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2000热情演唱会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国荣2000热情演唱会——艺术和“我”
摘自《冷艳盛装》
前言
曾有一个网友说,希望我来分析张国荣热情演唱会,说实话我不敢那样去做。

因为我不是个专业做音乐的人,最多只算个音乐爱好者(和某些发烧友
相比逊很多)。

而且我不是荣迷,对于张国荣生前生活上的,音乐上的,电影上的成长、发展了解的实在太少。

到今天他的很多歌曲发表的年代、顺
序我还搞不清楚,只能大略分为90年之前和之后这样的概念。

如果你问我“红”“大热”“春夏秋冬”……这些歌曲到底是在哪张专辑发表的,谁先
谁后,我还真不知道。

对于张国荣了解很多都是从他生前的视频得到的,但问题是,这些视频都很少写上年份,只知道有这么一回事,但是究竟发生的背景就不得而知。


国荣作为一个艺人形象在我心里很遥远,因为对他了解太少。

在他最红的时候,了解他的媒介少的可怜,而那时的我不屑于去了解他。

在他复出后,
了解他的媒介应该更多了,但是他那时的宣传似乎远不如其他天王们的地毯式轰炸的宣传力度。

在我记忆里,当时在我居住的城市里很有影响力的音
乐节目很少有对张国荣的采访,倒是叶倩文、林忆莲、刘德华、周华健……有很多电话采访。

(现在想,可惜了张国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基于以上原因,我起初是不敢去分析热情演唱会,不过这么好的演唱会我还是愿意看看别人(荣迷、非荣迷)对这场演唱会的评论的。

可是在百度、
google搜索了一番,仅发现一篇评述。

(或许我缺乏耐心再翻数十页错失了)我突然感觉,我还是有必要写一篇关于张国荣热情演唱会的文章的,因
为和同时期的其他港台歌星演唱会相比,这场演唱会实在太精彩。

它是全方位的展示:听觉、视觉、表演(行为)综合性的演绎。

而这种演绎其中充
满了矛盾与冲突,在不能够读懂这些冲突之前,我们就很难理解这场演唱会。

即使有人已经找到那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找到了“天使到魔鬼”这样
的创意,也很难理解张国荣这场演唱会中“天使和魔鬼”背后的哲学理念。

热情演唱会超出大众传统审美经验。

即使在今天,港台、大陆主流舞台上
也很少见。

(我还没看见,如果有请大家提供信息,感谢)
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欲望,但是又有前面所讲到的问题,怎么办呢?折中的方法就是,只谈这场演唱会。

只谈演唱会,这不是绝对的,毕竟艺术作品是
对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折射。

所以,如果文章中涉及张国荣本人资料出现错误,还请大家积极指
正。

(一)
前天,我的一个琴友打来了一个电话。

我们互相问候、诉苦后,我问他,“你还记得2000年前后咱们听什么歌啊?”他被我问住了,时间太远了,一
晃9年过去了,有些事情被记住了,例如:在那一年我找了个学弟男友,过了一个浪漫的夏天。

有些事情就被忽略掉了,例如:那一年我们都在听什么
歌曲。

我努力想了很久,那时候比较火的应该是辣妹组合,布兰妮,还有贝克汉姆。

他不是唱歌的,但是没有那个球员比他更受娱乐圈关注,话扯远了。

2000年前后,日本的视觉摇滚很受关注,在欧美玩视觉就更早一些,华丽金属应该算很视觉了,当然后来朋克也紧跟其后。

这里比较受大陆青少年喜
欢的是日本的视觉系摇滚,他们的组合中总有一个或两个人穿女装,而且还化妆。

但是,这并不代表什么,有时候他们的视觉要素:化妆、灯光……
和他们的音乐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如果我们把张国荣的热情演唱会还原到2000年,在当时的国际音乐大环境下,他的这场演唱会算不算上乘呢?我认为,他应该是一场艺术感极强的上
乘之作。

(二)
张国荣2000热情演唱会,英文为Passion Tour
Passion:n耶稣的受难和死亡;passion:n激情, 热情
演唱会创意:天使到魔鬼
我们可以理解为——信仰到背叛。

天使是对上帝的信仰,魔鬼是对上帝的背叛。

这样上下联系起来,Passion Tour就不只是中文热情的含义了,他应该解释为“耶稣的受难和死亡”。

所以这场演唱会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尼采
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参见:尼采——上帝死了。


