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心理危机的概念及干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危机的概念
一般而言,危机(crisis)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地震、水灾、空难、疾病爆发、恐怖袭击、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当个体遭遇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这就是危机状态。

危机意味着平衡稳定的破坏,引起混乱、不安。

危机出现是因为个体意识到某一事件和情景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个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木知木觉”。

一个自以为遵守某种习惯行为模式的人,也有可能潜在着心理危机。

染有严重不良瘾癖的人,常常潜伏着心理危机。

当戒除瘾癖时,心理危机便会暴露无遗。

心理危机的反应
当个体面对危机时会产生一系列身心反应,一般危机反应会维持6~8周。

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

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心理危机的发展过程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通常经历四个不同的阶段。

首先是冲击期,发生在危机事件发生后不久或当时,感到震惊、恐慌、不知所措。

如突然听到北京爆发非典,亲人得了“非典”,医护人员感染“非典”,非典患者骤增等消息后,大多数人会表现出恐惧和焦虑。

其次是防御期,表现为想恢复心理上的平衡,控制焦虑和情绪紊乱,恢复受到损害的认识功能。

但不知如何做,会出现否认、合理化等。

再次是解决期,积极采取各种方法接受现实,寻求各种资源努力设法解决问题。

焦虑减轻,自信增加,社会功能恢复。

最后是成长期,经历了危机变得更成熟,获得应对危机的技巧。

但也有人消极应对而出现种种心理不健康的行为。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
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很多,现举下例加以说明。

(一)精神被物质所奴役
无论是物质生活疲乏还是富有,只要能使当事人心理感到空虚,精神受到折磨,这就是精神被物质所奴役了。

家无隔顿粮的贫民,自然是愉快不起来的。

他们看着甚至只是想象阔人们、“大款们”在丰盛的餐桌前大吃大喝,心中自然十分难熬,更有甚者会因此做出某种铤而走险的行为。

与此相反,生活富裕而精神生活贫困、道德低劣的人,其内心同样十分空虚,同样可能存在着心理危机。

(二)爱动物胜过一切
豢养动物多出于喜爱的动机,但也有可能是精神空虚。

此类爱动物者,以动物为生活的中心内容,一切活动围绕动物而进行,为此耗费大量时间金钱。

我国目前的宠物热多为炫耀摆阔心理所驱使。

(三)出国所致精神问题
公干、旅游、探亲等短期出国者较少发生心理危机,留学、移民等长期居留国外者较易出现心理问题。

国与国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和社会心理冲突多发生在少数人群身上,如旅游者、移民,但旅游者往往走马观花乘兴而归,而探亲者因有亲人接应,不会因语言不通而产生孤独感,公干者多结伴而行并自带翻译。

长期居留国外者的心理状态大多经历3个时期:第一是兴奋期,觉得终于实现了夙愿;第二是失望期,失望的原因一般是语言交流障碍、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衣食住行上的差异;第三是思乡期,往往因为以往的技艺用不上,劲使不出,觉得前途渺茫。

这3个时期一般需要3年,到第四年,适应能力提高,大多能走出心理危机期,安居乐业了。

(四)药物依赖
有病自然要吃药,可现在有很多人无病也要吃药,听信广告乱吃补药,心里不开心,就吃抗抑郁药,睡不着就吃安眠药,还有吸毒、酗酒……。

药物依赖者的特征是迷信药物,其依据与肚子饿了要吃饭一样,生了病或觉得自己生了病,也总要拿点什么东西往嘴里送。

药物依赖是药物滥用的结果,因此是心理危机的一种表现,虽然认识到这一点的人还不多。

从精神医学角度来说,吸烟和酗酒都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精神分析学说对此有过精辟的论证。

心理危机的影响因素
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的反应有很大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

比如对待SARS,有的人平静坦然,镇定自若,善于应付;有的人无所适从,惶惶不可终日。

危机反应程度到底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个体的个性特点、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社会支持状况、以前的危机经历、个人的健康状况、干预危机的信息获得渠道和可信程度、危机的可预期性和可控制性、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环境等都会影响危机反应。

