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专题:中国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专题:中国文化建设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文化问题的重要性

1、文化是一国立国的基础,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方向。

例:(1)、中华文化和中国的发展:

尚礼——尊敬长辈,服从上级,可依靠一种道德、理论的力量来维持社会秩序。

重同轻异——思维重同,不重异,能维系长时期统一局面。

重义轻利——重农轻商,难以产生真正的资本主义精神。中国古代四民的顺序:士、农、工、商,商人列末尾,汉代到宋代以前甚至明文规定商人不得从证,其地位和赘婿、接脚夫等同。正因为如此,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如果没有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中国恐怕永远不能走向资本主义。至于毛泽东说的没有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也将逐渐走向资本主义,那只不过是一种反帝的宣传而已。

(2)、欧洲基督教文化与欧洲的发展:

人人皆为上帝之子——平等、民主、法治;

尚异——崇尚个性,冒险,扩张主义,殖民地;

崇尚个性又要求平等,为了防止统治者的出轨,也就最终产生了法治精神;

尚利——资本主义精神;

正因为以上因素,范文澜先生才认为,只有欧洲才具备自发产生资本主义的基础,而其他地区都缺乏这一基础,因此只能由欧洲人强行输入。此外,欧洲文化中的那种崇尚个性的传统也就使欧洲人在思维中偏重于分析,更多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之处,这就最终产生了近代的各门学科。

(3)、美国,美国先祖的更尚自由、个性和对文化的重视造就了今天的美国,(简介五月花号和哈佛的历史)

北美大陆的首批移民是1622年的“五月花号”带来的,这船上共102人,这些人中除少数是因经济困难欲来北美淘金外,绝大多数都是政治避难者,也就是当时英国的一些异教徒,他们是为了争得信仰自己宗教的自由才来到这个遥远的大陆的。他们刚下船所到之处就是今天的纽约市所在地,但他们刚来之时,却是一片荒野,没有田地,更没有房子,周围几百里没有人家,而且天气极端寒冷,第一个冬天就夺走了他们中的58条生命,但当船长第二年来到这里时,却没有一个人愿意跟船长回到那个当时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的英国去,硬要在这片荒野中生存下去,16年后,在他们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为了把英国文明带到这片新的大陆,为了使他们的孩子能够接受现代文明,他们竟然办起了一所大学,这就是著名的哈佛大学。正是由于对自由的文明的重视,使他们能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并使他们后来能够用自己的理性思考一步步解决自身的一系列问题,如种族问题。可以说,正是美国先祖们对自由和创业精神的重视,造就了今天的美国。

但是,同样的制度,由解放的黑奴建立的利比里亚却最终成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这些制度蕴含的文化理念并没有为解放的黑人所掌握,无法转化成他们自觉的行动。

2、文化是一个民主自尊、自信、团结的基础

一个民族的自信心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民族文化的信心,例如中国古代人有一种优越感,最主要的就是对中国自己的文化有优越感,华夏中心论,说到底是一种华夏文化中心论。对周边少数民族的称呼,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也是认为他们的文化落后,需要中国人去教化他们。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没有自信了,最终也是认为中国文化落伍了,所以才有陈独秀、胡适等人的新文化运动。

3、文化是现代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可分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实力主要是一个国家的军事和经济实力,软实力主要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以及建立在这种文化基础上的文化的影响力。

引用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院长约瑟夫·奈的话:美国注定要领导世界,这不仅是因为其经济、军事实力,而且也是因为它的文化力量。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的输出量居世界第一,比位居世界第二的英国还多七倍。尽管美国的电影的产量仅占世界的7%,但却占据着全世界2/3的放映时间。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的思想文化观念已在很大程度上内化为了人民的信念,并外化为人民自觉的行为。例如,1989年中国学潮时,中国大学生以仿造的自由女神作为行动的象征;从未到过美国的日本青少年争相穿印有美国大学校名的夹克衫。今年第二次海湾战争期间,巴格达市民最喜欢看的电影竟是美国的《爱国者》。

二、当前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1、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国家文化安全面临极大挑战;

(1)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自从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谷,作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也进入了低谷,虽然西方也存在马克思主义,但在普通民众影响力非常之小。德国人在和中国人交流时经常开玩笑,说:“你们中国人拿走了马克思,我们留下了马克,你们拿走了资本论,我们留下了资本。”

前一段时期有一位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周穗明到财大跟我们交流时就谈到她的一次经历。她和一位年轻学者到德国参加一次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就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会议时,在中午一个小餐馆吃饭的时候,一位德国记者问她们研究的是什么,那位年轻学者随意的说了一句,“研究的是马克思主义。”哪位记者立即脱口而出:“Max, fuck!”

金融危机之后,有很多学者认为西方经济学遇到了危机,马克思主义开始复兴,有的人还举出了《资本论》在德国很多书店脱销的例子。实际上并非如此。《资本论》在有的书店脱销只是因为这些书店以前《资本论》存量太小。而另外几个信号却发现,马克思主义并没有复苏的迹象。首先,在金融危机之后,查韦斯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其次,在金融危机之后不久,古巴允许私有制存在,国企裁员一百万。

(2)中国传统文化的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虽然近几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国学热,但在国际上,并没有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复苏的迹象。首先,中国传统价值观至今未能在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其次,在国际争端中,从未出现用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原则来解决争议。再次,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仍远不如英语。虽然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是英语的两倍,但那只是因为华人的众多,在非华人中,使用汉语的人数极少。另外,英语几乎被所有非英语国家定为第一外语,但汉语却从未的词殊荣。最后,在国际场合,英语基本上是通用语言,而汉语却从未获此地位。

(3)中国文化产业的弱势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现在中国是典型的制造业大国,文化产业小国。据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文化软实力蓝皮书: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2010)》显示,2010年中国文化产业在世界文化市场上的份额不足4%,而美国占43%的份额,欧盟占34%,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

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普通商品贸易基本上都是顺差,但文化产业的贸易却一直是逆差,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的进口是出口的3倍,所以,前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句名言:“中国指向我们出口电视,却没有向我们出口电视剧。”

中国输出的文化产品价格上远远低于引进的同类产品。以演艺产品为例,我国引进和派出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是10:1.我国节目在国外演出一场一般只有2000——5000美元,而美国国家的节目到我国演出一场动辄10——20万美元。我国具有国际水平的演出团体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