(此观点纯属个人理解)
视觉、听觉、表演总述:
所有演唱会都离不开视觉、听觉、表演这些要素。

在大众传统审美经验中,这些要素都是为演唱来服务的,正面的,积极的来为歌曲服务,例如:一
首情歌,演唱者一定要看上去帅(我们一般认为的俊、靓),表演一定要正面的诠释歌曲的内容。

但是,热情演唱会是颠覆我们这种传统审美,从外
形装束——声音——表演。

他每一个环节都是在震撼观众那根疏懒的神经。

视觉:
灯光
整场演唱会里的灯光变幻很讲究,尤其在开始阶段,非常华美、气势逼人,令人目眩。

在American
Pie这组单元里又非常柔和、清新。

在“无心睡眠
、大热”这个单元里又变得激情、热烈,令整个舞台在燃烧。

绚丽的灯光为这场演唱会成功渲染气氛,功不可没。

舞台
热情演唱会和97演唱会不同,它选择了一面对观众的剧院效果。

舞台宽阔,给人宏大的感觉。

在“梦死醉生”“无心睡眠”单元都有体现。

而在“共
同度过”“我”这个宏大的舞台又衬托出张国荣孤独、高处不胜寒的隐隐悲情。

装束
长发、发髻、胡须、天使西装、透明紧身衣、裙装(裙裤)、闪亮西装、金属色西装……
服装设计是Jean Paul Gaultier,我对他了解的范围只停留在90年代初麦当娜金发野心巡演的服装设计。

对于这场演唱会的装束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也一直成为后来议论的焦点。

现在看到一些讨论贴,也有很多围绕这个争论不休。

其中一点就是张国荣
扮女人。

我如果在这里简单的否认这个观点,估计很难有说服力。

所以,这个话题我会放在以后的曲目单元内进行分析。

伴舞
伴舞没有97华丽,看上去更加简洁,风格更加现代。

有趣的是在“不要爱他”中的表演。

“枕头”里的伴舞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也表演的恰到好处。

要说,这场演唱会,伴舞不是重点。

说他有艺术感,是因为他这场演唱会不仅是演唱,他有视觉演绎。

但是这个视觉和日本的视觉系摇滚所讲究的视觉是不一样,因为,他的化妆、穿着
都是与演绎歌曲息息相关的,而且他的表演更具感染力。

重要的是,这种综合性的演绎(视觉、听觉、表演)都是为了一个主题服务的,它是一场极
具概念性的演唱会。

或者你可以把它看做一篇美文来看,或者你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雕塑来欣赏,或者可以把它当做一幅画卷来理解……都可以,但是
,你千万不要想脱离某一个环节去解读,例如:他不是长发更靓;例如:他把胡茬剃净更俊……
要说明的是,这些在众人眼里不够靓、不够帅的地方,都是这场演唱会的艺术语言之一。

千万别小看这些细节,它很能说明问题的。

说这场演唱会有艺术感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的主题具有哲学概念。

演唱会从头至尾都在讲述“人”。

这个“人”是广义的。

对于我们而言,这个“
人”又是狭隘的,因为这是张国荣讲述的“人”,不具备广泛共识。

如果今天让看过这场演唱会会的人来说说感受,能够接受它的人都会认为那是一场视觉盛宴(在电驴、百度知道里都有人这么说)。

不能够接受它的
人,会认为那是一场很变态的演出。

(曾见过一个老荣迷所言)能够得到这样南辕北辙的评述,
没有哪个艺人能够做到。

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也没
什么奇怪的,看看当初的伦勃朗、梵高或者巴赫、猫王……都有类似的经历(生前生后两重天,猫王是比较幸运的),艺术审美的更新、发展就是在
这种争议、矛盾、气恼……中进行的。

旧有的势力和新生势力的角力,怎么可能不擦出火花呢?所以,我曾经说过,如果一个艺人不曾被人大骂或者
大赞过,那么他只是个艺人,其余什么也不是。

整体的看这场演唱会,对于大众而言,颠覆点很多。

它主要体现在:他用他的表演颠覆你以往对于演唱会的审美认识;颠覆你对于传统演唱者就是要
扮“靓”的惯性认识;颠覆你对歌曲理解的狭隘性,他给你另一个角度去再认识;颠覆你的欣赏方式,他通过表演告诉你,我的演唱会本身就是一部
作品,你不能一首一首的片段理解,而是结合整体的概念串成一体的去理解;他要通过演唱会颠覆你对于他一个艺人的认识、和期待;颠覆你充满娱
乐的心情,他要表达他对于艺术、人生、性的理解,引领你的审美,带领你思考……这种颠覆深邃到大众的精神层面。

