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口迁移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人口迁移影响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推进,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突显。为缩小区域差异,人口迁移起到重要作用。根据现有文献研究,劳动力流动缩小经济差距的机制已经被证实,但是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研究仍比较少见。据此,通过索洛模型的拓展研究,引入人口迁移和人力资本变动变量,系统分析其在缩小地区经济差距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际提出政策建议。
關键词:京津冀一体化;人口迁移;区域经济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15
1引言
现阶段,京津冀地区发展呈现显著的“双核”格局,北京市和天津市的经济发展明显优于河北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从人均GDP来看,2015年北京和天津的人均GDP分别达到106497元和107960元,而河北省人均GDP仅为40255元,不仅远远低于京津两市,甚至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同时出现异地城镇化特征明显的现象,人口由河北涌向北京和天津两个大城市。按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现居住地在北京市和天津市的劳动力中,户口登记地在河北省的分别有1229873人和617864人。而户口登记在京津两市,现于河北省居住的劳动力总共只有61302人。
这两种现象同时出现使得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的疑问:跨省的人口迁移是否能够作用于地区经济?其中的作用机制又是怎样的?能否利用这种关系改善区域内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2理论基础
实际上,区域内经济水平差距受到初始经济水平状况和经济增长在长期中的差距的共同影响。在初始经济水平状况无法改变的条件下,寻求增长差距的改变就能够更好地作用于区域内的经济平衡。对于这一问题,使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的绝对收敛假说和条件收敛假说作为理论框架是该研究领域的一个主流方向。
已有的研究发现,绝对收敛在我国各省市的经济增长中尚不存在,影响稳态的各种因素中存在区域性差异,例如储蓄率、劳动力增长率以及有较大影响的政策和制度因素等。而劳动力因素由于逐年递增的大规模跨省人口迁移而变得非常活跃,人口迁移改变劳动力在各区域分布的同时,还会改变人力资本的区域分布,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下文将通过过对索洛模型的拓展来论证这种影响。
3劳动力转移对经济的影响分析
假定经济社会投入资本K、劳动L和知识Z来生产社会总产品Y,其中知
识Z通过提高劳动效率发挥作用。储蓄率s、资本折旧率p、劳动力增长率n和技术进步率g均为外生变量。考虑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t时期社会生产情况是:
Y(t)=K(t)αZ(t)L(t)1-α,00使两者相等。令=0,则有效劳均资本的稳态水平是k*=1-αs/(n+m+g+p),因此劳均收入的稳态水平是
Y(t)L(t)*
=(k*)αZ(t)
=sn+m+gα1-αZ(0)egt(1)
(1)式说明,迁入人口会降低稳态水平,在当前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经济的增长率会降低。可以看出,人口迁移通过改变经济体的稳态水平来改变人均收入的增长率,而增长率的相对变动成为缩小地区差距的有力手段。
在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的整体流向是由河北省流向京津两市,通过(1)式可以看出迁入劳动力(m>0)将使得京津两市经济稳态水平降低,从而劳均收入的增长率降低;而河北省劳均产出及其增长率随迁出劳动(m0表示人口迁移带来人力资本的增加,从而HC>0;反之则ch0表示迁入了拥有较高素质的劳动力,从而该经济体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上升;同理,h1 虽然无法统计近年从河北省迁移至京津两市的劳动力受教育程度数据,但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外省迁移至京津两市的劳动力中,受高等教育(大學专科、大学本科、研究生)的人数达165024人;从外省迁移至河北省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人数仅为21721人。考虑到京津两地拥有大量的受高等教育的非迁移人力资本,以及河北省远远高于京津两地的人口基数,可以发现河北省的高素质劳动力比率必然远远低于京津两地。依照本文的理论,这就是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寻求改变的一个突破口。 5政策建议 第一,从京津冀区域整体发展来看,人才的流入会提升区域的经济实力。区域的内部固然存在经济发展差距,但区域的整体提升必然惠及区域内各省市。目前来看,中国存在东部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而三大都市圈的经济的增长也是不平衡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口迁移重心出现由北南移趋势,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在三大都市圈中也居于末位。因此,京津冀区域需要发展自己的特色以吸引人才的流入,提升经济地位。目前来看,北京的首都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天津滨海新区、明确天津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地位、河北各地承接首都资源等都是发展区域实力的积极措施。 第二,从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来看,河北省必须采取措施加强自身吸引力, 促使人才向河北流入。首先,抓住现阶段人们注重生态环境的心理,大力推进河北生态宜居的理念。北京和天津固然是大城市,但是住房紧张、交通堵塞、空气污染等状况也制约着城市发展。河北也受这些方面影响,但是河北省地域比较广阔,改置成本比较低。河北应该把握机会,加强城市绿化美化,完善水流域网络建设,维护太行山、草原等地生态环境,打造低碳绿色家园。其次,完善跨省市的各项政策衔接。人才流动存在各省市的跨界壁垒,公积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福利措施给予保障的同时,也对人才产生一定的限定作用。河北需要进一步加强体制建设,打破转移壁垒。最后,需要加强高等教育建设。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平台,本地高校会在一定程度上对人才的集聚产生积极作用。河北需要设立一批有影响力、有特色的标杆院校,吸引人才流入。 参考文献 [1]蔡昉,都阳,王美艳.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金相郁.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1):3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