心理危机的后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

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

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

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

但是,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

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

如听信传言,出现超市抢购,哄抬物价,犯罪增加等。

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
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

心理危机的干预
心理学领域中,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在SAR S流行期间,有效的危机干预就是帮助人们获得生理心理上的安全感,缓解乃至稳定由危机引发的强烈的恐惧、震惊或悲伤的情绪,恢复心理的平衡状态,对自己近期的生活有所调整,并学习到应对危机有效的策略与健康的行为,增进心理健康。

为了进行有效的危机心理干预,必须了解人们在危机状态下有哪些心理需要。

在SARS流行时期,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的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如父母、亲戚、子女、朋友、老师)会感染SARS;会表现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想吐露自己对SARS突发事件的内心感受;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到正常状态;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

这些心理需要为危机心理干预提供了依据。

危机干预主要采用支持技术,这时主要让个体表达或发泄内心的积郁,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同情、解释和保证,树立其信心。

对有自杀倾向的个体,主要集中在使他们放弃自杀观念,而不是对自杀的原因作反复的分析和解释。

另外还会帮助了解可以采用的应对方式,帮助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安排日常生活,并调动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即
亲人、朋友、社区、单位等共同帮助渡过难关,也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大规模的灾难面前,如遭遇地震、海难、水灾等杀伤力特别大的灾难时,一般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危机干预,具体内容包括成立各种自助组织,及时识别高危人群,普及相关预防知识,在社区中宣传心理卫生常识,提高扶弱济贫救危活动的公众意识。

预防危机所产生的不良后果。

危机治疗技术包括认知治疗、行为治疗、表达支持治疗、患者中心疗法、家庭治疗等,对灾难激发的精神障碍(如轻度意识模糊、木僵状态、大喊大叫),过于焦虑、抑郁等则需通过药物治疗。

也可根据求助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心理危机对于每一个人都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当我们一旦遇到此类情况,应积极配合政府实施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甚至主动向心理专家求得帮助,以利尽快度过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
------ 笛鸿
一般而言,危机有两个含义:一是指突发事件,出乎人们意料发生的,如水灾、疾病爆发、恐怖事件、战争等;二是指人所处的紧急状态。

而所谓的心理危机,是指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

它是人们由于遇到一些一时无法接受、解决的事情而反应在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上的心理状态。

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人们,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表现。

一、生理方面:头痛、失眠、肌肉紧张、食欲下降、容易惊吓等。

二、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沮丧、过分敏感和警觉、害怕死去等。

三、认知方面: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无法做决定等。

四、行为方面:不信任他人,不敢出门,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等。

那么,哪些因素影响人们对危机的心理反应?个体危机反应的严重程度并不一定与事件的强度成正比,也就是说个体对危机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异,即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是不同的。

危机反应程度与个体的个性特点、对事件的认知和解释有关,以前的危机经历、个体的健康状况、个人适应能力、所处的环境等都会影响危机反应。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而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

一般有四种结局: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了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阴影。

对大多数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

他们需要的只是去战胜危机的信心,亲人和朋友的体谅、支持,以及更多一点的时间,从而去逐步恢复正常的心理状态。

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则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理性行为。

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甚至自缢。

对社会而言,则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等。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预防与解决心理危机对个人和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如何有效的预防和解决心理危机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

预防危机,重点还在于认识危机。

只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危机的危害性,才能有意识的去预防。

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内心宁静,知足常乐,明白“人生没有什么是最重要的”的道理;张扬自我,不逾矩,保持一颗快乐的心。

也许,这样我们可以预防所谓的危机。

而对于身处危机的心灵,则千万不要封闭自己。

只有学会自救,社会才会救你。

不要把所谓的危机看得太重,只要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审视危机,就能找到战胜危机的出路。

