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丘学院
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分院:风景园林学院
专业:园艺
班级:园艺本1101
学号:********
**:***
浅谈中国古典园林鉴赏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给游人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沉淀。

中国古典园林从选址、布局和造景上都有着独特的讲究。

就是因为这样我国古典园林既具有艺术观赏价值,又具有多方面的旅游功能。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价值旅游观赏
正文:㈠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是一种“创作自然、借景寓情”的艺术。

它们绝不是机械地模仿自然,被动地顺应自然,而是记录了自然的美好的“形”,表现出自然的气势的“神”,寄寓着园主的“情”,浑然一体,宛如天开。

对于大自然的爱好,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的共同之点。

所不同的,在于人类能够改造自然,创作自然,欣赏并享受自然的美。

这也是我国古代造园艺术所经历的漫长不息的道路。

“创作自然,借景寓情”也概括了创作这种园林形式时所遵循的章法。

笔者曾经将它归纳为“五要”和“五避”。

即:在地域有限的空间里,要能再现自然山水之美,寓意曲折含蓄,引人探求和回味;避免全盘托出,一览无余。

人工斧凿的山石水池,要做到“宛自天开”“巧夺天工”;避免牵强附会,矫揉造作。

各类建筑物的设置,要同周围景色环境有机地结合;避免夸奇斗胜,或画蛇添足。

画面的安排,要有构图层次,突出重点;避免独花无叶,或喧宾夺主。

景色的组织,要有统一的连续性;避免杂乱无章,断径绝路。

这个“五要”“五避”,即是创作园林必须遵循的章法,也是我们平时欣赏、评价园林时参照的依据。

㈡古典园林的选址
一般的说,只有“相地合宜”,才能“构园得体”。

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家们都希望将园址选在天然的山水形胜之处,或者至少在有山连脉,有水通源的地方这样比较容易取得融汇于“天然”的效果。

当然有时候客观条件并不是那么理想,有些园址不得不做基在地域环境和造园条件较差,甚至是被
认为很不适宜造园的地方。

这时候就需要通过造园家的努力,摒弃丑陋之弊,
借取精美之景,并根据具体的座基情况,因势利导,“得景随形”地进行其创作。

㈢古典园林的布局与造景
古典园林的布局与造景都有特定的讲究,山水花草树木的组合都要有协调
性的。

山水,原是由不同的地形地貌而形成的自然景物,在我国“创作自然”的
古典园林里是至关重要的。

山是骨骼,水是血液。

山,按其质料构成分类,不
外乎有石山、土山和土石相间的山;按其大小和位置,则又可分为园山、院山
和单峰三类。

园林中的山,是经过细心挑选的,要求它们姿态入画,气势雄伟,轮廓曲折,构成美丽的天际线。

尤其对石山、石峰要求更严,除了选取石种外,还得用“挑、飘、透、跨、连、悬、垂、斗、卡、剑……”等一系列叠石技法,叠成造型奇特和构图优美,各面成景的假山,供人们欣赏。

水,在园林中有动、静之分,如河流、涧溪、飞瀑、涌泉、滴水、细注……都是动的例子,但园林
水景却以给人平静的印象为主。

水要根据水源和园内地势的具体情况,顺乎自
然地进行安排。

水体要活,分聚处理要得当,小则聚,大则分,岸曲水洄,似
分似连。

这样可增加借景机会和画面层次,密切水面同其他园林要素之间的相
互联系和相互映衬,使整个园林脉络相通,气氛协调。

山和水的处理是否“天然”,是整个园林成败的关键。

在当前人们对《红
楼梦》中的大观园发出的一片赞扬声中,笔者想乘这里议论山水的机会,对曹
雪芹描绘大观园的“立意”谈一些粗浅看法。

在作者笔下,是把大观园和当时
的社会风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

他把大观园描绘成一个藻饰豪华、欲尽人间之
大观的园林。

然而,恰恰在这里,作者有意在造园章法方面埋下了同“天然”
相违的要害,以此来隐喻当时趋向没落的而且已经“病入膏盲”的“太平盛世”。

然后,又通过贾宝玉的嘴,来指责大观园“背山无脉,临水无源”“即
百般精巧,终不相宜”。

即显示了贾宝玉的才华,突出了书中人物的性格,又
给这个家族的没落事先留下了伏笔,真可谓是“一箭多雕”了。

大观园中存在
着的造园根本章法的弊病,绝不是大观园描绘者的偶然失着,却正说明曹雪芹
在造园学方面的造诣是很深的。

花木,经过人工的莳栽、培植和组织,使它们成为园林造景的一种不可缺
少的要素。

应当指出,我国古典园林中的花木,虽然也是经过人工莳栽、培植
和组织的,但与西欧古典主义园林不一样,绝大多数仍然保持了它们自然生长
的姿态。

花木在园林中的意义,可以用“润肤嫩肉”或“盛装”来进行比喻,
它本身不仅可以独立构成景色画面,而且还能以它来围合空间,组织道路,对
比尺度,配衬主景,丰富层次,和谐色调。

同时由于花木的存在,引进了许多
走兽、飞禽,鸟语花香,生气勃勃,使景色画面更为活泼生动,给人以色、香、
味俱全的美好享受。

花木还同古代人们的比拟联系在一起,如松的永恒、苍劲,竹的潇洒、挺拔,海棠的娇嫩,杨柳的多姿,芭蕉的长青,腊梅的傲雪,芍药
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联想丰富,感染力极强。