有这么多的颠覆点,这个演唱会注定充满争议的。

这也应该是艺术家期待的结果。

而这一切,远远超过了一个娱乐界歌星的表演范畴。

也因如此,我
把它当做艺术家来看待。

(二)
张国荣2000热情演唱会,英文为Passion Tour
Passion:n耶稣的受难和死亡;passion:n激情, 热情
演唱会创意:天使到魔鬼
我们可以理解为——信仰到背叛。

天使是对上帝的信仰,魔鬼是对上帝的背叛。

这样上下联系起来,Passion Tour就不只是中文热情的含义了,他应该解释为“耶稣的受难和死亡”。

所以这场演唱会的哲学基础应该是建立在尼采
哲学思想的基础上。

(参见:尼采——上帝死了。


(此观点纯属个人理解)
视觉、听觉、表演总述:
所有演唱会都离不开视觉、听觉、表演这些要素。

在大众传统审美经验中,这些要素都是为演唱来服务的,正面的,积极的来为歌曲服务,例如:一
首情歌,演唱者一定要看上去帅(我们一般认为的俊、靓),表演一定要正面的诠释歌曲的内容。

但是,热情演唱会是颠覆我们这种传统审美,从外
形装束——声音——表演。

他每一个环节都是在震撼观众那根疏懒的神经。

视觉:
灯光
整场演唱会里的灯光变幻很讲究,尤其在开始阶段,非常华美、气势逼人,令人目眩。

在American
Pie这组单元里又非常柔和、清新。

在“无心睡眠
、大热”这个单元里又变得激情、热烈,令整个舞台在燃烧。

绚丽的灯光为这场演唱会成功渲染气氛,功不可没。

舞台
热情演唱会和97演唱会不同,它选择了一面对观众的剧院效果。

舞台宽阔,给人宏大的感觉。

在“梦死醉生”“无心睡眠”单元都有体现。

而在“共
同度过”“我”这个宏大的舞台又衬托出张国荣孤独、高处不胜寒的隐隐悲情。

装束
长发、发髻、胡须、天使西装、透明紧身衣、裙装(裙裤)、闪亮西装、金属色西装……
服装设计是Jean Paul Gaultier,我对他了解的范围只停留在90年代初麦当娜金发野心巡演的服装设计。

对于这场演唱会的装束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也一直成为后来议论的焦点。

现在看到一些讨论贴,也有很多围绕这个争论不休。

其中一点就是张国荣
扮女人。

我如果在这里简单的否认这个观点,估计很难有说服力。

所以,这个话题我会放在以后的曲目单元内进行分析。

伴舞
伴舞没有97华丽,看上去更加简洁,风格更加现代。

有趣的是在“不要爱他”中的表演。

“枕头”里的伴舞虽然没什么新意,但是也表演的恰到好处。

要说,这场演唱会,伴舞不是重点。

(四)
表演
张国荣在演唱会的表演很投入,而且精彩点很多,几乎每个单元都有。

和97演唱会相比,他在这场演唱会的表演更加成熟。

热情演唱会里角色比较复
杂,将一个天使到魔鬼的过程演绎成功,里面的很多内容不是换换衣服,打几个灯光就可以完成的。

角色在不同单元所呈现的状态也是不同的。

尤其
在“换衣”环节之前的部分,有具象刻画,但是也有意象描述,相互穿插,相互作用,使角色更加饱满、充盈,为后来天使背叛上帝铺垫的更加有说
服力。

97年演唱会我们看到张国荣在舞台上舞动的身姿,和在热情演唱会上看到的是截然不同的。

97演唱会的舞动是为了诠释歌曲,热情演唱会的舞动是为
了诠释角色。

我认为比较精彩表演如:第一单元中“不要爱他”“爱慕”;第二单元中“侧面”;第三单元中“American Pie”;中间的换衣;第四单元中“无心
睡眠”“大热”;第五单元中“陪你倒数”……这些地方各有各的精彩点,张国荣的表演成功的把这些精彩点一一展现出来。

