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研究
【摘要】语文能力的形成、语文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实践、逐渐累加的过程,语言文字训练是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方面存在的问题
1.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

在当前的阅读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更多把精力花在课文内容“理解”上,而“语言文字训练”遭到边缘化。

当前语文教学中花在语言学习上的时间太少,语文课上偏重阅读训练,偏重思想内容分析,往往是课文读懂了,思想内容理解了,但是课文却没有读熟,课文中的语言在脑子里印象不深,在学习语言上没有什么大的长进。

2.重机械积累,轻实践运用。

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大量的积累、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确实会背许多优秀诗文、名人名言、名篇名段等,但只是机械地背。

积累的东西不用,不会用,就不能算作有效积累。

这样的积累,成了机械的抄写,机械的累加,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记忆活动,自然就难以体现其在作文中的功效了。

3.重朗读形式,轻细读精思。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毫无指导地、反复地让学生读课文,读了一段又
一段,读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一味地读书,到底有何收获不太重视,长此以往,学生读而生厌。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语言文字训练要加强积累
1.在背诵中积累。

背诵,是学习和积累语言的好办法。

发展学生的记忆力,提高理解文字的能力,促进写作,规范学生的书面语言,积累语言,培养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都有赖于背诵。

语文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多方引导学生多读,多读至熟读,熟读至背诵。

新课标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篇数,注重语言的积累: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以此把积累语言落到实处。

2.在理解中积累。

整个小学阶段,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文质兼美的课文有两三百篇。

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熟读、诵读来理解,感悟文中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语言文字特点和表达方法,从而来丰富学生的语言库存。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时,文中第四自然段写了鱼很多,课堂上,请学生先反复的朗读课文,然后说一说你都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读懂了这一段鱼很多,那么再仔细读一读课文,说说是从哪儿看出鱼多?可以动手画一画,学生再次读书,有的学生回答是从“成群结队”看出来的,有的回答是从“有的、有的、有的”这个排比句看出来的,还有的学生说从“多种多样”、“多得数不清”看出来鱼多的。

学生通过对文段的理解感悟,体会到原来写鱼多可以用这么多丰富的词语,可
以从这么多的不同角度来写,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从中领会到了汉语语汇的多姿多彩,在理解中积累了语言。

(二)语言文字训练要注重理解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品读的功用主要是加深对词句和文意的理解和感悟。

如《丰碑》一课,将军看到一位战士冻僵后十分生气,他向身边的人吼道:“把军需处长给我叫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如把这段中“吼”字换成“喊”或者“说”,再与原句比较,细细品味和品读,就会发现原句表达了将军当时无比悲痛愤怒的感情,改动后感情的程度就减弱了。

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课文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主要材料,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主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中有利于提高学生语言理解运用能力的因素。

如《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有一句朴素得不能再朴素的话——“好好儿活”。

它涵盖了那么多复杂的感情——母亲就是以自己残缺而愁苦的余生,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陷的生命。

文中三次出现的“悄悄地”,那“挡”、“朴”、“抓”、“忍”,告诉儿子的“好好儿活”,充分体现了母亲的苦口婆心和良苦用心。

3.抓住文章的语言表达形式指导和渗透,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文质皆美是当下教材选文的一大特点,特别是一些经典美文,我们在欣赏、理解感悟的同时,要善于发现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学生语言发展特点,在教学中渗透和指导发现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语言文字训练要强化运用
1.抓住典型的句、段借鉴和仿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片断的描写,是作文的一个重点,可以从仿写起步。

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片断用了特殊句式,学生完全可以仿写。

如《黄山奇松》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黄山松千姿百态。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卧……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文中既用了比喻、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妨让学生仿写一段,描写校园花坛里的菊花。

2.构段仿写,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模仿表达的训练不仅仅是把句子写具体,还可以进行构段方法的仿写。

如《秦兵马俑》一文中,对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形象鲜明”两方面介绍、刻画得淋漓尽致,而这两段是用这样一句话联系起来的:“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形象鲜明。

”使课文过渡自然,前后浑然一体。

我就指导学生介绍某一事物的两个特点,学着用“……不仅……而且……”的句式,将这两个特点贯穿起来。

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此方法,这种练习比教师喋喋不休地介绍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的好处管用得多了。

3. 抓住文章中的留白展开想象练笔,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本会留下较多的空白,也叫留白,给读者以尽可能多的想象空间。

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课文的留白处展开想象补写,在文中省略的地方进行续笔,抓住文章中意味深刻的内容指导练写,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语言发展是有规律的,要经历识记、理解、积累、运用的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弥补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中存在的弊端,为现行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语言文字训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和方法,通过实验,也促进了老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变,促进了新课改的步伐。

(责任编辑:晏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