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服饰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戴 使巾
帻 、 穿 袍 服 的
妇穿 女袍
服 的 采 桑
及穿 农袍 妇服
的 农 民
服戴
的毡
猎帽
人、
穿

20
袴褶(kù zhě)
袴褶是实际上一种上衣下裤的组合, 它的基本款式是上身穿大袖衣,下身 穿肥腿裤。
这种服装源出于军中,服无定色。
袴褶原来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传统服装,
到了南北朝时期,这种服装开始在汉
18
杂裾垂髾(shāo)女服
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 用,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这种服装与汉代 相比,已有较大的差异。比较典型的,是在服装上 饰以“纤髾”。
所谓“纤”,是指一种固定在衣服下摆部位的 饰物。通常以丝织物制成,其特点是上宽下尖形如 三角,并层层相叠。
所谓“髾” (shāo) ,指的是从围裳中伸出来 的飘带。由于飘带拖得比较长,走起路来,如燕飞 舞。
7
1、服饰中传统形制: (1)上衣下裳 (2)深衣制 (3)上衣下裤(少数民族)
2、服饰中几种主要样式: (1)深衣(曲裾、直裾) (2)胡服 (3)襦裙
8
从商代到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兴盛时期, 也是区分等级的上衣下裳形制和冠服制度以及 服章制度,逐步建立的时期。 商代衣料主要是皮、革、丝、麻,其中丝 麻织物占重要地位。商代人亦能织造极薄的绸 子和提花几何纹的锦、绮。奴隶主和贵族,平 时已穿色彩华美的丝绸衣服。
10
周代服饰大致沿袭商代服制而略有变化。衣 服的样式比商代略为宽松。衣袖有大小两种样 式,领子通用矩领。
这个时期的服装还没有钮扣,一般腰间系带, 有的在腰上还挂有玉制饰物,腰带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丝织的为“大带”或叫“绅带”、另一 种是皮革制成的为“革带”。
11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氛围, 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亦促进了精
随着服饰的日益完备,裤子的形式也得到改进,出现 有裆的裤子,曲裾绕襟深衣已属多余,所以至东汉以后, 直裾逐渐普及,并替代了曲裾深衣。
16
(三)魏晋南北朝服饰
服饰中新的样式: (1)袍服 (2)袴褶(kù zhě)
17
魏晋士人
玄学、道教和佛教在魏晋时期广泛流 行,互相影响,成为一时的风气。文人 士大夫阶层在这种时代思潮的影响下, 崇尚虚无,不拘礼法,更有甚者放浪不 羁,追求仙风道骨,在服饰上就表现为 喜好穿宽松的衫子,袒胸露怀,无拘无 束,以宽衫大袖,褒衣博带为尚。
4
中国古代衣料的发展
丝 中国很早就开始养蚕缫丝,考古学家在距今五千五百 多年的仰韶文化遗迹中,已经发现了大量丝绸残片。
麻 是唐宋以前百姓主要使用的衣料,一般所谓的“布” 即指麻布。除了麻以外,葛、羊毛等也作为衣料,但是 产量较少。
棉 唐代以前,棉布被称为“白叠”,非常少见而珍贵。 唐代开始,棉布制作方式逐渐由西南地区进入中国。宋 元时黄道婆在黎族学会了先进的棉纺织方法,大致到了 明代,棉布便取代了丝与麻,成为中国人最普遍的衣料 了。
杂裾垂髾女服展示图(根据传世帛画及 壁画复原绘制)

19
袍服
甘肃嘉峪关出土砖画
袍服和深衣的差别是袍为上下通裁, 深衣是上下分裁再缝合。
袍服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特色服装, 其特点是上衣长大,一般长过膝盖或 盖住脚面。衣领有交领、圆领之分。 衣袖不长,均为窄袖。魏晋之际袍服 传入我国南方,逐渐成为时尚服装。
中国古代服饰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 中西服饰比较与思考
1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2
一、中国服饰发展简史
3
(一)原始社会服饰
1、衣料 自然物—兽皮—亚麻—羊毛—蚕丝 2、纺织 骨针、骨锥—纺轮 3、染色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秋 美服饰的流行。
春秋战国时期的衣着,上层人物的
战 宽博,下层社会的窄小,已趋迥然。
在形式上,值得注意的一是深衣,
国 二是胡服。
12
深衣
由于上衣下裳并不方便,便有了深衣制的改革, 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 由于当时人没有穿裤子的习惯,需要以衣物紧密包 裹才不至于暴露身体,深衣因为“被体深邃”,因 而得名。深衣的衣缘形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交领曲 裾式,一为交领直裾式。
凤(战
帛参国
画 》 绘 制 )
照 长 沙 楚 墓 《 人 物
楚 曲 裾 式 单 衣 图

楚国贵妇交领、右衽直裾单衣 湖北江陵墓出土实物
13
秦汉服饰
西汉男女服装,沿袭深衣形式。外衣里面都有 中衣及内衣,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时称“三重 衣”。
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以长沙马王堆出土实 物最为精美。有直裾( ju)(直襟)和曲裾(三角斜 襟式)两种。
9

从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卷 筒 式
玉雕人像得知,商代衣
冠 巾 、
着为上衣下裳制,上穿
穿 华 丽
交领窄袖式短衣,衣上
服 装 的
布满花纹。腰束宽带,
贵 族 。
腹前垂一兽头纹样的蔽
膝,下着裙裳。
商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玉雕人像
上衣在商代通常为窄袖短身,周代出现长大宽博样式。下裳 (cháng)即裙,下遮开裆裤。衣裳以宽带束腰。
14
曲裾
曲裾下裳部分面积加大。穿上身,静立时衣面 悬垂自然贴体,走动时则裙裳部分膨大如伞,不 束缚脚步。这种斜领连襟合成锐角的曲裾衣,即 是扬雄《方言》所说“绕衿裙”,是战国深衣的 变例。
15
直裾
直裾在西汉以前就已出现,但不能作为正式的礼服。 原因是古代裤字皆无裤裆,仅有两条裤腿套到膝部,用 带子系于腰间。这种无裆的裤子穿在里面,如果不用外 衣掩住,裤子就会外露,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恭不敬的 事情。所以,外要穿着曲裾深衣。
5
纺织
旧石器时代,人类发明了骨针、骨锥等工具, 开始了对兽皮的初步缝制,从而使披挂物能够 逐渐适合身体的形状。
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创造出纺轮等最 早的纺织工具。
6
染色
纺织品出现以后,人 类又学会采用天然染 料染色,染料取自植 物、水果、花朵。
中国目前出现最早的染色材 料记载是《诗经》,其中有 “采菉”、“采蓝”的记载。 蓝和菉的本意都是草的名字, 因为性喜潮湿,因此大都生长 在水边。当人们穿着素色的衣 服到河边汲水时,被蓝草的汁 液碰到而又无法洗去时,染色 就为人们所认识。蓝草染出的 色相是叫做“青”色,所以才 出现今天的“青出于蓝”的说 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