙。
除了颗粒所含空隙及其含水多少以外,颗粒间空隙的大小对其堆积体积的大小具有显著地影响。
由此可知,材料的堆积密度不仅与其颗粒的宏观结构,含水状态等有关,而且还与其颗粒间空隙或颗粒间被挤压实的程度等因素有关。
所以可以通过增加颗粒含水量、减少颗粒间空隙、加大压实颗粒、提高颗粒的粉碎程度达到增加堆积密度。
【题2-4】简述材料受力破坏过程中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
答:
【题2-5】某材料的极限抗压强度为21MPa,弹性模量为3.0×10^4MPa,利用该材料制成的柱子横截面尺寸为400mm×400mm,长度为12000mm。
若在该柱子的轴向上施加1800kN 压力荷载,在只考虑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试计算分析该柱子受力后的尺寸变化,此荷载作用下该柱子是否已达到破坏状态?要使该柱子达到受压破坏时,须加多大的压力荷载?
答:只考虑弹性变形下,根据E=σ/ε;所以ε=σ/E=1800kN/3.0×10^4MPa=6×10^(-2)
mm;
根据f=P/A=1800kN/400mm*400mm=11.25MPa<21MPa 所以没有达到破坏;
P=A*f=400mm*400mm*21MPa=3360kN;
【题2-6】试分析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和塑形变形时,材料内部结构的状态变化特点?并探讨影响其抵抗弹性变形和塑形变形的材料内部结构因素?
【题2-7】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
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
答: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各性质变化如下表:
【题2-8】烧结普通粘土砖进行抗压实验,测得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的饱水抗压强度和干燥抗压强度各多少?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工程结构物?
答:根据f=P/A
f=183kN/115mm*120mm=13.3MPa
f’=207kN/115mm*120mm=15MPa
是否适宜用于常与水接触的工程结构物要看设计强度是多少,如果要求就MU10的砖,就合适了,如要求MU15的砖,就不适宜了
【题2-9】块体石料的孔隙率和碎石的空隙率各是如何测定?了解它们各有何工程意义?
答:装在定体积的容器中,加水。
测量等加入多少水,就得出孔隙率了。
块状石材则是浸水浸透,然后测量质量变化,根据吸水的质量,测量孔隙率。
意义:有了孔隙率,才能计算石材本身密度;才知道致密情况;对级配,对夯填都有意义。
【题2-10】某岩石的密度为2.75g/cm³,孔隙率为1.5%,今将该岩石破碎为碎石,测得碎石的堆积密度为1560kg/m³。
试求此岩石的表观密度和碎石的孔隙率。
答:对于岩石,P=(V。
﹣V)/V。
=(1—ρ。
/ρ)*100%
所以ρ。
=ρ—P*ρ=2.75—1.5%*2.75=2.70875 g/cm³
【题2-11】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
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题2-12】什么是材料的耐久性?在工程结构设计时如何考虑材料的耐久性?
答:1.材料的耐久性: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各种自然因素及有害介质的作用,保持其原有性能不变质和不被破坏的能力,称为材料的耐久性。
2.首先要考虑影响耐久性的因素,作用于材料的自然因素和有害介质概括为三方面:
物理作用:受干湿冷热冻融变化等,材料体积收缩或膨胀或产生内应力而开裂破坏。
化学作用:材料在大气和环境水中的酸碱盐等溶液侵蚀下,逐渐发生质变而破坏。
生物作用:昆虫,菌类的侵害
建筑材料中的砖石、混凝土物理破坏为主;金属材料化学作用引起腐蚀为主;木材等天然建材,生物作用破坏为主。
为提高材料耐久性,可根据实际情况和材料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以防为主。
比如合理选用材料,减轻环境破坏的作用,提高材料的密实度,采用表面覆盖层等,从而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