演唱会曲目结构
天使到魔鬼:醉死梦生——陪你倒数——Stand Up
我:为你钟情——我
从“醉死梦生”到“陪你倒数”中间所有曲目都应该是对“天使到魔鬼”(信仰到背叛)的演绎。

张国荣脸上的“泪滴”也是在这部分才挂在脸上,
准确的说在天使部分,到“陪你倒数”这个单元,“泪滴”不见了,印堂上有了魔鬼标记,印堂上的标记在庆贺后,“为你钟情”、“我”单元被涂
掉。

这两部分是不是毫无关系呢?演唱会是张国荣的,演唱会所反映出来的精神是张国荣自己对于人生的领悟,毫无关系不可能。

可以理解为,当他弄懂
了自己对于艺术、人生的感悟后,快歌部分变成了庆贺,而后面的“为你钟情”“共同度过”是他对爱人、观众支持的答谢,“我”是张国荣自己的
个人表白。

纵观这场演唱会的曲目安排是很讲究的,而且围绕主题娓娓道来。

一、天使到魔鬼(信仰到背叛)
梦死醉生、寂寞有害——堕落天使走出牢笼
不要爱他、爱慕——天使的气质(特质)
儂本多情、侧面/放荡——天使的性情
American Pie 、春夏秋冬——天使的心灵
没有爱、路过蜻蜓——最初对于爱情的思考
无心睡眠、我的心里没有他(国)——深陷爱河
热情的沙漠(国)大热——爱的激情四射
枕头——爱情的灰飞烟灭
左右手、陪你倒数——爱与性别的思考和决定(决定的开始就是对上帝背叛的开始,天使变成了上帝眼中的魔鬼)
H2O Medley: H2O 、少女心事、第一次、不羈的风、Monica 、Staud Up/ Twist and Shout/ Stand Up——庆贺与鼓励
二、我
为妳钟情、I Honestly Love You 、至少还有你(国)——个人对爱情的解读
共同渡过——答谢观众的支持
我(国)——张国荣个人独白
个人表白这部分很点题:
“i am what i am”圣经中上帝的自述,现在出现在张国荣口中唱出来,意味着“我就是自己的主宰,不需要上帝主宰我”。

这让我想到尼采曾说:
“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上帝,那为什么不是我?”
前两天看了张国荣早期演的《烈火青春》,有一个情节,叶童手里拿着一本“上帝之死”,张国荣看到了说:你看这个?一脸惊讶。

现在想,张国荣
对于西方哲学应该很早就有理解了。

(备注:因为有点东西没有想通,所以又翻过去看看了热情演唱会,发现了过去看时出现的纰漏:泪滴和魔鬼标记的出现和结束……所以,就知错就
改了,这个环节,也正好把“想不通”的地方给出了答案。

希望各位谅解。

也希望在文中如有错误的地方、或者疏漏的地方,大家可以指正。


(五)
曲目单元解读(个人理解)
第一单元
梦死醉生、寂寞有害——堕落天使走出牢笼
节目开篇非常有气势,这个气势是全方位的。

视觉上,宽广的舞台上,纱笼从顶端到舞台的地板上,显现出简洁、宏伟。

透过灯光我们可以看见张国
荣悬在纱笼半空。

看上去巨大的纱笼、宽广的舞台,半空的中的张国荣显得渺小、孤独。

透过纱笼看到的是模糊的天使形象,对于这只天使的最初印
象是来自歌声。

“梦死醉生”这首歌曲透着颓废,而张国荣的声音听上去没什么感情可言,似乎是在说别人的事情。

这就让我感觉他所演绎的这只天使和我们传统认
识的天使大不一样。

天使起码是上帝的使者,带给人间温暖,传诵上帝的福音。

可是张国荣这只天使不仅没有老天使们的美德,反而透着冷漠、颓废。

为什么别的天使都是自由翱翔在上帝周围,而这只天使却是像在囚禁呢?因为老天使们从来没认为自己在上帝的周围,传诵上帝的福音,给上帝跑腿
,心无旁骛,心中只有上帝……是一件被囚禁的事情。

但是这只天使不然,他心理面已经认为这些东西是牢笼,透过牢笼感觉他的声音,是带着些许
绝望和孤独的。

所以,这只天使是一只堕落天使。

(上帝眼中)
迁移到人,我们都有被囚禁的感觉,尤其在青少年时期。

我们从小到大,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都在用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来教导我
们。