也许,问题并不像我们所看的那样严重。

说不定希望就在危机的某一个方面里,一旦找到那个突破口我们就能够重见光明!
什么是心理危机
小王同学今年考试失利了,本以为凭借自己平时的成绩,考一个本科应该没问题,可是最后连大专分数线都没到。

于是,小王茶饭不思,整天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发呆。

小王产生了心理危机,她的一系列情绪反应在心理危机状态中都较为常见的。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面临的应激日益增加,如果面对应激,人们无法正确得面对,则会失去心理平衡,从而导致心理危机。

危机的存在具有重大心理影响的事件和决定。

应激性生活事件可以引起心理危机。

有些重大的决定尤其是涉及到自身重大利益的问题且必须作出选择时,这时所形成的心理紧张也会产生心理危机,比如决定高考志愿、选择配偶、工作变动等。

构成心理危机的要素包括:第一,重大的心理应激。

引起急性情绪反应如焦虑、恐惧、抑郁;认知改变如注意力集中困难、记忆力减退;躯体不适如失眠、头晕、头痛;行为改变如敌对、反击、无助、自怜。

第二,当事人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应对,对应激无法适应。

心理危机有哪些?它基本可以分为发展性和意外性两类。

发展性心理危机是可以预料的,如生命周期中不同发展阶段所遇到的重大问题,其特征是情绪的剧烈变化,导致个人心理失衡,如消亡的失利;意外性危机是突如其来的、无法预料的,如受到恐吓、自然灾害、躯体重大疾病等。

心理危机发生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支持,通过调动其自身的潜能重新建立和恢复其危机水平前的心理水平,则可导致精神崩溃,产生自杀或攻击他人的不良后果。

一旦产生心理危机,一方面要依靠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如找亲朋好友倾诉,寻求他们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求助于心理咨询师,通过心理指导和亲朋好友的劝解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使危机者尽快地度过心理非常时期,重新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上述那位小王同学就是在得到家人,尤其是好朋友的关心及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后,情绪稳定了许多。

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
副主任医师赵树彬
对于烦恼的人提供同情、关怀和支持是人类的社会特征。

增强精神健康对心
理危机干预的了解,可降低自杀、冲动、伤人和精神疾病的发生。

危机是指人以常用的应付方式不能处理目前所遭遇的内、外部应激时发生的一
种反应。

这种应激可以来自情绪的、社会的或躯体的(疾病的痛苦、疼痛)。

这时
人可表现高度焦虑、紧张、丧失感和空虚感,并可伴有恐惧愤怒、罪恶和羞惭等。

危机状态时,因其注意力集中于悲痛之中,难以区分事物的不同,而体验到事物关
系是含糊不清的,常表现极端痛苦、思想混乱,不能正常地工作、学习,与人隔绝、回避,与社会的联系破坏,导致做出的决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严重影响。

危机干预可以说是心理治疗的一种。

但它是短暂的,以解决问题为主。

通过社
会和环境的干预,集中解决当事人的感觉和困境。

在危机阶段,当事人表现极不开放,但容易接受外部影响,所以人的心理一旦发生危机,应不失时机地进行干预和
帮助。

危机的干预方式可以通过电话、面对面的谈话、信函和家庭———社会干预。

干预的原则是给求助者力量,使他们重新建立信心,提高应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理解他们拿起电话或上门求助是非常不容易的举动,要耐心和热诚地关心,予以
理解;不要对求助者给予假安慰,应避免、怂恿求助者责备他人,这样无助于他们
承担自己的责任。

副主任医师赵树彬
用什么对付心理危机
文章来源:放心医苑2005-1-27 16:22:43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率明显上升。

不受心理刺激困扰,在困难时期不需要帮助及关怀的人和家庭极少。

面对同样的精神创伤,有些人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而有些人则一蹶不振,甚至自杀。

