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地名浅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南史志,1992(1),海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
北部湾地名浅测
苏家蕃
北部湾处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广东省雷州半岛西部,海南省西北部和越南东部。
面积12.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的著名渔场和海运枢纽,经济地位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北部湾地名,是中共中央宣传部1955年6月12日发文更定的。
前名“东京湾”,缘起于1886年(清光结十二年)中法战争之后,因战胜国清朝政府的屈膝退让,越南从中国保护国变为法国殖民地,北圻首府河内被定为“东京”,随即把“东京”濒临的与中国接壤的海域命名“东京湾”。
北部湾,是新中国成立后更定的地名,从而维护了国家主权尊严,粉碎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利用地名对我国实行领土扩张的阴谋:并清除意识形态上殖民地化的影响。
但是,北部湾地名含义,仍未被人们普遍理解,成为目前社会科学界争论的焦点,甚至有人提出更名建议。
据笔者浅见,北部湾现名,具有深远的科学内涵,强烈的领土主权意识,是个无懈可击的最完整的地名。
北部湾历史地名
北部湾历史地名,是泛名、专名与局部专名的渗杂互见。
因为现实的北部湾水域,与它的历史概念极不一致,故用任何历史地名以偏概全总揽今日的北部湾是不合实际的。
商周时期,北部湾地区所出的珠玑、犀象、翡翠等特产已闻名中原。
商代已有百越各部族向朝廷进贡的记载①。
周代的军事和行政已远及该地区②。
因而越海、南海是北部湾最早的泛名。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立郡县,北部湾地区分属岭南的象郡和南海郡,北部湾水域属于包括闽海粤海在内的南海,故南海之名,秦代已普遍使用。
西汉时期,有徐闻(港)合浦(港)之名。
《汉书·地理志》:。
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元都国……”。
是徐闻港与合浦港成为古代南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依据。
晋称交州(湾)和合浦。
《太平环宇记》引晋人刘歆期《交州记》(佚书):“合浦八十里有围洲”。
唐朝称珠母海。
因东起雷州西止防城的海区都盛产珠珍。
《旧唐书·地理志》:“廉州合浦县有珠母海”。
南汉称媚川,是从陆机《文赋》“水怀珠而川媚”一语而来,刘鋹
政权曾把合浦县改置媚川都。
宋,元以来,有珠池、海门和桂海等名。
珠池源自《岭表录异》一则误载:“廉州边海中有洲岛(今北海市涠洲岛),岛上有大池,谓之珠池。
”是珠母海演称珠池之始。
海门是今北海港的专名,是因为太平兴国八年(983年)置海门镇于廉州,见《太平环宇记》。
桂海属海南岛海区专名,见范成大《桂海虞衡志》。
明朝,有交趾洋、交州池、西南海夷、南九边等多种专名③。
清朝,分别有廉州海、钦州海、越南湾和东京湾诸名号④。
其中越南湾和东京湾是“舶来品”,下面将有论述。
“东京湾”地名性质
“东京湾”或者“北部湾”,都兼有方位性与地域性的双重含义,可以说,这是北部湾历史泛名构成的传统特点的继承与借鉴。
“东京湾”是分别以《明史·武备志》“郑和航海图”的“交趾洋”和陈寿彭译著《中国江海险要图志》的所谓“越南湾”丽名作借鉴;从法国殖民主义者的需要出发而精心泡制的。
以法国人的观点,当时的“法属安南”是中国。
明属交趾”的继承;交趾洋从属于古交趾而名,“越南湾”则是交趾洋的脱胎和现实化,这似乎比“东京湾”更为顺理成章。
可是法国人不用前者而用后者,显然经过深思熟虑的。
因为“越南湾”是英国海军早于1845年的命名,据陈寿彭译书说,“越南湾”的范围还周纳了海南岛以东的七洲洋⑤。
