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年终身学习的务实状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终身学习的务实状况

徐勤

摘要:我国老年终身学习基本上属于休闲性学习。老年终身学习的概念是通过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提出。经过25年探索和努力,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办学模式、体制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但目前相对于急剧增长的老年需求尚存在很大差距。今后老年教育应扩大教育面,拓宽老年教育内容,加强被动性学习。老年教育的发展途径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推动基层和农村的老年教育工作及远程教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老年,教育,终身学习

作者单位: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

我国老年终身学习的概念是通过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提出。如今,我国的老年教育走过了二十几年的路程,发展迅速,成果显著。在未来半个世纪,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作为一项新兴的朝阳事业,它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第一部分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一、起步阶段

老年教育以老年学校教育为主要组织形式在实践中被提出。1983年,老年大学在山东首创,接着,一些省市相继办起老年大学。到1985年底,全国老年大学达到60余所。1985年底,全国老年大学经验交流会召开。会上,国家领导人接见了会议代表,对老年大学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之后,老年大学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到1987年底,全国老年大学达到了217所,学员达10万人。1988年,全国老年大学协会成立。1996年,中国老年大学协会提出"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和原则。

二、推动阶段

90年代,一些相关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和实施,使我国的老年教育有了法律保障,从而进入有计划发展时期。这一时期的重要文献有: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996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提出:老年人有继续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发展老年教育。

2001年,中组部、文化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分布"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充分认识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尽快制定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

《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提出:实现老有所学,保障老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三、发展阶段

21世纪初,政府加强了对老年教育工作的领导力度,进一步推动了老年教育事业向纵深发展。

2001年,有关部门发布《关于做好老年教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尽快制定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2001-2005)》提出:"建立老年教育网络。" "要特别重视加强老年思想政治工作"。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又进一步提出了社区教育和对农民的培训,反映出国家对基层老年教育的重视。

2007年,《国家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2006-2010)》将"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指导思想。特别指出要"办好老年大学"。这是老年教育首次纳入国家的教育规划。

"2008年全国老龄工作的安排意见"强调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探索运用网络、卫星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老年教育的时代性。"

第二部分老年教育与老年终身学习的现状

一、发展状况

经过25年探索和努力,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学校数量、学员数量、师资力量上看,老年教育的办学规模扩大了。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老年大学(学校)在校学员超过330万人,比2002年增长82.3%(2008)。从地域上,老年大学已经辐射到全国各个城市及部分农村。办学条件,如经费预算、教学设备、娱乐设施等,较初创时期都有了很大改善。其他非正规渠道的终身教育活动积极开展。报刊、电视、电台为老年人开办专门栏目;在新闻出版部门的支持下,全国创办了老年报刊近百家。向老年人传播知识。

老年远程教育开始起步。90年代末,一些地区开展了老年广播教育。近十年来,老年电视大学相继建立。近年来,老年网络教育逐渐兴起。据2006年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有近900万人参加老年远程教育。与此同时,终身教育受到关注。从2005年起,全国25个城市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上海每年还召开"老年数字生活科普周"活动。

二、办学模式与类别

国际第三年龄教育有三种办学模式:一是普通大学让老年人参加教学活动,或者直接办老年大学。二是老年人自己(多是社会上的老年团体)组织起来办老年大学。三是社会为老年人办的老年大学。我国的老年大学属于第三种模式。

我国的老年教育基本可分两大类:一类是有场地、集中教学的学校式教育,这是目前主要的形式。其中又分为两种:(1)相对正规、具有传统学校特点、一定规模的县区以上老年大学。(2)规模较小、有一点灵活性的乡镇、街道老年学校。另外一类是无场地、以分散学习为主要形式的远程教育。这是指利用现代远程传媒为主要教学载体和手段,教学点辅导为辅助的空中老年大学。

三、老年大学的体制

1.主办单位:老年大学的主办单位基本上可分四种。一种是党政主导、财政供给。由各级组织部门主管,老干部局主办,事业编制,纳入行政管理,财政供给。一种是军队主办,自主管理。军队自办或军地共建。第三种是部门主办、经费自筹。机关(群团)、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厂矿企业主办。第四种是社会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力量联合办学,民间自主福利办学,自筹办学经费。

2.管理体制:从机构性质看,有公办、公办民助、民办、民办公助等不同形式。从领导

体制看,有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以及董事会负责制(民办或联办学校的模式)。从管理人员构成看,公办学校均为在职在编人员;企事业单位主办的老年大学除在职人员外,还聘请一部分退休人员;民办学校以退休人员为主。从办学经费看,各学校的来源不同。公办学校由各级财政列入预算;部门内部安排、财政定补;企事业自筹、列入营业外支出;面向社会接受捐赠并适当收取学费。在总体上,与社会投入和个人负担相比,政府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投入比例较大,因此,可以说,我国的老年教育具有较大的福利性质。

3.教学方法:从授课形式看,全国各地的老年教育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根据学校性质、规模及教师的特点,有多种方式,如:日间班、假期班、函授班、电视教学、网络学校等。与正规教育不同,老年人上老年大学或老年学校,灵活性强,自愿入学,自愿选学专业,自愿决定学习的持续时间。

四、学员情况

老年大学学员的基本特征是:性别上以女性为主,年龄上以50~69岁低龄为主,受教育程度上以小学和初中为主。

根据上海的调查,老年学员学习目的主要是:增长知识(27%),提高素质(14%),健康长寿(12%),结识新朋友(11%),精神需要(9%),休闲娱乐(7%),潇洒生活(6%)。而继续就业(0%),提高地位(1%),服务社会(2%),为儿孙做榜样(2%),体现自身价值(2%)等目的的比例很低。老年学员希望达到的水平,"一般掌握"的占63%,"基本掌握"的占31%。

在老年人口中,到老年大学或学校学习的人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没有去学习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高龄或身患疾病(听力、视力下降,行动不便),尚在就业或者从事社会活动,家务劳动负担过重(如照顾生病的老伴或者未入托的孙辈),学习无兴趣,喜欢独居,家庭收入低,经济困难,离学校距离太远等。

第三部分老年终身学习的背景、教育效果及问题

一、老年终身学习发展的背景

我国老年终身学习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经济背景。20世纪70年代前,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低,大多数人没有机会接受良好教育,文化程度普遍低下。个人收入少,消费水平低,物质生活条件差,对精神文化生活没有什么更高的要求。家庭人口多,家务负担重,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工作、劳动、养家糊口成为人们一生的主要任务。加上政治生活动荡,所从事的职业几乎不能自由选择,许多人无法实现自己追求文化艺术的理想。所以,那时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没有关注到老年教育问题。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加速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改变了老年人传统的晚年生活,如:寿命延长,身体更加健康;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大量涌现,老年人扶养孙辈的负担越来越轻;由于家电的发展,煤气的使用以及超市的普及,家务劳动不再繁琐,退休老人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人们开始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社会文化生活日趋活跃,促进了老年人对提高自身文化水平的需求。随着以家庭为中心的传统养老观念的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的老年生活观也相应发生变化。走出家门,融入社会,自我完善,自我实现,成为新时代老年人的生活价值观。21世纪中国人口进入老年型后,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教育的社会需求迅速提升。中国老年终身学习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变迁的产物,它的发展带有鲜明的历史痕迹。

二、老年终身学习的特点

我国老年终身学习有两个特点。一是老年终身学习与青少年学习不同。青少年和成年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