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合理用药指南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分型
近年从提高诊治效果和降低死亡率出发: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UA、NSTEMI STEMI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稳定型心绞痛 缺血性心肌病
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468
流行病学
《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4》 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
β 受体阻滞剂
1、作为稳定心绞痛的初始治疗药物。 2、能降低心肌梗死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死亡和再梗死的风 险。多项荟萃分析显示, 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 β 受 体阻滞剂二级预防治疗, 可降低相对死亡率 24%
硝酸酯类药物
作用机制: 1、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剂,松弛平滑肌,使血管扩张。小剂量即 可舒张静脉,增加静脉贮备量,使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前负 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量, 改善心肌灌注,缓解心绞痛症状。 2、改变心肌血液的分布,增加缺血区血液。 3、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细胞的损伤。 4、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系统性、进展性疾病,LDL-C沉积是其启动环节.
斑块破裂
黏附分子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 CRP
单核细胞
LDL-C
氧化的 LDL-C
平滑肌细胞
内皮功能受损 炎症 氧化
斑块不稳定 和血栓形成
LDL进入内皮下,吸引单核细胞进入血管壁,并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氧化的LDL,形成泡沫细胞, 泡沫细胞死亡后释放游离的LDL,形成脂质核心。平滑肌细胞的移行和增殖以及纤维组织的沉积使斑块体积不断增 大,并引起结构的变化使斑块被纤维帽覆盖。当斑块破裂时,脂质核心里的致血栓物质就被暴露在血液中,引起急 性血栓栓塞,造成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常用硝酸酯类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
1、短效硝酸酯类不仅作为心绞痛发作时缓解症状用药, 也 可于运动前数分钟使用, 以减少或避免心绞痛发作。 2、长效硝酸酯类药物用于降低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并可能增加运动耐量。( 每日 6 ~ 8 小时的间歇期), 以减少耐药性的发生。 3、硝酸酯类药物会反射性增加交感神经张力, 使心率加快 ,因此常联合负性心率药物如 β 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 类CCB 治疗CSA。联合用药的抗心绞痛作用优于单独用药
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目前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
的40% 以上,为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 无论城市或农村、男 性或女性,AMI 死亡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40 岁开始显 著上升, 其递增趋势近似于指数关系。
流行病学
《 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2014》 显示,2013 年我国城市居民冠心病死亡率约为100.86/10 万, 农村居民为 98.68/10 万, 与 2012 年(分 别 为 93.17/10 万,68.62/10 万) 相比明显提高。 城市冠 心病死亡率高于农村。 但二者之间的差距正在明显 缩小, 男性高于女性。A分类
一、减轻症状、改善缺血的药物 1、β受体阻滞剂 2、硝酸酯类药物 3、钙拮抗剂( CCB) 4、其它治疗药物:曲美他嗪、尼可地尔 二、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2、β受体阻滞剂 3、他汀类药物 4、ACEI 或 ARB类药物
β 受体阻滞剂
作用机制 β 受体阻滞剂能够抑制心脏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 从而减慢心 率, 减弱心肌收缩力, 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 减 少患者心绞痛发作。
CCB类药物
作用机制:
降低心肌耗氧
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
抑制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 拮抗交感神经活性
增加心肌的血液供应
促进侧支循环的开放 抑制血小板聚集
保护缺血的心肌细胞
稳定的斑块
内膜 纤维帽 血管内腔 脂质 核心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组织因子)
中膜
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 ) 正常的内膜肌细胞
脂质核心较小,周围的纤维帽很厚,斑块体积可以不断增大,使管腔逐渐狭窄,导致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的斑块
内膜
纤维帽
血管内腔
脂质 核心 中膜 T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细胞(组织因子)
β 受体阻滞剂
根据 β 受体阻滞剂的作用特性不同将其分为 3 类 : ①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比索洛尔、阿替洛尔 ②非选择性 β1 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③非选择性 β 受体阻滞剂: 阿罗洛尔、拉贝洛尔
常用肾上腺受体阻滞剂药物
β 受体阻滞剂
绝对禁忌症: ①心率< 60次 / 分 ; ②动脉收缩压< 100 mmHg ; ③中、 重度左心衰竭( ≥ Killip Ⅲ级) ; ④二、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或 PR 间期> 0.24 秒 ; ⑤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 或哮喘 ; ⑥末梢循环灌注不良。 相对禁忌证: ① PAD ② 胰岛素依赖糖尿病
精品医学课件
冠心病合理用药
2017
冠心病概述 Coronary Heart Disease
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痉挛或阻塞导致心肌缺
血、缺氧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统称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状
动脉疾病,简称冠心病,归属为缺血性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 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
临床分型
1979年WHO根据病变部位、范围和程度将冠心病分为5型 1. 隐匿性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2. 心绞痛 3. 心肌梗死 4. 缺血性心肌病 5. 猝死
硝酸酯类药物
注意事项: 1、头痛、面部潮红、心率反射性加快和低血压, 上述不良 反应以短效硝酸甘油更明显。 第一次含服硝酸甘油时, 应注意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2、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或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引起的心绞 痛, 不宜使用硝酸酯类药物, 因为硝酸酯类药物可降低 心脏前负荷, 减少心搏出量, 有发生晕厥的风险。
激活的内膜肌细胞(HLA-DR+ )
正常的内膜肌细胞
血管腔狭窄并不严重,但斑块象“皮薄馅大的饺子”,脂质核心大,表面的纤维帽较薄,极易破裂,是隐藏在血管内的“不定 时炸弹”。
传统危险因素的相互作用
其它危险因素
1、肥胖和超重 2、不良饮食习惯 3、性别:研究发现美国白人和非白人的男性冠心病发病率 均高于女性。 4、心理社会因素 5、遗传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