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资料名称 地质勘探钻孔资料 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地质灾害主控因素分析 工程地质平、剖面图
工程水文地质分析报告
稳定性计算分析报告 防治工程设计报告 防治工程布置平剖面图
防治工程施工组织方案
工程开挖施工地质检验 记录 防治工程质量检测报告 组织验收报告
资料分析关注要点 软弱层位、潜在失稳破坏面
监测技术、仪器设施多种多样,应用重复性高,受使用程度、精 度、设施集成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和造价等因素的制约,常造成设备 资源浪费,效果不明显。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多侧重于某一工程或某一应用角度,基于地质灾 害成灾机理和诱发因素研究方面开展各种监测技术方法优化集成的研 究程度较低。 监测仪器设施的研究开发、数据分析理论同相关地质灾害目标参数 定性、定量关系的研究程度不足,造成监测数据的解释、分析出现较 大的误差。
监测地质灾害变形历史,分析变形特征、
勘
影响范围,判断稳定状态
查
期
确定地质灾害体的空间几何特征和规模
间
监
测定灾害滑动速度、变形规模,预测失稳
测
破坏时间、范围,捕捉变形信息
目
的
研究地质灾害变形破坏的主控影响因素和
作用机制;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8
2.地质灾害治理设计阶段的监测
确定正在滑动的潜在滑面的数据和位置及
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程 施工监测技术
汇报提纲
2
一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 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 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 主要监测方法 六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七 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 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P178
施
工
施工开挖加剧,弱化滑坡、崩塌等稳定性及诱发
阶
新地质灾害可能性,评估施工组织的有效性
段
监
验证勘查结果,反馈设计,必要时补充修改设计,
测
指导采取或调整施工工序与工艺,开展信息化施工
目
的
验证施工新技术的有效性和不足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10
4.地质灾害治理运行阶段的监测
监测支护结构与灾害体的相互作用; 监测和评价治理的效果,检验施工质量; 监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长期稳定性。 研究地质灾害与防治结构的相互作用机制,有效监测防 治结构的工作状态,为防治新技术的应用、治理设计概 念的更新等提供研究依据; 检验防治工程设计理论模型及岩土体性质指标值的准确 性,验证改进监测预报理论及模型,改善、提高监测预测 预报技术方法。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5
3.发展趋势
1 设备精度、性能水平提高,综合分析力度愈加重要
目前,国内 外地质灾害 监测方法及 相关理论已 经取得了长 足的发展, 达到了很高 的水平。
2 监测方法多样化、三维立体化 3 监测技术的高精度、自动化、实时化发展
4 其他领域先进技术的渗透
汇报提纲
3
1.概述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是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监测仪器、时空 技术和预测预报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
1
2
3
监测地质灾害 时空域演变信 息、诱发因素
获取连续 的空间变 形信息
地质灾害的稳 定性评价、预 测预报和工程
效果评估
一、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
2.现状
尽管我国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丰 硕的成果,有效提高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水平,但是仍存在 一定的局限性。
环境地质条件、主控地质因素、变形 活动机制和类型、可能边界范围
地形地貌、地质灾害体岩性平纵组合 分布、变形活动的分区 地下、地表水文条件和年度变化、与 地质灾害活动的相关性 变形活动的主控因素、稳定状态、薄 弱部位等 防治工程类型、布置以及控制变形的 机制、防治工程的主控因素
施工程序、工艺及其对地质灾害体可 能影响、引发次生灾害的风险和关键 因素、空间位置等 开挖揭露的关键地质工程问题、揭露 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的差异 防治工程的问题、薄弱环节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P181
14
地质灾害监测项目根据灾害类型、灾害安全等级、地质环境 条件、防治措施以及变形控制要求等综合确定,针对其主要变 形破坏特征开展监测。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的监测项目具有较明 显的差异。
地质灾害 监测方法
数据监测
人工巡视监测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15
滑坡、边坡工程监测
地表变形监测、裂缝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滑动面位移监测; 地下水位和水量监测、降雨量、地表水监测、孔隙水压力监测;
6
一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 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 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 主要监测方法 六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七 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 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P179
7
1.地质灾害勘查期间的监测
应力监测; 布置平硐和竖井进行勘查的,宜进行硐(井)口位移、硐 (井)内滑带位移、裂缝收敛变化、位移错动等
四、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31
内部变形特征和其他特征信息
2
监测地质灾害体内部的变形差异及其活动 特征,为确定相应防治方案提供依据
3
有效确定滑坡主滑、抗滑、牵引地段的 划分,边坡危岩体的差异变形等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9
3.地质Fra Baidu bibliotek害治理施工阶段的监测
治 理
监测施工爆破、震动对滑坡、危岩体等地质 灾害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汇报提纲
11
一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 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 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 主要监测方法 六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七 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 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P18012
对防治工程运营期关注的关键部位、 防治工程受力机制等
前期 √ √ √
施工期 √ √ √
运行期
◆ ◆ ◆
√
√
◆
√
√
◆
√
√
◆
√
◆
√
◆
√
◆ ◆ ◆
汇报提纲
13
一 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测阶段及其目的 三 监测工作设计所需相关资料 四 地质灾害监测内容 五 主要监测方法 六 地质灾害监测系统的设计原则 七 监测仪器选型的基本原则 八 监测周期及监测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