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国家行动计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国家行动计划

第一章序言

《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国家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是国家实施生态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1.1 《行动计划》的必要性

水生生物资源是水域生态系统的主体。水域生态系统同森林生态系统和草原生态系统共同构筑国土生态体系。我国的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以上,具有维系自然界的能量流动、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生态平衡功能,在维护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水生生物资源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蛋白来源和渔业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产品产量占动物性食物生产量的1/3,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总产量居世界首位;水产品是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亮点,具有国际贸易比较优势。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是农业中出口最大、增长较快的产业和结构调整发展的重点。

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但是其状况和变化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易为人们觉察和关注。长期以来,过度捕捞和有害渔具的大量使用,导致我国渔业资源急剧衰退;人口迅猛增加、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水域承泄污染物的压力越来越大、水生生物生存空间急剧减少,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变得十分迫切。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可持续发展,必须将水生生物资源保护纳入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总体部署,在实施退耕还林、草原生态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的同时,加大力度培育和养护水生生物资源、保护和治理水域生态环境。编制《行动计划》势在必行。

1.2 《行动计划》的目的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促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保障国家生态安全。

(2)推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增殖渔业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维护水生

生物多样性。

1.3 《行动计划》编制依据

(1)依据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关于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任务,以及国家有关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

(2)依据渔业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和相关法规,以及自然保护区建设、水产资源繁殖保护、水污染防治、防止船舶污染海域、防止拆船污染环境、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海洋倾废、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等有关规定。

(3)遵循《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农业行动计划》确定的行动准则,履行我国在有关国际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渔业约定中的承诺。

(4)参照我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农业和渔业长远发展规划等确定的目标。

1.4 《行动计划》的基本构架

《行动计划》的基本框架由7章构成,第一章是序言,主要阐述制定《行动计划》的背景、目的和依据;第二章总体描述《行动计划》的基本思路、原则、目标和任务;第三、四、五章分别论述了水生生物资源、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9个主要行动及其选择依据、目标和具体行动;第六章提出了实施《行动计划》的16个优先行动项目;第七章提出实施《行动计划》的保障措施。

1.5 《行动计划》的应用

《行动计划》经批准后将作为国家和地方制订有关水域生态建设、渔业可持续发展等政策和行动的重要依据,指导未来水生生物资源保护行动。

第二章实施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2.1 导言

我国海域面积483万km2、内陆水域面积17.6万km2,孕育了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目前经调查并记录的水生生物物种有2万多种,其中鱼类3862种,约占世界鱼类物种数目的五分之一。辽阔的海域,众多的江河湖泊,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繁衍空间,是重要的生物遗传基因库。我国水生生物资源

具有特有程度高、孑遗物种数量大等特点,拥有中华白海豚、白鳍豚、中华鲟、白鲟鹦鹉螺、文昌鱼、等珍稀物种。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世界生物多样性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十六大将可持续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立水生生物资源丰富和水域生态环境秀美的健康水域生态系统,是实现‚山川秀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工作基础

(1)党和政府将可持续发展列入重要议程,组织实施了‚再造秀美山川‛的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实施了渔业水生动物保护工程。

(2)实施了一系列保护管理制度和措施。我国实行了规模宏大的海洋伏季休渔、长江春季禁渔等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先后实施了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和‚负增长‛计划,建立了对渔船和渔具管理的捕捞许可制度,开展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和濒危野生水生动物救治工作,进行了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建设。

(3)建立了较完整的法规体系(见 3.1)、渔政执法和监管体系。全国已形成了行政各级和海区、流域级的渔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全国渔业行政执法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形式,实行渔政、港监和船检的统一执法,对‚三无‛渔船、有害渔具和有害渔业方式等进行查处,推进了依法兴渔和依法治渔。建立了包括农业部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三级全国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网络,开展了96片重要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

(4)拥有比较雄厚的科研技术力量。在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保护方面,我国已形成了学科配臵比较合理的科研体系和覆盖全国的技术推广体系。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专业从事水生生物和水域生态系统研究和开发的研究人员有13000多人,其中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10多位。

(5)相关行动已经启动。我国已经制定和实施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议程农业行动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生物种质资源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行动计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