我们的行为是不能够出格的(在这些长辈眼中)。

无疑,这些长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传统道德,都成了我们思考、行为……的牢笼。


们是天使,是在现实牢笼中的绝望的天使。

如果自己不走出心中的牢笼,我们就要认命的在里面颓废一辈子。

(前提是,你意识到你和长辈们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不同。


寂寞有害
走出牢笼后的天使脸上有一颗泪滴,天使的眼泪是悲哀。

这种悲哀是对人世间的苦痛的悲哀。

苦痛来自何方?来自对人生思考后的结果,人生是痛苦
的。

(人生是痛苦的——从古希腊到近现代的哲学家都对这方面有探讨,尼采虽然也属于悲观主义者,但是他和以往哲学家的消极态度是不同的,具
体不同的地方在后面大家就有体会了)所以,这个天使有悲天悯人的善良天性。

走出牢笼的天使,唱着“寂寞有害”,终于显示出了他的活力。

走出纱笼的那一刻,张国荣向大家问候,那是多规矩的问候,摆手、微笑,和后来的
他有着鲜明的对比。

这首歌曲所要表达的含义也很适合这只天使,这只天使不需要人们喜欢上帝般的喜欢他,他讨厌被敬仰。

(尼采反对崇拜,对自己的读者的要求也是
这样。


这首歌曲,张国荣的声音很有爆发力。

不要爱他、爱慕——天使的气质(特质)
这两首歌真的很有意思。

如果大家看了这两首歌的表演,就会发现其中有趣的细节:当张国荣面对观众的时候,他才唱歌,那就是个男人的形象,男
人的动作,他一旦背对观众,我们看到的却是女性的身姿、动作,而且他不会在背对观众的时候唱。

为什么要这样呢?张国荣在扮女人?只用背影来扮女人,这就太牵强了。

真正想扮女人总不会在乎身体的前后吧,更不会计较是否是在唱歌和不唱歌
的时候吧。

可是从张国荣实际表演上看,他计较啊,而且很固执的计较。

他是故意这样去做的,那么他要表达的就不是扮女人这么浅显的问题。

他应
该是具象与意象相互穿插的表演。

具象:面对观众。

外形、唱歌和正面的表演都是男性,很直观的告诉你这是个男性。

意象:背对观众。

不唱歌,背过身体舞动,看上去女性的身姿。

这样的两方面联系起来,我理解为张国荣只是想告诉我们,这只天使是不折不扣的男人,但是他的身上是带有或多或少女性柔美的气质的。

他不是施
瓦辛格那样性格粗犷的男人。

(六)
我们也可以把这种柔美,看作是妩媚。

男人身上有一些女人的妩媚,女人身上有些男人的彪悍,都会为这个人带来与众不同的光彩。

张国荣在演绎这两首歌时,脱掉了天使的外衣,为我们初步展示了天使身上特有的气质。

正面公开的形象,背后隐藏的气质,很巧妙的穿插在一起,
让这个角色的形象更为饱满、立体,不得不说张国荣在舞台表演上是充满智慧的人。

伴舞也是很有意思的,服装统一,中性打扮,和这个天使很搭。

“寂寞有害”和“不要爱他”这两首歌串在一起,都是告诉大家不要去尝试爱。

对于人而言,没有爱就没有痛苦(或者理解为没有欲望就没有痛苦)
,当你有了对爱的渴求,就会呈现出“爱慕”里心碎的痛。

这个道理在我们没有经历过爱情之前,理论上都很懂。

不要太认真,不要太介意,不要太
投入,只是为了不让自己受到伤害。

人生的痛苦根本来源是欲望,当人们无法达到时,就会品尝到痛苦。

当你达到了这个欲望目标时,还会有下一个
目标……总之,人在无力扭转眼前的欲望时,痛苦就会随之而来。

所以,天使懂得人生痛苦的来源,于是告诉大家(或者告诉自己)不要爱,这样才
会活的愉快些。

后来看到天使遇到这个问题(爱、欲望),他摆脱了这样消极躲避,所显示的就是尼采对于人如何面对欲望的解释——
尼采认为,要使个人的要求和欲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强力意志源于生命,归于生命,它就是现实的人生。