我国古代的园艺家,为了使花木满足四时观赏的要求,对花木的移栽、修剪、
繁殖、保护及其适应的气候、土壤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了无数的宝贵经验。

这在我们今天特别强调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的时候,赋予了花木以更重要的意义。

道路,和山水花木等同样列为园林要素。

并不完全是因为它覆盖了一部分
园林面积。

而是因为它在园林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道路
理解为只是园林里的通道,而应看作是画面上组织景色观赏点的连线。

它不仅
把园林中数量多分布广的各个景物连贯起来,而且还把人们引导到恰当的位置
和适宜的角度,得以欣赏这些景物的最佳画面。

道路还向人们展开了一个有头
有尾的连续画面,把各种园林景色组织到统一协调的气氛中去引导观者从头至
尾有条不紊地进行观赏。

同时,由于道路本身的各种处理和别致的安排,会使
游人感到妙趣横生。

如前行时或疑已无路,豁然开朗;或穿山过穴,别有洞天;或临池岸,轻拂杨柳;或登峻峰,畅胸舒怀……抓住人们的心情,抑扬顿挫,
随之起伏。

使处于静态的秀丽景色,给人一个动态的欣赏意境。

一般的说,园
林中的道路设计,都是“因景设路”,但亦有“因路设景”的情况。

有曲廊幽径,也有通街大道,有石板道、砖墁道,也有“花街铺石”,各有特点和意趣,使得道路各处景随步移,把园林联系成为完整的优美的有机统一体。

我国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除了总体布局和园林要素的设置等等以外,主
要还有“安排主景”和“巧于借景”两个方面的因素。

如何安排主景,实际上是一个在众多的园林要素中组织各个景面,集中体
现自然美的过程。

园林,作为一种空间的、组合的形象艺术,也同其他形式的
艺术一样,必须是主题明确,情节丰富,构图完整,气氛统一;并要使“人作”的景物变得“宛自天开”,给人以自然美的艺术享受。

因此,主景的安排在造
园中是第一位的。

主景在总体布局、院落组合中,通过组织轴线、安排景物位
置等办法,往往占有突出的位置,也就是游赏视线集中、地位显要的地方,成
为一个空间的重点,并在周围景物的对比中被烘托出来。

现举颐和园里的佛香
阁一组主景为例,加以说明。

佛香阁一组建筑,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南坡,昆明
湖前湖一区,占据了万寿山南坡的中段。

它本身是一座三四十米高的重檐带回
廊的楼阁,矗立在山坡之上,周围的建筑无论从造型、大小,高低等各方面,
都无法同其相比。

端庄的排云殿在它的脚下垫着,神圣的智慧海在它的后面围着,使它显得巍巍雄伟。

在佛香阁的上下,中轴线十分明确,多组院落分列两边,簇拥着这组建筑,甚至连东西长达七百多米的湖边长廊(连同它的廊亭和
突出湖岸的对鸥舫、鱼藻轩。

)也对称于这条中轴线。

在昆明湖前湖各处的堤
岸桥岛上,都可以望见佛香阁这组建筑,而且始终成为人们观赏的中心。

这就
是安排好主景而取得的艺术效果。

当然,主景同配景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的。


同一空间范围中,在许多位置和角度都可以欣赏主景,而当人们站在主景处时,一切配景则又成为欣赏的主要景物了。

主景还常常在欣赏一般景色的画面中,
成为借景、背景。

主景和次要景物的相互因借,融汇贯通,就能组织出生动活
泼的自然景象。

如何巧于借景,是我国古代国林造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它可以根据造景
的需要,有选择地将本空间以外的景色组织进来,突然区域空间范围甚至整个
园林的界墙的限制,扩大了园林的空间,使景色画面构图生动,层次丰富,园
里园外,相互呼应,浑然一体。

《园冶》中说:“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
宜。

”“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睛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通过取舍,有所选择地达
到所借之景既“精”又“巧”的要求。

借景的分类,按《园冶》所述较为全面,即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

在借景过程中,要选择一定的观赏点,组织人们的视线,使人们在观赏这些景物时有良好的位置、角度和环境,
这就需要采取对景的手法。

对景的情况很多:有时当你漫步林荫道上,林木两
边相衬,托出一组景物;有时当你在廊中停留,廊外又是一派风光;有时让你
透过门洞、窗口、花墙,或隐或现地望见一幅幅构图优美的景色画面;等等。

借景可以在专设的各处观赏点,将四周的景色组织得更为集中,这种造景的匠心、技巧和艺术鉴赏力是极为高深的,使人们在游赏园林的时候,随时有许多
构图精美、层次丰富的景色呈现在眼前,给人以置身于仙境胜地的感受。

这正
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巧、高明的特色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它积聚着造园家们的智慧,给我们营造了艺术文
化气息的同时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更从中看到了造园家们的别具用心,也是我
们中华文明进步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李润霞;山水美学与六朝园林艺术[D];郑州大学;2007年
2 刘钢;中国堪舆理论与园林的关系论述[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陈芬芳;中国古典园林研究文献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5 庄晓英;神话、仙话与中国古典园林[D];苏州大学;2009年
6 苑坤;试论神仙文化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D];厦门大学;2009年
7 赵明德;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与造园技法[D];山东大学;2010年
8 于桂林;;浅论中国古典园林之欣赏[J];消费导刊;2007年13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