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对比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对比研究摘要:本文结合中国的产业特性,使用1999-2010年35个产业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种度量指标衡量外商直接投资(fdi)的不同溢出途径的基础上,研究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横向溢出效应与后向链接效应,并且检验了产业间的异质性。结论表明,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着显著为正的后向溢出效应,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横向溢出效应,外资企业的人员流出能显著促进同一产业内内资企业的生产效率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横向溢出效应与后向链接效应存在一定差异。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横向技术溢出效应;面板数据分析
一、引言
根据内生增长理论,技术作为研发的成果,具有非竞争性和部分非排他性,它可以维持长期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并不仅仅是一个纯粹的“有形资本”,而是一种资本、管理、诀窍和技术的复合体。跨国公司进行了占世界很大份额的研发,并且拥有大量世界现有的先进商业技术,所以外商直接投资是国际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在世界各国经济交往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跨国公司更愿意加强与本土供应商的联系,这样有利于跨国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适应市场并加强产品的竞争力。因此,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尤其是其与本土企业垂直的前后向联系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
branstetter(2000)[1]、wei和liu(2001)[2]等的研究均认为fdi对东道国企业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王滨(2010)[3]运
用1999-2007年中国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认为fdi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横向和前后向关联溢出效应均在统计上显著
为正。许和连(2007)[4]等,才国伟、连玉君(2011)[5]的研究也从实证角度支持fdi存在溢出效应的观点,但更强调fdi对企业产生的积极后向链接溢出效应。另一方面,huang(2001)[6],javorcik(2004)[7]等的研究则表明,外国公司的竞争可能导致那些相同经营领域的国内企业损失它们本来的市场份额,或者不得不以一个较低效能的规模经营,由此增加了它们的平均运营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因而fdi也可能存在负面溢出效应,赵奇伟、张诚(2007)[8]运用我国1997-2004年的面板数据、范承泽等(2008)[9]运用世界银行1998-2000 年998个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数据,从实证角度证实了上述观点。为了解释实证结论的差异,一些学者认为fdi对当地企业产生溢出效应受某些因素的制约,即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方式、特点和广度可能由东道国自身的很多因素所决定,如地区因素、行业因素以及国内外公司的情况等。李晓钟等(2004)[10],赖明勇等(2005)[11]认为fdi溢出效应受本地企业吸收能力的影响,陈涛涛(2003)[12]发现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也会影响溢出效应的发挥,crespo等人(2007)[13]则考察了外资企业特征的影响,javorcik and spatareanu (2008)[14]的研究认为,当地企业所有制结构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陈羽、邝国良(2009)[15]认为企业规模与市场结构也影响到fdi的溢出效应。谷正海(2010)[16]却认为是由于没有很好地把纵向关联效应和横
向关联效应分开来讨论fdi的溢出效应。
从理论上说,外商直接投资可能提高其进入行业的当地企业的生产力水平,通过改善这些行业的资源分配产生横向溢出。当跨国企业先于当地的竞争者开发出新产品和新技术时,竞争的威胁可以刺激企业尽快采取最佳措施,如模仿或创新以避免被淘汰,进而产生溢出效应。因此,了解产业的性质,对于判定溢出效应强度至关重要。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外商直接投资的目的地。《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称,2010年中国和中国香港的外资流入量实现了两位数增长,中国的流入量上升了11%,达到1060亿美元。外商虽然投资于中国的众多行业,但在不同行业的投资力度与投资增速明显不同。1999-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在煤炭开采加工产业的份额最低,只有0.03%,在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份额最高,达到87.6%。2011年一季度,广东省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合同外资金额分别增长583.0%、614.9%和287.0%;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49.1%、126.7%、72.1%和55.4%。一种普遍的认识是,发展中国家有相当一部分优势在于它拥有廉价且丰富的劳动力。然而,我国产业结构正经历着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为高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变革,外商直接投资可能在资本密集型产业有更大的潜力。面对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外贸日益复杂多变的情况,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数日益增加且逐渐倾向于服务业和中西
部地区,因此,从产业的性质即劳动密集型还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出发,探讨fdi技术溢出效应的潜在决定因素,对于我国引进外资的质量、引导外资流向,大力推进规划招商、产业链招商,促进“引资”与“引智”紧密结合有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基于此,本文以1999-2010年间中国35个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考察产业间和产业内溢出效益的差异,以及不同产业性质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
二、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
我们以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c-d总量生产函数,来研究fdi
的横向溢出与后向溢出效应。除劳动与物质资本投入影响各行业内资企业的产出外,各产业的fdi也通过竞争、示范与人员流动等所产生的横向溢出,以及向上游产业购买中间产品或服务而发生的后向链接,对各产业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各产业内资企业的产出。为此,我们构建内资企业的产出模型如下:其中,lnyit是i产业内资部门在时刻t的工业总产值对数,lnk 和 lnl 分别是i产业内资部门的物质资本(k)和劳动力(l)的对数,hor和bl各自代表横向溢出和后向链接。引入时间虚拟变量和截面虚拟变量以控制特定时间和特定部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它们对其他解释变量没有影响。为随机扰动项,代表模型中未能包含的影响i产业内资部门在时刻t的总产值的其它因素。
由于不同的度量方法可用来考察fdi对内资企业的不同溢出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