心理学认为这主要与每个人的心理应付机制不同有关。

为了减轻精神压力对人的损害,每个人往往会有意或无意的采取一些心理应付方式,有意的应付方式包括:
1.回避:面对危险,会采取回避措施,以免受到伤害。

如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2.发泄:精神压力往往伴随有情绪和身体方面的变化,如果向亲朋好友讲诉,可以减轻自己的压力,从而使情绪和身体恢复到正常状态。

3.理智地解决或达成协议:长期回避不是办法,所以有些时候需要面对问题,解决心理冲突。

我们常说的把问题摆到桌面上来,想想如何解决,就属于此类。

4.物质滥用:有不少人在受到精神刺激时,用烟、酒或者毒品等精神活性物质来麻痹自己。

5.幼稚的戏剧性行为:常见的歇斯底里就属于这一范畴。

通过这样的行为以引起周围人的关注,或者得到赔偿。

无意的应付方式,也称心理防御机制,由现代心理治疗创始人弗洛伊德提出,其形式有:
1.压抑:某些冲动如果无法为社会所接受,或某些想法如进入意识领域要引起本人很大的痛苦,“自我”就须尽量把它压下去,不让它冒出来。

例如对某次严重精神创伤的“遗忘”,即使听到别人谈及时也会无动于衷。

2.否定:对于某些已发生的事下意识地加以否认。

例如自己得了癌症,但是所作所为就像根本不知道自己患癌症一样,或者提出各种证据“证明”自己没有患癌症。

3.投射:把自己的某些不能为社会接受的想法推到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的精神负担。

例如自
己工作不负责任,却批评上级,认为上级对自己有偏见。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也属此类。

4.退回: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发育是一步步分阶段进展的,当遇到挫折时,可以退到较初级阶段,称为退回。

例如一个人患了重病时处处要人帮助,就像小孩依赖大人一样,如果重病期已经过去而依赖性仍不减少,以致影响其完全康复,这就是退回的表现。

5.移换:把对某一事物的情绪转移到另外的事物上去。

例如自己未能及时关心亲人的疾病而导致其死亡,反而怪医生不好。

6.文饰:对于自己的某种不易被人接受的想法和行为,下意识地以一种轻易被接受的理由加以文饰。

例如有位学生某次考试成绩差,父母责备时,反而还说“老师教得不好”,“我这个成绩在班上还算高分”。

7.升华:把不易被接受的冲动下意识地转化为易被接受的行为。

例如性爱的冲动可升华为诗歌、音乐、艺术的创造,愤怒的冲动可升华为体育运动。

通常我们说的“化悲痛为力量”就属于升华。

我们了解这些心理应付机制后,就应时刻牢记要采取积极的心理应付方法,如:发泄、理智地解决问题或升华等,而不要采用自杀、自伤、物质滥用等消极的方法,使自己有一个健康、快乐的人生。

心理危机:某些强大的心理刺激(如各种生活事件)作用于人身,超过了人们所能耐受的程度,使人处于高度的心理紧张状态,并且应付失败,从而使其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称为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

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

一般有四种结局: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

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

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
的非理性行为。

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 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

;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

如出现犯罪增加等。

什么是心理危机
2006-3-10 互联网
心理危机将引发什么后果?
心理危机是一种正常的生活经历,并非疾病或病理过程。

每个人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危机。

由于处理危机的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

一般有四种结局:
第一种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的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
第二种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的社会适应;
第三种是经不住强烈的刺激而自伤自毁;
第四种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对于大部份的人来说,危机反应无论在程度上或者是时间方面,都不会带来生活上永久或者是极端的影响。

他们需要的只是有时间去恢复对现状和生活的信心,加上亲友间的体谅和支持,能逐步恢复。

如果心理危机过强,持续时间过长,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力,出现非常时期的非理性行为。

对个人而言,轻则危害个人健康,增加患病的可能,重则出现攻击性和精神损害, 其结果不仅增加了有效防御和控制灾害的困难,还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和别人制造新的恐慌源。

;对社会而言,会引发更大范围的社会秩序混乱,冲击和妨碍正常的社会生活。

如出现犯罪增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