这种随心所欲地把中国领海划入某种需要范围的做法,虽属西方殖民者的共性,但在历史现实面前,法国殖民当局不能不考虑所谓“越南湾”地理位置的侧和当时清朝政府还有续续利用的价值等因素,从而避讳了“越南湾”这个在范围和专名上都较易刺激中国的敏感问题;而采用“东京”为专名的用意更深更含蓄的“东京湾”:还因为“东京湾”海域完全是明朝交趾洋的翻板,这样为将来可能出现的中法交涉预留籍词。
可见,“越南湾”也好,“东京湾”也好,都是西方殖民者利用地名来侵犯中国主权的最为阴险的手法,前者明显,后者隐晦,但性质一样。
为了说明“东京湾”一名的历史诱因及其与历史地名的质异,有必要反思一下中越关系的简史:秦设郡县,交趾之地属岭南三郡中的象郡,与南海、桂林二郡同时人中国版图。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元鼎六年(前111年)置“南越九郡”,交趾郡属其一。
晋置天下十九州,交趾郡属“交州七郡”之一。
南朝宋、齐、梁、陈四朝,交趾郡均属交州。
唐兴,置安南都护府,交趾属之。
安南之名始见。
宋、元两朝,中国政府对越均取优容政策,渐失统驭,致使越境割据,先后有黎氏、李氏和陈氏相继更替称尊,虽都仍受中朝册封,但越疆已脱离中国的直辖。
此后安南
“叛服不常”,屡为中国边患。
明太祖朱元璋有将安南重归中土的远略,终未有成。
永乐五年(1—1407年),越臣黎季鳌谋杀陈氏王族篡
位,明成祖被迫对越用兵,安南暂归驭控,在越境置17府5州分治。
《读史方舆纪要》卷112说,交州府(今越南圻)“即安南之东都”,是后来法国人以河内为“东京”的又一凭借。
宣德(1426年)以后,中越之间宗主藩属之势已成。
此种关系延续至清季光绪十二年(1886年),以后,越南完全脱离中国的保护,成为法国的殖民统治国。
从1886年上溯,近代中越之间的宗藩关系史是中上古的中国郡县史的发展,有其地理的、历史的和人文的渊源关系,故彼此一向不存在领土的界定与纠葛。
“自宋明以后,(中越边境)不设关卡,半为安南侵蚀”,广西边境原属中土的五峒,”在嘉(庆)道(光)以前任越(民)垦辟”,“广西思陵土州南境,其处各(有)三不要地,古之瓯脱是也”,这些与越南“犬牙相错”的边地,中国尚且一直采取“浑涵”不拘的态度⑥,由此推知,交趾洋之名缘起和沿用而不作为政治敏感问题就可以理解了。
用历史唯物观辩证地,中越的历史略域问题,本质上属于中越之间按亲缘关系的原则处理的,与第三国相对说是中越内部事务。
1888年以后,中越关系已因法国的楔入两发生质变,故此后“该(越南)同归法人保护,此时勘界,一归越壤,其土地即沦为异域”⑦。
中越边界问题已提到中法政府的议事日程,原来的中越关系质变为中法关系:法国殖民当局与中国主权国的关系:侵犯主权与维护主权的关系了。
在这种背景下出笼的“东京湾”,其内涵绝非历史上交趾洋的量变,本质是彻头彻尾殖民化的,对我国主权隐含挑衅性的这样一个地名。
“北部湾”的定义
据上探讨,有理由认为,“北部湾”含议具有鲜明的国家主权意识;技术上涵融了方位地理历史和政治等因素,是最完整最科学的地名。
用“北部”作“湾”的专名,用意十分明确,就是立足于南中因海主权范围极边的南海请岛中;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相对而言,从这个基点概念出发向北“放射”,北部湾最名符其实地处于南海诸岛中最北的雄南礁以北,即是中国南海北部的内海。
故“北部”两字,周纳了南中国海的完整主权,概念广远,包罗无遗,它的作用,远菲仅及是针对“东京湾”旧名而已。
因此认为,北部湾现用名是维护国家主权反击新老殖民主义者和扩张主义者的锐利武器,其核心是“北部”两字,所以挪移一字不得。
蠡测之见,冀得指迷。
[注]:
①《逸周书·王公篇》。
②《诗经·大难》“江汉篇”:“……王命召虎,式辟四方……,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
③分别见《明史·武备志》、《渡海方程》、《郑开阴杂著)。
“汤显祖至涠州诗”。
④见《广东新语》,《海固见闻录》和1886年法国出版的2062号《东京湾海图》、陈寿彭译《中国江海险要图志》。
⑤《中国江海险要图志》:“南陲海滨之地……即越南湾所谓七州洋是也。
”
⑥⑦《近代中越关系史资料汇编》(中)425—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