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儿童被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以及其他亲属抚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留守儿童”。使祖辈们自然承担起更多对孙辈的教养职责,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教育的利与弊。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使孩子现有的家庭教育状况得以改进,使我们的孩子快乐、健康地成长。隔代教育有利也有弊。
一、隔代教育的有利的方面:
1、教育孩子的时间充裕,有足够的耐心。大凡老人家里有了第三代,老人就会把其他社会工作、社会活动推掉或者减少到最低程度,全身心地培养第三代。能把孩子的教育工作放在第一位,这对孩子的成才也是个有利的条件。祖辈出于怜爱、出于责任,管教孩子通常比年轻的父母更有耐心,能够细致周到的照顾孩子,帮孩子答疑解惑,不太会对孩子发脾气。因为老人有一种期盼就是:老有所为。因而比较有耐心去接纳照顾孩子。比如我的孩子小时候由奶奶带,当孩子说话不礼貌或者浪费水电的时候,奶奶会不厌其烦地说着过日子的经验:什么“一天省一口,一年省一斗”。“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并经常给孩子讲过去不爱惜粮食遭到报应的民间小故事,启发培养孩子形成好的个性品质。
2、物质生活条件好了。一般来说隔代家庭的生活条件都比较好,如果生活条件太差,孩子的父母是不会把孩子送给老人的(极特殊的情况除外)。因此从物质条件来看,一般比较优越,这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是有好处的,加之隔代的爱很浓,老人舍得为孩子成长投资,一般来说对孩子的成长在物质方面是能满足的。
3、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多数老人们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因此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和条件。
4、老人有丰富的生活知识和深厚的人生阅历,这为教育孩子提供了资本和权威性。这是有利的方面,然而,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二、隔代教育的不利的方面:
1、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私、任性等不良个性。
人到老年格外疼爱孩子,并且容易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之中。同时由于面对的是第三代独生子女,老人心理上会有一些顾忌,若出差错,怕儿女责怪。于是老人们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处处围着孩子。孩子有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得到满足。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经常会出现一二个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们又会出面干涉,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每每遇到这种情况,老人又怕孩子哭坏,就百般哄劝。孩子发现通过撒泼、发脾气等任性行为可以达到目的,于是,一有机会就会发脾气要挟家长,以满足自己的非分要求。
2、祖辈深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
祖辈的观念相对滞后,不太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所以在与孩子相处时,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比如,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破坏”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观念中,一辆完美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破坏”的。并且认为孩子的“破坏”行为是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恰恰是他们探究事物的特点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3、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诸如爱劳动、谦让等优秀品质的良机。
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孩子要求时,往往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祖辈当然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注重教孩子认字、数数,却不大意识到应随时随地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坚持性等优良个性品质。当孩子有了最初的劳动欲望时,他们一方面嫌孩子碍手碍脚,另一方面因怕孩子累了等原因加以阻止。这样,无形之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热情,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动手了。当孩子与同伴交往出现纠纷时,祖辈总是从自己孩子的“利益”出发,想方设法为孩子讨回“公道”。我的同事告诉我说:有一次她带儿子在楼下草坪上与其他小朋友玩,奇怪的是儿子就是不肯与小女孩丽丽玩,并悄悄地对她说丽丽是个“坏宝宝”。后来向奶奶了解,才知道是儿子与丽丽玩
耍时被推倒了,奶奶心疼地抱起他说:“丽丽是个坏宝宝,我们不跟她玩了”。终于有一天,下班回家,奶奶高兴地对她说:“今天,阳阳真能干,快告诉妈妈什么地方能干。”“一把推过去,把丽丽推倒了。”孩子含糊不清地说出他的“成绩”,而且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原来儿子对丽丽进行了“报复”。“对,就是要比别人厉害,这样以后才不会吃亏。”奶奶说。奶奶绝对没意识到,这种“不吃亏”的教育很容易使孩子滋长骄横、霸道的不良习性。
4“隔代亲”加重和延长儿童“童稚”心理。
一生的坎坷经历,注定了祖辈对孙子们的偏爱,这种偏爱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溺爱。爱得过分,就会阻碍孩子正常心理发育。现今有许多孩子,在爸爸、妈妈面前是猫,在爷爷、奶奶面前则变成了老虎。宠爱的结果,使儿童总是摆脱不了“童稚心理”的制约。有人对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进行研究,将托儿所、幼儿园出来的与由祖父母带大的,进行心理比较,发现他们截然不同。从幼儿园出来的小学生群体意识强,适应能力强,社交圈子大,许多事都能自己动手做,胆子大,能吃苦,一般的摔跤、碰伤像没事一样,很小就能横穿马路等。而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带大的学生则不然,有的二、三年级了还要老人接送,万事不能动手,像提书包这样的事也不想干。碰到问题,稍不如意就哭,就撒娇,缺乏应变能力,不合群。究其原因就在于“隔代亲”的“亲”字泛滥,演化成为溺爱与娇惯,孩子的一切都包办代替,有求必应,缺点包容,错误体谅,“隔代亲”势必加重孩子的“童稚”心理,延缓孩子独立意识和独立行为的发展。
5、祖辈们重“身”不重“心”,导致孩子心灵“饥饿”
祖辈们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都不懂得“心”的健康的重要性。以为孩子吃饱喝足了,不生病不出事,就算是健康的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心理同样需要丰富的精神食粮来填充。例如,亲子共读、亲子游戏,与孩子谈天说地、交流思想,与孩子一起摆积木、拼图、涂鸦等,做各种比赛游戏等等,都能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而这些本该年轻父母们做的事,交给老人们去做,显得力不从心,也不见得能做好。这样易造成孩子内心世界的孤独、无助,易形成孤僻、冷漠的性格特点。
此外,祖辈抚养的孩子由于很少与父母在一起,在情感上容易与父母产生隔阂,等到年龄大些的时候回到父母身边,往往对父母的感情是“可敬而不可亲”,易造成两代人交流困难,父母不易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而这种小时候的心灵“饥饿”,情感缺失,容易产生孤独、不信任、焦虑等人格缺陷。
三、打造新式隔代教育,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