人生虽然短暂,只要具有强力意志,创
造意志,成为精神上的强者,就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强力意志作为最高的价值尺度,一方面肯定了人生的价值,另一方面也为人世间的不平等作了辩
护。

可以说,这时候的天使,内心还是天使,他堕落,但是没有走到上帝的对立面,他还是上帝眼中可以被挽救的对象
总之,第一单元是全场最精彩的单元之一。

这个单元给我们的信息很多,这么多的信息,只浓缩在四首歌曲的表演里,这个艺术指导、艺术总监的功
力可见一斑了。

对于张国荣而言,表演的难度、分寸,都是对他的舞台表演的一次考验。

后面考验的更加有难度,要说这演唱会真是很有看头。

张国荣的胡茬客观的看的确有些遮掩了他俊俏的面容,但是,那个俊俏的面容和演唱会相比,哪个重要呢?当然还是演唱会重要。

我想张国荣之所以
牺牲了自己英俊的面相,还是为这个作品考虑才做的。

他要强化这里的主角是个男人。

在第一单元这个强化作用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到了后面,不得
不说他这样做是明智之举。

儂本多情、侧面/放荡——天使的性情
这一环节展示的就是“侧面”,这个天使的侧面。

多情、放荡不羁。

表演很具象,从衣着、到演唱、到表演,都是很具体的告诉大家,男人的侧面就
是性欲丛生的。

张国荣的表演也很有男人的彪悍气质,尤其在“侧面”这首歌里,和以往演唱会表现得大不相同。

他更加放开,更加张扬,没有花俏的舞姿,动作更
加简洁。

在“放荡”里他更加外在的表演,一个初步踏出思想樊笼的男人,性格不再羞涩,他更加外向,在性上也不会压抑自己。

他要享受生活。

(七)
在这个单元里,张国荣的服装看上彻底脱去了天使外衣,他就像个部落酋长,很有阳刚气。

脸上的“泪滴”所蕴含的悲哀情绪和表演中的放荡不羁,所显示的信息是消极的。

他看透了人生,却又无力改变;走出了心灵的牢笼,但是没有建立
自己精神世界的大厦;在激抗的愉悦中发泄着内心的郁闷。

这样的心理和行为是不是和我们成长中的某个阶段的心理很类似呢?深有同感的应该是那些当初被看做叛逆的“坏”孩子吧。

(上帝、家长们眼中的

这时的天使已经逐步和上帝渐行渐远了。

上帝是不赞成人沉浸在性欲的海洋里的,而这个天使当然懂得上帝倡导的是什么,但是上帝倡导的东西,他
现在已经不再奉为圣旨了。

在他心里应该不再认为自己是天使了。

第三单元
American Pie 、春夏秋冬——天使的心灵
没有爱、路过蜻蜓——最初对于爱情的思考
American Pie
American Pie这首歌是Don McLean于1972年创作的歌曲,被誉为摇滚艺术的“荷马史诗”。

这首歌曲原唱达到八分钟,全曲涵盖了美国早期摇滚乐历
史(上个世纪整个60年代)。

从歌曲内容上看,它讲述了在那个时期摇滚乐坛发生的重大事情,运用隐喻、引用、比喻……的手法,没有批判,也没有赞美,没有主观评判,只是
在叙述。

今天,作为后来人看这首歌曲,它是反映了上个世纪60年代一群“在路上”的“垮掉的一代”人的共性。

他们颓废、不甘、绝望…(如果大家看过《
阿甘正传》应该有印象,里面那个女主角后来的生活就是很典型的那个时代的“在路上”的人,她“嗑药”,甚至站在高台想自杀…)
American Pie到底指什么呢?某个人?当然不是,这个词在美国有更多的解释,它包含了深层次的美国文化。

有被解释为它象征“嬉皮士”“摇滚式”
的生活。

当然还有另一种解释,它指代的是童话般的梦幻,充满幻想般的乌托邦,所以这首歌也被译作“美国童话”。

其实,无论是“荷马史诗”般的,还是“美国童话”,或者“垮掉的一代”,它反映的都是当时人的精神世界,心灵读白。

张国荣选择了裙子、发髻、赤脚……这一切都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年轻人的反叛精神的面貌。

(去翻看那个时代的杂志,很多男青年穿着如花孔雀
,装饰不亚于女人,长发,蓄须……)张国荣选择穿裙子,只是将其极端化。

(在美国也不是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